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文定公齊賢》原文及注釋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接下來,小編為您介紹了《張文定公齊賢》原文及注釋,希望能夠幫到您!
【原文】
張文定公齊賢,以右拾遺為江南轉運使。一日家宴,一奴竊銀器數事于懷中,文定自簾下熟視不問爾。后齊賢為宰相,門下廝役往往侍班行,而此奴竟不沾祿。奴乘間再拜而告曰:“某事相公最久,凡后于某者皆得官矣。相公獨遺某,何也?因泣下不止。文定憫然語曰:“我欲不言,爾乃怨我。爾憶江南日盜吾銀器數事乎?我懷之三十年不以告人,雖爾亦不知也。吾備位宰相,進退百官,志在激濁揚清(有的版本“宜激濁揚清”翻譯一樣),敢以盜賊薦耶?念汝事吾日久,今予汝錢三百千,汝其去吾門下,自擇所安。蓋吾既發汝平昔之事,汝其有愧于吾而不可復留也”。奴震駭,泣拜而去。
【注釋】
①班行:按位次封官。
②憫:同情。
③數事:事物的一件叫一事。數事:若干件。
④激濁揚清:斥惡揚善。
⑤平日:指平日偷竊的行為。
⑥熟:注目細看
⑦宜:理應,應當。
【翻譯】
張齊賢,從右拾遺升為江南轉運使。一天舉行家宴,一個仆人偷了若干件銀器藏在懷里,齊賢在門簾后看見卻不過問。后來,齊賢晚年任宰相,他家的仆人很多也做了官,只有那位仆人竟沒有官職俸祿。這個奴仆乘空閑時間跪在齊賢面前說:“我侍候您時間最長,比我后來的人都已經封官,您為什么獨獨遺忘了我呢?"于是哭泣不停。
齊賢同情地說:“我本來不想說,你又會怨恨我。你還記得在江南時,你偷盜銀器的事嗎?我將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沒有告訴過別人,即使你自己也不知道。我現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員,激勵賢良,斥退貪官污吏,怎能推薦一個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長時間,現在給你三十萬錢,你離開我這兒,自己選擇一個地方安家吧。因為我既然揭發這件過去的事,你也必然有愧于我而無法再留下。”
仆人十分震驚,哭著拜別而去。(11)寐(mèi)——睡著。
【分析與思考】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犯錯誤后如何對待?客觀公正地對待,多一分理解、多一分關心,指出其錯誤,給人以改正的機會,同時也應引以為戒,使自己或身邊的人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從這則軼事,不僅表現了張齊賢識人、識才、選才、用才,原則分明,立場堅定;還看到了張齊賢的大度與寬容,“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宰相肚里能撐船”。張齊賢并沒有戒之以勢,懲之以嚴,罰之以威,棄之以惡,他做的實在是既寬恕又嚴肅。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如果從另外一面解讀,張齊賢做事有點不夠光明磊落。《大學》說:“君子不欺暗室!”。“奴竊銀器數事于懷中,文定自簾下熟視不問”,這有點姑息、縱容甚至有點見死不救。如果在發現家奴的行為異常時,張齊賢能夠在“簾下”或弄點干咳之類的動靜以提示警告家奴,或直言追問家奴意欲何為,只要東西不出張府,家奴就不會做成盜竊罪的事實,若張齊賢當場教育之,也許就能改過,讓盜竊犯罪窒息在萌芽狀態,對于家奴、張齊賢兩者未償不是件好事。
張齊賢對那個家奴三十年不問,不勸,不放,不忘,確實讓人感覺沉悶、憋氣;也許那個家奴并不一定是慣偷,如果經常偷竊張齊賢的家物,張齊賢還豈能留他三十年?從軼事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感覺到,那個家奴其實對張家應該還是比較忠誠的。否則,他在張府恐怕連一天也待不下去。如果張齊賢在這三十年中對家奴進行教育,引導,讓其改邪歸正,也能是“激濁揚清”的另一番寫照。
【理解】
客觀公正地對待他人的錯誤,多一份理解與關心,指出其錯誤,給人以改正的機會,同時也應未雨綢繆,把他人的錯誤當成自己學習的機會,使自己或身邊的人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張文定公齊賢》原文及注釋】相關文章:
張齊賢的原文及翻譯09-24
用人唯品的張齊賢作文08-01
《張齊賢家宴》閱讀答案及譯文12-20
《張齊賢用人》閱讀訓練附譯文09-24
張公洞原文02-29
張齊賢明察原文及翻譯09-06
晏子諫齊景公原文及翻譯07-25
齊恒公伐楚原文翻譯08-19
《晏子諫齊景公》原文及翻譯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