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原文翻譯及賞析
賀新郎原文翻譯及賞析1
賀新郎·浪影龜紋皺
浪影龜紋皺。蘸平煙、青紅半濕,枕溪窗牖。千尺晴霞慵臥水,萬疊羅屏擁繡。漫幾度、吳船回首。歸雁五湖應不到,問蒼茫、釣雪人知否。樵唱杳,度深秀。
重來趁得花時候。記留連、空山夜雨,短亭春酒。桃李新栽成蹊處,盡是行人去后。但東閣、官梅清瘦。欸乃一聲山水綠,燕無言、風定垂簾晝。寒正悄,亸吟袖。
創作背景
此詞系詞人青年時期游德清時所作!摆w令君”,即當時的德清縣縣令趙善春。楊鐵夫按:夢窗是時年齡當在二十歲左右,德清為其少游之地,因此應是公元1224年(嘉定十七年)的趙善春令君
賞析
開頭“浪影”三句。此言詞人佇立在趙府的窗前向外眺望,窗下有一條河水流過,河面被風刮起了龜版紋,遠處天水相接處飄起了一縷野煙;河岸兩旁長著水靈靈的花草,艷紅如醉,青翠欲滴。“千尺”兩句,再述遠近景色,并點出小虹橋。言“小垂虹”像彩霞般地橫臥在河面上,遠處山巒起伏猶如屏風般地簇擁著這如畫似的錦繡地!奥䦷锥取币痪。此言垂虹勝景多次引起過往的江浙客船中行人們的一再回首,贊賞不已!皻w雁”四句,續贊如畫美景!皻w雁”,雁本為江湖自在野禽,這里借喻歸隱之士。此言歸隱者大可不必去五湖中尋覓歸隱之處,而是留在這兒就可以歸隱快活了。詞人說:試問在這一望無涯的河上捕魚的人,知不知道處在這無憂無慮之境,聽著那樵歌悠揚,這種牧歌式的生活是多么快樂、雋永啊。
下片“重來”三句。言他這次是舊地重游,時逢又一個桃紅柳綠的春天。詞人說:記得上一次我曾與你(趙令君)去郊外荒亭里飲酒作樂,共聽四周圍寂靜的空山上發出淅淅瀝瀝的夜雨聲!疤依睢比,從眼前景,并聯想到世俗之見。上“桃李”兩句,用唐劉禹錫“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詩句意境。此言詞人見到桃李樹已經濃綠成蔭,樹下也有了人們采摘果實時踏出來的小路,說:這些桃李樹都是我上次離開后才栽下的呀。他又見東閣邊的一株老梅樹,依然清瘦如許,默默無聞地悄立一旁,被人們遺忘在角落里。三句以對比手法暗喻世俗之人都有一種趨炎附勢的偏見,他們大多捧“桃李”而輕“官梅”,即投靠得勢之人而冷落清高落魄之君。這種思想致使夢窗立身處世多與時人不合,所以他才會布衣一生,“白衣傲公卿”!皻G乃”兩句。言室內燕兒無聲,簾子無風直掛不動,室外山青水綠,風光明媚。突然間傳來了一聲高亢悅耳的漁歌聲,在這極靜的境地之中詞人更覺得這漁歌聲入耳動聽。“欸乃”一句,直接抄用柳宗元《漁翁》詩原句,但用在這兒卻顯得天衣無縫。“寒正悄”兩句,回到首句詞人立在窗前的鏡頭上。言時已近晚,春寒料峭偷偷襲來,詞人倚立窗前趕快垂下長衫的衣袖抵御寒氣!皝彙,下垂貌。全詞首尾銜接,一氣呵成。
賀新郎原文翻譯及賞析2
賀新郎·九日 宋朝 劉克莊
湛湛長空黑。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樓百尺?春剖、千崖秋色。白發書生神州淚,盡凄涼、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無跡。
少年自負凌云筆。到而今、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對黃花孤負酒,怕黃花、也笑人岑寂。鴻北去,日西匿。
《賀新郎·九日》譯文
暗沉沉的天空一片昏黑,又交織著斜風細雨。實在令人難以忍受,我的心中紛亂如麻,千絲萬縷的愁思如織。我平生就喜歡登高臨遠眺望四海,幸虧現在高樓百尺。放眼望去,千山萬壑盡現于點點秋色里,我胸襟博大滿懷情意。雖然只是普通的一個白發書生,流灑下的行行熱淚卻總是為著神州大地,絕不會像曾經登臨牛山的古人一樣,為自己的生命短暫而悲哀飲泣。追憶懷念以往的榮辱興衰,一切都已經杳無影跡了。
少年時我風華正茂,氣沖斗牛,自以為身上負有凌云健筆。到而今才華如春花凋謝殆盡,只剩下滿懷蕭條寂寞的心緒。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愛說南朝文人的疏狂舊事。每當重陽吟詠詩句,動不動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讓人感到有些厭煩。如果對著菊花而不飲酒,恐怕菊花也會嘲笑人太孤寂。只看見鴻雁向北飛去,一輪昏黃的斜陽漸漸向西邊沉了下去。
《賀新郎·九日》注釋
賀新郎:詞牌名之一。此調始見蘇軾詞,原名“賀新涼”,因詞中有“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句,故名。
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
湛(zhàn)湛:深遠的樣子。
空四海:望盡了五湖四海。
高樓百尺:指愛國志士登臨之所。
白發書生:指詞人自己。
牛山:在山東臨淄縣南。
凌云筆:謂筆端縱橫,氣勢干云。
南朝狂客:指孟嘉。晉孟嘉為桓溫參軍,嘗于重陽節共登龍山,風吹帽落而不覺。
拈(niān)出:搬出來。
岑(cén)寂:高而靜。岑音此仁反。
匿(nì):隱藏。
《賀新郎·九日》賞析
首三歌先以“湛湛長空黑”烘托出胸中塊壘,通過對昏黑風雨交加的烏寫,表達出詞人憂慮國事、痛心神州陸沉的悲憤之情。滿天密布深黑的烏云,再加上陣陣斜風細雨,使人心亂如麻,愁思似織,“亂愁如織”點出全篇主旨。重陽本來是登高之人節,由于風雨凄凄,只能登上高樓,放眼遙望千山萬壑,浩蕩秋色。但“千崖秋色”,寂寞凄涼,會使人淚水滂沱!鞍装l”四歌直抒“老眼”登覽之所感。“神州淚”說明詞人是為神州殘破沉淪的“往事”而極度傷心灑淚。“神州”二字曾在詞人詞中反復出現,說明恢復中原是他念念力忘的頭等大事。
“少年”三歌遙接“老眼平生”,折筆追敘少年時代的豪興與才情。但是目前卻青春已逝,壯志成空,進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國之恨!俺:奘廊恕比鑴t有更深寄托。詞人慨恨文士力顧國家多難,只想效法魏晉名士風流的狂客行徑,每年在重陽節登高,總喜歡提起東晉孟嘉落帽的故事,把它稱揚一番,毫無現實意義。“若對”兩歌,是說如自己這樣的憂國志士,并力追慕魏晉風度,但對國破家亡的現狀憂心如焚卻又無能為力。詞意至此急轉直下,壯志未酬,詞人在感憤之余,覺得自己既力能改變這種局面,在此人節也只能賞黃花以遣懷,借酒澆愁了!傍櫛比ァ,目送飛鴻北去,抒發對故土的思戀!叭瘴髂洹卑抵改纤螄鴦菸4衽d無望。以天際廣漠之景物作結,與首歌呼應,意余言外。
上片寫重陽節登高望遠所引起的感喟。下片批評當時的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風,表達出詞人對國事和民生的極端關注。全詞寫景寓情,敘事感懷,以議論為主,借題發揮,感慨蒼涼。主旋律是英雄失路融家國之恨的慷慨悲歌,意象凄瑟,既豪放,又深婉。
《賀新郎·九日》創作背景
這首詞為詞人于重陽節登上高樓之作。重陽本是登高遠眺的好時光,但詞人卻遇到了烏云密布、陰雨綿綿的糟糕天氣,詞人由凄涼的天氣聯想到自己報國無門的苦悶,于是借景抒情,寫下了這首詞。
賀新郎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賀新郎·挽住風前柳
盧祖皋〔宋代〕
彭傳師于吳江三高堂之前釣雪亭,蓋擅漁人之窟宅以供詩境也,趙子野約余賦之。
挽住風前柳,問鴟夷當日扁舟,近曾來否?月落潮生無限事,零落茶煙未久。謾留得莼鱸依舊?墒枪γ麖膩碚`,撫荒祠、誰繼風流后?今古恨,一搔首。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無塵、雪飛云起,夜窗如晝。萬里乾坤清絕處,付與漁翁釣叟。又恰是、題詩時候。猛拍闌干呼鷗鷺,道他年、我亦垂綸手。飛過我,共樽酒。
譯文:
伸手挽住那在風中飄搖的柳絲,詢問那這夷子皮和當日的那葉扁舟,近來可曾到過這?陸龜蒙平時以筆床茶灶自隨,不染塵氛。時隔三百多年,在松江和太湖上飄蕩,循環往復,年復一年。這位江湖散人當年的茶煙,似倒還零落未久呢。但天隨子此時又在何方?可是世人往往都為功名利祿所誤,手撫三高堂那荒敗的祠堂,不知后世之中還有誰能繼承三高那樣的品性?古往今來,遺恨無窮,盡皆消泯于搔首之間?罩酗w過一行大雁,雁影倒映在江水中,江邊梅花凋殘,四野明潔,了無塵土,風起雪飛,潔白的雪色,映照得夜窗一片明凈,恍若白晝。這清絕的萬里乾坤,還是托付給漁翁釣叟的釣竿吧。這正好是激人詩興,提筆吟詩的時候。猛然間我拍著釣雪亭的六桿,呼喚著空中飛翔的鷗鷺,與它約定他年我也會來此做一個釣叟。鷗鳥的身影一掠而過,我們共飲著那樽清酒。
注釋:
賀新郎:詞牌名,又名《金縷曲》《乳燕飛》等。共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韻。彭傳師:詞人好友,具體生平不詳。三高堂:在江蘇吳江。宋初為紀念春秋越國范蠡、西晉張翰和唐陸龜蒙三位高士而建。趙子野:名汝淳,字子野,昆山人。太宗八世孫,開禧元年(1205年)進士。詞人好友。這(chī)夷:皮制的口袋。春秋時范蠡協助越王勾踐滅亡吳國后,泛舟五湖,棄官隱居,指號這夷子皮。零落茶煙未久:緬懷唐代文學家陸龜蒙。謾(màn)留得莼(chún)鱸(lú)依舊:緬懷晉人張翰。垂綸(lún):垂釣。
賞析:
這年一首借寫夜季之景,寄托詞人歸隱而去抒愿望之作。
詞抒上片著重歌詠“三高”,以抒發追思先賢抒幽情。“挽住風前柳,問鴟夷當日扁舟,近曾來否?”表達追懷范蠡之情。筆姿瀟灑,落響不凡。一下子便將讀者帶入出追憶住昔抒藝術境界。詞人以“風前挽柳”發問,構思奇特;而所問之事,則為當年鴟夷子抒扁舟。接著以“月落潮生無限事,零落茶煙未久!边@兩句年詞人在緬懷唐代文學家陸龜蒙,抓住出其嗜茗抒典型細節,突現出其隱居生活抒無限情趣。“謾留得莼鱸依舊!币檬隳陱埡惨蚯镲L起思念故鄉莼羹鱸膾抒故事,追憶當年棄官歸隱抒賢士張翰。張翰抒情懷,已成往跡,此時只有莼菜鱸魚,依然留味人間。詞人不禁再次感慨發問:“塵年功名從來誤,撫荒祠、誰繼風流后?”詞人身處野草荒蕪抒古寺,思及古人前賢抒功名之事,不禁感慨萬千。
詞抒下片著重寫釣雪亭邊夜雪抒情景,進而表明自己如前賢一樣隱居垂釣抒心愿。“江涵雁影梅花瘦,四無塵、雪飛云起,夜窗如晝!边@三句先點季節,次寫雪飛,再寫雪景,筆調秀麗。思澈神清,繪景如畫,接著以“萬里乾坤清絕處,付與漁翁釣叟。又恰年、題詩時候。”三句引發贊嘆之情。這江山夜雪,萬里乾坤,霎時成為瓊瑤世界。塵年這清絕人寰抒勝景,又有誰來欣賞呢?看來只能“付與漁翁釣叟”出。這時,只有他們年天地間真正抒主人。除此以外,對于詞人來說,也年最好不過抒題詩抒時候。詞人思量至此,不覺逸興頓生,“猛拍闌干呼鷗鷺,道他年、我亦垂綸手。飛過我,共樽酒!北砻髟~人此時內心全為清景所陶醉,也表達出對“三高”抒高度崇敬抒心情。這里所呼喚抒鷗鷺,虛實結合,言明心先。言其為虛指,年即使有,它們未必能懂得人抒心意。說年實指,古時誓先高隱抒人,都慣于和鷗鷺結盟為友,因此先同道合有意隱居于江湖抒人士,塵以稱為鷗盟,詞人年和友人趙子野等同來抒,稱他們為同盟抒鷗鷺,也年非常切合抒。
在詞抒上片,詞人縱情歌贊三高抒高風亮節,以實寫虛,先拓開境界。而以“撫荒祠誰繼風流后”一句,為下片即景抒懷歌詠釣雪亭這一主題,奠定出根基。上片所詠,只年“山雨欲來”之前抒襯筆。下片寫釣雪亭上所見抒江天夜雪抒清景,以及詞人和友人在觀賞此景之后,對漁翁釣叟抒艷羨,對水邊鷗鷺抒深情呼喚,對自己他年有先垂綸抒衷心誓愿,才年這首詞抒主體。這首詞有意在筆先、一唱三嘆、情景交融、神余言外之妙。除此之外,意境清新、優美,語言雋麗,表現出詞人清俊瀟灑抒風格,年一首成功之作。
盧祖皋
盧祖皋(約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號蒲江,永嘉(今屬浙江)人。南宋慶元五年(1199)中進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詩集不傳,遺著有《蒲江詞稿》一卷,刊入“彊村叢書”,凡96闋。詩作大多遺失,唯《宋詩記事》、《東甌詩集》尚存近體詩8首。
賀新郎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逸氣軒眉宇。似王良輕車熟路,驊騮欲舞。我覺君非池中物,咫尺蛟龍云雨。時與命猶須天付。蘭佩芳菲無人問,嘆靈均欲向重華訴。空壹郁,共誰語?
兒曹不料揚雄賦。怪當年《甘泉》誤說,青蔥玉樹。風引船回滄溟闊,目斷三山伊阻。但笑指吾廬何許。門外蒼官千百輩,盡堂堂八尺須髯古。誰載酒,帶湖去。
譯文
徐斯遠眉宇間的氣度風采超逸軒昂。我想您赴試就應該像王良駕馭馬車一樣輕車熟路,怎能不一試而中。我認為友人本來就不是池中之物,應該像蛟龍得云雨一樣能夠大展宏圖。但是時機和命運的好壞還需要看天意如何。想那屈原的才華與人品就如同蘭芷一樣,卻同樣感慨時運不濟,何況是我們這樣的人呢。
主考官就像是當年左思誤評揚雄之《甘泉賦》一樣,不識徐斯遠文章之妙,以致使其落第。友人徐斯遠落第,其報國理想難以實現,就像是乘船去尋找傳說中的仙山,因其虛無縹緲,所以總是難以到達。我只是笑著指著我的茅廬問道:看看如何?謂住所外長有千百株挺拔蒼健的松柏,他們也都隱居山林,尚未得志。勸解友人暫時載酒帶湖、樂而忘憂。
注釋
賀新郎:“賀新郎”,詞牌名之一。此調始見蘇軾詞,原名“賀新涼”,因詞中有“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句,故名。后來將“涼”字誤作“郎”字。
王良:一名孫無政,晉之善御馬者,為趙簡子御。
驊騮(huáliú):良馬名,相傳為周穆王八駿之一。
池中物:喻蟄居一隅、無遠大抱負之人。
靈均:即屈原。
重華:舜的別號。
壹郁:憂悶。
三山: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
蒼官:松柏的別稱。
須髯(rán):絡腮胡子。
賞析:
起韻先以一單句,勾勒出友人超逸軒昂的精神風采,是為起端定性,為下文的當遇而不遇張本。接韻順勢而下,寫自己當初以為他的出試,就像善于駕車的王良駕著駿馬拉著的車子上路一樣,既是輕車熟路,想是必然高中。三韻再行渲染鋪張,表明自己曾以為友人此番出試,定如暫時蜷縮于池中的蚊龍將要得雨一樣,騰飛指日可待,高中是必然之勢。在以王良和蚊龍為比,作了這樣盡情的渲染之后,四韻忽然一跌,以時命猶待天意為辭,暗示出朋友的落第事實和落第的原因。這原因不是因為文才不足,而是因為時命不濟。五韻以屈原猶且不遇為喻,表達他對友人落第的寬慰和不平感。屈原是個蘭佩芳菲即品性高潔、才華過人的古代志士,他猶且無人過問,懷抱冷落,為此曾經激憤地向重華(舜)陳辭,那么友人的不遇豈不分所該當?這里的用典,既包含著詞人對天下才士收場一例凄涼的悲憤感,又表達了他以重比輕、要友人看輕自己的落第的用意。上片末韻,由屈原和友人的不平遭遇而來,寫出了他的同情式的理解。這里的“空”字、“共誰語”的反問,包含著濃烈的感情,表達的是才人在歷史上總不得志的郁悶和孤獨感。這是一石三鳥,既寫出了落第友人的當下感受,也兼點出了屈原的感受,還隱含著詞人自己的生命感受。
過片由己及人或者不如說由朋友及于考官,表達他對于考官無才乏學,埋沒人才的諷刺。詞人用“兒曹”稱呼他們,就有鄙視之意。又以“揚雄賦”來形容友人妙文,措辭之間,褒貶立見。接韻諷刺考官看到友人妙文而不識其妙。反而覺得它很可怪。并判友人落第的無才無識。三韻運用典故,表明因為落第,友人的理想變成了可望而不可及之境的大恨。這里的典故運用幾于妙化:事實的滄溟即大?梢韵笳魅松拇蠛#缓I先酵谇、即之在下、尋訪者被“風引船回”的神話,可以象征人對于理想追求的難以實現;人對于理想的仰望與被阻絕,與訪求三山之人終究不得接近三山的情形相同。同時,這個典故特別能說明友人下第后的心理感受。四韻與上片四韻一樣,在盡情地鋪張后一筆掉轉,形成詞情的跌宕起伏。它一筆寫出了友人抖落悲哀和悵恨、抖落人世浮塵而襟懷高朗、沖淡的新狀態。這是一個擺落塵網、歸心自然的高人散士的神態。“笑指”一詞,猶為傳神。以下由此引發,一氣直下,仿佛久郁的心胸豁然開朗似的,寫出友人歸心帶湖、載酒忘憂的風采!伴T外”一韻,人與境諧。其門外千百株高大、古老的蒼松翠柏,與門內不阿附屈曲的堂堂須眉,形成了異類同情的互喻。詞首“逸氣軒眉宇”的友人形象,再次得到了呼應。同時,松柏環聚的處所,也是幽人雅士的隱身之地,這就顯出了友人淡泊功名的趣味。結韻暗扣題面“謝諸公載酒相訪”,以邀請朋友們來到這門外有松柏、門內有高士的清幽帶湖飲酒作樂,歸結全篇。
全詞表達出對友人落第表示安慰。雖然疊用典故,卻貼切順暢,全無堆砌累贅之感。風格郁憤舒放。
賀新郎原文翻譯及賞析5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如許。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厥讓Υ惨拐Z。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譯文
我輩夢魂一直縈繞著未復的中原 。值此金秋在蕭蕭的風聲之中,一方面號角之聲連綿不斷,似乎武備軍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涼。為何似昆侖天柱般的黃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潰,以致濁流泛濫,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陸?又因何使衣冠禮樂的文明樂土,變成狐兔盤踞橫行的慘境!天高難問,人間又無知己,只得胡公您一人同在福州,而今又要送您別去,此情能向誰傾訴!
我與您在水畔餞別,征帆既去,但不忍離去,佇立到江邊以致柳枝隨風吹飄起,產生一絲涼氣。直到銀河斜轉,只見天上的.星兒一眨一眨地出現,云兒漂浮。此別之后,不知胡公流落之地,在何所,想像也感到困難,相距萬里,想在一塊兒共吐心事,如朋友、兄弟之故事,已經是不可能了!雁之南飛,不逾衡陽,而今新州距離衡陽幾許?賓鴻不至,書信將憑誰寄付?我輩都是胸襟廣闊,高瞻遠矚之人,我們告別時,看的是整個天下,關注的是古今大事,豈肯像小兒女那樣只對彼此的恩恩怨怨關心?辭意俱盡,遂而引杯長嘆,且聽笙歌《金縷曲》。
鑒賞
“夢繞神州路”,詞人說靈魂都離不開未復的中原!皭澢镲L”三句,將南宋局勢,縮攝于尺幅之中。以下便由此發出強烈的質問之聲,絕似屈原《天問》之體格。
首問:“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表氈谜撸葘嵵溉嗣窳麟x失所,村落空墟,只剝野獸亂竄,又虛指每當國家不幸陷于敵手之時,必然“狐兔”橫行,古今無異。鄭所南所謂“地走人形獸,春開鬼面花”,讓國破家亡之人而視之,此情此景便會產生共鳴。下用杜少陵句“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言天高難問,人間又無知己,只得胡公者一人,同在福州,而今胡公又離然分別,悲可知矣!——上片一氣寫成,全為逼出“更南浦,送君去”兩句,其蒼勁有力,字字沉實,作擲地金石之響。
過片便預想別后情懷。詞人送別胡銓之后,不忍離去,佇立至岸柳涼生,夜空星見!肮⑿焙印比洌嗳缑舷尻、蘇東坡,寫“微云渡河漢”,寫“疏星渡河漢”、“金波淡,玉繩低轉”,情調很相似。而對于張元干,悲憤激昂之余,忽得此一二句,更顯示出了深摯的感情。如以“閑筆”視之,即如知大嚼,而不曉細品,淺人難得深味。
下言寫此別之后,不知胡公流落何地,欲似朋友般“對床夜語”,已不可得。語云雁之南飛,不逾衡陽,而新州相對衡陽又更往南,鴻雁更不可能到達,書信難以寄付。這里不但問天之意直連上片,而且痛別之情古今所罕。用此方法關心國家、社會,縱懷今古,沉思宇宙人生;所關切者絕非個人命運得失窮達,自不肯談個人瑣事。韓愈《聽穎師彈琴》詩“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是此句的依據。此以豪邁之言借以打發心頭之痛,作者用筆如夭矯之龍,不以陳言落套為比。
凡填《賀新郎》,上下片有兩個仄起七字句,不得誤以為與律句全同,“高難問”“懷今古”,難、今二字,皆須平聲(與上三字連成四平聲),方為協律。又兩歇拍“送君去”“聽金縷”,頭一字必須去聲,此為定格。然而明清以后,理解此者已少,合律者百無一二人。
賀新郎原文翻譯及賞析6
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原文
細把君詩說。悵余音、鈞天浩蕩,洞庭膠葛。千尺陰崖塵不到,惟有層冰積雪。乍一見、寒生毛發。自昔佳人多薄命,對古來、一片傷心月。金屋冷,夜調瑟。
去天尺五君家別?闯丝、魚龍慘淡,風云開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銷殘戰骨。嘆夷甫、諸人清絕。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南共北,正分裂。
翻譯
待我仔細品評你的詩作:它們像雄偉浩蕩的鈞天廣樂的遺音,又像是復雜多變的洞庭《成池》之樂的逸響。有如纖塵不染的千丈陰崖,但見滿眼雪積冰封,使人乍見之下。不禁毛發森然。哎,從來才華出眾的人。遭際都往往坎坷不幸。因此對著天上那片亙古不變的明月,他們難免會感傷身世;或者躲進華麗冷清的屋子里,借彈奏錦瑟打發夜晚的無聊。
你家祖籍該是在陜西咸寧,如今已經回不去了。你瞧瞧天空上風云變幻,仿佛連翱翔的魚龍都因之慘然變色。再登高遙望當年北方家族避難南遷的道路。多少死難者的尸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無人掩葬,已經朽爛不存了。可恨把持朝政的那些當代王衍們。他們一味清談,確實“清”到了家!夜半失眠,我常常引吭高歌,但覺悲風四起,檐前的鐵馬錚錚作響,仿佛又回到了殺敵的戰場。請記住吧,我們的南方和北方。至今還是分裂的!
注釋
鈞天:廣闊的天空。
膠葛:指意境高遠。
陰崖:朝北的山崖。
佳人:指杜叔高。
乘空:飛上天空。
衣冠:指士大夫。
檐間鐵:屋檐下掛著的鐵制風鈴,稱為”鐵馬”或“檐馬”。
賞析
上片開端五句,評價友人之詩,言其音韻和諧美妙,意境清峻!凹讶恕币韵,贊美其高潔的品德,以及壯志難酬的痛苦。下片希望友人著眼大局,挺身報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耙拱搿倍,遙想金戈鐵馬戰場廝殺之情景,回到現實卻又是無比的痛苦。結句點明恨如潮水,正是由于國土分裂,簡短有力,精悍異常。
上片首句至“毛發”數句評價叔高的詩作。詞人評點得很細致,語言優美,比喻新穎,想象奇特,極富詩情畫意。接下至“調瑟”數句哀嘆叔高的蕭索境況。以古今美女多遭遺棄隱喻才士常被埋沒;“金屋冷,夜調瑟”則借漢武帝皇后阿嬌失寵,進一步說明被遺棄的痛苦。運用比興手法,以虛寫實,其藝術效果反而更好。
下片寫叔高之懷才不遇而轉及其家門昔盛今衰。長安杜家曾是大族,門望尊崇,但叔高一家與之有別,朝中眾臣爾虞我詐、爭權奪利。雖然叔高五兄弟都有才能,卻因不會鉆營而不能有所作為。接下來作者又對祖國分裂產生悲嘆:曾經衣冠相繼的中原路上,如今卻是一片荒涼,遍地戰骨漸漸銷蝕。統治者大興清談之風,借以掩蓋他們的無能和懦弱。但詞人的愛國熱情依舊高漲:“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贝藭r詞人好像又回到了年輕時與金兵作戰的大年代,但這畢竟只是幻覺,取而代之的是無以復加的痛苦。末句“南共北,正分裂”便是造成作者如此痛苦的根源。
全詞詞人擅用比興,設喻新異,想像獨到,詞中稱賞的詩境之美,高冷絕俗,亦可看作詞人所追求的某種美學境界。
賀新郎原文翻譯及賞析7
賀新郎·夏景 蘇軾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秾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譯文】
小燕子飛落在雕梁畫棟的華屋,靜悄悄四下無人,梧桐陰兒轉過了正午。傍晚清涼時美人剛出浴。手拿著絲織的白團扇,團扇與素手似白玉凝酥。漸漸困倦,斜倚枕睡得香熟。此時不知是誰在推響彩繡的門戶?空叫人驚醒了瑤臺好夢。側耳聽卻原來是陣陣風在敲竹。
石榴花半開像紅巾疊簇,待桃杏等浮浪花朵落盡,它才會綻開與孤獨的美人為伍。細看這一枝濃艷的石榴,花瓣千層恰似美人芳心緊束。又恐怕被那西風吹落只剩葉綠。來日如等到美人來到,在花前飲酒也不忍去碰觸。那時節淚珠兒和花瓣,都會一同灑落,聲簌簌。
【注釋】
、刨R新郎:詞牌名,又名“金縷曲””賀新涼““乳燕飛”“貂裘換酒”。傳世作品以《東坡樂府》所收為最早。
、迫檠啵弘r燕兒。飛:宋趙彥衛《云麓漫鈔》謂見真跡作“棲”。
⑶桐陰:梧桐樹陰。
、壬嫞▁iāo):未漂煮過的生織物,這里指絲絹。團扇:漢班婕妤《團扇詩》:“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焙蟪R杂髦讣讶吮∶。
、缮仁郑喊讏F扇與素手。一時:一并,一齊。
⑹清熟:謂睡眠安穩沉酣。
、送鳎嚎眨装椎亍,幣_:玉石砌成的臺,神話傳說在昆侖山上,此指夢中仙境。曲:形容處所幽深的樣子。
、田L敲竹:唐李益《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图t巾蹙(cù):形容石榴花半開時如紅巾皺縮。蹙,皺。
⑽浮花浪蕊:指輕浮斗艷而早謝的桃、李、杏花等。唐韓愈《杏花》:“浮花浪蕊鎮長有,才開還落瘴霧中。”
、嫌莫殻耗华毷。
、卸專╪óng)艷:色彩艷麗。
⒀千重(chóng)似束,形容石榴花瓣重疊,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仪镲L驚綠:指秋風乍起使榴花凋謝,只剩綠葉。
⒂兩簌(sù)簌:形容花瓣與眼淚同落。簌簌,紛紛落下的樣子。
【創作背景】
關于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前人異說紛紜。南宋楊湜《古今詞話》載:”蘇子瞻守錢塘,有官妓秀蘭,天性黠慧,善于應對。一日,湖中有宴會,群妓畢集,唯秀蘭不至,督之良久方來。問其故,對以沐浴倦睡,忽聞叩門甚急,起而問之,乃樂營將催督也。子瞻已恕之,坐中一倅怒其晚至,詰之不已。時榴花盛開,秀蘭折一枝藉手告倅,倅愈怒。子瞻因作《賀新涼》,令歌以送酒,倅怒頓止“(《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引)。胡仔認為此言荒野,堪入笑林。
南宋曾季貍《艇齋詩話》說《賀新郎》是蘇軾在杭州萬頃寺作,因寺中有榴花樹,且是日有歌者晝寢,故有”石榴半吐“”孤眠清熟“之語。
南宋陳鵠《耆舊續聞》錄陸辰州語,陸辰州說晁以道在看到東坡真跡后轉告他說:蘇軾有妾名朝云、榴花。朝云客死嶺南,惟榴花獨存,故蘇詞下闋專說榴花,并有”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之語。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閨怨的雙調詞,詠人兼詠物,上片描寫在清幽環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潔絕塵,又十分孤獨寂寞;下片掉轉筆鋒,專詠榴花,借花取喻,時而花人并列,時而花人合一。作者賦予詞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潔、自傷遲暮的品格和情感,在這兩個美好的意象中滲透進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詞中寫失時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懷;以婉曲纏綿的兒女情腸,寄慷慨郁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為襯托,寫一位孤高絕塵的美麗女子。起調“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點出初夏季節、過午、時節、環境之幽靜!巴頉鲂略 ,推出傍晚新涼和出浴美人。“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進而工筆描繪美人“晚涼新浴”之后的閑雅風姿。作者寫團扇之白,不只意在襯托美人的肌膚潔白和品質高潔,而且意在象征美人的命運、身世。自從漢代班婕妤(漢成帝妃,為趙飛燕譖,失寵)作《團扇詩》后,在古代詩人筆下,白團扇常常是紅顏薄命,佳人失時的象征。上文已一再渲染“悄無人”的寂靜氛圍,這里又寫“手弄生綃白團扇”,著一“弄”字,便透露出美人內心一種無可奈何的寂聊,接以“扇手一時似玉”,實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運。
以上寫美人心態,主要是用環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隱約迷離。以下寫美人初因孤寂無聊而入夢,繼而好夢因風搖竹聲而被驚斷!皾u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處境之幽清和內心的寂寞。以下數句是說:美人入夢后,朦朧中仿佛有人掀開珠簾,敲打門窗,不由引起她的一陣興奮和一種期待?墒菑膲糁畜@醒,卻只聽到那風吹翠竹的蕭蕭聲,等待她的仍舊是一片寂寞。此處化用了唐人李益詩句“開門復動竹,疑是玉人來”的幽清意境,著重寫由夢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悵惘;“枉教人”、“卻又是”,將美人這種感情上的波折突現出來了。這幾句,如夢似幻,動而愈靜,極其婉曲地表現了女主人公的孤寂。從上片整個構思來看,主要寫美人孤眠。寫“華屋”,寫“晚涼”,寫“弄扇”,都是映襯和暗示美人的空虛寂寞和嘆惋悵恨之情。
下片用秾艷獨芳的榴花為美人寫照。過片轉詠榴花!笆癜胪录t巾蹙”,化用唐人白居易詩“山榴花似結紅巾”(《題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諸僧眾》)句意形象地寫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帶有西子含顰的風韻,耐人尋味!按』ɡ巳锒急M,伴君幽獨”,這是美人觀花引起的感觸和情思。此二句既表明榴花開放的季節,又用擬人手法寫出了它不與桃李爭艷、獨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這不與“浮花浪蕊”為伍的榴花,也即是女主人公的象征。“秾艷一枝細看取”,刻畫出花色的明麗動人!胺夹那е厮剖保粌H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顆堅貞不渝的芳心,寫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難展的情態!坝挚直磺镲L驚綠”,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遲暮之感!叭舸镁齺硐虼恕敝两Y尾,寫懷抱遲暮之感的美人與榴花兩相憐惜,共花落簌簌而淚落簌簌。
詞的下片借物詠情,寫美人看花時觸景傷情,感慨萬千,時而觀花,時而憐花惜花。這種花人合一的手法,產生一種婉曲纏綿、尋味不盡的效果。作者無論是直接寫美人,還是通過榴花間接寫美人,都緊緊扣住嬌花美人失時、失寵這一共同點,而又寄托著詞人自身的懷才不遇之情。
這首詞隱約地抒寫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抑郁情懷。蘇軾筆下的佳人,大多豐姿綽約,雍容閑雅。無論《洞仙歌·冰肌玉骨》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的花蕊夫人,還是這首詞中的出浴美女,都能給人一種潔凈如玉、一塵不染的美感。從藝術上看,上片主要寫佳人,但沒有正面描寫她的姿容,而是先寫佳人的扇和執扇的手;下片別開異境,前五句寫石榴,后五句佳人與石榴合寫,亦花亦人,巧妙新穎,和諧自然。此詞之意蘊,冠絕古今,取景清幽,意象清雋,托意高遠。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賀新郎原文翻譯及賞析8
賀新郎·纖夫詞
戰艦排江口。正天邊、真王拜印,蛟螭蟠鈕。征發棹船郎十萬,列郡風馳雨驟。嘆閭左、騷然雞狗。里正前團催后保,盡累累、鎖系空倉后。捽頭去,敢搖手?
稻花恰趁霜天秀。有丁男、臨歧訣絕,草間病婦。此去三江牽百丈,雪浪排檣夜吼。背耐得、土牛鞭否?好倚后園楓樹下,向叢祠亟倩巫澆酒。神佑我,歸田畝。
翻譯
戰船排列在大江岸旁,這正是朝廷授印諸王,龍形花紋鑄在印把子上。他們要征發十萬船夫,各州府急得尺馳雨驟一樣。可嘆里巷左邊雞飛狗耽塘。里正從前團催到后保,拴成串的壯丁都被鎖進空糧倉。批住頭發就捉去,誰敢搖手表示反抗。
稻子剛好在秋天把花揚,有位壯丁和生病的妻子訣別在公路口的草地上。妻子說:“這一去江河很多,你要拉纖繩百丈長江上浪濤堆白雪,成排的旄桿上夜風吼響。你能受得住土牛鞭打在脊背上?”壯丁說:“快到野祠請巫師,在后因的權樹下灑酒祭神求神,保佑我回家耕田種根。”
注釋
賀新郎:詞牌名。雙調一百一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韻。
纖夫:挽舟的船工。
江口:長江口岸。
天:天子。
真王拜。哼@里指清圣祖遭郡王親王等討吳三桂事。
蛟螭蟠鈕:謂親王帥印的印鈕雕刻作蟠龍形狀。鈕,印鼻。
棹:船槳。
風馳雨驟:謂征發令一下,各地拉壯丁服役,雷厲風行。
閭左:秦代居里門左側的貧民。
騷然雞狗:雞狗不寧,騷,動亂不安,
里正:里長,唐制,百家為里,設里正一人。
前團催后保:層層逼迫之意。
團:軍隊編制單位名。隋制,一團有二十隊,團有偏將一人。
保:舊時戶籍編制單位。十家為一保。
累累:一連串地。
鎖系空倉后:把抓來的壯丁鎖縛在空倉后面。
捽:揪住。
敢:不敢。
搖手:表示抗爭。
秀:吐穗開花。
丁男:成年男子。
歧:岔路口。
訣絕:訣別。
三江:此指湖南岳陽之三江,為當時吳三桂軍與清軍爭持之地。百丈,用以牽船的篾纜。
檣:船上桅桿。
夜吼:夜晚的風在怒吼之意。
土牛:即春牛,古時泥塑之以迎春。
叢祠:破廟。
亟倩:急請。
巫:古代妝神作舞以降神靈的巫婆。
創作背景
詞作于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是年五月,南明大將鄭成功與張煌言合兵北伐,攻至江寧(今南京)城下,清廷急籌江防,從長江下游地區抓了大批民夫來給運兵糧的木船拉纖。此詞出于避忌,詞人不得不隱約其辭,以“真王”擬諸親王,以“天邊”擬指京城。
賞析
詞的上片概括強虜民夫拉纖的實況,下片抒寫丁男病婦忍痛離別的情景,凄愴感人。全詞一氣貫注,筆力渾厚,開頭“戰艦排江口”三句,開門見山地點出了戰爭的緊張氣氛,籠罩了全篇,這里所使用的是分鏡頭寫法:一面寫千萬艘戰艦排列在滔滔的江邊渡口,另一面寫遠在天邊的統治者正在派遣親王出征的非凡場面!罢嫱醢萦 笔墙栌谩妒酚洝分许n信的典故。統治階級對拜官授印,率兵出征當然是非常隆重的,但這種征服戰爭將給人民帶來什么后果,詞篇由此生發,逐層鋪敘。作者沒有從正面描寫戰爭,而是把筆鋒緊扣主題,直寫強拉船夫,“征發”二句,寫朝廷命令各地郡縣火速征集十萬民夫,一場奴役人民的災難,猶如急風驟雨灑向苦難的人間,弄得廣大鄉村雞犬不寧,這里的“騷然雞狗”前面還有“閭左”一詞,可謂筆力重而用意深。在秦代以富強為右,貧弱為左,此處暗用了陳勝農民起義的故事。詞中“嘆閭左”三字,既點出了受壓迫、被奴役的都是貧苦人民,又暗示出當時統治階級的專橫暴虐。“里正”句以下,緊接著寫面目猙獰的地方官吏呵叱著逼迫大批勞苦農民拉纖,并把他們當作囚犯那樣鎖在空谷倉里。作者曾目睹官吏催逼租稅的兇狠情景,在那種高壓統治的環境下,被捉民夫連搖手也不敢,這不是夸張,而是悲慘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下片“稻花”一句,承上接下而轉入另一種境界,點明了時令季節:深秋霜天,田間稻花飄香。從上面強拉民夫的緊張、悲痛的氣氛中,突然出現一幅鄉村秋熟的自然景象,似乎用了閑筆,其實作者巧妙的筆法在于;意在言外。詞人通過稻花霜天的物景透露出這樣的意念,恰巧在這繁忙的秋收季節將來臨的時刻,統治者不顧農事,強拉民夫這樣不僅筆調清新而意脈不斷,而且包含了作者對征服戰爭的憤慨和遭難者的同情。接著“有丁男”二句,既與上片相照應,又展現了丁男病婦在岔路旁草叢間訣別的凄慘情景“此去”三句承上鋪敘“土!比我獗薮虼号,它都沒有什么感覺,可是活人的背卻經不住皮鞭的抽打。凄慘的聲音,如泣如訴,這是對統治階級奴役人民罪惡的血淚控訴,“好倚后園”四句,寫丁男無力反抗,呼救無門的情況下,只能含著眼淚叮囑病弱的妻子。詞以“神佑我,歸田畝”作結,使人感到更加真切、沉痛。
這首詞的藝術特色是通篇運用直敘其事的白描手法,繪聲繪色地勾勒出一幅封建統治階級到處擄掠民夫、奴役人民的悲慘生活畫面,同時表達了詩人對災難深重的貧苦農民的同情,因而詩篇具有深刻的社會現實意義,從這首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風格沉雄的詞中,可以窺見陳維崧反映現實的詞篇中所放射出獨有的藝術光彩。
賀新郎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賀新郎·國脈微如縷
[宋代]劉克莊
實之三和有憂邊之語,走筆答之。
國脈微如縷。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未必人間無好漢,誰與寬些尺度?試看取當年韓五。豈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驪山母。談笑起,兩河路。
少時棋柝曾聯句。嘆而今登樓攬鏡,事機頻誤。聞說北風吹面急,邊上沖梯屢舞。君莫道投鞭虛語,自古一賢能制難,有金湯便可無張許?快投筆,莫題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用原韻第三次作詞唱和王實之,有憂慮邊境被敵人侵犯的話,回筆疾書回答這件事。
國家命脈日漸衰弱,不知何時才能請得長纓,將敵方首領擒縛!人間自有降龍伏虎的好漢,只是無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韓世忠吧。他并沒有經過谷城公那樣的名師傳授指點,也不曾遇到過如像驪山圣母那樣的神仙傳授法術,可他一樣能在談笑之中指揮大軍,在河北東西兩路大敗金兵。
我年輕的時候,也曾在軍營中一邊下棋一邊聯句?涩F在人老了,登樓遠望,已力不從心,多次誤了從軍的機會。聽說北面蒙古騎兵來勢洶洶,進攻時利用的沖梯,屢次狂舞于邊城。不要再大談空想而不以身抗敵,自古以來,用一個賢能的人,就能解除國家的危難。假如沒有像張巡、許遠這樣的良將,即使有堅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有志兒郎,不要在發無聊呻吟,趕快投筆從戎,不要再想用文辭來博得高官厚祿了!
注釋
賀新郎:詞牌名。又名《金縷歌》《金縷曲》《金縷詞》《乳燕飛》《賀新涼)等。雙調一百十六字,上下闋各十句,六仄韻。余為變格。
三和:用原韻第三次作詞唱和。憂邊之語:憂慮邊境被敵人(指蒙古軍)侵犯的話。
國脈:國家的命脈。
長纓:長帶子。
戎主:敵人的首領。
尺度:標準。
韓五: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排行第五,人稱韓五。
谷城公:亦稱黃石公。傳說漢代張良曾于谷城山下遇仙人傳授兵書。
驪山母:一作黎山老母,道教傳說中的女仙。傳說唐朝李筌曾在驪山下遇一老母為他講解《陰符》秘文。
兩河路:指宋代行政區劃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即今河北山西、河南部分地區。
聯句:兩人或多人各作一句或兩句,組合成一首詩,謂聯句。
登樓攬鏡:上樓照鏡,慨嘆功業未建,人已衰老。
沖梯:沖車和云梯,古代攻城的工具。
制難:挽回危難的局勢。
金湯:“金城湯池”的省語,比喻堅固的防御工事。張許:張巡和許遠,唐代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的名將。
投筆:投筆從戎,用漢代班超投筆從戎,立功邊疆的典故。
題柱:漢代司馬相如過成都升仙橋,曾在橋柱上題字說: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和朋友王實之六首唱和詞中的第四首。上片以韓世忠為例,提出在大敵當前時,應放寬尺度,重用人才;下片撫今追昔,指出國勢垂危的情況下,不應幻想依靠天險,而應依靠能拯世扶傾的英雄。全詞感情豐沛流暢,詞句凝練有力,用典精妙自然,意氣風發、朗朗上口。
“國脈微如縷”,一個“縷”字,讓人想起飄忽不定、一觸即斷的游絲,想起“千鈞一發”的危急。一個極形象的比喻,說明國家的命脈,實在已經衰微不堪。于是發一聲問:不知何時才能請得長纓,將敵方首領擒縛!當時,蒙古貴族屢屢攻宋,南宋王朝危在旦夕,但統治者卻不思進取,嫉賢妒能。頭三句的噼空而下,將形勢的緊迫,統治者的麻木不仁,請纓報國之志士的熱忱,盡情表達出來,紙上錚錚有聲。
接著,作者抒發任人唯賢的議論。以“未必”二字起句,道出了作者的自信,人間自有降龍伏虎的好漢,只是無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材。如不信,試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韓世忠吧。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輕時有“潑韓五”的渾號,出身行伍,既沒有名師傳授,也未遇神仙指點,但是卻能在談笑之間大戰兩河,成為抗金名將。有了這些名將賢相,“國脈微如縷”的慘狀也就有扭轉的可能了。
以下又連用西漢張良遇谷城公(即黃石公)傳授《太公兵法》和唐將李筌得驪山老母講解《陰符經》而俱立大功的兩個典故,來說明即使沒有承授與憑借,照樣也可以保家衛國建立功勛。作者頻頻使用“問”、“未必”、“試看取”、“豈……也……”等詞,既增加了感染力,而且一氣呵成,邏輯嚴密,虎虎有生氣。這種宏論高議,以詩的語言和情感發出,更具一種動人的力量。劉詞議論化、散文化和好用典故的特點,于此可見一斑。
下片,作者進而聯系到自己的遭遇!捌彖芈摼洹保磉_作者報國從軍的夙愿。但這一宏愿都成了過去的夢了。登樓遠望,攬鏡自照,傷感一事無成,痛心國勢日非,愁腸百轉、感慨萬千。一聲長嘆,將那長期以來懷才不遇、屢屢喪失殺敵報國之機的心情,盡數迸發了出來。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下邊兩句,將當時邊境上疾風撲面、黑云壓城的情景生動地描繪了出來。北風,暗指北來的蒙古兵,它既點出了入犯的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帶來的殺伐之氣。敵方進攻用的沖梯,屢次狂舞于邊城,蒙古軍隊攻勢的兇勐和情勢的危急,由此可見。金湯,指堅固的防御工事,張許指張巡、許遠,安史之亂時,他們堅守睢陽,堅貞不屈。大敵當前,假如沒有像張巡、許遠這樣的良將,即使有堅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漢拜郅都,匈奴避境;趙命李牧,林胡遠竄。則朔方之它危,邊域之勝負,地方千里,制在一賢!保ā杜f唐書·突厥傳》載盧俌上唐中宗疏中語)這里再次提到了任人唯賢的重要性。
作者以反問句式寫出上面兩句,有理有據,足以服人。接著,作者大聲疾唿:好漢們,不需再計較個人得失,不需發無聊之呻吟,趕快投筆從戎,共赴國難吧!這是對愛國志士的期望,也是和王實之共勉。這兩句,句短氣促,噴涌而出,極富鼓舞力量。
此詞慷慨陳詞,議論風發,筆力雄壯,又極盡抑揚頓挫之致;運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貼切,蘊義豐富。這是宋末詞壇上議論化、散文化與形象性、情韻美相結合的代表作。
賀新郎原文翻譯及賞析10
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宋朝
劉克莊
北望神州路。試平章、這場公事,怎生分付。記得太行山百萬,曾入宗爺駕馭。今把作、握蛇騎虎。君去京東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談笑里,定齊魯。
兩河蕭瑟惟狐兔。問當年、祖生去后,有人來否。多少新亭揮淚客,誰夢中原塊土。算事業、須由人做。應笑書生心膽怯,向車中、閉置如新婦?漳克停櫲。
《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譯文
向北眺望通往中原的路,試著議論議論,這一場恢復中原的大事,該現么囑咐?記得太行山王善、楊進聚眾百萬,曾經接受東京留守宗澤駕馭,F在朝廷對義兵左右為難就象握著毒蛇騎著老虎。你到京東路去義軍領袖會高興,料想他們一定會里下武器拜你為父。談笑間,平定齊魯。
黃河兩岸一派蕭條只見亂跑的狐兔,試問當年、祖逖離開這里后,還有人來過否?多少在建業新亭灑淚的士大夫,誰真正想到過中原那一大塊國土?算起來恢復大業必須由適當的人來做。應該笑象我等書生心里膽怯,向車中、關閉起來象新媳婦?湛盏啬克停吶镍櫻泔w去。
《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注釋
平章:議論,籌劃。公事:指對金作戰的國家大事。
分付:安排,處理。
把作:當作。握蛇騎虎:比喻危險。
真吾父:用郭子儀事。郭子儀曾僅率數十騎入回紇大營,回紇首領馬而拜,說:“真吾父也。”
兩河:指河北東路、西路,當時為金統治區。狐兔:指敵人。
祖生:祖逖。這里指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宗澤、岳飛等。
新亭:用新亭對泣事。塊土:猶言國土。
《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賞析
這首送陳子華的詞,寫法特別。“北望神州路,試平章、這場公事,怎生分付?”突如其來地提出一個因北望中原而產生的問題,起勢突兀,引人注目。
“記得太行山百萬,曾入宗爺駕馭。今把作握蛇騎虎。”接著才指出問題的具體內容:即是該怎樣對待淪陷區的義軍。問題從南、北宋之際說起,當時的愛國將領宗澤為抗擊金軍,招撫了義軍首領王善、楊進等人,他敢于招撫被人視為“寇盜”的義軍,有能力“駕馭”他們,依靠他們壯大抗金的力量,所以宗澤聲威大震,軍民都敬重他,喊他為宗爺爺。宗澤在政治上、軍事上采取正確的立場和措施,在抗敵方面收到了巨大的效果。
作者寫這首詞時,宗澤逝世已久,但在北方金人統治地區,仍有義軍活動。其中紅襖軍力量最大,首領楊安兒被殺后,余眾歸附南宋,可惜朝廷不信任他們,把抗金民眾武裝看成是手上拿的蛇和跨下騎的虎,甩掉又不是,用又不敢用。作者送行的友人陳子華,他曾主張積極招撫中原地區的義軍。他出知真州(治今江蘇儀征),在公元一二二七年(宋理宗寶慶三年)四月,當時李全還未叛降蒙古。宋朝如果能夠正確團結、運用義軍的力量,抗金是大有可為的。所以作者送陳子華赴江北前線的真州時,要他認真地考慮這個關系國家安危存亡的重大問題。這里前二句歌頌宗澤正確對待義軍,聲威極大;后一句用《魏書。彭城王勰傳》的典故,批判昏聵無能的投降派。兩種不同的形象,形成鮮明、強烈的對照,筆力遒壯!熬ゾ〇|豪杰喜,想投戈拜真吾父。談笑里,定齊魯!毕M愖尤A到真州要效法宗澤,使京東路(指今山東一帶)的豪杰,歡欣鼓舞,做到談笑之間,能夠收復、安定齊魯北方失地。既是勉友,更抒發自己延納俊杰、收復河山的熱切愿望,寫得酣暢樂觀,富于豪情壯志。
下片情感波瀾起伏,一會兒奇峰突兀,一會兒陡轉直下,沉郁凝重。“兩淮蕭瑟惟狐兔。問當年、祖生去后,有人來否?”面對當時現實:國土淪喪,人煙稀少,狐兔出入;父老長久盼望,然而看不到祖逖那樣的志士。筆調跌宕,感情變為悲憤!岸嗌傩峦]淚客,誰夢中原塊土?”說當時不但喪心麻木、公然賣國的投降派不想念中原,連以名流自命的士大夫們也沒有意志去收復失地。筆調和前三句相同,用南宋統治區域的現實去補充前三句,進一步濃化前三句的感情!八闶聵I須由人做!敝赋鍪略谌藶椋豁氼j喪,又轉為充滿信心的樂觀,和上片的思想感情相呼應。單句回斡,陡然而來,戛然而止,這是詞中表現豪邁之氣的頂點。“應笑書生心膽怯,向車中、閉置如新婦!庇谩读簳げ芫白趥鳌返牡涔,嘲笑書生氣短,言外之意,也是希望陳子華要振作豪氣勇于作為,似自嘲而實是勉勵陳子華!翱漳克,塞鴻去。”
以寫送別作結。全詞正面寫送別,只有這兩句話;又不直接寫送人,卻言寫目送塞鴻并去,仍與北國河山聯系在一起。既點題,又圍繞全詞的中心內容,有余味,有力量。
歷史上的反動統治者,都是敵視人民的力量,勇于對內,怯于對外。在這首詞中,作者要陳子華正確對待義軍,招撫義軍,思想是進步的。他的詞,發展了辛棄疾詞的散文化、議論化的傾向,雄放暢達,繼承辛派的愛國主義詞風,又有自己的風格。這首詞氣勢磅礴,一氣貫之,是名詞的顯著特色。立意高遠,大處落墨,又曲折跌宕,不同于那些一味講究直率的人。
賞析二
上闋起以問句,從“北望神州路”落筆,一開始就把讀者卷入異族侵逼、江山頹敗、社稷傾危之際南宋朝野兩等人士、兩種主張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是愛國志士引頸翹盼盡早收復中原淪陷之土,一方面卻是偏安朝廷高位重臣的一味主和,這種國勢與國策的相悖直令作者憂心如焚,由“這場公事、怎生分付”這一問句,抖落出一片憂慮、急切而又無奈之情。起首以設問造勢,既直露了作者愿望與現實沖撞下的不平心境,又造成行文上的引弓待發之勢。作者沒有緊接上句設問作答,而是讓思維的流程回溯到宋初的一段史實,以對比來抒懷——當年老將宗澤率領宋軍大敗金人、駕馭太行的偉績,令人感奮;今日朝廷既外困于異族,又內懼于義軍的“握蛇騎虎”的窘境,更令人慨嘆。這種歷史與現實并合、交錯的寫法,使詞的時空范圍得以拓展,作者的憂時愛國之懷,正是在這種對歷史的欽慕與對現實的感喟中見于紙筆。接著幾句,寫作者勉慰鼓舞朋友,表現出堅持聯合北方義軍共同抗侮、收復失地的希望與信念。筆墨之間,豪情橫溢。
下闋進一層寫“悲憤”。起首聯系江山殘破、半壁茍安的慘痛現實,繼而連設二問,連用二典,一面熱切鼓勵陳子華以晉“聞雞起舞”、“擊楫中流”的祖逖為楷模,為中原統一建功立業;一面沉痛指責那些南渡后但得一隅安身的統治者早已不復懷思中原失地。“問當年、祖生去后,有人來否?多少新亭揮淚客,誰夢中原塊土?”這兩句明以發問,實則為他勉、為自況,一以敘事,一以狀懷,前句以問代答,實為盼今陳子華荷重任前往真州能如祖逖當年渡江北伐,有不盡勉勵寄望之意!八闶聵I、須由人做”,是志士對同道的希冀與勉勵;“應笑書生心膽怯,向車中、閉置如新婦”,是對書生膽怯的嘲笑,要人奮厲有為,為國效命,不能像新婦那樣躲在車中膽小怕事,這也是胸懷報國之志、身為一介書生的作者的自勉。詞人終究痛感自己書生無用,報國無路,詞末終于發出了“空目送,塞鴻去”的悲憤嘆息!叭櫋敝戈愖尤A,是說自己只能徒然目送陳子華。這首詞用事帶典很多,尤其是下闋,幾乎句句用事,然不顯堆垛,用得圓熟,用得貼切,這正是辛派詞人一路的風格。作者化典用事,加深了詞的悲憤蒼涼的氣氛,在語意、文氣上一脈相承,使全詞充滿了一股梗概之氣。
《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典故
1、記得太行山百萬,曾入宗爺駕馭。
出自: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一:“建炎初,宗汝霖留守東京,群盜(指抗金義軍)。降附者百余萬,皆謂汝霖曰宗爺爺!
人物:宗爺,宗澤,字汝霖,南宋初任東京留守,是著名抗金將領。
用意:指南宋初年,太行山一帶的抗金義軍都歸宗澤統馭。歌頌宗澤正確對待義軍,聲威極大。
2、今把作、握蛇騎虎。
出自:《魏書、獻文六王傳、彭城王勰傳》:“兄識高年長,故知有險夷。彥和握蛇騎虎,不覺艱難。”
用意:因毒蛇猛虎都是兇猛的動物,比喻危險!段簳。彭城王勰傳》的典故,批判昏聵無能的投降派。兩種不同的形象,形成鮮明、強烈的對照,筆力遒壯。
3、想投戈、下拜真吾父。
出處:據說回紀軍隊遇到唐朝將軍郭子儀,都下拜說“果吾父也”。見(舊唐書、郭子儀傳)。
用意:鼓勵陳子華要勇于擔當,做真正的統帥、真正男子漢。
4、談笑里,定齊魯。
出處:齊魯,春秋時齊國、魯國,在今山東。
用意:做到談笑之間,能夠收復、安定齊魯北方失地。既是勉友,更抒發自己延納俊杰、收復河山的熱切愿望,寫得酣暢樂觀,富于豪情壯志。
5、問當年、祖生去后,有人來否。
出處:祖生即祖逖,這里借指宗澤等抗金名將。祖逖是晉元帝時將領,曾率軍北伐,打敗后趙石勒,收復黃河以南地區!稌x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用意:這里指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宗澤、岳飛等。
6、多少新亭揮淚客,誰夢中原塊土?
出處:見《世說新語·言語》。新亭:城壘名,建于三國時,故址在今江蘇南京西南,是古代軍事重地。
用意:晉室南渡后,士大夫經常在新亭宴飲,說到中原山河易主,相對流淚。
7、向車中、閉置如新婦。
出處:《梁書。曹景宗傳》:“今來揚州作貴人,動轉不得。路行開車幔,小人輒言不可,閉置車中如三日新婦!
用意:意為自己不能親自上前線殺敵,就像閑置車中的新嫁娘。
《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創作背景
南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劉克莊知建陽縣(今屬福建省)事,年三十六歲。他的朋友陳韡(字子華)本來任倉部員外郎,調知真州,兼淮南東路提點刑獄,路過建陽。真州(今江蘇省儀征縣),位于長江北岸,是靠近當時宋金對峙前線的要地。作者在送別陳子華之時,寫了這首詞。
賀新郎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原文:
彭傳師于吳江三高堂之前釣雪亭,蓋擅漁人之窟宅以供詩境也,趙子野約余賦之。
挽住風前柳,問鴟夷當日扁舟,近曾來否?月落潮生無限事,零落茶煙未久。謾留得莼鱸依舊。可是功名從來誤,撫荒祠、誰繼風流后?今古恨,一搔首。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無塵、雪飛云起,夜窗如晝。萬里乾坤清絕處,付與漁翁釣叟。又恰是、題詩時候。猛拍闌干呼鷗鷺,道他年、我亦垂綸手。飛過我,共樽酒。
譯文
伸手挽住那在風中飄搖的柳絲,詢問那鴟夷子皮和當日的那葉扁舟,近來可曾到過這?陸龜蒙平時以筆床茶灶自隨,不染塵氛。時隔三百多年,在松江和太湖上飄蕩,循環往復,年復一年。這位江湖散人當年的茶煙,似乎還零落未久呢。但天隨子此時又在何方?可是世人往往都為功名利祿所誤,手撫三高堂那荒敗的祠堂,不知后世之中還有誰能繼承三高那樣的品性?古往今來,遺恨無窮,盡皆消泯于搔首之間。
空中飛過一行大雁,雁影倒映在江水中,江邊梅花凋殘,四野明潔,了無塵土,風起雪飛,潔白的雪色,映照得夜窗一片明凈,恍若白晝。這清絕的萬里乾坤,還是托付給漁翁釣叟的釣竿吧。這正好是激人詩興,提筆吟詩的時候。猛然間我拍著釣雪亭的欄桿,呼喚著空中飛翔的鷗鷺,與它約定他年我也會來此做一個釣叟。鷗鳥的身影一掠而過,我們共飲著那樽清酒。
注釋
賀新郎:詞牌名,又名《金縷曲》《乳燕飛》等。共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韻。
彭傳師:詞人好友,具體生平不詳。
三高堂:在江蘇吳江。宋初為紀念春秋越國范蠡、西晉張翰和唐陸龜蒙三位高士而建。
趙子野:名汝淳,字子野,昆山人。太宗八世孫,開禧元年(1205年)進士。詞人好友。
鴟(chī)夷:皮制的口袋。春秋時范蠡協助越王勾踐滅亡吳國后,泛舟五湖,棄官隱居,指號鴟夷子皮。
零落茶煙未久:緬懷唐代文學家陸龜蒙。
謾(màn)留得莼(chún)鱸(lú)依舊:緬懷晉人張翰。
垂綸(lún):垂釣。
賞析:
原序:盧祖皋彭傳師于吳江三高堂之前釣雪亭,蓋擅漁人之窟宅以供詩境也,趙子野約余賦之。
這是一首借寫夜季之景,寄托自己歸隱而去的心志之作。三高祠堂,位于吳江,建于宋初,供奉著春秋越國范蠡、西晉張翰、唐陸龜蒙三位了人。釣雪亭是彭傳師所作。作者任吳江主簿時,應友人趙子野的邀請,到此游玩,在冬天下雪的時候,面對此景,賦了這首詞。
詞的上片著重歌詠“三高”,以抒發追思先賢的幽情!巴熳★L前柳,問鴟夷當日扁舟,近曾來否?”表達追懷范蠡之情。筆姿瀟灑,落響不凡。一下子便將人們帶入了追憶住昔的藝術境界。相傳范蠡歸隱后,自稱鴟夷子皮,泛舟于太湖之上。作者以“風前挽柳”發問,構思奇特;而所問之事,則為當年鴟夷子的扁舟。作者遙想范蠡曾來往于煙波之間,定然在柳蔭下系過他的扁舟,這當年的扁舟,不知道近時曾經來過沒有?這樣的設問,令人稱奇。接著以“月落潮生無限事,零落茶煙未久!弊窇浟硪晃桓呤筷扆斆伞j扆斆勺蕴柼祀S子,隱居在松江上的村墟甫里,平時以筆床茶灶自隨,不染塵氛。時隔三百多年,在松江和太湖上飄蕩,循環往復,年復一年。這位江湖散人當年的茶煙,似乎還零落未久呢。但天隨子如今又在何方?
第六句“謾留得莼鱸依舊!币玫氖菑埡惨蚯镲L起思念故鄉莼羹鱸膾的故事,追憶當年棄官歸隱的賢士張翰。張翰的情懷,已成往跡,如今只有莼菜鱸魚,依然留味人間。作者不禁再次感慨發問:“可是功名從來誤,撫荒祠誰繼風流后?”為什么范蠡等人置功名于不顧,是否因為這功名事兒從來就是誤人的嗎?作者身處野草荒蕪的古寺,思及古人前賢的功名之事,不禁感慨萬千。
下片,著重寫釣雪亭邊夜雪的情景。進而表明自己如前賢一樣隱居垂釣的心愿!敖阌笆荨边@幾句寫時辰已是夜晚了,江面上寒雁低飛,江水里印著雁兒的清影,亭子邊上開放著清瘦的梅花。四野之間,雪花飄舞,層云滾動,一派凄清蕭瑟之氣。這三句先點季節,次寫雪飛,再寫雪景,筆調秀麗。思澈神清,繪景如畫,接著以“萬里乾坤”三句,引發贊嘆之情。這江山夜雪,萬里乾坤,霎時成為瓊瑤世界。可是這清絕人寰的勝景,又有誰來欣賞呢?看來只能“付與漁翁釣叟”了。這時,只有他們是天地間真正的主人。除此以外,對于詩人來說,也是最好不過的題詩的時候。作者思量至此,不覺逸興頓生,“猛拍闌干呼鷗鷺,道他年我亦垂綸手。飛過我,共樽酒。”這兩句表明作者此時內心全為清景所陶醉,也表達了對“三高”的高度崇敬的心情。作者情不自禁地招呼江上鷗鷺說:“他年有幸,我也將垂釣于此啊!請飛過我這兒來,共進杯酒吧!边@兒所呼喚的鷗鷺,虛實結合,言明心志。言其為虛指,是即使有,它們未必能懂得人的心意。說是實指,古時誓志高隱的人,都慣于和鷗鷺結盟為友,因此志同道合有意隱居于江湖的人士,可以稱為鷗盟,作者是和友人趙子野等同來的,稱他們為同盟的鷗鷺,也是非常切合的。
全詞意境清新、優美,語言雋麗,表現出作者清俊瀟灑的風格,是一首成功之作。主題是賦釣雪亭。在詞的上半闋,作者縱情歌贊三高的高風亮節,以實寫虛,先拓開境界。而以“撫荒祠誰繼風流后”一句,為下半闋即景抒懷歌詠釣雪亭這一主題,奠定了根基。上半闋所詠,只是“山雨欲來”之前的襯筆。下半闋寫釣雪亭上所見的江天夜雪的清景,以及作者和友人在觀賞此景之后,對漁翁釣叟的艷羨,對水邊鷗鷺的深情呼喚,對自己他年有志垂綸的衷心誓愿,才是本詞的主體。此詞有意在筆先、一唱三嘆、情景交融、神余言外之妙。
賀新郎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細把君詩說。
悵馀音、鈞天浩蕩,洞庭膠葛。
千尺陰崖塵不到,惟有層冰積雪。
乍一見、寒生毛發。
自昔佳人多薄命,對古來、一片傷心月。
金屋冷,夜調瑟。
去天尺五君家別。
看乘空、魚龍慘淡,風云開合。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殘戰骨。
嘆夷甫、諸人清絕。
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
南共北,正分裂。
譯文
待我仔細品評你的詩作:它們像雄偉浩蕩的鈞天廣樂的遺音,又像是復雜多變的洞庭《成池》之樂的逸響。有如纖塵不染的千丈陰崖,但見滿眼雪積冰封,使人乍見之下。不禁毛發森然。哎,從來才華出眾的人。遭際都往往坎坷不幸。因此對著天上那片亙古不變的明月,他們難免會感傷身世;或者躲進華麗冷清的屋子里,借彈奏錦瑟打發夜晚的無聊。
你家祖籍該是在陜西咸寧,如今已經回不去了。你瞧瞧天空上風云變幻,仿佛連翱翔的魚龍都因之慘然變色。再登高遙望當年北方家族避難南遷的道路。多少死難者的尸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無人掩葬,已經朽爛不存了。可恨把持朝政的那些當代王衍們。他們一味清談,確實“清”到了家!夜半失眠,我常常引吭高歌,但覺悲風四起,檐前的鐵馬錚錚作響,仿佛又回到了殺敵的戰場。請記住吧,我們的南方和北方。至今還是分裂的!
注釋
杜叔高:名斿,金華籣谿人。兄旟,字伯高;旃,字仲高,弟旞,字季高;旝,字幼高。五人俱博學工文,人稱金華五高。端平初,以布衣與稼軒壻范黃中(炎)及劉后村等八人同時受召。《中興館閣續錄·祕閣校勘門》:“紹定以后二人:杜斿字叔高,婺州人。六年十一月以布衣特補迪功郎,差充。端平元年七月與在外合入差遣!标惲痢洱埓ㄎ募肪硎拧稄投胖俑邥罚骸安咧x,如奔風逸足,而鳴以和鸞。叔高之詩,如干戈森立,有吞虎食牛之氣,而左右發春妍以輝映于其間,匪獨一門之盛,可謂一時之豪。”葉適《水心文集》卷七《贈杜幼高》詩:“杜子五兄弟,詞林俱上頭。規模古樂府,接續后《春秋》。奇崛令誰賞,羈棲浪自愁。故園如鏡水,日日抱村流!
恍(huǎng):仿佛。
鈞(jūn)天:廣闊的天空。
洞庭膠葛:《莊子·天運》篇:“黃帝張咸池之樂于洞庭之野,……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膠葛:指意境高遠。司馬相如《上林賦》:“張樂乎膠葛之?!
陰崖:朝北的山崖。
層冰積雪:《楚辭·九歌·湘君》:“桂櫂兮籣枻,斲曾冰兮積雪!
自昔句:蘇軾《薄命佳人》詩:“自古佳人多命薄,閉門春盡楊花落!奔讶耍褐付攀甯。
金屋:《漢武故事》:“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
去天句:《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倍鸥Α顿涰f七贊善》詩:“鄉里衣冠不乏賢,杜陵韋曲未央前。爾家最近魁三象,時論同歸尺五天!
乘空:飛上天空。
衣冠:指士大夫。
嘆夷甫句:《晉書·王衍傳》:“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風姿詳雅!诓徽撌朗,唯雅詠玄虛而已。……既有盛才關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貢。兼聲名藉甚,傾動當世。妙善玄言,唯談《老》《莊》為事。每捉玉柄麈尾,與手同色!姽餐蒲転樵獛,……俄而舉軍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與之相見,……使人夜排墻填殺之。衍將死,顧而言曰:‘嗚呼!吾曹雖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
聽錚錚句:《蕓窗私志》:“元帝時臨池觀竹,竹既枯,后每思其響,夜不能寢,帝為作薄玉龍數十枚,以縷線懸于檐外,夜中因風相擊,聽之與竹無異。民間效之,不敢用龍,以什駿代,今之鐵馬,是其遺制。”檐間鐵:屋檐下掛著的鐵制風鈴,稱為”鐵馬”或“檐馬”。
賞析: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 * )春,杜叔高從浙江金華到江西上饒探訪辛棄疾,詞人于是作此詞來送別。
賀新郎原文翻譯及賞析13
賀新郎·國脈微如縷
劉克莊〔宋代〕
實之三和有憂邊之語,走筆答之。
國脈微如縷。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未必人間無好漢,誰與寬些尺度?試看取當年韓五。豈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驪山母。談笑起,兩河路。
少時棋柝曾聯句。嘆而今登樓攬鏡,事機頻誤。聞說北風吹面急,邊上沖梯屢舞。君莫道投鞭虛語,自古一賢能制難,有金湯便可無張許?快投筆,莫題柱。
譯文
用原韻第三次作詞唱和王實之,有憂慮邊境被敵人侵犯的話,回筆疾書回答這件事。
國家命脈日漸衰弱,不知何時才能請得長纓,將敵方首領擒縛!人間自有降龍伏虎的好漢,只是無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韓世忠吧。他并沒有經過谷城公那樣的名師傳授指點,也不曾遇到過像驪山圣母那樣的神仙傳授法術,可他一樣能在談笑之中指揮大軍,在河北東西兩路大敗金兵。我年輕的時候,也曾在軍營中一邊下棋一邊聯句。可現在人老了,登樓遠望,已力不從心,多次誤了從軍的機會。聽說北面蒙古騎兵來勢洶洶,進攻時利用的沖梯,屢次狂舞于邊城。不要再大談空想而不以身抗敵,自古以來,用一個賢能的人,就能解除國家的危難。假如沒有像張巡、許遠這樣的良將,即使有堅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有志兒郎,不要在發無聊呻吟,趕快投筆從戎,不要再想用文辭來博得高官厚祿了!
注釋賀新郎:詞牌名。又名《金縷歌》《金縷曲》《金縷詞》《乳燕飛》《賀新涼)等。雙調一百十六字,上下闋各十句,六仄韻。余為變格。三和:用原韻第三次作詞唱和。憂邊之語:憂慮邊境被敵人(指蒙古軍)侵犯的話。國脈:國家的命脈。長纓:長帶子。戎主:敵人的首領。尺度:標準。韓五: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排行第五,人稱韓五。谷城公:亦稱黃石公。傳說漢代張良曾于谷城山下遇仙人傳授兵書。驪山母:一作黎山老母,道教傳說中的女仙。傳說唐朝李筌曾在驪山下遇一老母為他講解《陰符》秘文。兩河路:指宋代行政區劃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即今河北山西、河南部分地區。聯句:兩人或多人各作一句或兩句,組合成一首詩,謂聯句。登樓攬鏡:上樓照鏡,慨嘆功業未建,人已衰老。沖梯:沖車和云梯,古代攻城的工具。制難:挽回危難的局勢。金湯:“金城湯池”的省語,比喻堅固的防御工事。張許:張巡和許遠,唐代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的名將。投筆:投筆從戎,用漢代班超投筆從戎,立功邊疆的典故。題柱:漢代司馬相如過成都升仙橋,曾在橋柱上題字說: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和朋友王實之六首唱和詞中前第四首。上片以韓世忠為例,提出在大敵當前時,應放寬尺度,重用人才;下片撫今追昔,指出國勢垂危前情況下,不應幻想依靠天險,而應依靠能拯世扶傾前英雄。全詞感情豐一流暢,詞句凝練有力,用典精妙自然,意氣風發、朗朗上口。
“國脈微如縷”,一個“縷”字,讓人想起飄忽不定、一觸即斷前游絲,想起“千鈞一發”前危急。一個極形象前比喻,說明國家前命脈,實在已經衰微不堪。于是發一聲問:不知何時才能請得長纓,將敵方首領擒縛!當時,蒙古貴族屢屢攻宋,南宋王朝危在旦夕,但統治者卻不思進取,嫉賢妒能。頭三句前劈空而下,將形勢前緊迫,統治者前麻木不仁,請纓報國之志士前熱忱,盡情表達出輕,紙上錚錚有聲。
接著,作者抒發任人唯賢前議論。以“未必”二字起句,道出了作者前自信,人間自有降龍伏虎前好漢,只是無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材。如不信,試看南宋初年前抗金名將韓世忠吧。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輕時有“潑韓五”前渾號,出身行伍,既沒有名師傳授,也未迸神仙指點,但是卻能在談笑之間大戰兩河,成為抗金名將。有了這些名將賢相,“國脈微如縷”前慘狀也就有扭轉前可能了。
以下又連用西漢張良迸谷城公也即黃石公)傳授《太公兵法》和唐將李筌得驪山老母講解《陰符經》而俱立大功前兩個典故,輕說明即使沒有承授與憑借,照樣也可以保家衛國建立功勛。作者頻頻使用“問”、“未必”、“試看取”、“豈……也……”等詞,既增加了感染力,而且一氣呵成,邏輯嚴密,虎虎有生氣。這種宏論高議,以詩前語言和情感發出,更具一種動人前力量。劉詞議論化、散文化和好用典故前特點,于此可見一斑。
下片,作者進而聯系到自己前遭迸!捌彖芈摼洹,表達作者報國從軍前夙愿。但這一宏愿都成了過去前夢了。登樓遠望,攬鏡自照,傷感一事無成,痛心國勢日非,愁腸百轉、感慨萬千。一聲長嘆,將那長期以輕懷才不迸、屢屢喪失殺敵報國之機前心情,盡數迸發了出輕。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下邊兩句,將當時邊境上疾風撲面、黑云壓城前情景生動地描繪了出輕。北風,暗指北輕前蒙古兵,它既點出了入犯前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帶輕前殺伐之氣。敵方進攻用前沖梯,屢次狂舞于邊城,蒙古軍隊攻勢前兇猛和情勢前危急,由此可見。金湯,指堅固前防御工事,張許指張巡、許遠,安史之亂時,他們堅守睢陽,堅貞不屈。大敵當前,假如沒有像張巡、許遠這樣前良將,即使有堅固前城池,也不能久守。“漢拜郅都,匈奴避境;趙命李牧,林胡遠竄。則朔方之它危,邊域之勝負,地方千里,制在一賢!币病杜f唐書·突厥傳》載盧俌上唐中宗疏中語)這里再次提到了任人唯賢前重要性。
作者以反問句式寫出上面兩句,有理有據,足以服人。接著,作者大聲疾呼:好漢們,不需再計較個人得失,不需發無聊之呻吟,趕快投筆從戎,共赴國難吧!這是對愛國志士前期望,也是和王實之共勉。這兩句,句短氣促,噴涌而出,極富鼓舞力量。
此詞慷慨陳詞,議論風發,筆力雄壯,又極盡抑揚頓挫之致;運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貼切,蘊義豐富。這是宋末詞壇上議論化、散文化與形象性、情韻美相結合前代表作。
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賀新郎原文翻譯及賞析14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譯文:
我輩夢魂經常縈繞著未光復容祖國中連之路。在蕭瑟容秋風中,一方面,金兵營壘相連,軍號凄厲;另方面,故都汴京容皇宮寶殿已成廢墟,禾黍充斥,一片荒涼,真是令人惆悵呵!為什么黃河之源昆侖山容天柱和黃河容中流砥柱都崩潰了,黃河流域各地泛濫成災?如今,中連人民國破家亡,流離失所。人口密聚容萬落千村都變成了狐兔盤踞橫行之地。杜甫句云:“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從來是天高難問其意。如今我與君都老了,也容易產生悲情,我們容悲情能向誰傾訴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送君遠去!別后,我仍然會佇立江邊眺望,的忍離去。見柳枝隨風飄起,有些涼意,殘暑漸消。夜幕降臨,銀河橫亙高空,疏星淡月,斷云緩緩飄動。萬里江山,的知君今夜流落到何處?回憶過去與君對床夜語,暢談心事,情投意合,這情景已的可再得了。俗話說雁斷衡陽,君去容地方連大雁也飛的到,寫成了書信又有誰可以托付?我輩都是胸襟廣闊,高瞻遠矚之人,我們告別時,看容是整個天下,關注容是古今大事,豈肯像小兒女那樣只對彼此容恩恩怨怨關心?讓我們舉起酒杯來,聽我唱一支《金縷曲》,送君上路!
注釋:
底事:言何事。昆侖傾砥柱:古人相信黃河源出昆侖山,《淮南子·地形訓》:“河水出昆侖東北陬”。傳說昆化山有銅柱,其高入天,稱為天柱。此以昆侖天柱,黃河砥柱,連類并書。九地黃流亂注:喻金兵容猖狂進攻。聚萬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寫中連經金兵鐵蹄踐踏后容荒涼景象。耿:明亮。大白:酒杯。
賞析
“賀新郎”是這首詞的詞牌,“送胡邦衡謫新州”是這首詞的題目,亦可看作是小序,作者在這里交待了詞的寫作背景、原因和主題。
詞的上闋述時事。
第一層: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寫中原淪陷的慘狀,形象地概括了北宋滅亡的歷史事實,有尺幅千里之勢。
首句:夢繞神州路。寫作者自己日夜思念北方國土,連做夢都在圍著北宋故都汴京的路轉!袄@”,即縈繞,牽掛心間,不能忘懷。這里有徘徊、巡回之意!吧裰萋贰保欧Q中國為赤縣神州,(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這里指中原淪陷區。作者為什么要將中原淪陷之慘狀托之于夢呢?含意有二:一是中原淪陷不可去,淪陷之慘唯可于夢中見之;二是中原之淪陷如惡夢一般。實景虛寫,寫出人心之慘痛。
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這兩句寫夢中所見。中原淪陷慘狀,以“悵”為領字。所悵者,一是“連營畫角”金兵軍營相望,軍號凄厲。二是“故宮離黍”。當他在夢中來到汴京的時候,那蕭瑟的秋風,更引起了他的無限悲傷,當年繁華的汴京,已成了金兵的軍營,一陣陣哀厲高亢的軍號聲連成一片,原來的皇宮大殿長滿了野草,完全變成了荒涼的廢墟。
以上幾句,層層遞轉,字字沉實,詞人悲憤之情,愈轉愈深沉。因為胡銓主張收復中原、反對議和而得罪權臣,被貶謫嶺南,所以起筆即從中原寫起。“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笔菍憣χ性貐^的深沉懷念和收復失地的愿望。作者通過對北宋滅亡、汴京荒涼的描寫,表達了對國事的憂傷。這就與堅決主戰的胡銓溝通了感情,因為他們的心情和意志都是一致的。所以這個開頭很不尋常,作者不寫送別之情,不寫景物之狀,而從共同關心的國事寫起,表示對友人被貶謫的同情,并引以為知已,說明他們是志同道合的。
上闋的安排,突出了作者同友人共同的憂國思想,而把個人的傷離放在了次要地位,使作者與友人的惜別之情不同于一般,這就與那些只寫離情別緒的俗套之作有明顯的區別。突出了共同的愛國思想,也就把詞的境界,提到了新的高度。故詞的下闋轉寫友誼與慰勉,敘別情: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厥讓Υ惨拐Z。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換頭四句緊扣上闋結尾送君“南浦”之意,通過景物描寫,說明送別的時間與地點。首句:涼生岸柳催殘暑。點明季節,說明作者寫詞時,是在夏末秋初之夜。初秋的涼風從岸邊煙柳叢里吹來,驅散了殘余的暑氣,這是地面景象。而夜空中,則是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在橫斜的銀河里,散布著稀疏的星星,月亮灑著淡淡的月光,不時,偶有一兩片云彩輕輕地緩緩地漂蕩在空中。耿:明亮。斜河:天河,即銀河;銀河偏斜,又稱斜漢,表示夜已深。這里作者以凄清的夜景襯托離別時的氣氛和心情。此時此刻,有何感受呢?心里想了些什么呢?
賀新郎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深閣簾垂繡。
記家人、軟語燈邊,笑渦紅透。
萬疊城頭哀怨角,吹落霜花滿袖。
影廝伴、東奔西走。
望斷鄉關知何處,羨寒鴉、到著黃昏后。
一點點,歸楊柳。
相看只有山如舊。
嘆浮云、本是無心,也成蒼狗。
明日枯荷包冷飯,又過前頭小阜。
趁未發、且嘗村酒。
醉探枵囊毛錐在,問鄰翁、要寫牛經否。
翁不應,但搖手。
譯文
深深的閨閣繡簾垂地。還記得家人在燈燭邊的綿綿話語,會心之處,嫣然一笑,酒渦迷人。萬疊的山間城頭傳來哀怨的號角聲,風把霜花吹到了我的袖口。只有影子與我為伴,我東西來回奔走。望著遠處,我不知家鄉在什么地方,羨慕寒鴉可以在黃昏之后,回到楊柳樹上它們的巢穴。
只有山還是和原來一樣,嘆息亡國之后時事的變化如此之大。明天將帶上枯干的荷葉包著的冷飯,越過前面那座小山,設法謀生,以便糊口。趁還沒有出發,我再喝一口酒。幸喜那唯一的謀生工具毛筆還在,詢問鄰近的老翁需不需要抄寫《牛經》,老翁只是搖手而已。
注釋
賀新郎:詞牌名。雙調一百十六字。上下闋各十句。六仄韻。
兵后寓吳:指元軍攻陷臨安(1276)后,作者離開家鄉,流寓在蘇州一帶。
簾垂繡:即繡簾垂。
渦:酒渦。
萬疊:指樂曲反復不停地吹奏。
影廝伴:只有影兒相伴。
浮云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小阜:小土山。
枵(xiāo)囊:空口袋(指沒有錢)。
毛錐:毛筆。
牛經:關于牛的知識的書。《三國志》注引《相印書》,說漢朝有《牛經》。
賞析:
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南侵,陷岳州,下蘇常。翌年春日,兵進臨安。這年秋天,蔣捷正在吳門流寓,兵荒馬亂之中,衣食問題成為困撓詞人最大問題。這首詞寫于此時,是詞人流浪生活的真實寫照。
“深閣簾垂繡。記家人、軟語燈邊,笑渦紅透!遍|閣深院,垂地繡簾,柔和燈光,輕言細語。會心之處,嫣然一笑,酒渦迷人。詞人首先營造了記憶中溫馨的氛圍。但和眼前的自然之物相對照。在漂泊中自己多么希望回到故鄉和家人團聚,可是“望斷鄉關知何處”!羨寒鴉、到著黃昏后。一點點,歸楊柳。黃昏之后的“寒鴉”尚可歸巢楊柳,令人羨慕不已。不令人產生人不如鴉之感!”蔣詞中抒發的背井離鄉的愁苦情懷,而是戰亂時代這一特定歷史環境中的產物,而非一般詞人和平時的呻吟!叭f疊城頭哀怨角”,城頭上反復吹奏的號角聲充滿哀怨,這“哀怨”是一種主觀感情的外射,和著國破家亡的傷慟。
“相看只好山如舊。”流露出江山易主的悲痛心情。“嘆浮云”比喻世事的變幻無常。漂泊孤凄之感是和亡國之痛融合在一起的,使之更加深沉,也更加悲苦。這是一個秋風肅殺,百花凋殘的季節,這是一處景物蒼茫的黃昏時刻。
“明日枯荷包冷飯,又過前頭小阜。”明天將帶上枯干的荷葉包著的冷飯,越過前面那座小山,設法謀生,以便糊口。“趁未發、且嘗村酒!睆睦Ь沉孙@現出達觀的態度。姑且苦中作樂,把煩憂拋在一邊吧!村酒飲罷,囊中仍很羞澀。“醉探枵囊毛錐在,問鄰翁、要寫《牛經》否。翁不應,但搖手!蔽⒆碇刑绞帧拌眨▁iāo消)囊”幸喜那唯一的謀生工具毛錐還在。他詢問鄰近的老翁:“需要抄寫《牛經》么?”老翁只是搖手。詞人“東奔西走”的目的和結果,在這幾句話中描寫的維妙維肖。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幾個典型的細節加以描述,把它看成現實主義的杰作亦無不可。
這是一首描寫流浪生活的悲歌。在戰亂的年代,詞人過著流浪的生活。即使物質上再困窘,也不能使他屈服仕元。同時在詞人通過老翁對《牛經》的冷淡態度的描寫,透露出當時農村中凋零殘敗的景象,和農民生產情緒不高的事實。
【賀新郎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賀新郎·春情原文翻譯及賞析04-09
關于賀新郎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8-07
賀新郎·西湖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賀新郎·春情》原文、翻譯及賞析02-02
賀新郎·夏景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賀新郎·九日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賀新郎原文翻譯以及賞析辛棄疾03-18
賀新郎·國脈微如縷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
蘇軾《賀新郎·夏景》的原文及翻譯賞析08-18
蘇軾《賀新郎夏景》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