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11-23 15:19:46 古籍 我要投稿

柳枝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柳枝詞原文翻譯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柳枝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1

  原文

  柳枝詞

  何希堯〔唐代〕

  大堤楊柳雨沉沉,萬縷千條惹恨深。

  飛絮滿天人去遠,東風無力系春心。

  譯文

  堤上夾道楊柳繁茂煙雨朦朧,那萬縷千條的柳枝讓人愁緒更深。

  飛絮滿天飄揚離人遠去,東風漸弱再難留住那美好的春天。

  注釋

  大堤:在襄陽城外,靠近橫塘。在今湖北省襄陽縣。

  鑒賞

  《柳枝詞》即《楊柳枝詞》,是中唐以后流行的歌曲之一,歌辭則由詩人創作翻新。借詠柳抒寫別情的,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此詩即屬此類。

  大堤在襄陽城外,靠近橫塘。宋隨王劉誕《襄陽曲》云 :“朝發襄陽來,暮止大堤宿。大堤諸女兒,花艷驚郎目。”似乎從這詩以后,大堤便成了情郎們尋花問柳的去處,唐人詩中寫到大堤,多有此意。如施肩吾《襄陽曲》:“大堤女兒郎莫尋,三三五五結同心。清晨對鏡理容色 ,意欲取郎千萬金 。”李賀《大堤曲》:“蓮風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由此推知,這首《柳枝詞》寫的,便是大堤女兒在暮春時分送別情人的情景。

  由于近水,堤上夾道的楊柳,枝條特別繁茂,絲條垂地,給人以嬝娜嬌怯之感 。“柳條無力魏王堤”(白居易),寫的便是這種情景。“晴煙漠漠柳毿毿,不那離情酒半酣”(韋莊),每逢折柳送別,即使晴天,也不免令人感傷,何況雨霧迷濛,那是要倍增惆悵的。“大堤楊柳雨沉沉”,“沉沉”二字,既直接寫雨霧(這不是滂沱大雨,否則不能飛絮)沉沉,又兼關柳枝帶雨,顯得沉甸甸的。而人的心情沉重,也在景物的映襯下透露出來。送別情人,離恨自深,說“萬縷千條惹恨深”,不僅意味著看到那兩行象征離別的翠柳,又使愁情加碼,還無意中流露出女子因無奈而遷怨于景物的情態,顯得嬌癡可愛。

  但此詩的精彩并不在前兩句,三句寫分手情景道:“飛絮滿天人去遠”,意境絕妙。前二句寫雨不寫風,寫柳不寫絮,到寫“人去遠”時,才推出“飛絮滿天”的畫面,這樣便使人事和自然間發生感應關系,其妙類似于“蒙太奇”手法。同時這句包含一隱一顯兩重意味,明說著“人去也”,而飛絮滿天,又暗示“春去也”。宋人王觀有“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的名句,句下已有無盡惆悵;而兩事同時發生,情何以堪!詩人都說風雪送人,景最凄迷;而“楊花似雪”、“飛絮滿天”的'景色 ,更易使人迷亂。“人去遠”,是就行者而言;還有一個站在原地未動的人,一任柳絮飛懷撲面,此種神情意態,隱然見于言外。

  “東風無力系春心。”結句含蓄藉 ,耐人尋味。從上句的“飛絮滿天”看,這是就自然節物風光而言,謂東風無計留春長駐,春來春去,有其必然性在;從上句的“人去遠”看,“春心”二字雙關,實指戀情,則此句又意味著愛情未必持久,時間會暗中偷換人心。前一重必然隱射著后一重必然。詩句既針對大堤男女情事,有特定的涵義;又超越這種情事,含有普遍的哲理。

  這首詩的詩味渾厚,一句比一句有味,讀之如嚼甘飴,其味無窮。

  作者簡介

  何希堯,分水人,唐代詩人。字唐臣。生卒年不詳,唐憲宗時在世。今存詩四首。

  柳枝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2

  原文

  柳枝詞

  鄭文寶〔宋代〕

  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譯文

  高高的畫船系在春水邊,行人與友人依依不舍,直到半醉才離去。

  不管煙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風吹,帶著行人遠去,滿載著離恨去到那遙遠的江南。

  注釋

  亭亭:高高聳立的樣子。

  畫舸(gě):即畫船。

  半酣:半醉。

  賞析

  該詩首句是說一只漂亮的畫船系在岸邊的柳樹上,表現的是一個“等”字。“亭亭”多用來形容姑娘之苗條、靚麗,作者卻用來描寫船,可見作者的構思不同一般。“系”的后面省略了賓語,與劉禹錫的“只有垂楊綰別離”手法相同,且暗切題意,手法不同凡響。“春潭”化用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用筆老道,布局精巧。該句中沒有正面寫柳,但“系”字和詩題相照應,已暗示了所系之處。古代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因為“柳”諧“留”音,寓有惜別之意,因此,首聯所展示的系舟楊柳岸的畫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別圖。

  “直到行人酒半酣”以“直待”接續,回答了等的對象:行人,也就是將要離開家鄉的人。在船將發未發之際,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話別,做最后一刻的流連。珍重彼此的友誼,珍重這別離的時刻,送行的人殷勤勸酒,“直到行人酒半酣”,這里含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意思。同時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來是朋友情重,二來是為了排遣離憂。作者在上一句“亭亭畫舸”停在水中這一特寫背景下,創立了似乎是游春的場面,而下句轉入離別,出現心理的反差,離別的黯然銷魂的意況隱現在句中。這兩句語言很含蓄,意思卻很明白。這里不說人有情而怨別,卻怪畫船無情,無理而妙。

  三四句作者直寫離別。第三句在首句“點染的畫船上做文章,說不管煙波浩渺,不管風風雨雨,行人終將離去,畫船帶走的只是離愁別恨。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現了行人欲留不能,不得不走的無奈,像是友人對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寫得情意盎然。

  最后一句“載將離恨過江南”將抽象的離恨,化為有形體、有重量的東西,使人分外感到離恨的深刻沉重,意象非常新奇。作者不寫船帶走行人,也不寫行人的離恨,而是說船帶走的是離恨,多了一層轉折,加深了意境。同時把離愁悲恨這一抽象的情態想象成實在的物質,可以放在船上運走,就更為奇妙。此詩在新巧上做文章。作者把離愁別恨變成有分量的東西,可用船來載,在“愁”的分量上做文章,更加深切地表現了心中的凄苦,為人所稱道。這一手法為后代詩人借鑒。好的比喻,好的意境,是不怕重復的。

  《柳枝詞》這一題目是后人加的。古代有折柳贈別的風俗,所以寫柳也多與敘別相聯系。詩第一句中的“系”字,就包涵著楊柳。其實此詩中心不在詠柳,而在詠別。

  如何把無形的別情直觀可感地寫出來,這首詩的構思有三點值得稱道的地方:

  一是第四句中的“載”字,把抽象的別情化為有形的,可以被運載的東西,同時也顯示出別情的沉重。

  二是移情于物。清人吳喬說此詩,“人自離別,卻怨畫舸”,似乎是這無情的畫舸,在經過一段沉默難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遲疑地把人載向江南。人情無奈,遷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蘊藉。

  三是“此詩首句一頓,下三句連作一氣說,體格獨別”。七絕詩通常分為兩節,前兩句與后兩句間有一個轉折,而此詩一氣而下,使我們直覺得相別之干脆、舟行之飛速,不容人有絲毫的纏綿悱惻,有力地烘托出濃重的怨別之意。

  創作背景

  公元975年(北宋開寶八年)宋滅南唐后,鄭文寶仍被宋朝廷錄用,被任命廣文館生。為此詩乃作者宦途中所作,抒寫詩人在運河之上、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離情別恨。

  作者簡介

  鄭文寶(953~1013)字仲賢,一字伯玉,汀洲寧化(今屬福建)人,鄭彥華子。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師事徐鉉,仕南唐為校書郎,歷官陜西轉運使、兵部員外郎。善篆書,工琴,以詩名世,風格清麗柔婉,所作多警句,為歐陽修、司馬光所稱賞。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柳枝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3

  原文

  楊柳枝

  劉禹錫〔唐代〕

  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譯文

  一灣清澈的江水,岸邊碧柳千條,回想起二十年前在這舊板橋上的事。

  曾經與佳人在此告別,只可惜到如今依然沒有消息,再無聯系。

  注釋

  今朝:今日。

  鑒賞

  這首《柳枝詞》,明代楊慎、胡應麟譽之為神品。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懷念故人之意欲說還休,盡于言外傳之,是此詩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繪一曲清江、千條碧柳的清麗景象。“清”一作“春”,兩字音韻相近,而楊柳依依之景自含“春”意,“清”字更能寫出水色澄碧,故作“清”字較好。“一曲”猶一灣。江流曲折,兩岸楊柳沿江迤邐展開,著一“曲”字則畫面生動有致。舊詩寫楊柳多暗關別離,而清江又是水路,因而首句已展現一個典型的離別環境。次句撇景入事,點明過去的某個時間(二十年前)和地點(舊板橋),暗示出曾經發生過的一樁舊事。“舊”字不但見年深歲久,而且兼有“故”字意味,略寓風景不殊人事已非的感慨。前兩句從眼前景進入回憶,引導讀者在遙遠的時間上展開聯想。第三句只淺淺道出事實,但由于讀者事先已有所猜測,有所期待,因而能用積極的想象豐富詩句的內涵,似乎看到這樣一幅生動畫面:楊柳岸邊蘭舟催發,送者與行者相隨步過板橋,執手無語,充滿依依惜別之情。末句“恨”字略見用意,“到今朝”三字倒裝句末,意味深長。與“二十年前”照應,可見斷絕消息之久,當然抱恨了。只說“恨”對方杳無音信,卻流露出望穿秋水的無限情思。此詩首句寫景,二句點時地,三四道事實,而懷思故人之情欲說還休,“悲莫悲兮生別離”的深沉幽怨,盡于言外傳之,真摯感人。可謂“用意十分,下語三分”,極盡含蓄之妙。

  二、運用倒敘手法,首尾相銜,開闔盡變,是此詩的章法之妙。它與《題都城南莊》(崔護)主題相近,都用倒敘手法。崔詩從“今日此門中”憶“去年”情事,此詩則由清江碧柳憶“二十年前”之事,這樣開篇就能引人入勝。不過,崔詩以上下聯劃分自然段落,安排“昔──今”兩個場面,好比兩幕劇。而此詩首尾寫今,中二句寫昔,章法為“今──昔──今”,婉曲回環,與崔詩異趣。此詩篇法圓緊,可謂曲盡其妙。

  三、白居易有《板橋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條。若為此路今重過,十五年前舊板橋。曾共玉顏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唐代歌曲常有節取長篇古詩入樂的情況,此《楊柳曲》可能系劉禹錫改友人之作付樂妓演唱。然此詩就《板橋路》刪削二句,便覺精采動人,頗見剪裁之妙。詩歌對精煉有特殊要求,往往“長篇約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為大篇,敷衍露骨”(明謝榛《四溟詩話》)。《板橋路》前四句寫故地重游,語多累贅。“梁苑”句指實地名,然而詩不同于游記,其中的指稱、地名不必坐實。篇中既有“舊板橋”,又有“曾共玉顏橋上別”,則“此路今重過”的意思已顯見,所以“若為”句就嫌重復。刪此兩句構成入手即倒敘的章法,改以寫景起句,不但構思精巧而且用語精煉。《柳枝詞》詞約義豐,結構嚴謹,比起《板橋路》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劉禹錫的絕句素有“小詩之圣證”(王夫之)之譽,《柳枝詞》雖據白居易原作改編,也表現出他的藝術匠心。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柳枝詞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柳枝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柳枝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6-15

柳枝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9-28

詠柳 / 柳枝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楊柳枝詞原文,翻譯,賞析09-23

詠柳/柳枝詞原文翻譯及賞析10-19

詠柳 / 柳枝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6-05

詠柳 / 柳枝詞原文翻譯及賞析10-08

楊柳枝 / 柳枝詞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16

柳枝詞原文、翻譯及賞析5篇05-2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精品 | 日韩中文字幕图片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在线第1页 | 日韩乱偷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