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德育工作總結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德育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德育工作總結1
生命如水,歲月如歌。轉眼間,三年大學時光如流水般轉瞬即逝,如今即將離開母校,心頭涌起一種戀戀不舍的感覺,即將畢業的日子,我常常會仰望深邃的夜空,留戀于校園里,看這熟悉的一草一木,曾經奮斗過的教學樓,圖書館,食堂,小超市一切的一切,熟悉而又陌生。親切的校園,三年的生活,漸漸的化為一種回憶,珍藏在我的內心深處,成為我一生寶貴的財富。悄然回首三年的大學時光,恍如昨日光陰,幕幕在心。
20xx年,我進入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從此,開始了我的大學之旅。永遠都不會忘記大一剛剛入學的第一天,在通往學校的路上一張張興奮的表情,充滿著興奮與快樂,那是何等的幸福啊!現在回憶起大學三年的點點滴滴,雖然沒有什么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平平淡淡之中卻有很多讓人回味的點滴。
記得大一剛來的時候,宿舍的人誰也不認識誰,大家都是稚氣未脫的小女孩,因為不熟,大家自己忙著自己的事,誰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聊天,大家都很靦腆的樣子。可是沒過多久彼此都熟悉了,于是宿舍里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每個人都性格分明,但是我們相處得非常融洽,從來沒有吵過架,大家彼此寬容忍讓,就像親姐妹一樣,一起吃飯,上課,下課,上自習,開臥談會。當有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耐心的聽她的傾訴,開導她。當有人遇到困難不知怎么辦的時候,我們和她一起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方法。當有人在某些比賽中獲獎,取得成績的時候,我們和她一起慶祝,好像是自己取得了成功一樣開心。而且每次我們聊天的時候,都會不時冒出幾句經典的話,我們總是說要把它們記錄下來,寫成一個宿舍經典語錄,等到畢業之后想念彼此的時候拿出來看看,可是這個心愿一直沒有完成,也成了我們心中的遺憾,但是我相信,那些話,那些笑聲永遠會留在我們記憶的深處,永遠都不會被時間抹去。
很多人都覺得大學生活很空虛,不像高中每天忙忙碌碌,有做不完的習題,應付不完的考試。我們一下子到了一個自由的天堂,我們以前一直向往的自由突然讓我們有了一絲的不安和惶恐,沒有了老師的約束,我們突然不知道干什么了。我想每個人剛開始大學生活的時候都有這樣的困惑,生活好像失去了方向,除了上課好像無事可做了。
人是要有內心深處的信念的,這才是讓自己覺得踏實的理由。這樣才不會再那樣膚淺地空虛。向著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興致勃勃地去做許許多多的事情,覺得每一個時刻都好寶貴,每一秒鐘都可以做很多很多有樂趣的事情。每天的太陽都好新鮮,早晨醒來,都迫不及待地起床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到認識和不認識的人都好高興。對每一個人微笑。對于別人的不解、不善,一邊兒去吧,那是他們的事,與我無關。動作是如此地迅速,因為每個節約下的一滴滴的時間都可以找到更多的樂趣。
一直記得一句話,“青年時代的夢想,切莫輕易放棄。除自己外,沒有能阻止你邁向最后的成功。”真的對自己的夢想執著的人,才是最后的成功者。
有時候時間自由地讓自己不安,不知所措。大學里自由的時間足以塑造一個成功的人,也足以毀掉一個原本可以成功的人。關鍵在于我們自己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大學里我有過不同的嘗試,在很多地方失敗過,但是我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覺得學有所用才是最終工作的目標。無所不通者也會無所精通,我已經知道了自己的方向,知道了學習的目標。
我們在校園里慢慢地成長著,像一棵得到營養的小樹,抓緊每時每刻迅速的往高竄長。
就要離開學校了,這里有我很多美好的回憶,有我喜歡的老師,同學,校園。這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我們的足跡,我們曾在這里生活,學習,訓練。我們離開了,校園依然美麗如舊,可是在我們心里卻有難以言說的不舍和難過。
曾經在離畢業還很遙遠的日子,偶然地聽到了關于畢業的節目,太多傷感,太多留戀,太多不舍。當時我很好奇如果即將畢業的是自己,會作何感想,會急不可待地準備到一個嶄新的世界去大展拳腳吧。今天,真到了我們畢業的日子,卻原來也無法割舍一起經歷的三年,而這種不舍,是一年前料想不到的,這種感情只有當自己親身經歷時才體會到那是怎樣一種失落。失去了老師的教導,失去了學校的保護,要走向社會去經受風雨和歷練,我們就這樣不情愿的跌跌撞撞的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而大學校園中的那份純真和美好,則永遠地留在了心里。
父母再疼愛自己的兒女,也會放手讓他自己去承受風吹雨打,而兒女再留戀家的溫暖,也要在社會的風雨中成長。就這樣,帶著母校的期望,帶著學弟學妹的祝福,帶著無限的不舍,我們踏上了征程,前方雖然道路坎坷,布滿荊棘,然而只要心中有依靠,一切都無所謂。再見了,我的大學!
大大的氣球會癟掉,美麗的笑顏也會變老,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有效期限。三年的時間很短,但卻給了我一生的財富,在這里收獲了知識,收獲了友誼,更重要的是收獲了一生的回憶。當我拄著拐杖、戴著老花鏡再回到這里時,心中泛起的溫暖會陪伴我走完最后的日子。
再見了,我的母校!
那些給與自己快樂的記憶,就保存在我的腦海里吧,我會狠狠地珍惜,狠狠的留戀。放下憂郁,重整行囊,擦干眼淚,露出笑臉,讓我們帶著微笑前行!帶著微笑去撫平那離別的哀愁,帶著微笑去繼續我們的理想,帶著微笑去開創自己新的天地!
只要有機會我們一定會回來看你,我們約好我們會在這里相聚。愿母校的明天越來越好!
我的德育工作總結2
這個學期,我們學校有一個新的舉措——德育導師制。老師們是學校德育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生們是每班級里班主任挑出來的后進生。接到這個任務,我就想,什么是“后進生”?我們德育導師應該達到什么目的?
于是,百度。查得“后進生”一詞,古語定義是:在班級中經常違反道德原則,或者犯有嚴重過錯的學生。他們常常表現為人生觀價值觀不能適應社會大從要求,不能遵守紀律,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不好好的做作業等。是廣大家長、教師主要唾棄和放棄的重點對象。可是,計劃生育國策下的家庭里,只有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一切,這個孩子就是未來。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顯然是學校教育的損失,社會的損失,也是我們為師者失敗的證明。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德育導師制度孕育而生,它試圖通過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輔導行為,促進學生學習、心理、行為、生活等多方面齊進。這對弱勢學生身心健康和所有的家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我覺得對我本人來說,也未嘗不是一次很好的自我發現自我成長過程。
我的結對學生是隔壁班的一個初三男生。幾個月來,本人在這項工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實效,獲得了一些淺薄的經驗。
一、架起橋梁
(1)走近學生,架起和學生溝通的橋梁。本學期我輔導的對象是一個隔壁班的大個子。學期初我就曾見識過他的“能耐”。那天中午他和一個同學來辦公室找老師交作業,老師在休息,我們就建議他們稍后再來,可是他在轉身離開辦公室前,說了一句讓辦公室老師都瞠目結舌的話:“一擊拍醒他!”我們說這個孩子沒救了!任何一個老師遇到這樣的學生都會覺得好倒霉。當得知我就是和這個學生組成對子時,頭都大了。冷靜下來后,我制定了小計劃:先找他聊天。發現他是一個健談的孩子,單純直率,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但是往往有時太過頭,口不擇言,容易傷人。用他的話“我的嘴巴快于我的大腦”。
(2)聯系家庭,架起和家長溝通的橋梁。接受學校任務后,我電話聯系學生的父母。他們都在家里做羊毛衫,是小個體戶。平時忙著掙錢養家養孩子,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全家人都希望孩子能好好讀書,以后找個好工作,省得像他們一樣沒日沒夜的。所以,以前還給他找老師補習功課,但現在眼見著成績已經不行了,還經常因為他犯錯被老師“請”到學校,也就放棄了。看來,家長望子成龍的期盼在一天天孩子的表現下,給磨去了很多棱角,不太敢想了啊。
二、正確引導
了解了家庭和學生后,我內心深深地覺得,父母和老師從小對孩子的引導是很重要的。這個孩子其實是一個“心靈孤獨者”。家長平時粗放的言語行為讓置身其中的孩子覺得這就是豪爽;孩子小時候犯了錯,家長疼愛有加,沒有適當懲罰,沒有好好理解給孩子聽;教育不只是學校老師的事,孩子生下來的第一天起,就在接受教育了,但是家長不知道。他們沒有讓孩子養成傾聽他人的習慣,也沒有自己去傾聽孩子的習慣。
所以我首先在思想和言語上引導學生。一個星期至少兩次找他談心,了解他的思想動態、最近學習情況和日常生活。讓他發現有人一直在關注他能幫助他實行自我監督。很多時候,是見縫插針的教育和引導。比如有一次我找他來談心,他的一個隨手動作成了我們的話題:他把嘴里嚼著的糖隨手扔進了“可回收垃圾”桶里。談話后后他能學著把類似垃圾包在紙里再扔掉。遇到問題他也會跑過來找我問。有一次犯錯,班主任打他手心,還說要找家長來。上初三后,爸爸還沒被“請”來過,他希望班主任老師能給他機會,但是又不知道該怎么辦。我們談過后,帶著他去向同學道了歉,并且周末由他把人家弄臟的衣服洗干凈曬后送回來。班主任那里我代他求了情,其實他老師也看到了他的細小變化,希望他表現越來越好。我們有時也會就一件事討論爭執,他讓我了解到一個90后少年的內心世界:茫然、熱情、義氣、孤獨。如今他會在做事說話前先想一想,他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他會主動找人幫忙了。
其次,學習上的引導。我不帶他那個班,所以不可能直接在課堂上引導他。但是人總有自己的長處,這個孩子比較喜歡理科。我就鼓勵他先從感興趣的數學、化學開始,認真聽課,獨立思考。數學老師風趣幽默,很能吸引他的學習興趣;化學老師下課讓他做幾道題目,他的計算速度比別人快,老師表揚他。這些點滴讓他慢慢看到自己的優點,他很快樂。英語是他的弱項。基礎不扎實的他,以不及格的成績從小學升入初中,現在只能考三十幾分。和他的談話我知道他是一個馬虎的對自己沒什么要求的孩子。老師壓得緊點,他就多背點多學點。所以每天他都要背幾個英語單詞給我聽(內容我選定),說一句課文里的話(自選,翻譯中文給我聽),一個星期統一一次所記得的詞匯。
第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現代社會人生觀、價值觀。了解自己的重要性,正確定位自己。
三、積極激勵
對學生的關注要持之以恒,對做得好的要給予恰如其分的表揚和鼓勵。
十幾年的教學,我知道只有尊重受教育者才能教育人。讓學生獲得自尊,也就懂得尊重別人。讓學生學會自愛,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對自己充滿希望。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我和他的父母老師一直在精神上激勵他,勇于提問題,敢于碰釘子;要求班上其他學生和老師一起幫助他,為他的進步鼓掌。我們也在物質上獎勵他。每當他有了進步或好的表現,家長能實現一個小愿望,而我就送他一點小禮物,一粒棒棒糖,一支水筆,他都會高興幾天。任何人都有自己可愛的一面。一次青少年科技中心之行,讓他見到了科學的魅力、城市孩子的上進心和良好的行為品德,他說他要學學。他是一個講義氣的男孩,我們也時常“刺激”他,讓他往好的一面走。當然對做得不好的我也及時批評,并督促其努力改正,在懲罰中讓學生領悟責任。
然而,壞習慣不可能一下子改掉,學習成績也不肯能一下子改觀。他的問題還會反彈:對文科興趣不大,作業敷衍、獨立不夠。
德育導師制度,讓我與學生的距離進一步拉近,通過對學生的輔導,讓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別班的學生,幸榮地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因此,這個制度也讓我獲益匪淺。
我所求的是在以后的時間里,我能想到、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來幫助這個孩子。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我們這個行列中來,關愛“弱學”“弱品”孩子。我相信:不久的將來,他會更加的出色。
我的德育工作總結3
在這三年大學生活中,我的思想素質、道德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通過大一的思想道德修養課程,我端正了人生觀、世界觀,以更寬廣、開放的眼光和心態去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的生活。逐漸樹立起利他主義價值觀,摒棄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為。在生活中,做到樂于助人、樂于奉獻,對待工作、領導安排的任務要不辭辛苦、任勞任怨地完成。
通過鄧小平理論和毛澤東思想概論課程的學習,我深刻理解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而在教育實習和頂崗實習一年的工作中,我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覺悟。為了今后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思想素質。從社會實踐上,我學到了很多。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一邊工作,一邊積累更多社會經驗。在工作中應做到:首先,多聽、多看、多學、多想、多做是工作進步的重要保證,我們一定要虛心學習,向前輩、學姐取經;其次,不怕犯錯,但要學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避免重犯;最后,調整好心態,不抱怨、不為問題找借口,并從細節做起,認真、踏實、努力;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學習處理好人際關系,在與人交談、溝通時要注意及時、有效,學會語言交流的技巧和藝術。
通過最后這近一年的實習,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多、更深、更全面的認識。
我認為,教師,首先要擁有足夠的知識。在步入工作崗位之前,教師就應積累充足的知識,以便教學和答疑。在工作過程中,時用時新,不斷吸收新知。正如人們所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先要有一桶水”。同時,注重方法,授之以漁更要授之以漁。
教師,還是一種講良心的職業。不管一名老師有怎樣的生活小缺點,他她在教學、面對學生和家長時都該憑著自己最真誠的心去交流。
教師這門職業的最高境界,在我看來,應該是教師能理解學生、體諒學生,并到達學生內心,能觸摸到學生的靈魂。教師應以身作則,在各方面都嚴于律己,并提高思想修養水平、綜合能力和素質,為學生們樹立榜樣,身教重于言傳,作為教師要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總之,大學的三年尤其大三實習過程中我獲得了人生第一筆寶貴的社會工作經驗。由此我發現了自身的不足并學會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我。今后步入社會后,還要從多方面學習,但無論心態還是技能上我都已做好準備。現代社會的競爭激烈,但我會從過去和今后的經驗中學習、吸取教訓,相信只要我腳踏實地、認真堅持、努力付出,我的職業生涯就可以取得屬于自己的成功。
【我的德育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我的德育總結11-08
最新小學德育的工作總結范文-德育工作總結12-31
-德育工作總結01-09
德育的期中工作總結06-14
小學德育的工作總結06-13
德育干事工作總結01-20
德育培訓工作總結01-19
德育教學的工作總結01-19
德育導師工作總結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