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君自故鄉來》翻譯賞析

時間:2023-06-14 12:36:02 詩琳 古籍 我要投稿

《雜詩·君自故鄉來》翻譯賞析

  王維不僅參禪悟理,學莊信道,還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年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雜詩·君自故鄉來》翻譯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雜詩·君自故鄉來》翻譯賞析

  《雜詩·君自故鄉來》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前言】

  雜詩(君自故鄉來)是盛唐時期詩人王維所作的一首五言詩,是組詩《雜詩三首》的第二首。這是一首抒寫懷鄉之情的詩。詩以白描記言的手法,簡潔而形象地刻劃了主人公思鄉的情感。對于離鄉游子而言,故鄉可懷念的東西很多。然而詩不寫眷懷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卻寫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細微處見精神”,寓巧于樸,韻味濃郁,栩栩如生。

  【注釋】

  ⑴君:對對方的尊稱,您。

  ⑵故鄉:家鄉,這里指作者的故鄉。

  ⑶來日:來的時候。

  ⑷綺窗:雕畫花紋的窗戶。

  ⑸寒梅:冬天綻放的梅花。

  ⑹著花未:開花沒有?著(zhuó)花,開花。未,用于句末,相當于“否”,表疑問。

  【翻譯】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賞析】

  雜詩三首其二這首詩表現作者的情趣與傾向。詩人想念故鄉,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歡梅花,則溢于言表。本詩信手拈來,自然天成。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了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殷:“應知”云云,跡近嚕?,卻表現出了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

  關于“故鄉事”,那是可以開一張長長的問題清單的。初唐的王績寫過一篇《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從朋舊童孩、宗族弟侄、舊園新樹、茅齋寬窄、柳行疏密一直問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猶未盡,“羈心只欲問”;而這首詩中的“我”卻撇開這些,獨問對方: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鄉之值得懷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絕非故作姿態。

  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所謂“鄉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在思鄉者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蘊含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征。它已經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托。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古代詩歌中常有這種質樸平淡而詩味濃郁的作品。它質樸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實際上卻包含著最高級的技巧。象這首詩中的獨問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種通過特殊體現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這種技巧卻是用一種平淡質樸得如敘家常的形式來體現的。這正是所謂寓巧于樸。王績的那首《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樸質的程度也許超過這首詩,但它那一連串的發問,其藝術力量卻遠遠抵不上王維的這一問。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長思之的嗎?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這一句看起來是問家鄉的情況,但詩人只是籠統的以“故鄉事”來設問,可是問什么好呢?詩人心里滿腹的問題竟然不知從何問起。于是我們可以想象詩人的躊躇,對方的詫異。“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這一問倒令對方感到困惑,不問人事而問物事,這時梅花開沒開花?想必讀者對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這樣一問,才是妙趣橫生,令人回味無窮。其實詩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詩人想說的話,想問的問題不知從何說起,對家鄉的思念竟在這一個不經意的問題之中。這是詩人留給人們的空白,讓讀者去想象。

  軼事典故

  音樂天才

  王維畫品妙絕,在音樂方面也有很高的天賦。《唐國史補》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后回答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常年素食

  王維全家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殺。王維母親崔氏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帶發修行,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禪”。王維自己也是常年素食,到晚歲就更加嚴格。他相信仁德博厚可以感動天地萬物,宇宙蒼生可以各得其所,相敬相和。他還不止一次懇求朝廷允許自己將所得的職田獻出,作為周濟窮苦、粥飯之用。王維臨終之際給平生親故留下遺言,多是敦厲朋友奉佛修心之語。洵為正念分明,從容不迫。

  輞川別業

  王維四十四歲左右時,為供“志求寂靜”的母親用以修行靜養,于“藍田縣營山居一所”,即輞川別業。此后苦心經營為一片山水勝地,成為他“詩意棲居”的精神家園。唐馮蟄《云仙雜記》說:“王維居輞川,宅宇既廣,山林亦遠,而性好溫潔,地不容浮塵,日有十數掃飾者,使兩童專掌縛帚,而有時不給。”在王維的莊園中,僅專掌掃地的童仆就有十數人,需要兩個童子專門扎掃帚,還時常供不應求,可見其規模之大,更可見其對“潔凈”的極高要求。

【《雜詩·君自故鄉來》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雜詩《君自故鄉來》翻譯及賞析06-22

王維《雜詩·君自故鄉來》翻譯賞析11-09

《雜詩·君自故鄉來》原文及翻譯11-02

雜詩——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9-20

雜詩原文的翻譯及賞析02-24

雜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6-29

王維《雜詩》翻譯賞析01-12

君自故鄉來可知故鄉事的作文08-13

雜詩_陶淵明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自君之出矣_徐照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日韩欧美无线码在线 |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 日韩精品一品道精品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欧美 | 性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日韩中文字幕v亚洲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