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曾幾三衢道中譯文及賞析
三衢道中》是南宋詩人曾幾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曾幾三衢道中譯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三衢道中》
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文
梅子成熟的時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氣,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再走山間小路。
山路上古樹蒼翠,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釋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縣,因境內(nèi)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
小溪泛盡: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小溪,小河溝。泛,乘船。盡,盡頭。
卻山行:再走山間小路。卻,再的意思。
陰:樹蔭。
不減:并沒有少多少,差不多。
黃鸝:黃鶯。
賞析
詩寫初夏時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松愉快的心情。此詩首句寫出行時間,次句寫出行路線,第三句寫綠陰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減登山時的濃郁,第四句寫黃鶯聲,路邊綠林中又增添了幾聲悅耳的黃鶯的鳴叫聲,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和意趣。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
第一句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jié)(黃梅天),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一爽,游興愈濃。詩人乘輕舟泛溪而行,溪盡而興不盡,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個“卻”字,道出了他高漲的游興。
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來時路”將此行悄然過渡到歸程,“添得”二字則暗示出行歸而興致猶濃,故能注意到歸途有黃鸝助興,由此可見出此作構(gòu)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
作者將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fēng)光,而且詩人的愉悅情狀也栩栩如生,讓人領(lǐng)略到平的意趣。
詩還有個特點,就是通過對比融入感情。詩將往年陰雨連綿的黃梅天與眼下的晴朗對比;將來時的綠樹及山林的幽靜與眼前的綠樹與黃鶯叫聲對比,于是產(chǎn)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詩又全用景語,渾然天成,描繪了浙西山區(qū)初夏的秀麗景色;雖然沒有鋪寫自己的感情,卻在景物的描繪中鍥入了自己愉快歡悅的心情。曾幾雖然是江西詩派的一員,但這首絕句寫得清新流暢,沒有江西詩派生吞活剝、拗折詰屈的弊病。他的學(xué)生陸游就專學(xué)這種,蔚成大家。
創(chuàng)作背景
曾幾是一位旅游愛好者。這首詩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抒寫詩人對旅途風(fēng)物的新鮮感受。
作者介紹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jiān)、禮部侍郎。曾幾學(xué)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xué)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jīng)學(xué)道之余,發(fā)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曾幾的其他作品
《蘇秀道中》
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
一夕驕陽轉(zhuǎn)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應(yīng)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
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年年歲歲望中秋,歲歲年年霧雨愁。
涼月風(fēng)光三夜好,老夫懷抱一生休。
明時諒費銀河洗,缺處應(yīng)須玉斧修。
京洛胡塵滿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寓居吳興》
相對真成泣楚囚,遂無末策到神州。
但知繞樹如飛鵲,不解營巢似拙鳩。
江北江南猶斷絕,秋風(fēng)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荊州夢,落日孤云始欲愁。
《發(fā)宜興》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將家上鐵頭船。
客留陽羨只三月,歸去玉溪無一錢。
觀水觀山都廢食,聽風(fēng)聽雨不妨眠。
從今布襪青鞵夢,不到張公即善權(quán)。
《大暑》
赤日幾時過,清風(fēng)無處尋。
經(jīng)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復(fù)靜,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夏夜聞雨》
涼風(fēng)急雨夜蕭蕭,便恐江南草木雕。
自為豐年喜無寐,不關(guān)窗外有芭蕉。
《食楊梅三首》
年年梅里見諸楊,火齊堆盤更有香。
風(fēng)味十分如荔子,何妨盛著絳紗囊。
《謝柳全叔縣丞寄高麗松花》
幽人所住空山里,老樹皆作虬龍起。
但知樹底聽松風(fēng),不見風(fēng)前落松子。
三韓華萼手自開,其間瑣碎如嬰孩。
請因賈客詔君長,二十馀年無使來。
《雪晴》
未快溪橋踏雪心,朝陽已復(fù)上遙岑。
可憐昨夜瓊瑤跡,化作春泥尺許深。
《尋梅至楊家見數(shù)株盛開》
芒鞋生杖尋梅去,只有香來未見花。
村北村南行欲遍,數(shù)株如雪小民家。
《風(fēng)凰臺》
檐聲無復(fù)到層臺,畫棟空馀燕雀來。
我是鳳凰池上客,等閒汀鷺莫相猜
《書徐明叔訪戴圖》
小艇相從本不期,剡中雪月并明時。
不因興盡回船去,那得山陰一段奇。
《石菖蒲》
窗明幾凈室空虛,盡道幽人一事無。
莫道幽人無一事,汲泉承露養(yǎng)菖蒲。
《鄭侍郎送蠟梅次韻三首》
小瓶梅映短檠燈,幽興何人似我能。
枉沐歌詞無用處,維摩詰是在家僧。
《張耆年教授置酒官舍環(huán)碧散步上園煎桃花茶》
何許清尊對物華,廣文官舍似僧家。
向人只合供談笑,領(lǐng)客猶能辦咄嗟。
光動杯盤環(huán)碧水,香隨珠履上園花。
公如不厭過從數(shù),但煮東坡所種茶。
《贈空上人》
我搴空門秀,得之古疏山。
斯人器玉壺,中有寶月寒。
四壁澹相對,安身一蒲團。
玲瓏六窗靜,竟日心猿閒。
時從禪那起,游戲于筆端。
當其參尋時,恣意云水間。
松風(fēng)漱齒頰,蘿月入肺肝。
政使不學(xué)詩。已見詩一斑。
況復(fù)用心苦,俗氛何由干。
今晨出數(shù)篇,秀色若可餐。
清妍梅著雪,圓美珠走盤。
乃知心鏡中,萬象紛往還。
皆吾所現(xiàn)物,摹寫初不難。
誰能效我輩,造語出險艱。
請師賸汲古,凈洗蔬腸酸。
坐令韓退之,收斂加巾冠。
《芭蕉》
以此葉陰涼,代彼青瑯玕。
但恐本質(zhì)脆,不堪期歲寒。
《己己歲夏旱大熱睡起偶成》
年年暑去皆有期,今年暑去何遲遲。
不知搖敗幾團扇,得到西風(fēng)吹面時。
《歲寒亭》
飽霜猶郁蔥,立雪故清潤。
下有老成人,持心以相印。
《觀四種梅》
花信風(fēng)從底處來,水邊探得一枝開。
箯輿日日溪南北,看盡江梅看臘梅。
《東軒小室即事五首》
有客過丈室,呼兒具爐薰。
清談似微馥,妙處渠應(yīng)聞。
沈水已成燼,博山尚停云。
斯須客辭去,趺坐對馀芬。
《盛夏東軒偶成五首》
松風(fēng)夏逾清,竹日午更凈。
蕭然松竹間,得此林壑性。
異哉今日暑,無復(fù)有晨暝。
疲薾安所逃,茅齋入僧定。
《南山除夜》
薰風(fēng)吹船落江潭,日月除盡猶湖南。
百年所已度強半,十事不能成二三。
青編中語要細讀,蒲團上禪須飽參。
兒時顏狀聽渠改,瀟湘水色深挼藍。
《鄭侍郎送蠟梅次韻三首》
折來梅與句爭清,強和馀音本不能。
欲向都官論一字,略無佳處似詩僧。
《鄭顧道沖雨見過》
荷橐臨門門未開,多泥窮巷遍蒼苔。
始知猶勝杜陵老,舊雨客來今亦來。
《雪作》
臥聞微霰卻無聲,起看階前又不能。
一夜紙窗明似月,多年布被冷于冰。
履穿過我柴門客,笠重歸來竹院僧。
三白自佳晴亦好,諸山粉黛見層層。
《謝送蠟梅三首》
天將何物染江梅,白玉花成栗玉開。
一種暗香全似舊,小罌和雪送春來。
《投壺全中戲成》
寸心只在所投中,出手何曾一箭空。
不作秋風(fēng)鋪落葉,端如春草種成叢。
旁觀詎敢當勍敵,俯拾無勞命短童。
說與妻孥須辦取,如山酒肉賀全功。
《通幽花徑》
一徑夾青蔥,無人到幽處。
花發(fā)曉鶯啼,欣得得佳趣。
【曾幾三衢道中譯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曾幾的《三衢道中》原文及賞析01-01
曾幾《三衢道中》鑒賞05-08
曾畿《三衢道中》翻譯賞析11-22
《三衢道中》原文及譯文02-18
古詩賞析:《三衢道中》03-03
《三衢道中》原文及翻譯賞析02-21
《蘇秀道中》曾幾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3
曾鞏《城南》古詩譯文及賞析10-11
曾鞏《墨池記》原文、譯文及賞析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