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12-31 14:44:55 詩琳 總結 我要投稿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不管我們學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容。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1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一)

  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鴉片走私的危害:鴉片泛濫,嚴重摧殘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導致白銀大量外流,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

  虎門銷煙的時間:1839年6月;

  領導人:林則徐;

  意義:把禁煙運動推向高潮,表現了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堅定決心。

  鴉片戰爭爆發時間:1840年6月,英軍封鎖珠江口,鴉片戰爭爆發。

  《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1)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洋銀2100萬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中國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須與英國協商。

  影響:

  1)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開創了列強以條約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國的惡例;

  2)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演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4)反侵略反封建成為中國人民肩負的兩大歷史任務;

  5)中國的歷史進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時期。

  鴉片戰爭對中國經濟、思想文化領域產生的影響:

  1)經濟上:鴉片戰爭之后,列強憑借從不平等條約中獲取的政治、經濟特權,爭相通過通商口岸對華傾銷商品,從中國掠奪原料和農產品,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基礎,促進了中國沿海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創造了某些客觀條件;

  2)思想文化上: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有識之士繼承并發展了“經世致用”的傳統,主張向西方學習,呼吁變革。自此,向西方國家尋求真理,逐漸成為近代中國思想變革的主潮。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二)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時間:1856年10月;借口:英國“亞羅號事件”、法國“馬神甫事件”;實質: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其目的是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又稱“英法聯軍之役”。

  《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

  1)增開牛莊(后改營口)、漢口、九江、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

  2)允許外國人到內地游歷、通商、自由傳教;

  3)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國公使駐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設領事館;5)賠償英國白銀400萬兩,法國200萬兩。

  火燒圓明園: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占北京,闖入圓明園搶劫,后縱火焚燒了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園林。

  《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1)《天津條約》完全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即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歸入英屬香港界內;

  4)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白銀800萬兩。對中國的影響:《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條約,進一步打開了中國的門戶,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三)

  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原因:明治維新之后,日本國力增強,將侵略的矛頭指向朝鮮和中國;

  經過:

  1)1894年7月25日,豐島戰役,甲午戰爭爆發;

  2)9月中旬,平壤戰役大敗;

  3)黃海之戰,日本海軍完全掌握了黃海、渤海的制海權

  4)10月,遼東半島戰役,日軍攻占了大連、旅順等地;

  5)1895年初,威海衛炮臺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馬關條約》主要內容:1895年4月,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主要內容:中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產品運銷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馬關條約》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喪權辱國條約,給中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也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戰后,帝國主義對華侵略加劇,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四)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間:19世紀70年代;核心內容:電機的發明和運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內容,電力時代到來了;

  相關領域的變化:

  1)鋼鐵冶煉技術取得重大進展,鋼材逐漸取代熟鐵,成為風行世界的新材料;

  2)內燃機的發明,帶動汽車工業的誕生和迅速崛起,交通運輸展現新面貌;

  3)化學工業稱為重要的生產部門。

  壟斷資本主義的影響:

  1)在自由競爭條件下形成的壟斷資本,加劇了競爭的無序性,擴大了社會的兩極分化,成為經濟危機和社會沖突的重要原因;

  2)進入壟斷階段后,資本輸出成為西方列強重要的擴張手段。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2

  一、古代農業耕作方式演變

  (1)刀耕火種(原始農業)

  (2)石器鋤耕(耒耜)

  (3)鐵犁牛耕:春秋出現,漢代后,鐵犁牛耕成為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農業的精耕細作

  生產工具:春秋戰國—鐵犁;西漢—耬車(播種工具);隋唐—曲轅犁

  耕作方法:春秋戰國—壟作法(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耕作方法);西漢—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戰國);鄭國渠、白渠

  灌溉工具:翻車(三國)、筒車(唐朝)、高轉筒車(宋朝)、風力水車(明清)

  三、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

  特點:

  1、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經營方式,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繳納賦稅,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

  2、小農經濟作為封建王朝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其興衰榮辱直接關系到封建經濟的繁榮和封建政權的安危。為此,歷代明智的封建統治者都采取重農政策,注意減輕農民負擔,扶植小農經濟。

  3、歷代王朝后期封建剝削的加重、災荒疾疫的發生等,都對小農經濟具有毀滅性的沖擊。

  4、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在中國封建社會經濟中占據統治和主導地位,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重要原因之一。

  5、精耕細作。

  6、鐵犁牛耕。

  7、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

  地位:小農經濟在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

  評價:

  積極

 、偬岣咿r民生產的積極性

 、跒槲覈r業的精耕細作做出了貢獻

  消極

  ①小農經濟比較脆弱,容易破產

 、谑俏覈饨ㄉ鐣睒s的原因,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

  影響古代中國農業進步的因素有哪些?

  (1)古代促進農業進步的因素有:

 、俳y治者的重視和政策上的支持。

  ②生產工具的革新與技術的進步。

 、凵鐣姆定,水利事業的興修,人民的艱辛勞動等。

  (2)阻礙農業進步的因素有:

  ①小農經濟經營規模小,生產條件簡陋,農業耕作技術難以實現革命性的發展。

 、诔林氐馁x役負擔使農民破產或長期離開土地,破壞了正常的經濟生活秩序。

 、圩匀粸暮Φ那忠u,社會的不安定,戰亂較多,土地兼并嚴重等。

  四、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會:土地公有制

  2、奴隸社會(商周):國王所有的貴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僖磺型恋貙儆趪跛。國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給諸侯,諸侯又將土地分賜給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轉讓與買賣,并要向國王承擔義務。

 、谥T侯、卿大夫_隸和庶民集體耕種,并支配所有的勞動產品;

 、畚髦軙r期,耕地阡陌縱橫,形同井字,稱為井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鐵犁牛耕的出現,大量的荒地得到開墾,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國君繳納賦稅。

 、谟捎趹馉庮l繁,井田上的勞動力減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垡贼攪鵀榇淼母髦T侯國為增加收入,進行稅制改革,無_、私田,一律按畝納稅,促使了土地由國有向私有的轉化。

  3、封建社會(戰國以來):封建土地所有制

 、俅蟠笮⌒〉姆饨ǖ刂髡加腥珖蟛糠滞恋兀⒗谜谓洕貦啵罅考娌⑥r民土地。

 、趶V大農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沒有土地,受到封建國家和地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還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3

  一、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東周

  戰國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東周公元前256年結束)

  二、春秋時期諸侯爭霸

  (一)背景:王室衰微

  (二)目的:爭奪土地和人口

  (三)齊桓公稱霸(公元前7世紀中前期)

  1.條件:(1)齊國富庶。(2)管仲改革。(3)尊王攘夷。

  2.過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蠻。

  3.標志:葵丘會盟。

  (四)晉楚爭霸(公元前7世紀后期~公元前6世紀初)

  1.晉文公稱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戰。

  2.楚莊王稱霸:公元前六世紀初。

  (五)吳越爭霸:吳(長江下游)王闔閭和越(錢塘江)王勾踐

  (六)評價

  1.性質:非正義。

  2.影響:進步性:有利于統一;便利地主階級勢力發展;促進民族融合。

  三、戰國時期的兼并戰爭

  (一)戰國局面形成

  1.三家(韓趙魏)分晉。

  2.田氏代(姜)齊。

  (二)經過

  1.魏齊爭霸(公元前4世紀中期)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后,魏國勢力大為削弱。

  2.秦國獨霸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后,東方六國在也無力與秦抗衡。

  四、民族融合

  1.民族:華夏族、北方:東胡、匈奴;西:戎;南:越。

  2.融合途徑:經濟文化交流和頻繁戰爭。

  3.結果:為秦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4

  爭取民主: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原因

  (1)經濟:17世紀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政治: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獨裁,損害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

  (3)思想:洛克、霍布斯等早期啟蒙思想家的思想影響

  (4)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2.過程

  (1)1640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2)1649年處死國王查理一世

  (3)1649-1660,共和國時期

  (4)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查理二世、詹姆斯二世)

  (5)1688年光榮革命

  3.意義

  (1)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

  (2)為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3)使英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確立民主:《權利法案》

  1.目的:以法律的權力限制國王的權力

  2.內容:

  (1)以法律限制國王的權力

  (2)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軍事權等

  3.意義:

  (1)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政體)

  (2)資產階級通過議會對國家實行集體統治,有利于防止專制獨裁;

  (3)資產階級的權益之爭,在議會得以和平方式實現,有利于避免暴力沖突。

  發展民主:責任制內閣形成

  1.形成:1721年,沃波爾是第一位首相

  2.組成:內閣的首腦是首相,內閣成員是各部大臣。

  3.內閣:

  (1)內閣成員集體負責,要與首相共進退。

  (2)內閣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其實對議會負責。

  (3)如果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垮臺,但首相也有權解散議會,重新選舉。

  4.首相:

 、僮h會多數黨領袖;

 、诒粐跞蚊鼮槭紫;

  ③首相組建內閣,掌握國家行政權;

  ④集體負責和對議會負責;

  ⑤首相掌握行政權,通過議會掌握立法權,從而掌握國家大權;

 、拊庾h會不信任案,要么垮臺要么解散議會。

  【探究】中國內閣與英國內閣的比較

  中國內閣是非法定的中央一級行政機構,而英國內閣則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機構。

  中國內閣不能對皇權起到真正的限制作用,而英國內閣掌握實權,國王統而不治。

  中國內閣是君主專制的產物,而英國內閣則是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產物。

  中國內閣是建立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之上,而英國內閣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經濟的基礎之上。

  完善民主: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

  1.原因:工業革命后,工業資產階級興起

  2.內容:降低財產資格限制;重新分配議席

  3.結果:擴大了選舉權;工業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議席

  4.意義:

  (1)為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2)推動了政治民主化。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和影響

  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是人類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過程,是英國政治民主化的過程。

  1.特點

  (1)是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

  (2)議會權力至上,君主統而不治。

  2.影響

  (1)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有利于防止專制獨裁,有利于避免暴力沖突。

  (3)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國家,為世界其他國家樹立了君主立憲制的制度模式。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一政治知識點總結09-05

高一歷史組工作總結08-21

高一歷史教學的工作總結10-18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06-22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07-27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17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09-25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19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9-1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一级按摩a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色婷成人综合电影在线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1 |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 中文国产精品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