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梳洗罷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望江南·梳洗罷原文、翻譯及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望江南·梳洗罷 唐朝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譯文
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樓上獨自依靠欄桿遠望。成百上千艘船過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沒有出現。太陽的余暉脈脈地灑在江面上,江水緩緩的流著,思念的柔腸縈繞在那片白蘋洲上。
注釋
望江南:又名“夢江南”“憶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金奩集》入“南呂宮”。小令,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
梳洗:梳頭、洗臉、化妝等婦女的生活內容。
獨:獨自,單一。
望江樓:樓名,因臨江而得名。
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風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詞。
皆:副詞,都。
斜暉:日落前的日光。暉:陽光。脈脈:本作“眽眽”,凝視貌。《古詩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腸斷:形容極度悲傷愁苦。
白蘋(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時男女常采蘋花贈別。洲:水邊陸地。
鑒賞
此詞寫一女子登樓遠眺、盼望歸人的情景,表現了她從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腸斷”的感情。
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個字。“詞之難于令曲,如詩之難于絕句”,“一句一字閑不得”(《白香詞譜箋》)。起句“梳洗罷”,看似平平,“語不驚人”。但這三個字內容豐富,給讀者留了許多想像的余地。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來的洗臉梳頭,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婦),在特定條件(準備迎接久別的愛人歸來)下,一種特定情緒(喜悅和激動)的反映。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常以“爐薰闔不用,鏡匣上塵生。綺羅失常色,金翠暗無精”之類的描寫來表現思婦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本篇用法有所不同,離別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獨的日子似乎就要過去,或者說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來到,于是,臨鏡梳妝,顧影自憐,著意修飾一番。結果是熱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現實,帶來了深一層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鏡不治”“首如飛蓬”的苦境中去。這三個字,把這個女子獨居的環境,深藏內心的感情變化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動地表現出來了嗎?
“梳洗罷”,隱含著女主人公盼歸的期望,如果不是有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會象溫庭筠在他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詞中所說的“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了。“女為悅己者容”,這容是為了心上人才有意義的,正因為她期望中丈夫會回來,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會認真梳洗。一個“罷”字之后,緊接“獨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剛一梳洗完畢就匆匆的趕去江樓了。一個“獨”字,不僅說出了她的孤獨,隱含著她與心上人的分離,而且也與下面象征分別的“白蘋洲”(詳解見下)遙相呼應。
“過盡千帆皆不是”,寫出了她希望與失望交替的過程。遠處每有一船現影,她便引頸長望,心兒隨著船的漸行漸近而漸漸緊張,希望也漸漸高漲,可是船到樓頭無情地繼續前行,當她意識到這并不是她等待的船兒時,她的失望情何以堪!
“斜暉脈脈水悠悠”,已是夕陽西下的時候了,早上滿腔的期望都隨落日漸漸黯淡。這斜暉尚且脈脈含情,無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為什么她盼望的人卻如此薄情寡義,棄她于不顧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盡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華,不也是她綿綿不絕的無限愁情么?
“腸斷白蘋州”,在愁情滿懷、斜暉漸去的時候,女主人公的目光偏偏又遇到了他們當年分手的白蘋州,這怎么能叫她不肝腸寸斷呢?朱光潛認為“把‘腸斷白蘋洲’五字刪去,意味更覺無窮。”因前幾句已寫出一個倚樓等待離人歸來卻一再失望的思婦形象。“斜輝”句景中有情,足以給人無限聯想的空間,再以“斷腸”涂飾,便一瀉無余,神形俱失,遂成敗筆。這是很有道理的。
詞是注重作家主觀抒情的藝術形式。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動自然,沒有矯飾之態和違心之語。詞中出現的樓頭、船帆、斜暉、江水、小洲,這些互不相干的客觀存在物,思婦的由盼郎歸來的喜悅到“腸斷白蘋洲”的痛苦失望,這些人物感情神態的復雜變化,作家經過精巧的藝術構思,使之成為渾然一體的藝術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橋梁,把這些景物、人物聯系了起來,而且滲透到了景物描繪和人物活動之中,成了有機的藝術整體,使冰冷的樓、帆、水、洲好像有了溫度,有了血肉生命,變得含情脈脈;使分散孤立的風景點,融合成了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藝術畫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的心理活動完美統一地顯示出來。這正是現實生活中的思婦的怨和恨,血和淚,深深地感動了作家;在這些似乎平靜的字句中,跳動著作家真摯熱烈的心。
這首小令,像一幅清麗的山水小軸,畫面上的江水沒有奔騰不息的波濤,發出的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嘆息,連落日的余暉,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盤旋著一股無名的愁悶和難以排遣的怨恨。還有那臨江的樓頭,點點的船帆,悠悠的流水,遠遠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尋味,有著一種美的情趣,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這首小令,看似不動聲色,輕描淡寫中醞釀著熾熱的感情,而且宛轉起伏,頓挫有致,于不用力處看出“重筆”。
思婦題材寫的人很多,可說是個“熱門題材”,但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這也是個軟題材,但這首小令不是軟綿綿的,情調積極、健康、樸素。在有著綺靡側艷“花間”氣的溫詞中,這首小令可說是情真意切,清麗自然,別具一格的精品。
古詩簡介
《望江南·梳洗罷》是唐代文學家的詞作。這是一首寫的小令。此詞以、遠帆、斜陽為背景,截取倚樓顒望這一場景,以疏蕩之筆塑造了一個望夫盼歸、凝愁含恨的思婦形象。全詞表現了女主人公從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腸斷”的感情,情真意切,語言精練含蓄而余意不盡,沒有矯飾之態和違心之語,格清麗,是溫詞中別具一格的精品。
作者簡介
溫庭筠,約812年—866年,或824年—882年,本名岐,字飛卿,又作庭云、廷筠,號溫鐘馗,世稱溫方城、溫助教,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是唐初宰相溫彥博的后裔。 他少年時期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尤其喜愛詩詞歌賦,為日后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然而其仕途不順,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屢試不第,如開成四年(839年)秋,參加京兆府試,薦名居第二,因遭讒毀,被黜落罷舉等。 盡管一生坎坷,但他在文學上成就斐然,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 他是“花間派”首要詞人,在詞史上與韋莊并稱“溫韋”,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現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箋注》等。
作品特色
語言風格:自然樸素、清新淡遠,如清水芙蓉,毫無矯飾之態,以簡潔直白的文字描繪出深刻的情感,如“梳洗罷,獨倚望江樓”,用質樸的語言勾勒出思婦的形象與動作,展現出其盼歸的心情。
表現手法:
白描手法:通過白描的方式,不加修飾地展現人物的動作、神態和心理變化,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活,如詞中對思婦從清晨梳洗后倚樓盼望,到千帆過盡后的失望腸斷的描寫,細膩地刻畫了思婦的情感起伏。
以景襯情:巧妙地運用自然景物來烘托人物的情感,“斜暉脈脈水悠悠”,以夕陽余暉的脈脈含情和江水的悠悠流淌,映襯出思婦的失望與愁緒,使情感表達更加含蓄深沉,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細節描寫:注重細節的刻畫,“過盡千帆皆不是”中的“千帆”一詞,形象地描繪出江面上船只之多,以及思婦在等待過程中一次次升起希望又一次次失望的心理變化,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結構特點:短小精悍,作為一首僅有二十七個字的小令,卻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從“梳洗罷”的期待,到“過盡千帆皆不是”的失望,再到“腸斷白蘋洲”的絕望,層層遞進,一氣呵成,將思婦的情感變化展現得淋漓盡致,充分體現了小令“一句一字閑不得”的特點。
情感表達:情感真摯細膩,以閨怨為主題,通過描寫思婦對遠方親人或愛人的思念之情,深刻地表現了離別之苦和相思之痛,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如“腸斷白蘋洲”一句,直白地表達出思婦的極度悲痛,令人為之動容。
【望江南·梳洗罷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望江南 梳洗罷》原文及翻譯賞析01-19
望江南·梳洗罷原文、翻譯及賞析03-10
《望江南 梳洗罷》原文及翻譯賞析【通用】03-19
望江南·梳洗罷原文翻譯12-17
《望江南·梳洗罷》原文及賞析05-18
望江南·梳洗罷原文及賞析07-01
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原文及賞析02-28
溫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罷》原文及賞析12-02
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翻譯賞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