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字公達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5-01-06 09:59:56 煒玲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荀攸字公達原文及翻譯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荀攸字公達原文及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荀攸字公達,祖父曇,廣陵太守。攸少孤。及曇卒,故吏張權求守曇墓。攸年十三,疑之,謂叔父衢日:“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將有奸!”衢寤,乃推問,果殺人亡命。由是異之。董卓之亂,關東兵起,卓徙都長安。攸與議郎鄭泰、何颙(yóng)、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謀日:“董卓無道,甚于桀紂,天下皆怨之,雖資強兵,實一匹夫耳。今直刺殺之以謝百姓……”事垂就而覺,收顆、攸系獄,顳憂懼自殺,攸言語飲食自若,會卓死得免。

  太祖拔白馬還,遣輜重循河而西。袁紹渡河追,卒與太祖遇。諸將皆恐,說太祖還保營,攸日:“此所以禽敵,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輜重餌賊,賊競奔之,陣亂。乃縱步騎擊,大破之。

  攸深密有智防,自從太祖征伐,常謀謨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太祖每稱日:“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攸與鐘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覆思維,自謂無以易;以咨公達,輒復過人意。”

  翻譯

  荀攸字公達,是荀或的從子。他的祖父荀曇,任過廣陵太守。荀攸小時候就成了孤兒。等到荀曇去世,原先的屬吏張權要求看守荀曇的墳墓。茍攸當時只有十三歲,對張權感到懷疑,對叔父萄衢說:“這個小吏神色不正常,恐怕會有奸詐!”荀衢醒悟過來,就推究追問張權,果然他是殺了人逃出來的。因此大家都認為荀攸不同尋常。何進執掌國政,征召國內的著名人士荀攸等二十多人。荀攸到朝廷后,被授任黃門侍郎。董卓作亂時,關東討伐他的義兵興起,董卓將京都遷移到長安。荀攸和議郎鄭泰、何頤、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人謀劃說:“董卓暴虐無道,超過了桀紂,天下的人都怨恨他,雖然他擁有強大的軍隊,實際上他不過是一個匹夫罷了。如果現在我們直接刺殺董卓來告慰百姓,然后據守散山、函谷關,輔佐王命,號令天下,逭可是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壯舉啊!”事情快要成功時被發覺,董卓把何駁、荀攸抓起來關進監獄裹,何頤憂慮害怕自殺了,茍攸言談吃喝都和往常一樣,正逢董卓死去,他才幸免一死。

  曹操把天子接到許都,讓荀攸做了汝南的太守,官制封為尚書。曹操聞名荀攸的大名已經很久了,得知他要來效力非常高興,詢問荀或、鍾繇說:“荀攸,非常厲害,現在我得到他的協助,天下還有什么可以擔心的阿!”曹操封荀攸為軍師。建安三年,讓荀攸跟從張繡出征。荀攸對曹操說:“劉繡和劉表關系是唇齒相依的,劉繡的軍隊靠劉表供應的糧草來維持,如果劉表不能維持糧草的供應,他們兩個必然互相救援。故意示弱,把其中一個引誘出來殲滅;如果圍城久了,他們肯定會出城相救的。”但是曹操不聽從荀攸的意見,直接去進攻劉繡,以之交戰。在劉繡戰況危急的時候,劉表果然率領軍隊來救援。結果曹操的軍隊出師不利,曹操對荀攸說:“后悔沒有聽你的勸告阿。”后來使用荀攸的意見再次發兵出征劉繡,大敗劉繡。

  第2年,曹操又領軍討伐呂布,一直推進到下邳,呂布戰敗退守在下邳城里,曹操的軍隊久攻不下,因為連續的作戰士兵都很疲憊,曹操準備放棄進攻返回許都。荀攸和郭嘉對曹操說:“呂布有勇無謀,如今他連續三場戰斗都失敗了,現在是他的士氣最低落的時候。三軍士氣已主將為主,如果主將的的斗志都沒有了他的軍隊就更加不用說了。雖然呂布的軍師陳宮也有些才華但是太晚了,呂布的士氣還沒有恢復,而陳宮得的計策還沒有決定,趁現在我們全力進攻呂布的軍隊,一定可以將它打敗。”曹操大軍引沂水、泗水,水淹下邳,城墻崩潰,呂布大敗被俘虜。

  后來荀攸在白馬救了劉延,用計策殺死了顏良。看的出荀攸的計策有攻有守,曹操每次稱贊荀攸的時候都說:“荀攸表面看起來很笨,其實他是很聰明的,沒用用什么力氣,全部用他的智慧就可以解決了,顏子、寧武都比不果他。”

  人物生平

  內藏英知

  荀攸出身士族家庭,祖父荀曇,官至廣陵太守。父親荀彝,任州從事之職。

  荀攸從小失去父母。七八歲的時候,叔父荀衢喝醉,不小心傷到了荀攸的耳朵。而荀攸出入玩耍時,常常回避荀衢,不讓他看到傷痕。后來荀衢得知此事,對荀攸的早慧感到驚訝。荀攸十三歲的時候,他的祖父荀曇去世,過去荀曇手下一個叫張權的官吏,主動找來要求為荀曇守墓。荀攸對荀衢說:“這個人臉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荀衢趁著晚上睡覺的時候趁機盤問,果然張權是因殺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隱藏自身。從此人們對荀攸另眼相待。

  中平六年(189年),大將軍何進秉政,征海內名士荀攸等二十余人。荀攸抵達洛陽后,拜黃門侍郎。

  謀刺董卓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之亂,關東兵起,董卓遷都長安。荀攸與議郎鄭泰、長史何颙、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人商議說:“董卓無道,天下人都怨恨他,雖然他聚集了不少精兵,但實際上不過是一個匹夫而已。我們應該刺殺他以謝百姓,然后借皇帝的詔令來號令天下,這是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霸王之舉。”事未成就被人發覺,收何颙、荀攸入獄,何颙憂懼自殺,荀攸言語飲食自若,恰好碰上董卓被殺而得以免罪。棄官返歸,又被官府征召,考試名列優等,升遷為任城相,沒有赴任。荀攸因蜀漢地險城堅,人民生活殷實,于是請求擔任蜀郡太守,因道路不通,停駐在荊州。

  得遇明主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至許縣建都,給荀攸寫信說:“現今天下大亂,正是有謀之士費心勞神的時候,而先生卻在蜀漢靜觀時局變化,不是太保守了嗎?”于是征召荀攸為汝南太守,入為尚書。曹操久聞荀攸之名,與語大悅,對荀彧、鐘繇說:“公達不是平常的人,我能夠和他一同商議大事,怎么還會憂慮得不到天下呢?”自此,荀攸成為了曹操的軍師。

  經達權變

  建安三年(198年),荀攸隨曹操征討張繡。荀攸看出當時的形勢對曹操很不利,就對曹操說:“張繡和劉表互相依恃,以為強大,然而張繡以客軍依靠劉表,時間一久,劉表力不能支,必然與張繡分裂。我不如緩兵以待其變;若急切進攻,劉表必拼死相救。”曹操沒聽勸告,出兵對張繡作戰,劉表果然發兵相救,曹軍失利。曹操對荀攸說:“沒有聽先生的話才會這樣。”于是設下奇兵再次和張繡、劉表聯軍大戰,大破之。

  同年,曹操自宛征討呂布,到了下邳,呂布敗退,固守城池,曹操進攻,沒有拿下,連續作戰,士兵疲憊,曹操想收兵撤退。荀攸與郭嘉說:“呂布勇而無謀,如今他屢戰皆敗,銳氣已喪失殆盡。軍隊以將帥為首腦,主將衰弱,則軍隊必無斗志。陳宮有智謀而生性遲緩,現在呂布士氣尚未恢復,陳宮的計謀尚未定奪,乘此機會奮進急攻,就可以擊破呂布了。”曹操隨即引沂水、泗水灌進城去,攻破了下邳,生擒呂布。

  計斬顏良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紹首先派大將顏良圍攻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四月,曹操親自率軍北上救白馬之圍。當部隊正向前開進時,荀攸認為不能與實力懸殊的強大敵人正面對抗,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聲東擊西、解救白馬的作戰方略。他認為袁紹兵多,應設法分散其兵力,于是勸曹操引兵先到延津,偽裝渡河攻袁紹后方,使袁紹分兵向西應戰,然后再派輕騎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一定可以打敗顏良。曹操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就依計而行,袁紹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乘機率輕兵襲擊白馬。曹操以中郎將張遼、偏將軍關羽為前鋒,曹操親率裨將軍徐晃等人緊隨其后。顏良兵敗,顏良本人也被關羽斬殺。

  計斬文丑

  曹操解白馬之圍后,率六百騎兵押送糧草輜重沿河西退。軍行不久,與袁紹五六千追兵相遇。諸將見敵眾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勸曹操退守大營,荀攸知道敵人的弱點,就說:“這正是殲敵的好時機,為何要退呢?”

  曹操與荀攸對視而笑,心意相通,于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馬,丟棄輜重,引誘袁軍;待袁軍逼近,爭搶輜重的時候,曹操突然命令上馬,迅猛發起攻擊,大破袁軍,斬殺騎將文丑。

  妙計百出

  曹操于是和袁紹在官渡形成對峙局勢。雙方軍糧將盡,荀攸對曹操進言說:“袁紹運糧車一天之內將要到達,押車將領韓猛精干但輕敵,攻擊他可以獲勝。”曹操說:“誰可以派遣?”荀攸說:“徐晃。”于是派徐晃及史渙半路截擊,打敗了韓猛,燒了他押送的軍用物資。

  適逢許攸前來投降,說袁紹派淳于瓊等人率一萬多士兵押運糧食,將領驕恣,士兵懈怠,可以中途截擊。眾人都懷疑他,只有荀攸和賈詡勸說曹操聽從。曹操于是留下荀攸和曹洪守營,自己率軍進攻打敗了袁軍,斬殺了淳于瓊等人。

  袁紹的大將張郃、高覽等人燒掉進攻用的器具,投降了曹軍,袁紹只得棄軍逃回黃河以北。張郃前來投降時,曹洪懷疑他,不敢接受,荀攸對曹洪說:“張郃的計謀不被袁紹采用,一怒之下前來投奔,您懷疑他什么呢?”曹洪這才接受了張郃等的投降。

  算無遺策

  建安七年(202年),荀攸跟從曹操討袁譚、袁尚于黎陽。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剛剛前往征討劉表,袁譚、袁尚爭冀州。袁譚遣辛毗請降求救,曹操許之,問部將。部將多認為劉表強,應先攻之,袁譚、袁尚不足為慮。荀攸說:“天下正值多事之秋,而劉表卻穩守江、漢之間地區,很明顯,他并沒有君臨天下之志。袁氏占據四個州的地盤,有甲兵十萬,袁紹憑寬厚得到眾心,假使他的兩個兒子和睦相處,保守他們的既成功業,那么天下的災難就不會停息,現在袁氏兄弟交惡,結果不會是雙方都得到保全。二袁如果聯合起來,力量就會強大,那時就不易謀取了。趁他們內訌謀取他們,天下就平定了,這個機會不能失啊!”曹操說:“很好。”于是答應與袁譚結親,隨即派兵擊敗袁尚。這以后袁譚背叛,荀攸又隨從曹操在南皮斬殺袁譚。

  冀州平定,曹操上奏漢獻帝為荀攸請求封爵說:“軍師荀攸,從開始就輔佐臣下,沒有哪次出兵沒有跟從,前后多次戰勝敵人,都是靠荀攸的謀劃。”于是封荀攸陵樹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下令論功行賞,說:“為人忠誠正直而善于密謀,為我安撫內外的人是文若,公達則次于他。”增邑四百,并前七百戶,轉為中軍師。擔任中軍師的荀攸不再經常隨軍征戰,而是為曹操留守后方,掌管刑罰之責。

  建安十八年(213年),荀攸等人共勸曹操進位魏公。同年,魏國建立。十一月,荀攸擔任尚書令。

  深受追念

  荀攸多謀深算,心思縝密,明智而能保守機密,自從隨曹操四處征戰,常常運籌帷幄,當時很少有人知道他說了些什么。曹操每每稱贊他說:“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炫耀自己的長處,不夸大自己的功勞;他的內智別人可以達到,他的外愚別人卻達不到,即使是顏子、寧武也趕不上他。”曹丕在東宮做太子時,曹操對他說:“荀公達,是人之表率,你應盡到禮節尊敬他。”荀攸曾經生病,曹丕前去慰問,獨自在床下禮拜,他受到特別尊敬就是這樣。

  荀攸與鐘繇交厚,鐘繇說:“我每次有所行動,都反復思考,自以為沒有什么要變動的了;但拿去一問公達,他的答復總是超出我的意料。”荀攸前后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鐘繇知道。鐘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裴松之評道:“攸亡后十六年,鐘繇乃卒,撰攸奇策,亦有何難?而年造八十,猶云未就,遂使攸從征機策之謀不傳於世,惜哉!”

  建安十九年(214年)秋七月,荀攸跟從曹操征孫權,在路上去世。曹操每次說起他來就流淚。

  正始五年(244年)冬十一月癸卯,魏帝曹芳下詔祭祀荀攸于太祖廟庭,追加謚號敬侯。

  人物評價

  曹操:①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②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②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③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征不從,前后克敵,皆攸之謀也。④孤與荀公達周游二十余年,無毫毛可非者。⑤荀公達真賢人也,所謂“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孔子稱“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達即其人也。⑥荀令君之進善,不進不休;荀軍師之去惡,不去不止。

  荀攸

  陳群:荀文若、公達、休若、友若、仲豫,當今并無對。

  鐘繇:我每有所行,反復思惟,自謂無以易;以咨公達,輒復過人意。

  陳壽: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袁宏:①董卓之亂,神器遷逼,公達慨然,志在致命。由斯而譚,故以大存名節。至如身為漢隸而跡入魏幕,源流趣舍,抑亦文若之謂。所以存亡殊致,始終不同,將以文若既明且哲,名教有寄乎!夫仁義不可不明,則時宗舉其致;生理不可不全,故達識攝其契。相與弘道,豈不遠哉!

  ②公達潛朗,思同蓍蔡。運用無方,動攝群會。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愔愔幕里,算無不經。亹亹通韻,跡不暫停。雖懷尺璧,顧哂連城。智能極物,愚足全生。

  傅玄:荀令君之仁,荀軍師之智,斯可謂近世大賢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舉賢,行無諂贖,謀能應機。孟軻稱“五百年而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太祖稱“荀令君之進善,不進不休,荀軍師之去惡,不去不止”也。

  王儉:子房之遇漢后,公達之逢魏君,史籍以為美談,君子稱其高義。

  朱敬則:神人無功,達人無跡。張子房元機孤映,清識獨流。踐若發機,應同急箭;優游澹泊,神交太虛,非諸人所及也。至若陳平、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田豐、沮授、崔浩、張賓等,可謂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因敗為功,爰自秦漢,訖於周隋。

  楊炯:孝通神明,忠定社稷。馬伏波來游二帝,晏平仲能事百君。在魏則賈詡、荀攸,在周則太顛閎夭。

  嚴從:公達慷慨,總角耀奇,惡奸臣之擅命,想桓文之高舉,群雄競起,漢歷寢微,翻然回慮,吐詞魏幕。原其所以然者,豈不以桑榆之暉,非魯陽可止;溝瀆之節,豈仲尼所嘉?是以攝管仲之高蹤,攀魏武之遐轍,全生之理,其亦遠乎!

  武三思:志同魚水,契若鹽梅,如魏武之得荀攸,似漢光之逢鄧禹。

  鄭藝:運籌決勝,荀攸可比於良平。仗鉞祓威,謝艾足同於方召。

  司馬光:攸深密有智防,自從魏公操攻討,常謀謨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

  章如愚:至于三國,各自據其土而成鼎峙之勢,亦諸人之力也。故在魏,則荀攸、賈詡之算無遺策,郭嘉、劉曄之才策謀畧,管寧之淵雅高尚,毛玠之典選清正;在吳,則周瑜、魯肅之儔入為腹心,出為股肱,甘寧、凌統之徒奮其威,黃蓋、蔣欽之屬宣其力;在蜀,則諸葛孔明之長于治國,費祎、董允之志慮忠純,向寵之性行均淑,皆一時之人杰也。

  洪邁: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謀臣,共濟大事,無待贊說。其余智效一官,權分一郡, 無小無大,卓然皆稱其職。

  陳亮:攸隱于智者也,可以為智矣。攸不能安董卓之禍,漢魏之際,豈其心哉?以文若之力,因事以導之,而卒不能正也。攸于是以智隱矣。

  范浚:漢高祖以陳平為腹心,或計秘,世莫得聞。荀攸從魏武攻討,常謀謨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古之君臣,于機事慎密;如此其至,是以決策舉亊,鮮不有成。今廟堂之上,沈機秘畫,必如漢髙之與陳平,魏武之與荀攸;則何攻之不克?何戰之不勝?何敵之不摧?何宼之不滅哉!

  劉祁:已而諸豪割據,士大夫各欲擇主立功名,如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諸葛亮、龐統、魯肅、周瑜之徒,爭以智能自效。

  郝經:①攸亦智計之士,彧之次也。……鐘繇稱彧為顏子,操稱攸為顏子。夫顏子,與禹稷未易地爾,豈以譎計教人簒竊者邪?故二荀之顏子,曹操之周文,曹丕之舜禹,皆以盜賊自名圣賢,欺天下之甚者也。②公達貢籌,保身之哲。③當是之時,魏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司馬懿為之謀,吳有張昭、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運其籌。

  王義山:某仰惟某官學通六藝,忠貫三精,其謀略則荀攸、賈詡之密,其經濟則周瑜、魯肅之英,其吟嘯則謝安、庾亮之雅,其牧御則羊祜、陸遜之仁。

  朱元璋:王保保以鐵騎勁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謀臣如攸、彧,猛將如遼、郃,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

  王夫之:曹孟德推心以待智謀之士,而士之長于略者,相踵而興。孟德智有所窮,則荀彧、郭嘉、荀攸、高柔之徒左右之,以算無遺策。

  羅貫中:漢末荀公達,當時號大賢。知能過寧武,德可配顏淵。功振三分國,才成二十篇。曹丕曾下拜,聲跡尚昭然!

【荀攸字公達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荀攸字公達》閱讀答案11-25

荀攸字公達閱讀答案08-16

《荀攸傳》閱讀答案11-05

蘇軾《荀卿論》原文及翻譯11-05

蘇軾《荀卿論》原文及翻譯03-30

《鄧攸棄兒保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25

《諸葛公》原文與翻譯11-13

諸葛公原文和翻譯08-02

李端公原文、翻譯02-29

周禮考公記原文及翻譯04-2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 午夜精品褔利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久久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网站 | 亚洲日韩日本大陆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