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嘉州集序注釋及譯文參考
岑嘉州集序
【唐】杜確
自古文體變易多矣,梁簡文帝及庾肩吾之屬,始為輕浮綺靡之詞,名曰宮體。自后沿襲,務為妖艷,謂之摛錦布繡焉。其有敦尚風格,頗存規正者,不復為當時所重,諷諫比興,由是廢缺。
物極則變,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斬雕為樸。開元之際,王綱復舉,淺博之風茲焉漸革其時作者凡十數輩頗能以雅參麗以古雜今彬彬然爍爍然近建安之遺范矣。
南陽岑公,聲稱老著,公諱參,代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長倩,伯父羲,皆以學術德望,官至臺輔。早歲孤貧,能自砥礪,遍鑒史籍,尤工綴文,屬辭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於常情,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雖閭里士庶,戎夷蠻貊,莫不諷誦吟習焉。時議擬公於吳均、何遜,亦可謂精當矣。天寶三載進士高第,解褐右內率府兵曹參軍,轉右威衛錄事參軍,又遷大理評事,兼監察御史,充安西節度判官,入為右補闕。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改為起居郎,尋出虢州長史,又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關西節度判官。圣上潛龍藩邸,總戎陜服,參佐僚史,皆一時之選。由是委公以書奏之任,入為祠部考功二員外郎,轉虞部庫部二正郎,又出為嘉州刺史。副元帥相國杜公鴻漸表公職方郎中兼侍御史,列於幕府,無幾使罷,寓居於蜀。時四川節度因亂受職,本非朝旨,其部統之內,文武衣冠,附會阿諛,以求自結,皆曰中原多故,劍外小康,可以庇躬,無假向闕。公乃《著招蜀客歸》一篇,申明逆順之理,折挫佞之計,有識者感嘆,奸謀者慚沮,播德澤於梁益,暢皇風於邛。旋軫有日,犯俟時,吉往兇歸,嗚呼不祿,歲月逾邁。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復纂前緒,亦以文采,登名翰場。有公遺文,貯之筐篋,以確接通家馀烈,忝同聲後輩,受命編次,因令繕錄,區分類聚,勒成八卷。倘後之詞人,有所觀覽,亦由聆廣樂者識清商之韻,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瑩徹心府,發揮高致焉,京兆杜確
【注釋】①旋軫:回車,喻返京。②犯軷俟時:岑參赴嘉州刺史任途中遇蜀中動亂不得前行,留滯在梁州、成都一帶。軷,古代出行時祭祀路神。吉往兇歸:唐代宗永泰元年岑參出為嘉州刺史,約大歷五年克死于成都。
【參考譯文】
自古以來,文章體式風格變化很多,梁文帝和庚肩吾這些人,最早寫華而不實濃艷細膩的詩歌,叫做宮體詩。從那以后這種詩歌就沿襲下來,人們做詩致力于辭藻艷麗,叫作鋪陳華麗。其中雖有人崇尚風骨格調,很想使文風規正,卻又不被當時的人們看重。諷刺比興的手法,從此廢棄缺乏。
事情到了極致就會發生變化,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唐朝建立以后,去掉雕飾改為樸實。開元年間,王綱重新振興,膚淺浮泛的風氣,從此漸漸改變。當時出色的`作者,共有幾十人,很能將典雅古樸的風格加入當今華麗之中,文質兼備,光彩閃爍,接近建安時期風范。
南陽岑先生,聲望卓著,先生名參,歷代都是本州望族。曾祖父岑文本,祖父岑長倩,伯父岑義,都憑著學術德望,官做到臺輔級別。岑參小時候喪父家里貧窮,但能夠自我激勵磨練。他讀遍詩書,特別會寫文章。
用詞崇尚清簡,命意崇尚真切,感觸成篇,大都到達高妙的境界,每一篇作品寫成擱筆,人們就紛紛傳抄,即使是平民百姓,邊遠外族,無不吟誦熟讀。當時的評論把岑參與梁代詩人吳均、何遜相提并論,也可以說是精確恰當的。天寶三年登進士高第,任職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兵轉任右威衛錄事參軍,又升職為大理評事,兼任監察御史,后充任安西節度判官,進京做右補闕。岑參不斷給立帝上封章,指責評述權臣寵巨,就改為起居郎,不久出仕虢州長史,又改為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任關西節度判官。圣上還是潘王時,總督陜地軍務,各種屬官,岑參都是當時合適的人選。從這時把書奏的任務交給岑參,后入朝做祠部考功二員外郎,轉任虞部庫部二正郎,又出京做嘉州刺史。副元帥相國杜公鴻漸上表讓岑參擔任職方郎中兼侍御史。居于相國幕府,沒多久被免去,寓居在蜀地。當時劍南西川兵馬使崔旰擅殺原節度使自立,本來不是朝廷旨意,在他管轄之內.文武官員,都依附迎合,來尋求自我交結,都認為中原多變故,四川安寧,可以托庇自身,不需要仰仗朝廷。
岑參就寫了《招蜀客歸》這一篇文章,申明逆順的道理.挫敗權臣的算計。文章讓有見識的人感嘆,奸謀者慚愧沮喪,岑參在梁、益二州傳播皇上的德澤,使皇風在邛崍暢行,岑參雖有從屬地回京的打算,卻遇上動亂廷誤了時間,平安入蜀,卻客死異鄉、靈車返京,真是沒有福分啊。歲月流逝,近30年后,他的摘長于岑佐公,又繼承家族前前輩傳統,也憑著出眾的文采,登名文壇。他保存著岑參遺留下來的文章,用箱子貯存它們,因為我作為岑家世交深受文章之惠,忝列文壇后輩,接受委托編纂岑參文章,于是讓人整理抄錄,分類集中,刻寫成八卷。如果將來的詩人文士看到了它,可以像從優推的音樂中識得清商的韻律,從游覽名山勝水中仰慕翠微的山色,足以亮徹心靈,激發高遠的情致。京兆人杜確作序。
【岑嘉州集序注釋及譯文參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