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原文及譯文賞析

時間:2023-05-27 04:55:02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資治通鑒》原文及譯文賞析

  《資治通鑒》序

  (宋神宗)御制

  朕惟(想,思考)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剛健篤實,輝光日新①。《書》亦曰:“王,人求多聞,時惟(愿,希望)建事。”《詩》、《書》、《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跡,存王道之正,垂鑒于后世者也。

  漢司馬遷r(chou,綴集:連綴匯集。多用于著述、編輯)石室金匱之書,據左氏《國語》,推《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采經摭(zhí,采集)傳,罔羅天下放失(軼)舊聞,考之行事,馳騁上下數千載間,首記軒轅,至于麟止②,作為紀、表、世家、書、傳,后之述者不能易此體也。惟其是非不謬于圣人,褒貶出於至當,則良史之材矣。

  若稽古英考③,留神載籍,萬機之下,未嘗廢卷。嘗命龍圖閣直學士司馬光論次歷代君臣事跡,俾就祕閣翻閱,給吏史筆札,起周威烈王,訖于五代。光之志以為周積衰,王室徵,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平王東遷,齊、楚、秦、晉始大,桓、文更霸,猶讬尊王為辭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韓、趙、魏為諸侯,周雖未滅,王制盡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載明君、良臣,切摩(切磋)治道,議論之精語,德刑之善制,天人相與之際,休咎庶證(吉兇、善惡各種現象)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規模利害之效,良將之方略,循吏之條敎,斷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辭令淵厚之體,箴諫深切之義,良謂備焉。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戶牖之間而盡古今之統,博而得其要,簡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總會,策牘之淵林矣。

  ……《詩》云:“商鑒不遠,在夏后之世。”故賜書名曰《資治通鑒》以著朕之志焉耳。

  【注解】①剛健篤實,輝光日新:《易·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高亨注:“天之道剛健,山之性厚實,天光山色,相映成輝,日日有新氣象。”后常指一個人在道德、文學、藝術等方面日有長進。②至于麟止:到西漢發現麒麟為止。③英考:(宋神宗)已故父皇英宗。

  4.對下列句子中的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畜:培養

  B.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

  繇:原由

  C.勒成二百九十六卷

  勒:編輯

  D.以著聯之志焉耳

  著:完成

  5.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 )

  A.考之行事。

  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B.斷之以邪正。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C.博而得其要。 君子博學而日參乎己。

  D.簡而周于事。 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6. 下列各選項中全都直接表現宋神宗看法的一項是(3分) ( )

  ①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

  ②《詩》、《書》、《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跡,存王道之正,垂鑒于后世者也。

  ③周積衰,王室微……周雖未滅,王制盡矣!

  ④惟其是非不謬于圣人,褒貶出于至當,則良史之材矣。

  ⑤博而得其要,簡而周于事,是亦典型之總會,策牘之淵林矣。

  ⑥商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A.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7.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跡,存王道之正,垂鑒于后世者也。

  (2)惟其是非不謬于圣人,褒貶出于至當,則良史之材矣。

  (3)辭令淵厚之體,箴諫深切之義,良謂備焉

  參考答案

  4.D 著:表明

  5. 【答案】A

  【解析】A之:前一個物指代詞,指代“軼事舊聞”,也可譯為“它們”;后一個是第一人稱代詞,譯為“我”。B以:兩個都是介詞,可譯為:“用”。C而:兩個都是連詞,可譯為“并且”或“而且”。D于:兩個都是介詞,可譯為“對”。

  6. 【答案】B

  【解析】①是《尚書》中的話,③是司馬光的看法,⑥是《詩經》中的話;②④⑤才是宋神宗直接發表的分別對《詩》《書》《春秋》、司馬遷寫《史記》及司馬光主編的史書的看法。

  7. 【答案】(10分)

  (1)都是用來闡明得失的規律、存守王道的正統,給后代留下借鑒和訓誡的作品。

  (2)正是因為他判斷是非不與圣人相悖,褒貶十分得當,才被稱為優秀史家的人才啊!

  (3)詞語淵博厚實的文體,規戒勸諫深刻的含義,(確實)可以稱為完備齊全。

  【 參考譯文】

  我想君子多熟悉前人的言論行事,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所以能夠在道德、文學、藝術等方面天天有長進。《尚書》也說:“作為君王,應個個力求博學多聞,時刻想到有所建樹。”《詩經》、《尚書》、《春秋》,都是用來闡明得失的規律、存守王道的正統、給后代留下借鑒和訓誡的作品。

  漢代司馬遷綴集皇家石室和金柜里的典籍,根據左丘明《國語》,推究《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等,博采經籍,摭(zhí)取傳記,收集天下軼事舊聞,考證它們(軼事舊聞)是否屬實,縱橫馳騁于上下數千年間,開篇記載黃帝軒轅氏,直到西漢發現麒麟為止,創作記、表、世家、書、傳,使后世撰述歷史的人都不能改變這種體例。正是因為他判斷是非不與圣人相悖,褒貶十分得當,才被稱為優秀史家的人才啊!

  考察已故父皇英宗,在日理萬機之時仍留意于典籍,也未嘗輟止讀書。曾命令龍圖閣直學士司馬光論列歷代君王大臣們所做的事情,讓他在皇家秘閣翻閱文獻檔冊,供給史官、筆紙,修撰從周威烈王開始、到五代為止的歷史。司馬光的意見認為周朝積弱,王室衰微,禮樂儀制和軍事征討都由諸侯任意自為,周平王被迫東遷國都,齊、楚、秦、晉于是開始強大;齊恒公、晉文公先后相繼稱霸,還假托尊崇周王為辭以收服天下。直至周烈王任命臣子韓、趙、魏三家為諸侯時,周朝雖然沒有滅亡,但王制卻已完全毀掉了!這也是古人著書時開篇立意的原由。這本書記載圣明君主、賢良大臣,切磋治國之道,議論中的精辟語句,道德、刑法雙管的良善制度,天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吉兇、善惡各種現象的根源,權力福祿興盛衰弱的原因,規劃利害的效果,優秀將領的戰略,廉謹官員的制策,用邪正為標準進行判斷,從郅治與怠忽中抓住根本,詞語淵博厚實的文體,規戒勸諫深刻的含義,確實可以稱為完備齊全。全書共記載十六個朝代,編輯成二百九十四卷,放置在房室之中(閱之)便盡知從古到今的道統,內容廣博而且得其要點,對事件的敘述簡明卻又周詳,這也可以稱作歷代典制法規的總匯,檔冊文牘的全書。

  ……《詩經》說:“商朝的借鑒不遠,就是夏朝的滅亡。”所以賜此書名為《資治通鑒》,用來表明朕的心志.

【《資治通鑒》原文及譯文賞析】相關文章:

《愛蓮說》原文及譯文賞析04-23

《口技》原文賞析及譯文09-12

登樓原文、譯文及賞析07-04

《秋思》原文、譯文及賞析02-23

《閨怨》原文、譯文及賞析02-23

《愛蓮說》原文、譯文及賞析06-08

《對雪》原文、譯文、賞析04-05

《出車》原文、譯文及賞析02-24

《落花》原文、譯文及賞析04-13

蝶戀花原文、譯文及賞析06-2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九九精品国产99精品 | 亚洲午夜福利一级无吗 | 午夜大片免费观看日本毛 |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男人的天堂 | 日本嫩草影院久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