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行巴峽翻譯賞析
《曉行巴峽》作者為唐朝詩人王維。其古詩全文如下:
際曉投巴峽,馀春憶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眾雞鳴。
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
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
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
【前言】
《曉行巴峽》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描寫了巴峽周圍的景色和風土人情,表現了在外流浪漂泊異鄉人的思鄉之情。全詩詞句清麗,景象雄偉,情景交融,富于藝術感染力。
【注釋】
⑴巴峽:長江自巴縣(重慶)至涪州(涪陵)一段有明月、黃葛、銅鑼、石洞、雞鳴、黃草等峽,這些峽皆在古巴縣或巴郡境內,因統稱為巴峽。
⑵際曉:猶黎明。
⑶帝京:帝都,指京都長安。《漢武故事》:“上幸河東,欣言中流,與群臣飲宴,顧視帝京,乃自作《秋風辭》。”唐白居易《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⑷女浣:即浣女。浣,洗。
⑸朝日:早晨初升的太陽。雞:一作“禽”。
⑹水國:猶水鄉。臨水城邑。南朝宋顏延之《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詩:“水國周地險,河山信重復。”唐孟浩然《洛中送奚三還揚州》詩:“水國無邊際,舟行共使風。”
⑺樹杪:樹梢。《陳書·儒林傳·王元規》:“元規自執楫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閣于樹杪。”杪:一作“上”。
⑻井:即市井,村落,指山城住戶。萬井:千家萬戶。唐陳子昂《謝賜冬衣表》:“三軍葉慶,萬井相歡。”
⑼眺迥:遠望。二流:其一為長江,另一當指在巴峽一帶入江的河流,如嘉陵江、玉麟江、龍溪河等。一說為閬水和白水。
⑽殊方語:異鄉語言。殊方:遠方,異域。漢班固《西都賦》:“逾昆侖,越巨海,殊方異類,至于三萬里。”
⑾故:一作“舊”。
⑿賴:多虧。多:一作“諳”。
【翻譯】
拂曉時分直向巴峽而去,春日將盡使我思念京城。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雞競相啼鳴。水邊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間橋上人如在樹梢走行。登上高處萬家井邑出現,眺望遠處閬白二流明瑩。人們都說著異鄉的方言,黃鶯卻啼著故里的'聲音。幸賴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離鄉背井愁情。
【鑒賞】
此詩描寫了巴峽周圍的景色和風土人情。詞句清麗,景象雄偉。開頭點明時間和地點,說在暮春的黎明作者行經巴峽,心中卻思念著遙遠的京城。接著寫詩人沿途所見所聞,清江邊有浣衣的少女,朝陽里傳來一片雞鳴。江面上舟船聚攏,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經開始了;遙望江岸遠山,山橋竟橫跨在樹梢之上。有人認為“萬井”是指千泉萬涓,而不是指千家萬戶。因為以巴峽的地勢,不可能像平原一樣聚居很多人家。也有道理,可備一說。然而這些美麗的景象并不能讓詩人歡快起來,因為身在異鄉,難免有思鄉之愁。尤其是聽到人們說著異鄉方言,鶯啼還是故鄉聲音的時候。詩人最后說,幸得山水有許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緩解他的離別之情。
從格律上說此詩是一首五言排律,中間幾聯在形式上都是對仗,在內容上都是寫景,很有特色。作者既好山水,自然善于捕捉異地的自然景物、風俗民情等特殊的美感。“晴江一女浣”、“水國舟中市”等句子,寫出了作者即目所得的優美風光。水國舟市,道盡水鄉的獨特風貌;橋過樹梢,極寫山鄉的奇幻景觀。“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使人視野開闊,詩歌意境也隨之宏遠。不同的方言俚俗,相同的鶯啼鳥叫,寫盡在外流浪漂泊異鄉人的思念之情。此地雖有山水情趣,也只能稍事排解離別之情、思念之苦。雖然有淡淡的離鄉之愁,但總的說來,全詩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并不消沉。
【曉行巴峽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曉行巴峽原文及賞析08-23
曉行巴峽_王維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曉行巴峽》賞析和注釋05-27
《喜遷鶯曉行》翻譯賞析04-18
王維曉行巴峽古詩詞閱讀理解及答案10-25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翻譯及賞析04-21
雨后曉行獨至愚溪北池翻譯及賞析05-29
《雨后曉行獨至愚溪北池》的翻譯賞析05-08
《雨后曉行獨至愚溪北池》翻譯賞析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