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楚人隱形原文及翻譯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許多人都接觸過很多經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為文言文的理解而發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楚人隱形原文及翻譯文言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原文】
楚人貧居,讀《淮南》,方得“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遂于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斗歸,一一以葉自障,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同‘否’)?”妻始時恒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紿云:“不見。”默然大喜,赍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縣官受辭,自說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注釋】
(1)選自《笑林》。邯鄲淳,姓邯鄲,名淳,三國時人。
(2)【居貧】生活貧困。居:處于。
(3)【《淮南方》】一種講醫學的書
(4)【伺】等待,偵候。
(5)【自鄣葉】遮蔽自己的樹葉。鄣,同“障”,遮蔽。
(6)【可以】:可以用來。
(7)【遂】于是,就。
(8)【分別】:分辨。
(9)【障】:遮蔽。
(10)【不】同“否”。
(11)【恒】經常,常常。
(12)【經日】經過一整天(表示時間很長)。
(13)【不堪】不能忍受。
(14)【紿(dài)】哄騙。
【翻譯】
有個過著貧窮生活的楚國人,讀《淮南子》,看到書中寫有“螳螂窺探蟬時用樹葉遮擋掩護,可以隱蔽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樹下仰面摘取樹葉。當他看見螳螂攀著樹葉偵候知了的時候,他便把這片樹葉摘了下來。這枚樹葉落到樹底下,樹下原先已經有許多落葉,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隱身的那枚樹葉。楚人便掃集收取樹下的好幾筐樹葉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樹葉遮蔽自己,問自己的妻子說:“你看不看得見我?”妻子開始總是回答說:“看得見”,整整過了一天,(妻子)就厭煩疲倦得無法忍受,只得哄騙他說:“看不見。”楚人內心暗自高興,(他)攜帶著樹葉進入集市,當著別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綁起來,送到了縣衙門里。縣官當堂審問,楚人自己訴說了事件從頭到尾的經過,縣官大笑起來,釋放了他,沒有治罪。
做一做,練一練
1、寫出下列各句子中“以”字含義。
⑴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
⑵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
2、翻譯語句。
⑴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
⑵對面取人物
3、“楚人”真的能夠自隱其形嗎?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答:
4、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況下說不見的?
5、“嘿然大喜”表現“楚人”怎樣的心態?
6、請用一個成語概括本則選文的內容:
1、(1)憑借。
(2)來,連詞。
2、(1)螳螂躲在葉子后面暗中觀察蟬,它躲著的葉子可用來隱身。
(2)當面拿人家的東西。
3、不能。他是一個妄想用一片樹葉來掩蓋自己的不正當行為的、貪婪而愚蠢的人。
4、“經日,乃厭倦不堪,紿云‘不見’”
5、表現其自以為找到一種可以不勞而獲的途徑而沾沾自喜的心態。
6、一葉障目。
作者簡介
邯鄲淳(約132年—221年),一作浮,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禮(或作正禮),東漢時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三國魏書法家,官至給事中。因著有《笑林》三卷、《藝經》一卷而著名,被稱為“笑林始祖”,與丁儀、丁廙、楊修為曹植的“四友”。”淳自小有才名,博學多藝,善寫文章,又懂的“蒼、雅、蟲、篆,許氏字指”,方圓遐邇許多人都知其名。
邯鄲淳不經意的閑逸文作——《笑林》和《藝經》,講述了當時的許多笑話、噱頭、善喻、譏諷、幽默趣事以及當時流行的投壺、米夾、擲磚、馬射、彈棋、棋局、食籟等諸般游藝項目,成為中國最早的笑話和雜耍專著。
【楚人隱形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楚人隱形》閱讀答案08-11
《刻舟求劍楚人涉江》原文、翻譯及賞析02-03
刻舟求劍/楚人涉江原文,翻譯,賞析09-06
楚人獻魚原文翻譯及參考答案11-16
《宋人及楚人平》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
《刻舟求劍 / 楚人涉江》原文及賞析12-09
宋人及楚人平原文及鑒賞08-02
楚人學舟文言文的翻譯08-02
楚人學舟文言文翻譯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