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傳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日常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肯定對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要一起來學習文言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柳先生傳原文翻譯及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①。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②。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③。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有言④:“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⑤”其言茲若人之儔乎⑥?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⑦?葛天氏之民歟⑧?
注釋
①甚:非常,過分,深。
②造:赴。輒(zhé):總,常常。曾不:從不。吝情:留意,顧惜,掛念。
③堵:墻。蕭然:冷落空蕩的樣子。穿:破洞。結:縫補。簞(dān):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瓢:飲器。晏如:平靜安然的樣子。
④黔婁:戰國時齊國隱士,家貧,不求仕進。齊魯之君聘賜俱不受,著有《黔婁子》四篇。
⑤戚戚:悲傷憂怨的樣子。汲汲:急切忙碌的樣子。
⑥儔(chóu):同類。
⑦銜觴(shāng):把酒,手持酒杯。無懷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
⑧葛天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
鑒賞
梁代蕭統為陶淵明作傳,曾說:“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本篇不長,寥寥170余字,卻頗有值得玩味之處。陶淵明本無意為自己立傳,卻在文中塑造了一個真實的自我,表現了其卓爾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強烈的人格個性美。
文章以極質樸平實的語言,漫不經意的筆觸,塑造了一個志行高潔、卓然而立、呼之欲出的五柳先生的形象。大凡立傳皆須署名,本文卻以“不知何許人”“不詳其姓字”導入,風致瀟灑;又以好讀書不求甚解、嗜酒輒醉、安貧卻以文章自娛顯志三者見其性情,可謂脫略形跡,胸懷超然澹逸;末贊以“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點明全篇主旨,凝結了五柳先生的精神特征,是其高潔人格的真實寫照。結尾兩句提問回應開頭的“不知”“不詳”,搖曳跌宕,文外有意,令讀者回味無窮。
全文無一處涉及時世,而又處處影射時世。作者在文中隱去了自我的對立面——社會,隱去了“真’的對立面——偽,通過對社會流行的價值觀念的否定,通過對自我價值及對“真”的肯定,體現了對“偽”的鄙棄,對現實社會含蓄而又鮮明的批判。這種虛中寓實、以抒情敘志代記載事跡的傳記文手法,真是匠心獨具,別開生面,雋永無窮,前人稱之為“一片神行之文”,不謂無見。
妙評
陶淵明高簡閑靖,為晉宋第一輩人。語其饑則“簞瓢屢空”,瓶無儲粟;其寒則短褐穿結,締绤冬陳;其居則“環堵蕭然”,風日不蔽。窮困之狀,可謂至矣。
——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八
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所以高于晉宋人物。
——宋·朱熹《朱子語錄》
不矜張,不露圭角,淡淡寫去,身份自見,亦與其詩相似,非養深者不能。此在文中,乃逸品也。
——清·李扶九原編、黃仁黼重訂《古文筆法百篇》卷十
拓展閱讀:
作品簡介
《五柳先生傳》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自傳文(存爭議[1])。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寫文章,塑造了一個真實的自我,表現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強烈的人格個性之美。文章立意新奇,剪裁得當;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了生動的藝術形象;行文簡潔,絕無虛詞矜譽。
創作背景
對于《五柳先生傳》的寫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兩種說法。
王瑤根據蕭統的《陶淵明傳》的敘述認為,《五柳先生傳》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淵明為江州祭酒以前。魏正申在《陶淵明探稿》中曾提到:“他在二十八寫下的《五柳先生傳》中,表示了自己的從文志愿。”如果這說少年時所作的話,那么這便不是自傳了,有可能是陶淵明在年少時對生活的構想,表明志向,規劃未來。
可是,“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可見陶淵明筆下五柳先生窮困潦倒,家境貧寒。如此情境不似為自己規劃未來,所以有研究者認為文章創作于晚年時期。清代學者林云銘指出文中贊語中“無懷氏”“葛天氏” 傳達了安貧樂道的情懷和不為官的態度,可以推測這是陶淵明辭官后所作。
作者簡介
陶淵明畫像[10]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28歲以前,由于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于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29歲到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41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義熙二年(406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歸田后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后人編為《陶淵明集》。
【五柳先生傳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五柳先生傳的原文賞析及翻譯06-16
五柳先生傳原文翻譯賞析06-14
五柳先生傳原文、翻譯、賞析10-12
五柳先生傳原文翻譯及賞析09-16
《五柳先生傳》原文,翻譯和賞析08-29
五柳先生傳原文翻譯04-12
五柳先生傳原文及翻譯04-15
五柳先生傳翻譯及原文03-01
五柳先生傳的原文及翻譯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