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左傳·桓公·桓公十四年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
【經】十有四年春正月,公會鄭伯于曹。無冰。夏五,鄭伯使其弟語來盟。秋八月壬申,御廩災。乙亥,嘗。冬十有二月丁巳,齊侯祿父卒。宋人以齊人、蔡人、衛人、陳人伐鄭。
【傳】十四年春,會于曹。曹人致餼,禮也。
夏,鄭子人來尋盟,且修曹之會。
秋八月壬申,御廩災。乙亥,嘗。書,不害也。
冬,宋人以諸侯伐鄭,報宋之戰也。焚渠門,入,及大逵。伐東郊,取牛首。以大宮之椽歸,為盧門之椽。
文言文翻譯:
十四年春季,魯桓公和鄭厲公在曹國會見。曹國人送來食物,這是合于禮的。
夏季,鄭國的子人前來重溫過去盟會的友好,并且也是重溫在曹國的會見。
秋季,八月十五日,儲藏祭祀谷物的倉庫發生火災。十八日,舉行嘗祭。《春秋》所以記載這件事,是表示火災尚不足為害。
冬季,宋國人聯合諸侯進攻鄭國,這是為了報復在宋國的那次戰爭。諸侯聯軍焚燒了鄭國都城的渠門,進了城到了大街上,攻打東郊,占取牛首,把鄭國太廟的椽子拿回去做宋國盧門的椽子。
【左傳·桓公·桓公十四年的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左傳桓公四年》原文及譯文06-28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及翻譯07-19
齊桓公出獵原文翻譯09-20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及翻譯11-30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翻譯、賞析11-11
齊桓公好服紫原文翻譯09-15
管仲教桓公足甲兵的原文與翻譯09-11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翻譯及賞析06-01
齊桓公伐楚原文解析及翻譯09-09
齊桓公得寧戚原文及翻譯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