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驛站廣播稿賞析
給你的天空劃一道絢麗的亮色
給你的世界奏一曲動聽的歡歌
這里是心靈驛站廣播欄目
同學們,下午好! 伴隨著輕松愉快的音樂,讓我們好好地享受美味的心靈雞湯吧!
心靈雞湯:靠自己
快樂靠自己,沒有誰能夠同情和分擔你的悲切;堅強靠自己,沒有誰會憐憫你的懦弱;努力靠自己,沒有誰會陪你原地停留;珍惜靠自己,別人也不愿意揮霍自己的青春;執(zhí)著靠自己,沒有誰會與你共同進退;一路走過靠自己,沒有誰能夠一直陪你走到底。
今天和大家談的主題是習慣的問題
俗話說“命好不如習慣好”
“命好”一般是指出身較好、條件優(yōu)越、根基扎實、受“老天爺”眷顧的人,可謂占盡“天時、地利、人和”諸因素。命好的人是有的,但相對較少,也非一成不變。熟話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人若完全依賴“命好”,終究是靠不住的。
就算“命好”是先天決定,那“習慣”便是后天形成。習慣有更多的人為因素,習慣一旦形成,便有一種巨大的力量,即“習慣勢力”。好習慣與壞習慣一樣,都會對人的一生產(chǎn)生積極或消極的作用。
1994年2月,一群民族狂熱分子炸毀了法國布列塔尼半島218米高的電視塔,等電視塔重新建好的時候,足足用了一年時間。雖然半島雨多霧濃,氣候惡劣,但人們無法忍受沒有電視的寂寞,一改過去在家享受舒服室內(nèi)空氣的習慣,紛紛走出戶外玩耍、交流,逐步養(yǎng)成了外出走走看看、鍛煉身體的習慣。結果,第二年春天,半島上的人們,特別是兒童患感冒和肺炎的人數(shù),比往年大為減少,居民體質(zhì)顯著增強。
人心不足蛇吞象,貪欲過重反受害。正如《伊索寓言》所說:“有些人因為習慣貪欲,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xiàn)在所有的也失掉了”。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講過一個故事: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對他說,你從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桿,只要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桿的地方都給你。那個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好在太陽落山之前,他跑回來了,可渾身精疲力竭,摔了個跟頭就再也沒起來。隨后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他做禱告時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么大”。這個故事,發(fā)人深思。貪欲之心,人皆有之;養(yǎng)成惡習,自食惡果。
古人云:“境由心造,相由心生”。人們的想法指引人們的行為,行為養(yǎng)成習慣,習慣生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影響人生。“命好”固然重要,但常人難以企及,不可奢求;而習慣更應該重視,好習慣事在人為,全憑自己,貴在“養(yǎng)
成自然”。一句好:“命好不如習慣好”。擁有好習慣,萬事皆可成,成功者堅信“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出生于20世紀30年代英國一個不出名的小鎮(zhèn),小時候,父母對她嚴格要求,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走在別人前面。即使坐公交車,也要坐在最前排。就因為從小養(yǎng)成了“永遠坐在前排”的習慣,才培養(yǎng)出了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勇氣。正是這種良好的習慣,使她成為英國乃至歐洲政壇一顆璀璨的明星。
生活中的好習慣,比比皆是。比如:誠實守信、熱愛學習、善于思考、勤奮刻苦、堅持鍛煉、謙虛謹慎、樂于助人、勇于負責、不斷進取、虛懷若谷、雷厲風行、開拓創(chuàng)新、英明果斷、全力以赴等等,有些習慣甚至成為人們的一種品德。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一生有1093項發(fā)明,不愧為天才發(fā)明家,然而,他卻把自己的成就歸功于熱愛學習、勤于思考的好習慣。他說:“缺少思考習慣的人,其實錯過了生活中最大的快樂”。
好習慣人人喜歡,可就是難以堅持;壞習慣讓人唾棄,但總是容易形成,且有時根深蒂固,不易根除。生活中的壞習慣,也處處存在,比如:不守信用、游手好閑、辦事拖拉、夸夸其談、害怕吃苦、推脫責任、不講衛(wèi)生、愛找借口、不愛運動、沉迷游戲、抽煙酗酒、心胸狹隘、貪婪狂妄等等。
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個悠久傳統(tǒng)和良好的習慣,就是“千萬別找借口”。學員遇到軍官問話時,只能有四種回答:“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不知道”、“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別無他言。這就是西點軍校的作風和習慣。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出了問題時,不去檢討自己,除了借口,還是借口。
窮人習慣于生活在夢幻之中,也習慣了貧窮。一個富人可憐一個窮人,就送給了他一頭牛,希望他好好勞動,擺脫貧窮。窮人開始滿懷信心,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難,于是決定賣了牛,換回幾只羊,先殺一只吃,剩下還可以生小羊。可吃了一只羊后,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依然艱難。心想不如把羊賣了,換成雞,雞下蛋也許快些,日子可以快點好轉(zhuǎn)?蓻]過多久,日子又艱難了,窮人又忍不住殺雞,終于殺到只剩一只雞時,理想徹底崩潰。他想,致富是無望了,還不如賣了雞,打一壺老酒,逍遙下肚,萬事不愁。第二年春天,當富人送來種子時,發(fā)現(xiàn)窮人正在借酒澆愁,牛早就沒了,窮人依舊一貧如洗。很多人就像這個窮人一樣,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也就是命還不錯),也有過行動,但苦于堅持不下去,難于養(yǎng)成好習慣。就這樣放棄了成功,走向了失敗。
好習慣需要從小養(yǎng)成,并不斷保持和強化。1978年,70多位諾貝爾獲獎者齊聚巴黎,他們談論了一個共同的話題——是好的習慣幫助他們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大多數(shù)科學家認為,他們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就是小時候家長和老師教給他們的良好習慣。如: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擺放整齊、學習要多思考、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細觀察大自然等。
其實,習慣形成也很簡單,熟話說:“習慣成自然”。人的一生就是和習慣相伴隨的一生。“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好習慣、壞習慣一旦形成,好像不被人察覺,反倒覺得本該如此,甚至好壞不分,黑白顛倒。許多人明明知道隨地吐痰、隨口臟話、亂丟垃圾不好,但就是不以為然,我行我素;明知道講究衛(wèi)生、加強學習、鍛煉身體、勤儉節(jié)約等是好習慣,可就是一曝十寒,不得善終。 曾經(jīng),一德國商家委托某國企制藥廠生產(chǎn)一批藥品,當談判到了尾聲,準備最后簽合同時,一向認真嚴謹?shù)牡律虩o意中看到國企老板隨地吐了一口痰,然后用腳在地上來回擦了幾下。這一不雅的舉動,德商默默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心想一個企業(yè)老總如此不講衛(wèi)生,員工也會不怎么樣,要是藥品放在這里生產(chǎn),衛(wèi)生質(zhì)量很可能沒有保證。隨即終止了與該廠的合作事宜。這就是老板隨地吐痰的壞習慣所產(chǎn)生的惡果。
習慣本是心態(tài)和行為的產(chǎn)物,有些習慣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變化。因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行為各異,因而習慣也千差萬別,表現(xiàn)各不相同。無論如何,凡有利于人類自身及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的習慣,就是好習慣,反之就是不良的習慣。
總之,好習慣、壞習慣相互糾纏,不斷斗爭;相互對立,不斷轉(zhuǎn)化。命好時,要養(yǎng)成好習慣;命不好時,更需要好習慣。命好不如習慣好。人生結果的好壞是與自身行為、意志力強弱成正比,也與好習慣、壞習慣的多少、強弱成正比。 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好習慣成就大未來。相信自己是靈魂的船長、命運的主人;相信養(yǎng)成好習慣,生命從此更精彩,人生將會更輝煌。
【心靈驛站廣播稿賞析】相關文章:
人生驛站隨筆11-27
心靈雞湯廣播稿9篇12-18
人生驛站初三隨筆600字11-01
青春驛站作文600字4篇05-13
心靈經(jīng)典禪語09-28
古詩賞析:《望岳》賞析11-03
岑參賞析詩歌賞析10-31
賞析秦觀的鵲橋仙賞析10-23
心靈雞湯閱讀04-18
勵志心靈雞湯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