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五代史·劉昫傳》原文閱讀及翻譯
原文:
劉昫,涿州歸義人也。昫為人美風儀,與其兄暄、弟皞,皆,好學知名燕、薊之間。后昫兄暄為怨家所殺,乃避之滄州。唐莊宗即位,拜昫太常博士,以為翰林學士。明宗時,累遷兵部侍郎居職。明宗素重昫而愛其風韻,遷端明殿學士。長興三年,拜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當時以此為榮。
初,廢帝入,問三司使王玫:“帑廩之數幾何?”玫言:“其數百萬。”及責以賞軍而無十一,廢帝大怒罷玫命昫兼判三司昫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計文簿核其虛實殘租積負悉蠲除之。往時吏幸積年之負蓋而不發,因以把持州縣求賄賂,及昫一切蠲除,民間歡然以為德,而三司吏皆沮怨,先是,馮道與昫為姻家而同為相,道罷,李愚代之。愚素惡道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誚昫曰:“此公親家翁所為也!”昫性少容恕,而愚特剛介,遂相詆詬。相府史吏惡此兩人剛直,因共揚言,其事聞,廢帝并罷之,以昫為右仆射。是時,三司諸吏提印聚立月華門外,聞宣麻罷昫相,皆歡呼相賀曰:“自此我曹快活矣!”
昫在相位,不習典故。初,明宗崩,太常卿崔居儉以故事當為禮儀使,居儉辭以祖諱蠡。馮道改居儉秘書監,居儉怏怏失職。中書舍人李詳為居儉誥詞,有“聞名心懼”之語,昫輒易曰“有恥且格”。居儉訴曰:“名諱有令式,予何罪也?”當時聞者皆傳以為笑。及為仆射,入朝遇雨,移班廊下,御史臺吏引仆射立中丞街史下,昫詰吏以故事,自宰相至臺省皆不能知。是時,馮道罷相為司空。自隋、唐以來,三公無職事,不特置,及道為司空,問有司班次,亦皆不能知,由是不入朝堂,俟臺官、兩省入而后入,宰相出則隨而出。至昫為仆射,自以由宰相罷,與道同,乃隨道出入,有司不能彈正,而議者多竊笑之。
開運中,昫以目疾罷為太保,是歲卒,年六十。(節選自《新五代史·劉昫傳》)
譯文:
劉昫,涿州歸義人。劉昫風度儀容優美,和他的哥哥劉暄、弟弟劉皞,都以好學聞名于燕、薊一帶。后來,劉昫的哥哥劉暄被仇家殺死,劉昫于是避難到滄州。唐莊宗即位,拜任劉昫為太常博士,任命為翰林學士。唐明宗時,多次升遷至兵部侍郎任職。唐明宗素來看重劉昫而喜愛他的風韻,升任端明殿學士。長興三年,拜為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當時以獲得這些為榮耀。
當初,唐廢帝登位,問三司使王玫:“錢庫有多少錢?”王玫說:“有數百萬。”等到讓他拿錢賞賜軍隊時錢卻不到十分之一,唐廢帝大怒,罷免王玫,命令劉昫兼判三司。劉昫性格明辨,而痛恨三司侵吞之弊太嚴重,于是在賬簿上勾抹計算,核對虛實,把殘剩的租賦和積留的欠債全部免除。過去官吏們僥幸有多年的欠債隱瞞而不上報,借以把持州縣索取賄賂,到劉昫把債務全部免除后,民間歡喜感恩戴德,而三司官吏們都很沮喪怨恨。在這之前,馮道和劉昫是親家而同任宰相,馮道罷相,李愚代替他。李愚向來討厭馮道的為人,凡是馮道有稽考失誤的事,必定指斥并且譏誚劉昫說:“這是你的親家翁干的!”劉昫生性缺少寬容,而李愚又特別剛強耿直,于是相互詆毀。宰相府的官吏忌恨兩人的.剛直,于是共同張揚此事,唐廢帝得知后,將兩人一起罷免,任命劉昫為右仆射。這時,三司官吏們提著官印聚集在月華門外,聽說下詔罷免劉昫的宰相職位,都相互歡呼慶賀說:“從此我們快活了!”
劉昫擔任宰相,不熟習典故。當初,唐明宗死,太常卿崔居儉按舊例應當擔任禮儀使,崔居儉因祖父名諱為蠡而推辭。馮道改崔居儉任秘書監,崔居儉因失去原有職位而怏怏不樂。中書舍人李詳為崔居儉起草誥詞,有“聞名心懼”的話,劉昫就改成“有恥且格”。崔居儉申訴說:“名字避諱有規定的格式,我有什么罪?”當時聽說的人都傳為笑談。等到任仆射時,入朝遇雨,改在屋廊下列隊,御史臺官吏帶仆射站在中丞御史后,劉昫責問官吏根據什么舊例,從宰相到臺省都不知道。這時,馮道罷相任司空。從隋、唐以來,三公沒有具體職責,不特別設置,到馮道任司空時。向官吏詢問進朝列隊的次序,也都不知道,因此不入朝堂,等臺官、兩省官吏進去后然后進去,宰相出來就跟著出來。等到劉昫任仆射時,自認為他從宰相罷職和馮道相同,于是跟著馮道進出朝廷,主管部門不能彈劾糾正,而議事的人私下多笑話他。
開運年間,劉昫因眼疾罷為太保,這年去世,享年六十歲。
【《新五代史·劉昫傳》原文閱讀及翻譯】相關文章:
《新五代史·劉處讓傳》的原文及翻譯07-12
《新五代史隱逸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8-12
《明史·劉榮傳》原文閱讀及翻譯11-18
《劉贊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2-11
《新五代史·王建及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5
《宋史·劉珙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8-13
《宋史劉綜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8-14
關于《劉璋傳》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8-10
《舊唐書·劉德威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