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其四》原文鑒賞

時間:2021-01-04 20:47:28 古籍 我要投稿

《浪淘沙·其四》原文鑒賞

  浪淘沙·其四

  唐代:劉禹錫

  鸚鵡洲頭浪飐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鸚鵡洲頭波浪卷著泥沙,青樓上少婦凝望春光,直到夕陽西下。

  銜泥的燕子都爭著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點也不想家。

  注釋

  鸚鵡洲:原在武昌一帶長江中。唐詩人崔顥《黃鶴樓》詩有"芳草萋萋鸚鵡洲"之句。

  青樓:舊稱歌女、妓女所居之處為青樓。

  狂夫:不合時俗、放浪形骸之人。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晚年生活

  大和元年,劉禹錫任東都尚書。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寫了《再游玄都觀絕句》,表現了屢遭打擊而始終不屈的意志。以后歷官蘇州、汝州、同州刺史。從開成元年(836年)開始,改任太子賓客、秘書監分司東都的閑職。

  會昌元年(841年),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劉禹錫晚年到洛陽,與朋友白居易、裴度、韋莊等交游賦詩,唱和對吟,生活閑適,和白居易留有《劉白唱和集》、《劉白吳洛寄和卷》,與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對吟唱和佳作。此后,他歷任集賢殿學士、禮部郎中、蘇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會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陽,享年七十一歲。死后被追贈為戶部尚書,葬在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

  哲學成就——唯物主義傾向

  劉禹錫的哲學思想具有鮮明的唯物主義傾向。主要著作是《天論》三篇。在宇宙論方面,他的唯物主義思想比柳宗元更進步。關于自然與人的關系,劉禹錫提出了天與人“交相勝,還相用”的觀點,具有積極的進取精神。他認為,人之所以產生唯心主義思想,是與社會現實有密切關系的。“法大行”的時候,社會上“是為公是,非為公非”,人們就不會產生禍福來自天命的思想;“法大弛”的時候,社會上是非顛倒,人不能勝天,天命論就在人間得到了宣揚的條件;“法小弛”的時候,社會上是非不清,人們就會對天命將信將疑。劉禹錫用社會實踐解釋天命論產生的根源,是在認識論方面的一個重大貢獻。這也是劉禹錫對有神論社會根源的看法。他認為,在法大行的'社會里,是為公是,非為公非,蹈道必賞,違善必罰,人們就會說,禍福決定于人的行為,與天沒有關系。在法大弛的社會里,是非顛倒過來,賞恒在佞,罰恒在直,人們對不合理的現象找不到解釋,就不得不把一切歸之于天。他又認為,當“理明”時,人們就不會講“天命”;當“理昧”時,就不會不講天命。劉禹錫從法弛和理昧來解釋有神論產生的根源,可謂見解獨到,他指出神是人在一定條件下創造出來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他在所寫的《天論》三篇中,力求把柳宗元與韓愈的論戰深入下去,進一步探索天人關系問題。他認為,“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自然),有形之大者也;人,動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天與人各有其自身的自然特點,“交相勝”,“還相用”。人雖不能干預自然界的職能和規律,但卻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浪淘沙·其四》原文鑒賞】相關文章:

浪淘沙其四劉禹錫古詩12-05

浪淘沙九首劉禹錫其四10-27

劉禹錫浪淘沙鑒賞10-15

浪淘沙劉禹錫鑒賞11-02

浪淘沙劉禹錫原文10-30

浪淘沙劉禹錫全文鑒賞10-25

飲酒其四陶淵明原文11-07

元稹《離思·其四》鑒賞08-23

飲酒其四陶淵明鑒賞11-10

李白《擬古其四》古詩鑒賞08-0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婷婷影音先锋色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 一级少妇女片试看 | 亚洲图丁香五月天婷婷 | 亚洲乱码AV乱码国产精品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