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世家序原文集注釋
◇原文
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①。夏之興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妹喜;殷之興也以有娀,紂之殺也嬖妲己;周之興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②。故《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春秋》譏不親迎③。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禮之用,唯婚姻為兢兢。夫樂調而四時和。陰陽之變,萬物之統也,可不慎與?
人能弘道,無如命何④。甚哉妃匹之愛,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況卑下乎⑤!既歡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終,豈非命也哉⑥?孔子罕稱命,蓋難言之也。非通幽明之變,惡能識乎性命哉⑦?
◇注釋
①外戚:帝王的母族、妻族。序:一種文體,相當于引言。繼體守文:繼承先王正統,遵守先王法度。文:禮樂制度,法令條文。
②涂山:古代部落名。在今安徽壽縣。傳說夏禹娶涂山氏之女為妻,生夏啟。妹(mò)喜:夏桀妃,有施氏女。夏桀對她寵愛有加,言聽計從,商湯滅夏,桀和妹喜南奔而死。有娀(sōng):古國名,在今山西運城蒲州鎮。傳說帝嚳娶有娀國之女簡狄為次妃,生契,為殷始祖。妲(dá)己:商紂之妃,助紂為虐。后武王滅商,紂與妲己均被殺。姜原:又作“姜嫄”,有邰氏女,傳說為帝嚳元妃,周始祖后稷的母親。大任:即“太任”,周季歷之妃,文王的母親。禽:同“擒”。褒姒(sì):周時褒國女子,姒姓。周幽王寵妃。姒不好笑,幽王悅之萬方而不得,乃舉烽火以召諸侯,諸侯急至,而知并無外敵人寇事,褒姒大笑。幽王遂數舉烽火,以博褒姒之笑。后申侯與犬戎攻周,幽王又舉烽火,諸侯以為戲,不至,幽王被殺。
③《易》基《乾》《坤》:即《易》始《乾》《坤》。乾、坤乃《易經》中的兩卦,表示陰陽、男女等。《關雎》:《詩經》第一篇,《詩序》以為“《關雎》,后妃之德也”。《書》:即《尚書》,我國古代第一部訓誥體散文總集。釐(lí)降:下嫁;指帝堯把兩個女兒嫁給舜。釐,治理。親迎(yíng):迎娶。古代結婚六禮之一。新婿親至女家迎娶。紀侯娶魯女,只派大夫紀履繻去迎接,故《春秋》譏之。參見《春秋·隱公二年》。
④弘道:發揚道義。弘,廓大,發揚。
⑤妃(pèi)匹:指夫婦。妃,同“配”。
⑥子姓:猶子孫。要(yāo):求,期求。這兩句意為雖有子孫而不能求其善終。
⑦幽明:泛指可見和不可見的,有形的和無形的',如生死、陰陽等。
◇鑒賞
《史記·外戚世家》記載了漢興以來自呂后開始的漢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四朝外戚家族的盛衰史,本文是其開頭的一段序。文中作者闡述了夏、商、周三代的得失,以此說明帝王的婚姻的重要性,認為后妃、外戚之禍將危及宗廟社稷和子孫后代,直接關系到國家的興衰治亂,闡明了君國興衰與外戚之間的關系;繼論“命”這種無形的力量對“妃匹之愛”的規定,強調了婚姻關系是人倫的根本,必須持慎重態度,且應注重修德。戒勸之深,感慨之誠,無不蘊含文中。
【外戚世家序原文集注釋】相關文章:
《外戚世家序》原文注釋及翻譯05-04
《史記·外戚世家》閱讀原文06-05
《史記·外戚世家·竇太后》原文及翻譯03-29
外戚傳序課本原文06-12
蘭亭集序 原文及注釋08-31
蘭亭集序原文及注釋10-13
蘭亭集序原文注釋10-14
《蘭亭集序》原文及注釋08-16
《蘭亭集序》原文 注釋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