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春秋》原文及譯文解析

時間:2023-01-12 11:31:03 王娟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吳越春秋》原文及譯文解析

  《吳越春秋》,東漢趙曄撰,是一部記述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兩國史事為主的史學著作。著錄于《隋書·經籍志》和《唐書·經籍志》,皆云趙曄撰,十二卷。然而今本只有十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吳越春秋》原文及譯文解析,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楚平王有太子名建,平王以伍奢為太子太傅,費無忌為少傅。平王使無忌為太子娶于秦,秦女美容,無忌報平王,曰:“秦女天下無雙,王可自取。”王遂納秦女為夫人而幸愛之,而更為太子娶齊女。無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當害己也乃復讒太子建建母蔡氏無寵乃使太子守城父。

  頃之,無忌日夜言太子之短,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無怨望,愿王自備。太子居城父將兵,外交諸侯,將入為亂。”平王乃召伍奢而考問之。奢知無忌之讒,因諫之,曰:“王獨奈何以讒賊小臣而疏骨肉乎?”無忌承宴復言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見擒。”平王大怒,因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馬奮揚往殺太子。奮揚使人前告太子急去,不然將誅。三月,太子奔宋。

  無忌復言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賢,不誅且為楚憂。可以其父為質而召之。”王使使謂奢曰:“能致二子則生,不然,則死。”伍奢曰:“臣有二子,長曰尚,少曰胥。尚為人慈溫仁信,若聞臣召輒來。胥為人少好于文,長習于武,文治邦國,武定天下。執綱守戾,蒙垢受恥,雖冤不爭,能成大事。此前知之士,安可致耶?”

  平王謂伍奢之譽二子,即遣使者駕駟馬,封函印綬往許召子尚、子胥。令曰:“賀二子父奢以忠信慈仁去難就免。平王內慚囚系忠臣,外愧諸侯之恥,反遇奢為國相,封二子為侯,尚賜鴻都侯,胥賜蓋侯,相去不遠三百余里。奢久囚系,憂思二子,故遣臣來奉進印綬。”

  尚曰:“父系三年,食不甘味,憂父不活,惟父獲免,何敢貪印綬哉?”

  使者曰:“父囚三年,王今幸赦,無以賞賜,封二子為侯。”尚乃入報子胥,子胥曰:“尚且安坐,為兄卦之。君欺其臣,父欺其子。今往方死,何侯之有?”尚曰:“豈貪于侯,思見父耳。一面而別,雖死而生。”

  子胥曰:“尚且無往。父當我活,楚畏我勇,勢不敢殺;兄若誤往,必死不脫。”

  楚得子尚,執而囚之,復遣追捕子胥。胥乃貫弓執矢去楚。楚追之,使者追及無人之野,胥乃張弓布矢,欲害使者,使者俯伏而走。胥曰:“報汝平王,欲國不滅,釋吾父兄;若不爾者,楚為墟矣。”使返報平王。王聞之,即發大軍追子胥至江,失其所在,不獲而返。

  (節選自《吳越春秋》,有刪改)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獨奈何以讒賊小臣而疏骨肉乎賊:殘害

  B.能致二子則生,不然,則死 致:招來

  C.執綱守戾,蒙垢受恥 執:執行

  D.報汝平王,欲國不滅 報:告知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平王使無忌為太子娶于秦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B.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無怨望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C.平王大怒,因囚伍奢 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D.尚且安坐,為兄卦之 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無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當害己也/乃復讒太子建/建母蔡氏無寵/乃使太子守城父

  B.無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當害己也/乃復讒太子建/建母蔡氏無寵/乃使太子守城父

  C.無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當害己也/乃復讒太子建/建母蔡氏無寵/乃使太子守城父

  D.無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當害己也/乃復讒太子建/建母蔡氏無寵/乃使太子守城父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伍奢擔任太子建的太傅時,知曉了少傅費無忌進讒言陷害太子的用心,勸諫楚平王不要因為讒言而疏遠親骨肉。

  B.伍奢因直言勸諫惹怒楚平王而被囚禁;城父司馬奮揚奉命去誅殺太子,奮揚偷偷派人給太子建報信,太子得以逃生。

  C.楚平王慚愧自己囚禁了忠誠正直的大臣,羞愧自己作為諸侯遭受了恥辱,就任用伍奢為國相,封伍奢兩個兒子為侯。

  D.伍尚雖知去京城是陷阱,但認為能見父親一面,就死而無憾。楚國得到伍尚,就把他囚禁起來,又派人追捕伍子胥。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太子居城父將兵,外交諸侯,將入為亂。(3分)

  ⑵君欺其臣,父欺其子。今往方死,何侯之有?(3分)

  ⑶使者追及無人之野,胥乃張弓布矢,欲害使者,使者俯伏而走。(4分)

  參考答案

  9.A(賊:狠毒)

  10.B(A.介詞,替,給/動詞,成為。B.都是介詞,因為。C.副詞,于是/介詞,通過。D.副詞,暫且/連詞,況且)

  11.A(根據語法結構分析與語境含義推解,“也”“乃”可作為停頓語氣參考)

  12.C(這是楚平王派使臣迷惑伍奢兩個兒子的話,不是事實)

  13.(10分)

  ⑴(3分)太子在城父帶兵,在外結交諸侯,將要進入都城叛亂。

  (“將”“交”、語意通順各1分)

  ⑵(3分)國君欺騙他的臣子,父親欺騙自己的兒子。現在前去正是尋死,要什么侯爵之位呢?

  (“往”“方”、句式各1分)

  ⑶(4分)楚國使者追趕他追到沒有人的曠野,伍子胥就拉開弓搭上箭,想要射殺使者,使者趴在地上逃跑。

  (“張”“布”“走”、語意通順各1分)

  參考譯文

  楚平王的太子名建,平王讓伍奢擔任太子太傅,費無忌擔任少傅。平王派費無忌替太子迎娶秦女,秦女長得十分美麗,費無忌報告平王,說:“秦女長得天下無雙,大王可為自己迎娶。”平王于是將秦女娶為自己的夫人,并且十分寵幸愛護她,卻另給太子娶了齊國之女。費無忌于是離開太子去侍奉平王,深切思考擔心楚平王一旦死了而太子建即位,應當會害自己,于是又進讒言陷害太子建,建的母親蔡氏不受寵愛,于是就讓太子鎮守城父,防備邊疆。

  不久,無忌天天說太子的壞話,說:“太子因為秦女的緣故,不能沒有怨恨的心,希望大王自己做好防備。太子在城父帶兵,在外結交諸侯,將要進入叛亂。”平王于是召伍奢來核對。伍奢知道這是無忌的讒言,于是勸諫道:“大王為什么因為讒佞、狠毒的小臣卻疏遠親骨肉呢?無忌在接受宴請的時候又回復說:“大王如今不制止,他的事情就要成功了,您將要被擒。”平王大怒,于是囚禁了伍奢,又派城父司馬奮揚前去殺太子。奮揚派人前去告訴太子趕緊逃跑,不然將要被殺。三月,太子逃到了宋。

  無忌又對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全都很賢能,不殺將要成為楚國的憂慮。可以把他的父親當人質召喚他們來。”平王派使臣對伍奢說:“能把二個兒子引來就活,不然,就死。”伍奢說:“我有二個兒子,大的叫尚,小的叫胥。尚為人慈祥溫和仁義守信,如果聽說我召喚就來。伍子胥做人從小喜歡學文,長大練習武藝,文能治國安邦,武能評定天下,執行綱紀,守住戾氣,蒙受臟污遭受恥辱,即使受冤枉也不爭辯,能夠成就大事業。這是有先見之明的人,怎么能招來呢?”

  平王認為伍奢夸贊兩個兒子,就派使者駕著馬車,封好裝印綬的匣子去許地召尚、胥。命令說:“祝賀你們的父親伍奢因為忠誠誠信慈愛仁義被免除災難。平王在國內慚愧囚禁了忠誠的大臣,在國外羞愧諸侯的恥辱,反而對待伍奢為國相,封你們二人為侯,尚為鴻都侯,胥為蓋侯,相距不超過三百里。伍奢被囚禁久了,憂慮思念你們二人,所以派我來進獻印綬。”

  尚說:“父親被囚禁三年,每天吃不下飯,擔心父親不能活命,只要父親免死,怎么敢貪戀印綬呢?”使者說:“你們父親被囚禁三年,現在多虧被大王赦免了,沒有什么賞賜的,封你們二人為侯。”伍尚于是進去給伍子胥。子胥說:“你暫且安穩地坐下,我替你卜一卦。國君欺騙他的臣子,父親欺騙自己的兒子。現在前去正是尋死,要什么侯爵之位呢?”伍尚說:“哪里敢貪心侯位,想見父親罷了。見一面就分別,即使死了也和活著一樣。”

  伍子胥說:“哥哥暫且不要前往。父親應當讓我們活下來,楚王畏懼我們的勇武,情勢上不敢殺我們;哥哥如果誤信而去,一定會被處死不能逃脫。”

  楚國得到伍尚,就把他囚禁起來,又派人追捕伍子胥。伍子胥于是拿著弓帶著箭離開了楚國。楚國使者追趕他追到沒有人的曠野,伍子胥就拉開弓搭好箭,想要射殺使者,使者趴在地上逃跑。伍子胥說:“告知你們的平王,想要國家不滅亡,就釋放我的父親和兄長;如果不這樣,楚國就要成為廢墟。”使者回去告知了平王。平王聽說后,當即發動大軍追殺伍子胥到江邊,失掉了伍子胥的蹤跡,沒有收獲就回來了。

  作者簡介

  趙曄,字長君,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東漢史學家、文學家。

  《吳越春秋》趙曄少為縣吏,奉命迎接督郵,他感到非常恥辱,就丟棄了迎接督郵的車馬逃走了。他來到犍為資中(今四川資陽),找到經師杜撫傳習《韓詩》,徹底得到了杜撫的真傳。他在資中呆了二十年,既不回家,也不給家里捎信,家里人都以為他死了,為他舉行了葬禮。后來杜撫死了他才回家。州刺史要任命他為從事,被他拒絕了。后被州里舉薦為“有道”(漢代舉薦賢才的一個名目),終老于家中。

  趙曄著有《吳越春秋》、《韓詩譜》、《詩細歷神淵》、《詩道微》等。后來蔡邕至會稽,讀到《詩細歷神淵》,大為感嘆,以為比王充的《論衡》要強得多。蔡邕回到京師洛陽,開始傳授《詩細歷神淵》,當時的學者都向他學習。趙曄的著述后來都已失傳,今僅存《吳越春秋》一種。

  書籍簡介

  東漢趙曄撰《吳越春秋》,原十二卷,隋以后缺佚二卷,《宋史·藝文志》記為十卷。《吳越春秋》是主要記述春秋末期,吳越二國(包括一部分楚國)之事的雜史。前五篇為吳事,起于吳太伯,迄于夫差;后五篇為越事,記越國自無余以至勾踐稱霸及其后人,注重吳越爭霸的史實。

  該書鈔撮古史,編年記事,以補《國語》、《左傳》、《史記》不足之處,如吳兵破楚入郢之役、孫武為吳軍之將等記載較詳。但其史料價值卻不如《越絕書》,一些傳聞異說不能存其原貌,甚至以后人想象之詞加于春秋末年吳、越之事。如記伍子胥的言論,有“胡馬望北風而立,越燕向日而熙”這種春秋時不可能有的語言;又有越軍伐吳,伍子胥顯相以阻越兵,后又托夢給范蠡和文種,示以進軍之路之類謬說。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書不類漢朝之文,近于小說家言。其內容確有介于歷史與小說之間,人物的刻劃,故事情節的描寫,像后世的演義體,因而對后世的文學有一定影響。唐代俗講中的《伍子胥變文》,宋元話本中的《吳越春秋連像評話》,明清以后的許多劇目,都是以此書為依據改編的。

  清人朱彝尊在指出《吳越春秋》的缺點外,也認為:“若(伍子)胥之忠,(范)蠡之智,(文)種之謀,(申)包胥之論策,孫武之論兵,越女之論劍,陳音之論弩,勾踐臣吳之別辭,伐吳之戒語,五大夫(計倪、扶同、向垣、苦城、曳庸)之自效,世亦何可少哉?”

  版本簡介

  《吳越春秋》有元代徐天祜《音注》本六卷,考辨了原書中一些記事錯誤之處;又有清顧觀光撰《吳越春秋校勘記》一卷,后附《吳越春秋逸文》,糾正了傳鈔刊刻中的許多錯誤。《四部叢刊》、《四部備要》、《漢魏叢書》均收有此書。今人張覺亦有校注本可參用。

【《吳越春秋》原文及譯文解析】相關文章:

《為學》原文以及譯文解析07-18

關于《漢書李陵傳》的原文及譯文解析01-18

《元史·郭侃傳》原文及譯文解析03-10

《滕王閣序》原文及譯文解析11-18

《蟾宮曲·夢中作》原文及譯文解析11-03

《伯牙絕弦》原文及譯文翻譯解析03-22

徐文長傳原文解析及譯文鑒賞12-29

王維《山居秋暝》原文譯文解析08-09

《后漢書·蔡邕傳》的原文及譯文解析01-1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一区 | 亚洲动漫精品一区 |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 亚洲成AV人片女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i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