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素質教育工作匯報

時間:2023-02-12 12:32:56 工作匯報 我要投稿

中學素質教育工作匯報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接觸到匯報的情況與日俱增,匯報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最重要的是結果,經驗總結也是必不可少的,怎么樣才能完成優秀的匯報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學素質教育工作匯報,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學素質教育工作匯報

中學素質教育工作匯報1

各位領導:

  上午好!

  歡迎光臨我校檢查指導工作。

  我校占地40700多平方米,建有16班規模教學樓兩座,綜合實驗樓一座,平房80余間,總建筑面積12067平方米。現有2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017人,教職工97人。有中學高級教師11人,中級教師64人;市區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50多名,本科以上學歷的教師86人,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是省電化教學試驗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藝術教育示范學校、省綠色學校,萊蕪市規范化學校和萊蕪市教學示范學校。

  根據市、區教育局關于對中小學素質教育實施情況進行專項督導調研的通知精神,對照《山東省教育工作綜合督導評估標準》,我們嚴格按照要求和規定程序,明確分工,現將主要工作匯報如下。

  一、加強理論學習,領會課改精神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我校積極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新課程教學實踐活動。為此專門成立了由副校長牽頭,學校各處室領導及年級組長組成的新課程實施領導小組,認真研究有關新課程課程設置、課程計劃、課程安排、課程實施、教學監控、教學評價等各個環節,保證了新課程在我校的順利實施。同時,領導小組積極組織教師加強新課程理念的學習,針對新課程特點及我校的實際,積極主動探討如何加強新課程背景下的教研組、備課組建設。另外,通過會議、展板、網絡以及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積極對外宣傳新課程理念,從而取得家長及社會的理解與支持。我們認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以人為本,全面育人,培養出理想高尚、體魄強壯、人格健全,具有獨立思辯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實現“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不僅是讓學生學會文化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處。我們以教學為中心,以課堂為主渠道,以質量為生命,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作用,注重學習過程,提倡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積極推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和教師教學方式轉變,教會學生會學,指導學生學會,讓素質教育的目標滲透到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并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也重視學習習慣、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按要求開全開齊三級課程

  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要求,開齊了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

  初中一至四年級,我們除安排各學科的國家課程外,還分別在初一年級開設了《安全教育》《實踐活動》,初二年級開設了《感知民族精神》《實踐活動》,初三年級開設了《實踐活動》,初四年級開設了《職業生涯》《安全教育》等地方課程,同時積極創造條件開設了校本課程《硬筆書法》。

  綜合實踐活動課方面,我校進一步修訂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就“課程設置目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的評價”進行了詳細說明,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方向,同時制定了綜合實踐活動相關制度,拿出了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計劃,重點在信息技術和研究性學習方面開展活動,在課時安排上,我們嚴格按照課標要求進行,配齊各學科專任教師,規范課時總量。同時,我校嚴格執行省教育廳關于初中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的規定,保證學生每天不少于9小時睡眠時間;雙休日和其他國家法定節假日不上課;學生每天都安排自主學習時間和體育活動時間,規范教師布置作業量,作業在涵蓋所有學科領域的同時把總量控制在1。5小時以內,并根據學生實際分層布置,控制知識鞏固型練習題,加大探究性、時間性題目作業比重。

  三、加強師資培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師安排上,根據教師個體的不同特點合理搭配,選擇教學能力強,有創新精神且協作性好的教師優先進行新課程實驗教學,特別是在各級優質課比賽中獲獎的骨干教師以及學科帶頭人優先進行新課程達標培訓,盡早安排到新課程實驗教學中。同時,對進入新課程的每一位老師,我們堅持“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進行崗前培訓,并達到合格。另外,我們還建立以校本研究為主的教研組、備課組教研制度,堅持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堅持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我校要求每周備課組必須集體備課一次以上,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主題、定中心發言人;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

  四、充分利用教育教學設施,發揮其應用作用

  我校配有電教、語音、微機、閱覽、實驗、音美、舞蹈等各種專用教室,教學儀器配備達省一類標準。我們一貫重視教育教學設施的管理和建設,把它視為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手段,常抓不懈。學校制訂和完善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實驗室管理制度》、《音體美器材使用管理制度》、《學生實驗規則》、《儀器室管理制度》《圖書借閱制度》《微機室使用制度》等等。要求各類儀器、器材、圖書、微機保管均建立有總帳和實物分類明細帳,做到了帳帳相符,帳物相符。儀器藥品按要求分類存放整齊,各類儀器貼上統一標簽。使用時搞好借閱使用登記,提高了使用效率。

  我們開放圖書室和實驗室,使學生有自主開展閱讀和探究實驗場所,還有羽毛球場、乒乓球場、體操場等設施全天開放供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此外,我校在充分研究有關新課程實施方案后,配備了6個多媒體教室,開通互聯網,方便老師上課和教學資源的調用。

  學校重視社區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充分利用原有校外教育基地基礎上,新建鋼城文體中心、萊蕪烈士陵園等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定期開展活動,發揮其應有作用。

  五、結合實際,突出特色

  我校在課程理念和課程實施方面確定了結合我校實際進行了由我校特色的課程設置。如結合在我區舉辦的'“全國人文教育現場會”進行的人文教育;為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開展的“感恩教育”系列主題活動;為提高素質教育實施效果,我們在小班化教學、作業布置等方面進行了嘗試和探索,開展了一系列教學研究,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總之,我校認真領會素質教育的有關精神,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進行了一些嘗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為新課程的進一步深入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驗。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如“新課改”所需的教育教學環境、教學設備、教育投入是否相匹配;自由、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在課堂上運用是否實用有效,制訂的教師、教學、學業評價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真正發揮評價的正確導向作用等等。需要我們在以后的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完善與總結,不當之處敬請領導多加指教。

  謝謝大家!

中學素質教育工作匯報2

  市第三督學責任區督導組依據《市第三督學責任區中小學校素質教育“一日督導”評估標準(試行)》,于20xx年5月19日對你校進行了“一日督導”。督導組通過聽取學校情況匯報、隨堂聽課、察看校容校貌及設施裝備、查閱有關臺賬資料,師生訪談及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學校素質教育實施情況進行了較為充分的了解,并對學校素質教育情況進行了匯總分析。現將督導情況綜述如下:

  一、總體概況

  學校占地面積83畝,建筑面積30290.75平方米,綠化面積38000平方米,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古橋古樹、鄉賢遺跡,承載著歷史滄桑;仿古建筑、著名楹聯,彌漫著人文氣息;“愛”字校訓、“愛”的校園,浸潤著“仁愛”文化。

  學校現有18個教學班,800多名學生,80名教職工,其中專任教師64名,中高級職稱56人,占87.5%;區級以上骨干教師22人,其中市級教學能手2人、班主任工作能手1人、區學科帶頭人1人、區教學能手6人、班主任工作能手2人、區教學新秀7人、班主任工作新秀3人。

  近年來,學校辦學條件日趨現代,隊伍素質日益良好,學校管理日漸規范,教學質量較快提高,學校特色初步形成,先后榮獲省模范學校、省健康促進學校、市經典誦讀示范學校、市平安校園示范校、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榮譽稱號。

  二、主要成績

  1.教育理念先進,辦學條件呈現現代化

  倉下中學是一所歷史與現代完美融合的現代化學校,是一所綠化覆蓋率達65%以上的綠色學校、花園學校。漫步校園,林中有鳥,地上有草,池內有魚,四季有花。學校秉承深厚的辦學歷史積淀,確立了“至仁至愛,臻善臻美”的辦學核心理念,堅持以“愛”為校訓,形成了“愛滿天下”的學風、“以仁化人”的教風和“為正蘊真”的學風,基本實現了“三園三心”的辦學目標,為學生營造了健康快樂成長的樂園。

  在經濟技術開發區、云林街道和區教育局的共同關心下,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設施設備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近三年先后投入3500多萬元完成了綜合樓、實驗樓、道路廣場、綠化工程及消防工程等基礎建設,完成了教育技術裝備省i類標準升級建設。目前,學校圖書閱覽中心、信息傳播中心、實驗室、檔案室、體育館、運動場地、警務站及電子監控系統等設施設備齊全,功能配置合理,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2.培養舉措多樣,師資隊伍呈現優質化

  學校領導班子注重自身建設,善于發揮個人專業影響力和行政親和力,以“分工明確、相互協作、精致管理”為工作理念,全面打造精干高效的管理團隊,在師生、家長、社會各界的測評中滿意度高,發揮了積極的示范引領作用。

  教師隊伍建設注重整體發展,以師德工程、青藍工程、名師工程等“三大工程”為抓手,簽訂《教職工教育安全責任書》,明確《規范教師行為的具體要求》,出臺《校級教學能手參評條例及實施細則》,開展青年教師“三立工程”(立志、立德、立業)建設……一系列培養舉措為教師成長搭建了豐富的平臺,形成了骨干教師不斷涌現的良好氛圍。本次督導聽課共6節,其中優秀課4節,優良率達到100%。

  3.教育務實創新,素質教育呈現品質化

  學校以“仁愛”文化為引領,不斷提升德育工作品質。學校積極創設植物品種多、古樹名木多、水域形式多、著名楹聯多的育人環境,完善創新德育導師制、首遇責任制、課堂負責制、值勤責任制、班主任例會與考核制、后進生幫扶制等制度,大力推進優秀班集體建設,初步建構了全員德育、全程德育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學生自主管理、協調發展、團結互助的良好氛圍。

  學校堅持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推進“三全三情”人文課堂、“三品”課堂的研究。以規范管理為根本,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和省“五嚴”規定。以校本教研為基礎,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的集體智慧,開展教學實踐研究活動。以“助學案”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舉措,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有效促進了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20xx年,學校中考全科合格率達94.9%。

  學校樹立了科研興校的意識,先后開展了省陶研會“十二五”規劃課題《陶行知教育思想與學校德育有效性的研究》以及市“十二五”課題《創設人文課堂,提高人文素養》的研究,啟動了“省初中薄弱課程建設”項目研究,有力地助推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三年來有230多篇論文、案例在區級以上獲獎或發表。

  4.資源整合有序,校園文化呈現特色化

  首先,營造學校精神文化。文化是有根的,根在歷史中、在社區里、在師生的心靈需要中。學校地處唐代詩人李紳和畫家倪瓚的故里,處于江南十大古剎之一祇陀寺原址。由儒家之“仁”,佛家之“善”,確立“至仁至愛,臻善臻美”為學校辦學的核心理念,并將其融合到學校的“一訓三風”建設和班級文化建設中去,努力使“愛滿天下”成為學校的精神文化。

  其次,豐富學校課程文化。課程是學校文化

  市第三督學責任區督導組依據《市第三督學責任區中小學校素質教育“一日督導”評估標準(試行)》,于20xx年5月19日對你校進行了“一日督導”。督導組通過聽取學校情況匯報、隨堂聽課、察看校容校貌及設施裝備、查閱有關臺賬資料,師生訪談及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學校素質教育實施情況進行了較為充分的了解,并對學校素質教育情況進行了匯總分析,F將督導情況綜述如下:

  一、總體概況

  學校占地面積83畝,建筑面積30290.75平方米,綠化面積38000平方米,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古橋古樹、鄉賢遺跡,承載著歷史滄桑;仿古建筑、著名楹聯,彌漫著人文氣息;“愛”字校訓、“愛”的校園,浸潤著“仁愛”文化。

  學,F有18個教學班,800多名學生,80名教職工,其中專任教師64名,中高級職稱56人,占87.5%;區級以上骨干教師22人,其中市級教學能手2人、班主任工作能手1人、區學科帶頭人1人、區教學能手6人、班主任工作能手2人、區教學新秀7人、班主任工作新秀3人。

  近年來,學校辦學條件日趨現代,隊伍素質日益良好,學校管理日漸規范,教學質量較快提高,學校特色初步形成,先后榮獲省模范學校、省健康促進學校、市經典誦讀示范學校、市平安校園示范校、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榮譽稱號。

  二、主要成績

  1.教育理念先進,辦學條件呈現現代化

  倉下中學是一所歷史與現代完美融合的現代化學校,是一所綠化覆蓋率達65%以上的綠色學校、花園學校。漫步校園,林中有鳥,地上有草,池內有魚,四季有花。學校秉承深厚的辦學歷史積淀,確立了“至仁至愛,臻善臻美”的辦學核心理念,堅持以“愛”為校訓,形成了“愛滿天下”的學風、“以仁化人”的教風和“為正蘊真”的學風,基本實現了“三園三心”的辦學目標,為學生營造了健康快樂成長的樂園。

  在經濟技術開發區、云林街道和區教育局的共同關心下,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設施設備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近三年先后投入3500多萬元完成了綜合樓、實驗樓、道路廣場、綠化工程及消防工程等基礎建設,完成了教育技術裝備省i類標準升級建設。目前,學校圖書閱覽中心、信息傳播中心、實驗室、檔案室、體育館、運動場地、警務站及電子監控系統等設施設備齊全,功能配置合理,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2.培養舉措多樣,師資隊伍呈現優質化

  學校領導班子注重自身建設,善于發揮個人專業影響力和行政親和力,以“分工明確、相互協作、精致管理”為工作理念,全面打造精干高效的管理團隊,在師生、家長、社會各界的測評中滿意度高,發揮了積極的示范引領作用。

  教師隊伍建設注重整體發展,以師德工程、青藍工程、名師工程等“三大工程”為抓手,簽訂《教職工教育安全責任書》,明確《規范教師行為的具體要求》,出臺《校級教學能手參評條例及實施細則》,開展青年教師“三立工程”(立志、立德、立業)建設……一系列培養舉措為教師成長搭建了豐富的平臺,形成了骨干教師不斷涌現的良好氛圍。本次督導聽課共6節,其中優秀課4節,優良率達到100%。

  3.教育務實創新,素質教育呈現品質化

  學校以“仁愛”文化為引領,不斷提升德育工作品質。學校積極創設植物品種多、古樹名木多、水域形式多、著名楹聯多的育人環境,完善創新德育導師制、首遇責任制、課堂負責制、值勤責任制、班主任例會與考核制、后進生幫扶制等制度,大力推進優秀班集體建設,初步建構了全員德育、全程德育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學生自主管理、協調發展、團結互助的良好氛圍。

  學校堅持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推進“三全三情”人文課堂、“三品”課堂的研究。以規范管理為根本,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和省“五嚴”規定。以校本教研為基礎,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的集體智慧,開展教學實踐研究活動。以“助學案”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舉措,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有效促進了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20xx年,學校中考全科合格率達94.9%。

  學校樹立了科研興校的意識,先后開展了省陶研會“十二五”規劃課題《陶行知教育思想與學校德育有效性的研究》以及市“十二五”課題《創設人文課堂,提高人文素養》的研究,啟動了“省初中薄弱課程建設”項目研究,有力地助推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三年來有230多篇論文、案例在區級以上獲獎或發表。

  4.資源整合有序,校園文化呈現特色化

  首先,營造學校精神文化。文化是有根的,根在歷史中、在社區里、在師生的心靈需要中。學校地處唐代詩人李紳和畫家倪瓚的故里,處于江南十大古剎之一祇陀寺原址。由儒家之“仁”,佛家之“善”,確立“至仁至愛,臻善臻美”為學校辦學的核心理念,并將其融合到學校的.“一訓三風”建設和班級文化建設中去,努力使“愛滿天下”成為學校的精神文化。

  其次,豐富學校課程文化。課程是學校文化

  建設的重要平臺,也是學校育人的最重要途徑。學校注重在學科內容中挖掘“仁愛”文化內容,構建“三全三情”人文課堂,以“全體參與、全程關注、全面提升、情境創設、情愫交流、情感升華”為目標和框架,力求創設一種自由、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充分挖掘校園及其周邊資源,組織編寫了《倪云林其人其事》、《追根溯源》、《詩歌選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古詩文讀本》等一系列校本教材,面向莘莘學子組織實施“仁愛”教育。

  三是構建學校制度文化。學校高度重視制度文化建設,進一步健全了教代會、理事會、家委會等組織機構,修訂完善了制度條例,規范辦學行為。推行學生自主管理,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引導學生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以多種形式提高學生文明素養,努力將規章制度的有形約束轉化為師生的無形自律,形成師生的行為文化,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

  三、問題與建議

  1.進一步加強常規管理。

  督查中發現,少數班級個別學科成績優秀率差距較大,校園部分設施的維修保養不夠及時,食堂地面潮濕,存在安全隱患。學校要嚴格執行“五嚴規定”,確保守住底線,不闖紅線。在課程進度、均衡編班、作息時間、班額控制、寄宿生安排、考試排名等方面切實提高認識,規范操作。在綠化修剪、場地設施維護等方面要精細管理,更好地發揮環境育人作用。

  2.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

  督查中發現,教師論文發表數量不多,在課題研究上參與率不足50%。學校在教科研方面應多設課題、多動員、多激勵,提高教師參與率,提升論文發表級別和撰寫人數,借此培養更多人數、更高層次的骨干教師、名優教師。同時要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深入探討“助學案”的使用,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協同研究,以發自內心的教研提升自我教學能力與水平。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挖掘古代賢人的精神世界與文化素養,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出更多的德育骨干和優秀學生。

  3.進一步推進“三教”融合。

  學校地處經濟開發區,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學生家長的職業千差萬別,特別是面對70%的新市民子女,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如何融合,學校與家庭該如何溝通,還需要學校進一步研究與實踐,尋找到更適切的教育方法與途徑,更好地發揮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合力作用。

  對照《中小學素質教育一日督導評估標準》,本次督導得分95.2分,希望學校認真總結經驗,進一步發揚成績,并對提出的問題和建議積極進行整改,進一步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中學素質教育工作匯報3

  自貫徹落實1999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6年來,長沖中學在縣委、縣政府領導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可謂六年邁了四大步,步步走向新輝煌。一是優化了育人環境,保證了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提;二是提升了育人水平,滿足了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三是開拓了育人的方法,鑄造了推進素質教育的靈魂;四是打造了育人品牌,步入了推進素質教育快車道。

  一、主要成績

  一是育人環境和諧完善。六年來,學校變化是翻天覆地,樓化了教舍:新做了教職工宿舍,女生宿舍、男生宿舍、學生食堂四棟樓,總面積達一萬平方米;硬化了球嘗人行道、空余場地;形象化了文化品位,校訓醒目,校徽深邃、校歌嘹亮,校牌亮麗;系統化了教學設備、電腦辦公、錄像制作、多媒體教學、電視接轉、校園廣播、圖書閱覽、實驗室一應俱全。

  三是育人方法百花齊放。異步教學,精彩紛呈;創新教育,熱火朝天;綜合實踐,方興未艾。

  異步教學,曾在此召開全縣現場會;創新教育,全市在此成功推出現場;綜合實踐,進入省級課題研究。

  二、基本經驗

  一是千方百計抓前提,優化育人環境。向外爭取項目工程,積極申請危改資金,密切校友疏通情感,開拓市場搞活后勤,發展產業,增添后勁,厲行節約,不亂花一分。

  二是管導結合抓關鍵,提升師資水平。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教師,不斷完善教師管理機制,引導教職工在崗自學,脫崗進修,指導教師在崗教學練兵、自覺投身教研教改。

  三是突出重點抓核心,培養創新精神。為了培養師生的創新精神,我們于20xx年底就申報了省級十五重點課題“初中創新教育”并立項投入全員、全方位研究。

  首先是把創新教育的“著眼點”放在觀念上。

  在辦學理念上創新,提出了“修德為先,啟智為要,強體為本,成才為上”的辦學理念。通過“天天看”、“時時唱”、“周周講”等形式去強化。

  在教師觀念的創新上,消除了三個誤解:創新“神秘論”、“冒險論”、“沖突論”。在學生求學信念的創新上,樹立了四種信念。一是自信的求學信念,學會說“我會”;二是自愛的“求學”信念,學會說“我愿”;三是自覺的求學信念,學會說“我能”;四是自主的'求學信念,學會說“我敢”。

  其次是把創新教育的“著力點”放在過程中。

  1、在時空上不留空白。

  從開題起步到實驗運行,再到全面實踐、攻堅結題,科科有課題,班班有研究,人人都實踐。

  2、在實踐的主陣地上不放空炮。

  勿庸置疑,創新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讓創新實踐在主陣地上放空炮,我們的主要作法是三條:

 。1)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培養創新能力。

  (2)以創造性思維為核心培養創新能力

 。3)以個性化發展為重心開發學生創新能力

  3、在實踐機制上不說空話

【中學素質教育工作匯報】相關文章:

對中學推行素質教育的思考01-12

中學體育工作匯報07-16

中學素質教育的工作總結07-02

中學素質教育月活動總結07-04

中學行風工作匯報06-09

中學學期工作匯報06-10

中學素質教育實施情況匯報08-16

中學春季開學工作匯報06-16

中學體育工作匯報3篇07-1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午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 中文字幕大香视频蕉 | 久久伊人精品天天 |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