連鎖便利店規章管理制度(精選5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各種制度頻頻出現,制度就是在人類社會當中人們行為的準則。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連鎖便利店規章管理制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連鎖便利店規章管理制度 篇1
1、范圍本標準對本司行業連鎖市場、連鎖便利店的門店進行規范。
本標準適用于本司行業市場和便利店業態的連鎖經營。
2、行業連鎖市場、連鎖便利店門店管理規范
2.1現場管理規范
主要是創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增加來店顧客,提高客單價,擴大銷售,F場管理重點有:
2.1.1衛生管理。確保銷售場地整潔,過道通暢,設備、貨架布局合理,時時保持設備、貨架、柜臺、櫥窗等的干凈、明亮,不擅自亂貼店內廣告等。
2.1.2陳列管理。商品豐富、貨架豐滿,根據商品保質期,先進先出,顯而易見,易拿易放、商品組合陳列合理。
2.1.3商品管理。開展科學的商品管理,注意收集時點銷售數據管理系統(POS)的信息和利用ABC分析法,篩選出暢銷商品。靈活運用訂貨、補貨,擴大暢銷商品陳列空間,定期檢查暢銷商品的庫存和貨架卡,以確保暢銷商品不斷檔。
2.2服務管理規范
2.2.1服務用語。服務語言:“您好”、“請稍等”、“對不起”、“讓您久等了”、“歡迎再來”等。忌諱用“不知道”、“賣完了”、“不行”、“沒有了”等語言。
2.2.2對缺貨的處理。發現顧客購買的商品缺貨時,首先應表示道歉,然后應告知該商品何時到貨,或主動建議其他能取代的商品,最后店員必須將缺貨的商品作為下次訂貨或補貨的參考信息,反饋給店內相關的負責人。
2.2.3客訴處理。處理客訴時,嚴禁對客訴推諉責任,應以誠摯的關心態度,耐心聽取其陳述后,酌情處理,不能因此造成顧客流失。
2.3門店人員崗位職責
2.3.1店長、副店長職責
店長是門店的核心人物,店長必須服從連鎖公司總部的高度集中統一指揮,積極配合總部的各項營銷策略,達到門店的經營指標。要做到:
——監督商品的要貨、上貨、補貨,做好進貨驗收、商品陳列、商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管理等有關作業。
——執行總部下達的商品價格變動。
——執行總部下達的銷售計劃、促銷計劃和促銷活動。
——掌握門店的銷售動態,向總部建議新商品的引進和滯銷品的淘汰。
——掌握門店各種設備的維護保養知識。
——監督和審查門店會計、收銀和報表制作、帳務處理等作業。
——監督和檢查理貨員、服務員及其他人員作業。
——負責對職工考勤、儀容,儀表和服務規范執行情況的管理。
——負責對職工人事考核、職工提升、降級和調動的建議。
——負責對員工的培訓教育。
——妥善處理顧客投訴和服務工作中所發生的各種矛盾。
——監督門店內外的清潔衛生,負責保衛、防火等作業管理。
——監督門店商品損耗管理,把握商品損耗尺度。
——做好與門店周圍社區的各項協調工作。
店長、副店長除具備各崗職技能外,還要有全盤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
2.3.2店助理(部門主任、組長)職責
店助理對本崗位工作應有相當豐富的經驗,掌握本崗位技能,熟知門店各崗職技能,熟悉店長、副店長的工作職責,協助店長、副店長做好工作。
2.3.3門店收銀員職責
門店收銀員具有:熟悉商品的貨區、商品基本價位、收銀業務、結算小票管理業務、收集和提供商品銷售信息、顧客信息、退貨處理以及收銀臺安全職責。
收銀員的具體崗職規范有:
——做好營業前的準備工作:服飾、儀表、清潔衛生,做到舉止大方,佩戴好工號牌。
——營業前認領備用金并清點確認。
——營業前調試好收銀機,準備好其他備用品,并了解當日變價商品和特價商品。
——顧客進店時,應表示歡迎顧客光臨。
——登打或掃描商品價格時,應報出每件商品的金額,登打或掃描結束時,應報出商品金額總數;并主動將結算小票置于購物袋或交顧客。
——收銀時要唱票“收您多少錢”,找零時要唱票“找您多少錢”。
——當顧客不多時,應替顧客做好商品裝袋服務。要做到將生鮮商品、冷凍食品和其他商品分裝,大且生的商品應先裝入袋中;顧客多時,要以盡快疏散顧客為主,加快收銀速度。
——收銀時要做到正確、快速、對顧客保持親切友善的笑容,做到更好的接待顧客。
——耐心地回答顧客的提問。
——記錄和保管遺失的物品。
——發生顧客抱怨或由于收銀有誤顧客前來投訴交涉時,應通知店長或值班經理來處理,避免影響正常的收銀工作。
——在非營業高峰期間,聽從店長或值班經理安排從事其他的工作。
——營業結束后,按所收貨款填寫交款清單,現金、支票分別填寫,本人簽字后將貨款交給核算員。
——經核算員按收銀機的存根審核后,如長款要寫報告,短款自付。
——向有關部門提供銷售信息及顧客信息等。
2.3.4門店理貨員職責
理貨員是超級市場、便利店中從事商品整理、清潔、補充、標價、盤點等工作的人員。門店理貨員職責是巡視貨場,耐心解答顧客的提問,對所屬貨區商品的保質期心中有數,必須熟悉所負責商品范圍內商品名稱、規格、用途和保質期,掌握商品標價的知識,正確標好價格,掌握商品的陳列原則和方法、技巧,正確進行商品陳列,保證商品安全。
理貨員的作業流程:
a)領貨作業:營業中陳列架上的商品在不斷減少,理貨員就必須去庫內領貨以補充貨架。
1)領貨必須憑領貨單。
2)領貨單上要寫明商品的大類、品種、貨名、數量和單價。
3)對內庫管理員提供的商品,必須按領貨單上的款項逐一核對,以防造成提錯貨物。
4)標簽打貼位置要一致,以方便選購、定向掃描和收銀計價。
5)打價簽前要核對商品的代號和售價。核對進貨單和陳列架上價格卡,作業完了妥善保管價簽紙。
6)商品變調價需重新打價時,對原價簽去留應有一個統一的規定。
b)補貨作業:理貨員將標好的商品依照商品各自規定的陳列位置,定時或不定時地將商品補充到貨架上的作業。
1)定時補貨。指在非營業高峰的補貨。
2)不定時補貨。指只要貨架上的商品即將售完,就立即補貨,以免造成缺貨,影響銷售。補貨作業不能影響顧客購買。
3)核對卡、貨。先檢查對欲補貨的陳列架前的價目卡是否和要補上去的商品一致。
4)先進先出。補貨時將原商品取下,然后打掃陳列架,將補充的新貨放在里面,再把原架上的商品放在前面,做到商品陳列先進先出。
5)對特殊商品要控制。對冷凍食品和生鮮食品的補充要進行時間段投放量的控制。這要根據每天銷售量和銷售高峰來具體確定。理貨員除了領貨、標價、補貨之外,還肩負著盤點作業。
2.3.5驗收人員職責
嚴格商品驗收。商品驗收是確認檢查商品質量、審核商品產地、生產日期、發貨時間、數量、價格、品種等的環節,因此,門店驗收人員應手持送貨單或發票、收據、與送貨人逐一逐項清點,減少事后因退貨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浪費,避免以后發生不必要的爭執。
2.3.6門店會計職責
不折不扣地執行公司財務部對門店的財務管理;準確、真實、及時地向財務部上交門店各種報表,對報表的數據進行匯報、分析和處理。
2.3.7服務人員職責
服務人員需要了解與理貨員和收銀員的基本崗位技能,同時掌握服務禮儀規范,還要了解和掌握門店商品分布情況、商品知識及有關知識,以便能流利地回答顧客的各種詢問,掌握公司便民服務的內容和措施。
連鎖便利店規章管理制度 篇2
第一條為規范食品流通秩序,加強食品流通的行業管理,規范食品經營行為,保障食品消費安全,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市場,是指從事食品交易活動的批發市場、零售市場(包括集貿市場、超市、百貨店、倉儲式會員店、便利店、食雜店等)。
本辦法所稱經銷商,是指從事食品批發、零售、現場制作銷售等活動的組織或個人。
第三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食品流通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商務部負責全國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的行業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商務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的行業管理,負責指導、督促市場建立保障食品流通安全的管理制度。
第五條市場和經銷商應當取得營業執照等國家法律法規要求的經營食品的相關證照,其食品經營環境應當符合國家食品安全衛生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
第六條市場應當設立負責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門或配備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監控本市場的食品安全狀況。
第七條市場應當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一)協議準入制度。市場應與入市經銷商簽訂食品安全保證協議,明確食品經營的安全責任。
鼓勵市場與食品生產基地、食品加工廠“場地掛鉤”、“場廠掛鉤”,建立直供關系。
(二)經銷商管理制度。市場應當建立經銷商管理檔案,如實動態記錄經銷商身份信息、聯系方式、經營產品和信用記錄等基本信息。經銷商退出市場后,其檔案應至少保存二年。
禁止偽造經銷商檔案。
(三)索證索票制度。市場應當對入市經營的食品實行索證索票,依法查驗食品供貨者及食品安全的有效證明文件,留存相關票證文件的復印件備查。
(四)購銷臺賬制度。市場應當建立或要求經銷商建立購銷臺賬制度,如實記錄每種食品的生產者、品名、進貨時間、產地來源、規格、質量等級、數量等內容;從事批發業務的,還要記錄銷售的對象、聯系方式、時間、規格、數量等內容。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對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市場應當立即停止銷售,并記錄在案。
發現在本市場銷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隱患,經具有法定資質的檢測機構確認,市場應當立即停止銷售,并依法報相關部門處理。
第八條鼓勵市場申請綠色市場認證,并使用相應的認證標志。
禁止冒用、使用偽造的前款規定的認證標志。
第九條市場現場制作食品、散裝食品及生鮮食品銷售應當具備保障食品安全的設施設備和條件,遠離污染源,并符合國家有關食品安全標準。
鼓勵市場現場制作食品在消費者可視范圍內操作。
市場生、熟食品應分區銷售,防止交叉污染。
第十條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市場巡查制度,對市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一條商務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流通領域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管理,完善食品安全的市場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機制。
第十二條商務主管部門應當與食品流通行業中介組織建立溝通協作機制,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自律作用。
第十三條鼓勵新聞媒體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任何單位或個人可向當地商務主管部門舉報、投訴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
第十四條市場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并可向社會公告。
第十五條商務主管部門工作人員不依本辦法規定履行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十六條本辦法由商務部負責解釋。
連鎖便利店規章管理制度 篇3
一、進貨索證索票制度
1、嚴格審核供貨商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證的證明文件。
2、對購入的食品,索取并仔細查驗供貨商的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或流通許可證、食品質量認證書、進口食品有效商檢證明、食品檢驗檢疫合格證明。上述相關證明文件,應當在有效期內、首次購入該種食品時索驗。
3、購入食品時,索取供貨商出具的正式銷售發票;或有供貨商蓋章及簽名的銷售憑證,并留具真實地址和聯系方式;銷售憑證應當記明食品名稱、規格、數量、單價、金額、銷售日期等內容。
4、索取和查驗的營業執照(身份證明)、生產許可證、流通許可證、質量認證書、商檢證明、檢驗檢疫合格證明。質量檢驗合格報告和銷售發票(憑證),應當按供貨商名稱或者食品種類整理建檔備查。相關檔案應當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該種食品購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二、食品進貨查驗制度
1、每次購入食品,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
2、采取賬簿登記、單據粘貼建檔等多種方式建立進貨臺賬。食品進貨臺賬應當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自該食品購入之日不少于2年。
3、定期查閱進貨臺賬和檢查食品的保存與質量狀況,對即將到保質期的食品,應當在進貨臺賬中作出醒目標注,并將食品集中陳列或者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對超過保質期或者腐敗、變質、質量不合格等食品,應當立即停止銷售,撤下柜臺銷毀,或者報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處理,食品的處理情況應當在進貨臺賬中如實記錄。
三、庫房管理制度
1、食品與非食品應分庫存放,不得與洗化用品、日雜用品等混放。
2、食品倉庫實行專管專用,并設立有防鼠、防蠅、防潮、防霉、通風的設施及措施,確保功能運轉正常。
3、食品應分類、分架、隔墻隔地存放。各類食品應有明顯標志,有異味或易吸潮的食品,應密封保存或分庫存放。易腐蝕食品要及時冷藏、冷凍保存。
4、貯存散裝食品的,應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5、建立倉庫進出庫專人驗收登記制度,采用勤進勤出、先進先出的原則,定期清倉檢查,防止食品過期、變質、霉變和生蟲,及時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
6、食品倉庫應該常開窗通風,定期清掃,保持干燥和整潔。
四、食品銷售衛生制度
1、食品銷售工作人員必須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洗手消毒后上崗,銷售過程中禁止撓頭、咳嗽,如要打噴嚏用手捂口。
2、銷售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須有完整的包裝或防塵容器盛放,使用無毒、清潔的售貨工具。
3、食品銷售應有專柜或專間,要有防塵、防蠅、防污染的設施。
4、銷售的預包裝及散裝食品應標明廠名、廠址、品名、生產日期和保存期限(或保質期)等。
5、進口食品,經營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簽;依法應當有說明書的,還應當有中文說明書。標簽、說明書應當符合本法以及我國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并載明食品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
五、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制度
1、食品經營人員必須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上崗,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證。
2、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組織本單位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工作,建立從業人員衛生檔案。
3、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人員,不得從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六、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制度
1、認真制定培訓計劃,定期組織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參加食品安全知識、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的培訓以及操作技能培訓。
2、實習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并通過考試,考試合格者方可上崗。
3、建立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檔案,將培訓時間、培訓內容、考核結果記錄歸檔,以備查驗。
七、食品衛生安全檢查制度
1、制定定期或不定期衛生檢查計劃,將全面檢查與抽查、問查相結合,主要檢查各項制度的貫徹落實情況。
2、衛生管理人員負責各項衛生管理制度的落實,每天在營業后檢查一次衛生,檢查各崗位是否有違反制度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導改進,并做好衛生檢查記錄備查。每周1-2次全面現場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并提出限期改進意見,做好檢查記錄。
3、對銷售商品的保質期、有效期,進行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嚴格按照《商品臨近保質期規定》執行,屬人為因素的追究其當事人的責任,部門主管負連帶責任。
4、對在保質期內的商品出現變質、漏氣、脹包等現象,要及時下架處理,不得將這些商品銷售給顧客,一經發現,則追究當事人及該店法人的主體責任。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進貨查驗記錄制度。
本單位采購食品,應當認真履行進貨查驗義務,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營業執照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建立索證檔案,不從無合格經營資質的供貨者處進貨,不接受來歷不明的.上門送貨行為,不經銷三無(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的食品和過期變質等違法食品,保證所售食品質量安全。本單位采購食品,應當向供貨者索取“一票通”進貨憑證。從事食品批發業務時,應當向購貨者提供“一票通”銷貨憑證。要按工商部門要求,收集規范“一票通”憑證作為食品進(銷)貨臺帳,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銷)貨日期等內容。妥善保管書式臺帳檔案,條件允許情況下,建立電子臺帳,臺帳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二、從業人員健康檢查管理制度。
1、從業人員必須有健康證明方可上崗,每年至少要進行一次健康體檢。從業人員患上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時,應立即離開原崗位。病愈須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重新上崗。
2、從業人員必須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不留指甲、不染指甲油、不戴金銀首飾,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發、勤洗衣服、勤洗被褥、勤換工作衣帽。
3、從業人員進入經營場所前必須清凈、消毒雙手,穿戴整潔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工作服應當蓋住外衣,頭發不得露于帽外,不得吸煙及從事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的活動。
4、應建立從業人員健康檔案,檔案至少保存三年。
三、從業人員學習培訓制度
1、本單位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和從業人員必須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衛生知識培訓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工作。
2、認真制定培訓計劃,在有關主管行政部門的指導下,定期組織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參加食品安全、衛生知識、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的培訓以及衛生操作技能培訓。
3、定期組織本單位食品從業人員學習《食品安全法》、《浙江食品流通許可實施細則(暫行)》等,及時掌握和了解國家及地方的各項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做知法守法的模范。
4、培訓方式以集中講授與自學相結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離崗學習一周。
四、不合格食品下柜銷毀制度。
本單位發現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經營,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并記錄停止經營者和通知情況,并向工商部門報告。對過期、變質的食品和國家監管部門通報要求下柜停售的食品,要主動及時下柜,采取無害化處理、就地銷毀等措施,不再退回供貨者,不改頭換面重新上市;對群眾反映大、投訴集中的重要食品,先予下柜,經鑒定合格再重新上柜銷售。
五、消費者投訴處理制度。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商品售后服務規定,努力提高售后服務水平,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積極配合工商部門、消保委處理消費者投訴,本著公平合理的原則,積極主動爭取與消費者達成處理協議,不無理拒絕和故意拖延。
六、食品信息公示制度。
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設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欄”,及時公布涉及食品安全的消費、監管等信息,必要時通過廣播、電視媒體等途徑公布,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檔案,接受有關單位檢查和消費者查詢。
七、日常衛生管理制度。
1、經營場所應做到清潔、整齊,不準亂堆、亂放雜物,不得亂扔、亂倒垃圾,不準隨地吐痰;經營場所每天一清掃,每月一大掃,保持地面、天花板的清潔,不積塵、不積水。
2、商品陳列有序,分類分架、離地離墻擺放,不與有毒有害或者其他不潔物品混放。
3、倉儲的食品做到先進先出,由專人定期檢查,嚴防食品過期變質。食品貯存區應采取防鼠、防蟲、防潮、通風等措施,確保存放的儲物保持干燥清潔,整齊有序。
4、散裝食品應設置專門的銷售區域,以明顯的標志區分或隔離。根據所銷售食品的需要,設置相應的溫度調節、洗滌和存放設備、設施;在盛放散裝食品容器或隔離設施上顯著標識食品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直接入品的食品應當有小包裝或者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餐具;散裝食品銷售應使用專用的售貨工具分揀。
八、突發食品安全事故緊急報告及處理制度。
1、食品經營企業應當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定期檢查本企業各項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隱患;
2、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應當立即予以處置。對導致或者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設備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發生之時2小時內向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防止事故擴大。
3、積極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工作,不得對食品安全事故隱瞞、謊報、緩報、不得毀滅有關證據。
便利店食品安全檢測的規定
食品安全檢測是按照國家指標來檢測食品中的有害物質,主要是一些有害有毒的指標的檢測,比如重金屬、黃曲霉毒素等。食品科學與工程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引入和運用化工單元操作,并發展形成食品工程單元操作,從而促進食品工業向大規模、連續化和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隨著食品安全問題進入繁發期,食品安全檢測的需求正不斷加大,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均保持著15%以上的年增速。然而,在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民營檢測企業卻略顯乏力。
據《中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前瞻》的數據的顯示,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中,國有檢測企業占據5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行業最主要的群體,而民營檢測企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雖然每年保持著10%以上的發展速度,市場份額卻始終未能突破10%。
連鎖便利店規章管理制度 篇4
1、商品選擇
首先根據消費能力,師生的需要,選擇適應于校園超市銷售的商品;其次考慮商品的毛利,同樣商品實行貨比三家。毛利率高的首選。最后,觀察所選商品的周轉率。周轉率快的商品適應于消費群體,賣不動的給予淘汰。
2、供應商的管理制度
。1)任何時候供應商不得宴請工作人員。贈送禮品或商品。一旦發現,給予扣除當月供貨金額。
。2)采購人員建立供應商的檔案和所供應的品種,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
。3)供應商應按規定時間內把貨送到,所有供應商每月15日必須結帳。
3、報貨制度
庫管所發貨時,對庫存商品發現較少時或不夠明天賣的貨品,及時做好統計,填寫報貨單,對商品名稱。所需數量認真填寫。報于店長,有店長審核交于采購人員。
4、收貨制度
。1)驗貨:貨到后由店長組織采購。質檢。庫管。送貨人到位。把貨直接卸到驗貨區,對商品進行檢查。要求對商品的數量是否準確。質量保證,規格包裝符合要求,生產日期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作好記錄并退回。
。2)入庫:驗收完畢后,依原始單據的名稱,作品名。最小單位做數量,以進價的形式開入庫單?蛻袈撚煽蛻魩Щ兀笤趩螕䝼渥⑸祥_出商品的售價,以便入帳。所入庫商品按類存放,整齊有序。
。3)出庫:各組人員填寫領料單,由店長簽字發貨,發貨完畢后并及時開出出庫單,以原始單據的名稱最小單位。售價出庫,客戶聯交于各組。必須按先進先出的原則。
連鎖便利店規章管理制度 篇5
為加強便利店的計量監督管理,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禁止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計量器具,國家限制使用的計量器具,遵守有關規定。不使用未申請檢定,超過檢定周期或者經檢定不合格的計量器具。
二、配備專職計量人員,正確使用法定計量器具。收貨時,檢驗商品的標重,不合格拒收。同時,做好店內定量包裝商品、零售商品等商品量的計量。
三、計量器具要經常檢查,并由專人負責保管、維護和監督檢查,定期送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所屬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進行檢定。
四、計量人員要積極接受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有關計量管理知識培訓。
【連鎖便利店規章管理制度(精選5篇)】相關文章:
考勤規章管理制度(精選5篇)12-10
食堂規章管理制度范本(精選5篇)12-13
檔案的規章管理制度(精選8篇)11-24
管理制度規章制度02-24
考勤規章管理制度范本12-13
財務部規章管理制度(精選5篇)12-20
消防安全規章管理制度(精選7篇)12-18
檔案室規章管理制度(精選7篇)03-09
實驗室規章管理制度01-27
學校規章管理制度范本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