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閣夜》的原文翻譯和賞析
古籍,是指未采用現代印刷技術印制的書籍。圖書在古代稱作典籍,也叫文獻,兼有文書、檔案、書籍三重意義。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杜甫《閣夜》的原文翻譯和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閣夜》·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詞語注釋:
、抨庩枺褐溉赵。
、贫叹埃褐付救斩獭>埃和ā坝啊,日光。
、庆V(jì):雪停。
、热龒{: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瞿塘峽在夔州東。
、梢翱蓿簯饋y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的哭聲響徹四野。
⑹戰伐:崔旰(gàn)之亂。
⑺夷歌:指四川境內少數民族的歌謠。夷,指當地少數民族。
、倘耸拢褐附挥。音書:指親朋間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白話譯文:
時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來越短。浪跡天涯,在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時聽到戰鼓號角,起伏悲壯。山峽倒映著銀河星辰,隨波動搖。
野外幾家哭聲,傳來戰爭的訊息。數處漁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謠。
諸葛亮和公孫述,一樣終成黃土。人事變遷音書斷絕,我寂寞無聊。
賞析一:
全詩寫冬夜景色,有傷亂思鄉之意。首聯點明冬夜寒愴。頷聯寫夜中所聞所見。頸聯寫拂曉所聞。末聯寫極目武侯、白帝兩廟而引出的感慨,層層鋪開,步步推進,從而更好的表達了自己的情懷。
開首二句寫道:“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痹姼枋紫赛c明時間。上句中的“歲暮”指冬季!瓣庩枴敝溉赵!熬啊蓖坝啊薄!岸叹啊敝付烊斩。“天涯”即天邊,指夔州!办V”即天放晴。首句的意思是說,年終一天比一天短。其中,一個“催”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說明夜長晝短的冬日特點,而且使人覺得時光飛逝。次句“天涯霜雪霽寒宵”中的“天涯”指夔州,又暗含有淪落天涯意。意思是說,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晝。詩能見到如此景象,可以說,真是徹夜難眠,感慨萬千。
頷聯寫道:“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边@一聯承接上聯次句“寒宵”而來,描寫出了夜中所聞所見!肮慕恰敝腹糯娭杏靡詧髸r和發號施令的鼓聲、號角聲。“星河”指天河。“三峽”即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夔州在瞿塘峽西口,為三峽的起點。上句“五更鼓角聲悲壯”是說,晴朗的夜空,鼓角聲格外響亮,黎明時分,那聲音更顯得悲壯凄涼。詩人用“鼓角”、“五更”、“聲悲壯”表明了兵戈未息、戰爭頻繁不斷。下句“三峽星河影動搖”是說雨后玉宇無塵,天上銀河顯得格外澄澈,群星參差,映照峽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搖曳不定。詩人通過對時局的深切關懷和三峽深夜美景的贊嘆,蘊含著悲壯深沉的情懷。
頸聯寫道:“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薄耙翱蕖奔脆l野百姓的哭聲!皯鸱ァ敝甘竦剀婇y混戰的局面。“夷歌”指四川境內少數民族的歌謠!捌饾O樵”即起于漁夫樵子之口。上句是說,聽到征戰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慟哭,哭聲傳遍四野。詩人所描繪景象是多么凄慘。下句是說,漁夫樵子不時在夜深傳來“夷歌”之聲。其中,“數處”指不止一起。這兩句把偏遠的'夔州的典型環境真實形象地表現出來。詩人在這一聯,用聲音來抒發情感,“野哭”、“夷歌”這兩種聲音都使他倍感悲傷,正好表現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尾聯寫道:“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薄芭P龍”指諸葛亮!败S馬”指公孫述。這里,詩人化用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句,意指公孫述在西漢末乘亂據蜀稱帝,詩人運用典故,在比較中含蓄而深沉表達了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敖K黃土”即最終都死去,同歸黃土。上句的意思是說,(詩人)極目遠眺夔州西郊的武侯廟與東南的白帝廟,一世之雄,他們也成了黃土中的枯骨!叭耸乱魰奔慈饲槭拦。“漫”即隨他,不管他。下句的意思是說,人事與音書,都只能任其寂寞了。我們從最后兩句來看,通過對“臥龍躍馬終黃土”的描述,自然流露出詩人極為憂憤感傷的情緒。正如沈德潛《唐詩別裁》中所說:“結言賢愚同盡,則目前人事,遠地音書,亦付之寂寥而已。”也就是說,象諸葛亮、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無論他是賢是愚,都煙消云散了。而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我的寂寥孤獨,也就算得了什么。這與《茅屋為秋風破歌》中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詩人一貫的人格與品質的最好表現。
賞析二:
這是大歷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當時西川軍閥混戰,連年不息;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鄭虔、蘇源明、李白、嚴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感時憶舊,他寫了這首詩,表現出異常沉重的心情。
開首二句點明時間。首句歲暮,指冬季;陰陽,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說明夜長晝短,使人覺得光陰荏苒,歲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淪落天涯意。當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晝,詩人對此凄涼寒愴的夜景,不由感慨萬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寫出了夜中所聞所見。上句鼓角,指古代軍中用以報時和發號施令的鼓聲、號角聲。晴朗的夜空,鼓角聲分外響亮,值五更欲曙之時,愁人不寐,那聲音更顯得悲壯感人。這就從側面烘托出夔州一帶也不太平,黎明前軍隊已在加緊活動。詩人用“鼓角”二字點示,再和“五更”、“聲悲壯”等詞語結合,兵革未息、戰爭頻仍的氣氛就自然地傳達出來了。下句說雨后玉宇無塵,天上銀河顯得格外澄澈,群星參差,映照峽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搖曳不定。景色是夠美的。前人贊揚此聯寫得“偉麗”。它的妙處在于:通過對句,詩人把他對時局的深切關懷和三峽夜深美景的欣賞,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詩句氣勢蒼涼恢廓,音調鏗鏘悅耳,辭采清麗奪目,“偉麗”中深蘊著詩人悲壯深沉的情懷。
“野哭”二句,寫拂曉前所聞。一聞戰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慟哭,哭聲傳徹四野,其景多么凄慘!夷歌,指四川境內少數民族的歌謠。夔州是民族雜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間,漁夫樵子不時在夜深傳來“夷歌”之聲!皵堤帯毖圆恢灰黄稹_@兩句把偏遠的夔州的典型環境刻畫得很真實:“野哭”、“夷歌”,一個富有時代感,一個具有地方性。對這位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來說,這兩種聲音都使他倍感悲傷。
“臥龍”二句,詩人極目遠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廟和東南的白帝廟,而引出無限感慨。臥龍,指諸葛亮。躍馬,化用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句,意指公孫述在西漢末乘亂據蜀稱帝。杜甫曾屢次詠到他:“公孫初據險,躍馬意何長?”(《白帝城》)“勇略今何在?當年亦壯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他們不都成了黃土中的枯骨嗎!“人事音書”,詞意平列。漫,任便。這句說,人事與音書,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結尾二句,流露出詩人極為憂憤感傷的情緒。沈德潛說:“結言賢愚同盡,則目前人事,遠地音書,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詩別裁》)象諸葛亮、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不論他是賢是愚,都同歸于盡了,F實生活中,征戍、誅掠更造成廣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這點寂寥孤獨,又算得了什么呢?這話看似自遣之詞,實際上卻充分反映出詩人感情上的矛盾與苦惱!爸臼坑娜四灌担艁聿拇箅y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業,衰邁久風塵!保ā渡习椎鄢嵌住罚┻@些詩句正好傳達出詩中某些未盡之意。盧世噯銜此詩“意中言外,愴然有無窮之思”,是頗有見地的。
此詩向來被譽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詩人圍繞題目,從幾個重要側面抒寫夜宿西閣的所見所聞所感,從寒宵雪霽寫到五更鼓角,從天空星河寫到江上洪波,從山川形勝寫到戰亂人事,從當前現實寫到千年往跡。氣象雄闊,仿佛把宇宙寵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胡應麟稱贊此詩:“氣象雄蓋宇宙,法律細入毫芒”,并說它是七言律詩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名家點評:
《唐詩直解》云:“光芒四射,令人不敢正視”。
《杜詩解》云:“筆勢又沉郁,又精悍,反復吟之,使人增長意氣百倍”。
《批點唐詩正聲》云:“全首悲壯慷慨,無不適意。中二聯皆將明之景,首聯雄渾動蕩,卓冠千古。次聯哀樂皆眼前景,人亦難道。結以忠逆同歸欣慰,然音節猶婉曲”。
創作背景
該詩是大歷元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當時西川崔旰、郭英乂、楊子琳等軍閥混戰,連年不息。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嚴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感時憶舊,他寫了這首詩,表現出異常沉重的心情。
名家點評
《苕溪漁隱叢話》:
《西清詩話》云:杜少陵云:“作詩用事,要如禪家語: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此說,詩家秘密藏也。如“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人徒見凌轢造化之工,不知乃用事也!稄浐鈧鳌罚骸皳搿稘O陽操》,聲悲壯!薄稘h武故事》:“星辰動搖,東方朔謂:民勞之應!眲t善用事者,如系風捕影,豈有跡耶!
《瀛奎律髓》:
“悲壯”、“動搖”一聯,詩勢如之。“臥龍躍馬俱黃土”,謂諸葛、公孫,賢愚俱盡。……感慨豪蕩,他人所無。
《唐詩品匯》:
劉云:第三、第四句對看,自是無窮俯仰之悲。
《唐詩廣選》:
劉會孟曰:三、四二句只見奇麗。若上句何足異?評詩未易,以此。
《唐詩直解》:
光芒四射,若令人不敢正視。
《唐詩鏡》:
三、四意盡無余。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蔣一梅曰:鼓角,閣上所聞;星河,閣上所見。野哭夷歌,是倒裝法。周啟琦曰:杜《刈稻詠懷》云:“野哭初聞戰,樵歌稍出村。”只此五、六意。說詩者何必多喙。單復曰:結語愈緩而意愈切。
《杜臆》:
此詩全干起結著意。而向來論詩止稱“五更”一聯,并不知其微意之所在也!芭P龍”句終為自家才不得施,志不得展而發,非笑諸葛也。
《杜詩解》:
一解寫“夜”……筆勢又沉郁,又精悍,反復吟之,使人增長意氣百倍(首四句下)。
《杜詩詳注》:
盧世云:杜詩,如《登樓》、《閣夜》、《黃草》、《白帝》、《九日》二首,一題不止為一事,一詩不止了一題,意中言外,愴然有無窮之思,當與《諸將》、《古跡》、《秋興》諸章,相為表里,讀者宜知其關系至重也。
《瀛奎律髓匯評》:
查慎行:對起極警拔,三、四尤壯闊。紀昀:前格凌跨一切,結句費解。凡費解便非詩之至者。三、四只是現景,宋人詩話穿鑿可笑。馮舒:無首無尾,自成首尾;無轉無接,自成轉接。何見悲壯動人,詩至此而《律髓》之選法于是乎窮。
《唐宋詩醇》:
音節雄渾,波瀾壯闊,不獨“五更鼓角”、“三峽星河”膾炙人口為足賞也。李因篤曰:壯采以樸氣行之,非泛為聲調者可比。
《網師園唐詩箋》:
“五更”二句,與“錦江春色”同一筆力。
《讀杜心解》:
“天涯”、“短景”,直呼動結聯。而流對作起,則以陰晴不定,托出“寒宵”忽“霽”。三、四,從“霽寒霄”生出;“鼓角”不值“五更”,則“聲”不透;“五更”,最凄切時也,再著“悲壯”字,直刺睡醒耳根也!靶呛印辈挥场叭龒{”,則“影”不爍;“三峽”,最湍急處也,再著“動搖”字,直閃蒙朧眼光也。……彼定亂之“臥龍”,起亂之“躍馬”,總歸黃土,則“野哭”、“夷歌”,行且眨時變滅,顧猶以耳“悲”目“動”,寄虛愿于紛紛漠漠之世情,天涯短景,其與幾何?曰“漫寂寥”,任運之旨也。噫!其詞似寬,其情彌結矣。
《杜詩鏡銓》:
吳瞻泰云:“人事”綰上“野哭”“夷歌”,“音書”綰上“天涯”“三峽”,關鎖極密。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前四寫景,后四言情。筆力堅蒼,兩俱稱愜。千古絕調,公獨擅之。
《昭昧詹言》:
起二句夜,三、四切閣夜,并切在蜀。東坡賞此二句。此自寫景,錢以為早搖民亂,不必如此解。五、六情。
《十八家詩鈔》:
張云卿云:勿學其壯闊,須玩其沉至。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年~741年)后期,舉進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后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后,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
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后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閣夜》的原文翻譯和賞析】相關文章:
杜甫閣夜原文翻譯及賞析05-10
《閣夜》原文及翻譯賞析10-23
《閣夜》原文及翻譯賞析03-28
《閣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2-05
閣夜原文翻譯及賞析02-13
閣夜原文、翻譯、賞析01-03
《閣夜》原文翻譯賞析09-04
杜甫《閣夜》的賞析09-09
杜甫 的《閣夜》的賞析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