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古離別》的閱讀答案及賞析
晴煙漠漠柳毿毿①,不那②離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
【注釋】①漠漠,彌漫;毿毿(sān)柳葉紛披下垂的樣子。
②不那,同“不奈”,即無奈。
【試題】
1.首句寫景,請合理運用想象,用生動優美的語言來描繪這一畫面。
2.請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和情感。
【參考答案】
1. 示例一:淡淡的煙嵐彌漫晴空,垂柳柔條迎風輕拂,多么駘蕩的春光,多么融和的初日。
示例二:這天,晴空一洗。不遠處,淡淡的云煙穿林如織;近處,柳條將舒,披風撩人。真是日麗風和,一片明媚。
2.作者通過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設宴置酒與友人分別的情景,表達一種淡淡的 惜別之情。
【作者簡介】
韋莊(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謚文靖。
【賞析】
寫文藝作品的人,大抵都懂得一種環境襯托的手法:同樣是一庭花月;在歡樂的時候,它們似乎要為人起舞;而當悲愁之際,它們又好像替人垂淚了。韋莊這首《古離別》,跳出了這種常見的比擬,用優美動人的景色來反襯離愁別緒,卻又獲得和諧統一的效果第一首:春日的美景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心靈的愉悅,可是對離別的人來說,這樣的美景卻使人產生一種無奈。韋莊的《古別離》寫的正是這種無奈。
詩的第一、二句寫眼前離別時的情景。春光明艷,晴空上飄浮著一層淡淡的煙云,在柳枝披拂的大道口,正舉行著一場送別的.酒宴。無奈分別在即,愁腸百結,這酒也喝得不暢快。第三、四句繼而寫想象中離別后對江南春景的感受。“更”與前面的“不那”構成了遞進關系,加重了離別時內心的感傷之情。離人舉起華貴的馬鞭指向他此行將往的遠方—江南。想到此去江南,那里草長鶯飛,桃紅柳綠,春色更美。只是良辰美景難有人與之共享,因此江南春色愈美愈增加人的愁苦,使人痛斷肚腸。
這首詩虛實相生,成功地運用了“以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把離人的悲苦之情表達得含蓄而婉轉。
晴煙漠漠,楊柳毿毿,日麗風和,一派美景。作者沒有把和摯友離別時的春天故意寫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實地寫出它的濃麗,并且著意點染楊柳的風姿,從而暗暗透出了在這個時候分別的難堪之情。第二句轉入“不那離情酒半酣”,一下子構成一種強烈的反跌,使滿眼春光都好象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濃所牽起的離情別緒就越強烈的感覺。“酒半酣”三字也下得好,不但帶出離筵別宴的情景,讓人看出在柳蔭之下置酒送行的場面,并且巧妙地寫出人物此時的內心感情。因為假如酒還沒有喝,離別者的理智還可以把感情勉強抑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會完全控制不住;只有酒到半酣的時候,別情的無可奈何才能給人以深切的體味。“酒半酣”之于 “不那”,起著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兩句再進一層。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離情,那么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濃,更要使遠行人斷腸了。所以臨別時,送行者用馬鞭向南方指點著,饒有深意地說出“斷腸春色在江南”的話。
這首詩色調鮮明,音節諧美,淺而不露,淡而有韻,予人以一種清新的美感。淡淡的晴煙,青青的楊柳,襯托著道旁的離筵別酒,仿佛一幅詩意盎然的設色山水。詩中人臨別時揚鞭指點的動作,又使這幅畫圖顯得栩栩如生。讀著它,人們很容易聯想起宋元畫家所畫的小品,風格和情致都相當接近。
【韋莊《古離別》的閱讀答案及賞析】相關文章:
古離別 韋莊 閱讀答案01-28
古離別_韋莊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作家韋莊的《臺城》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8-08
韋莊《西塞山下作》的閱讀答案及賞析08-22
菩薩蠻韋莊閱讀答案03-29
韋莊《綏州作》閱讀題答案和賞析06-18
韋莊《謁金門》閱讀原文及賞析08-21
韋莊《憶昔》閱讀題及參考答案和賞析07-30
韋莊《清平樂野花芳草》閱讀答案以及賞析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