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遷鶯真宗幸澶淵翻譯

時間:2021-06-12 18:13:55 古籍 我要投稿

喜遷鶯真宗幸澶淵翻譯

  導語:《喜遷鶯·真宗幸澶淵》是宋代抗金將領李綱創作的一首詠史詞。此詞詠北宋澶淵之役。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這篇詠史詩的翻譯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喜遷鶯·真宗幸澶淵

  宋代:李綱

  邊城寒早。恣驕虜,遠牧甘泉豐草。

  鐵馬嘶風,氈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擾。

  廟堂折沖無策,欲幸坤維江表。

  叱群議,賴寇公力挽,親行天討。

  縹緲,鑾輅動,霓旌龍旆,遙指澶淵道。

  日照金戈,云隨黃傘,徑渡大河清曉。

  六軍萬姓呼舞,箭發狄酋難保。

  虜情詟,誓書來,從此年年修好。

  翻譯

  ①澶淵:古湖泊的名稱。這里指澶州,亦名澶淵郡,因澶淵得名,治所在河南頓丘(今清豐縣西)。北宋時與遼會盟于此,史稱“澶淵之盟”。

  ②邊城:指北方邊塞的城鎮。

  ③驕虜:這里是對西北遼貴族入侵者的蔑稱。這句說,恣意驕橫的遼軍犯邊侵占甘美的泉水,豐茂的草原。

  ④嘶:馬鳴。

  ⑤氈裘:西北遼軍所穿的以毛織制的衣服。這句說,遼軍的毛皮衣服上都積滿了雪。

  ⑥云擾:形容遼軍入侵擾亂,如云而起。

  ⑦廟堂:這里指朝廷。折沖:指擊退敵軍。見《呂氏春秋·召類》。

  ⑧坤:地。江表:長江以南的地方。這句說,他們想去的地方是長江以南,也就是準備逃避。

  ⑨叱(cì斥):怒責。寇公:即宰相寇準。他指責南逃議論,竭力主戰,力挽狂瀾,使動搖不定的宋真宗親征。

  ⑩天討:天罰,古代指帝王奉天討伐。這里指宋真宗親征。

  輅:通“路”,這里指車。鑾輅:皇帝的車駕。

  霓旌:皇帝的儀仗之一。龍旆(pèi沛):畫著龍的大旗。

  黃:即黃傘,皇帝出征用。

  大河:指澶淵河。

  六軍:泛指北宋王朝的軍隊。

  敵酋:這里指前來侵犯的遼貴族統治者。在澶州城下,遼軍主帥達蘭曾被北宋軍隊射死。

  詟(zhé折):恐懼。指敵人的士氣大受挫折。

  誓書:撤兵議和的盟誓、條件。

  這句說,自從訂立“澶淵之盟”后,遼和北宋兩個政權在一個世紀中,基本上維持了和好的狀態。

  賞析

  澶淵之盟距李綱時期已有一百多年了,已成為歷史。但歷史往往有某些相似之處。宋欽宗時金國對大宋的侵略無異于當年遼對宋的侵略,且又過之。李綱在詞中敘述史事,目的是以古喻今,對欽宗進行諷喻:“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也。”他希望欽宗能從真宗幸澶淵的史實得到啟示,振作起來,抗金衛國,不要一味怯懦逃跑。

  首句“邊城寒早”。從邊境自然氣候的早寒,烘托戰爭威脅之嚴重。驕橫恣肆的胡虜,竟敢遠來侵占中國甘美的泉水,豐茂的草原,“鐵馬嘶風,氈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擾”。敵人的鐵騎縱橫,他們披著氈裘,冒著大雪,使一方國土受到嚴重的騷擾。在強敵壓境的情況下,“廟堂折沖無策,欲幸坤維江表”。廟堂,指朝廷。折沖,指抗擊敵人。坤維,地的四角。江表,指長江以南地區。1004年,遼兵大舉入侵,“急書一夕凡五至”,真宗驚慌失措,無計抗擊遼兵,召群臣商議對策。宰相寇準力主真宗御駕親征,真宗感到很為難。參知政事江南人王欽若主張駕幸金陵;四川人陳堯叟主張駕幸成都。成都遠離汴京,故說“坤維”,即地角之意。不論南逃或西逃,都是主張放棄中原,包括汴京在內。把遼兵在戰場上得不到的土地,拱手送出去。真宗問寇準:到底怎么辦?寇準答道:“誰為陛下畫此策者,罪可誅也。今陛下大駕親征,賊自當遁去。奈何……欲幸楚蜀遠地?所在人心崩潰,賊勢深入,天下可復保耶?”(《宋史·寇準傳》)真宗不得已,勉強同意親征。真宗到澶淵南城,群臣畏敵,又請求圣駕就此駐扎,不再前進。又是寇準力排眾議,據理力爭。真宗乃渡澶淵河(即“徑渡大河清曉”),直達前軍。所以李綱滿懷熱情地寫道:“叱群議,賴寇公力挽,親行天討。”“親行天討”就是天子代表上天親自討伐有罪的人。此指抗擊遼軍。“鑾輅動,霓旌龍旆,遙指澶淵道。日照金戈,云隨黃傘,徑渡大河清曉。”對真宗親征澶淵,李綱在詞中極力夸張、鋪敘,熱情地、形象地描繪了天子御駕親征的儀仗之盛,威儀之大,恰與欽宗的畏縮逃跑構成鮮明對比,一揚一抑,從側面對欽宗作了委婉的批評。

  “六軍萬姓呼舞,箭發狄酋難保。”皇帝親征,大大鼓舞了宋軍的士氣,大大振奮了民心,宋遼兩軍在澶州對峙,當遼國統軍撻覽出來督戰時,被宋軍用弩箭射死,挫敗遼軍。于是,“虜情懾,誓書來,從此年年修好。”宋遼議和,互立誓書,訂立“澶淵之盟。”

  本來澶淵之戰,形勢對宋有利。由于真宗畏敵之心未除,而主和派王繼忠、畢士安和曹利用等洞悉真宗隱衷,力主和議。和議的結果是戰勝國北宋反而向戰敗國遼國每歲輸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不但勝利果實化為烏有,反把遼軍從戰場上沒有得到的財物拱手送遼,自愿居于屈辱地位。這真是歷史上的大笑話。本來,當遼使請和時,寇準不許。遼使堅請,寇準要“邀使者稱臣,且獻幽州地”(《宋史·寇準傳》)。真宗惟恐和議不成,主和派又誣蔑寇準“幸兵以自取重”(《宋史·寇準傳》)。寇準不得已,勉強同意和議。這次和議的結果雖不夠理想,條件也不能令人完全滿意,但皇帝畢竟親征了,軍事上畢竟取得了一次勝利,阻止了遼軍攻勢向內地推進,保住了京都,保住了中原,沒有喪失土地。寇準應該是有功的,但事后卻被投降勢力排擠,被貶往陜州。

  處于南北宋之交的李綱,在他浮沉起伏的宦海生涯中,頗有與寇準相似的遭遇。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圍汴京,欽宗表面上表示要親征,保衛京城,實則內懷恐懼。投降派宰相白時中和李邦彥等乘機勸欽宗棄城逃跑。當時任尚書右丞的李綱卻振臂一呼,登城督戰,擊敗金兵,保住了京城,立了大功。事后卻被罷免,削去兵權,遠謫揚州。高宗時雖曾一度為相,積極準備抗金,但僅七十五天,措施尚未及見成效,又被罷相貶斥。他雖有寇準之才,但時勢不允許他成就類似寇準的`業績,這時南宋的國勢已遠不及真宗時期,而高宗的怯懦畏敵,卻超過了真宗。李綱所受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卻甚于寇準。現實使李綱明白:要想如澶淵之盟那樣用銀絹換取和平已經不可能了。但由于李綱對國家對民族的高度熱愛,對侵略成性的驕虜無比痛恨,他在主觀感情上不愿意接受這個嚴酷的現實。所以,他對寇準功績的贊揚,也是希望能有像寇準這樣的忠臣力挽狂瀾,也寄托著他的自勉和身世之感。他對真宗的歌頌,也是對高宗的激勵,因為曾御駕親征的真宗,比起一味逃跑的高宗畢竟大不相同,結果也不一樣。▲

  

【喜遷鶯真宗幸澶淵翻譯】相關文章:

《喜遷鶯》李煜翻譯及賞析04-18

喜遷鶯凡塵流水翻譯賞析07-13

《喜遷鶯曉行》翻譯賞析08-16

《喜遷鶯·花不盡》翻譯及賞析01-30

《喜遷鶯》翻譯賞析及閱讀答案09-08

《喜遷鶯·曉月墜》翻譯及賞析01-29

喜遷鶯古詩07-10

《喜遷鶯》詩詞12-05

喜遷鶯譯文05-1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欧美丝袜中文更新 | 尤物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国产自产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人成日本视频 |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 日韩精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