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身世悠悠我此行翻譯賞析

時間:2021-03-11 13:24:19 古籍 我要投稿

新城道中身世悠悠我此行翻譯賞析

  《新城道中·身世悠悠我此行》作者為宋朝詩人蘇軾。其古詩全文如下: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邊委轡聽溪聲。

  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旆鉦。

  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

  人間岐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

  【前言】

  《新城道中二首》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七言律詩組詩作品。這兩首詩是蘇軾在去往新城途中,對秀麗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的描繪。第二首著重抒情,情中有景,透露出一種歸隱之意以及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注釋】

  ⑺委:舍棄,這里是放下之意。轡:韁繩。

  ⑻散材:原指因無用而享天年的樹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養性、不為世用之人。《莊子·人間世》:“ 匠石之齊,至于曲轅 ,見櫟社樹······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

  ⑼卷旆鉦:收兵的號令。古代旗末端狀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⑽耦耕:二人并耕,這里指耕地之人。

  【翻譯】

  漫漫人生旅途就同我腳下悠悠的路,馬行溪邊,放下韁繩緩緩走著,聽那潺潺溪水聲。那朝廷上的黨爭,即便是難用之材也怕搜林之斧,疲憊的戰馬希望聽到收兵的號令。下夠了的細雨,帶給茶農喜悅,在這亂山深處還有我的清官好友。人間的歧路能知多少?問問田里耕作的農民吧。

  【賞析】

  第二首繼寫山行時的感慨,及將至新城時問路的情形,與第一首詞意銜接。行進在這崎嶇漫長的山路上,詩人聯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樣是這樣崎嶇而漫長。有山重水復,也有柳暗花明;有陰風慘雨,也有雨過天晴。詩人不知不覺中放松了韁繩,任馬兒沿著潺潺的`山溪緩緩前行。馬背上的詩人低頭陷入了沉思。

  三、四兩句頗見性情,很有特色,膾炙人口。“散材”、“疲馬”,都是作者自況。作者是因為在激烈的新、舊黨爭中,在朝廷無法立腳,才請求外調到杭州任地方官的。“散材”,是作者自喻為無用之才。“搜林斧”,喻指新、舊黨爭的黨禍。即使任官在外,作者也在擔心隨時可能飛來的橫禍降臨,即便是無用之材,也畏見那搜林的利斧。作者對政治斗爭、官場角逐感到厭倦,就像那久在沙場沖鋒陷陣的戰馬,早已疲憊不堪,很想聽到鳴金收兵的休息訊號。

  所以,作者對自己此時這樣悠然自在的生活感到愜意。他在飽覽山光水色之余,想到了前幾日霏霏春雨給茶農帶來的喜悅,想到了為官清正的友人新城縣令晁端友。臨近新城,沉思之余,急切間卻迷了路。詩的最末兩句,就寫詩人向田園中農夫問路的情形,同時也暗用《論語·微子》的典故:兩位隱士長沮、桀溺禍耦而耕,孔子命子路向他們問路,二人回答說:“滔滔者,夭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避人之士也,豈若從避世之士哉?”詩人以此喻歸隱之意。

  兩首詩以時間先后為序,依原韻自和,描繪“道中”所見所聞所感,格律純熟,自然貼切,功力深厚。尤其是第一首“野桃”、“溪柳”一聯倍受后人激賞,汪師韓以為是“鑄語神來之筆,“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蘇詩選評箋釋》卷二)。其實不僅此聯,即如“絮帽”“銅鉦”之比擬恰切,“散材”、“疲馬”之頗見性情,也是詩中妙對。

【新城道中身世悠悠我此行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新城道中·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新城道中·東風知我欲山行》翻譯賞析05-23

蘇軾新城道中詩句賞析11-06

新城道中·其一原文及賞析10-18

蘇軾《新城道中(其一)》賞析12-06

蘇軾《新城道中(其一)》賞析07-29

蘇軾《新城道中(其一)》賞析10-31

蘇軾《新城道中·其一》賞析11-08

蘇軾《新城道中》全詩賞析04-1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国自产在线拍 | 亚洲一级在线播放在线观看 | 性做久久久久久 | 亚洲AV香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久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a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