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原文翻譯及賞析匯編15篇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
江邊柳
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
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
賞析
古人常借詠柳以賦別,這首詩也沒有脫離離情的舊旨,但構思新穎,想象奇特而又切合情景。
詩的一、二句,寥寥幾筆,繪出了一幅美麗的古堤春柳圖。古堤兩旁,垂柳成行,晴光照耀,通體蒼翠,蓊蓊郁郁,裊裊婷婷,遠遠望去,恰似一縷縷煙霞在飄舞。“裊裊”、“青青”,連用兩個疊字,一寫江邊柳的輕柔婀娜之態,一寫其蔥蘢蒼翠的顏色,洗煉而鮮明。前人多以“翠柳如煙”、“楊柳含煙”、“含煙惹霧”等來形容柳的輕盈和春的秾麗,這里徑直用“一樹煙”來稱呼柳樹,想象奇特,造語新穎。只此三字,便勾出了柳條婆娑裊娜之狀,烘托出春光的綺麗明媚,并為下面寫離情作了反襯。
三、四兩句直接寫離情。詠柳惜別,詩人們一般都從折枝相贈上著想,如“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折盡一重新。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施肩吾《折楊柳》);“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兩度春。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憶江柳》)等等。雍裕之卻不屑作這種別人用過的詩句,而從折枝上翻出新意。“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詩人筆下的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贈別,倒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系住,永不分離。這一方面是想得奇,說出了別人沒有說過的語句,把惜別這種抽象的感情表現得十分具體、深刻而不一般化;同時,這種想象又是很自然的,切合江邊柳這一特定情景。大江中,船只來往如梭;堤岸上,煙柳絲絲弄碧;柳蔭下畫船待發,枝枝柔條正拂在那行舟上。景以情合,情因景生,此時此刻,萌發出“系郎船”的天真幻想,合情合理,自然可信。這里沒有一個“別”字“愁”字,但癡情到要用柳條兒系住郎船,則離愁之重,別恨之深,已經不言而喻了。這里也沒有一個“江”字、“柳”字,而江邊柳“遠映征帆近拂堤”(溫庭筠《楊柳枝》)的獨特形象,也是鮮明如畫。至此,“古堤邊”三字才有了著落,全詩也渾然一體了。
中唐戴叔倫寫過一首《堤上柳》:“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由“絲”而聯想到“織”,頗為新穎,但后兩句卻未能由此加以生發,而落入了窠臼;它沒有寫出堤上柳與別處柳的不同之處,如果把題目換成路邊柳、樓頭柳也一樣適用。其原因在于詩人的描寫,脫離了彼時彼地的特定情境。兩相比較,雍裕之的這首《江邊柳》匠心獨運、高出一籌。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詠秋柳
[清代]紀映淮
棲鴉流水點秋光,愛此蕭疏樹幾行。
不與行人綰離別,賦成謝女雪飛香。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枝頭棲息的烏鴉,伴著秦淮河的流水,點綴著秋天的風光,它們都深深戀愛著這里的幾種蕭瑟稀疏的樹。
柳枝不能留住種人來減少人間別離之苦,而柳絮飛舞如雪卻使謝道韞詠出佳句。
注釋
秦淮:即秦淮河,在南京,是一處游樂勝地。竹枝:亦稱竹枝詞,詩的一種形式,本為樂府,出自巴渝,末有和聲。后人以七絕詠土俗瑣事,多稱竹枝。
蕭疏:稀疏。
綰(wǎn):系,這里應意為挽留。
謝女:即謝道韞,東晉女詩人,謝安侄女,王凝之之妻。
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秦淮河秋季的景物,后兩句則寫柳枝不能留住行人來減少人間別離之苦而柳絮飛舞如雪卻使謝道韞詠出佳句。全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貼切而頗具情韻。
這是一首詠秋柳的詩,全詩不著一個“柳”字,而句句蘊含著柳樹的風韻。
此詩前兩句寫秦淮河的景物:棲息在枝頭的烏鴉,伴著秦淮河的流水,點綴著秋天的風光,它們都深深戀愛著這里的幾行蕭瑟稀疏的樹。“蕭疏”與“秋光”照映,“棲鴉”和“樹”關聯,使前后句緊密扣合,因而呈現詩人筆端的是一幅深秋蕭條凄冷的畫圖。其中,前句寫柳樹的特性:“棲鴉”明寫鳥而暗點樹,以實帶虛的手法點出了薄暮中烏鴉棲宿的樹;“流水”看似泛指而特指秦淮河。“棲鴉流水”,雖不明言柳樹,但已寫出柳樹常生長在河邊的特性。這樣寫,較之直言“河邊柳”來,不僅含蓄,而且靜中有動,增加生氣。也正是這些上有棲鴉,下依秦淮的柳樹,裝點金陵,為秋色增輝。后句則點染秋柳的蕭疏之態:蕭疏是秋柳的特征——秋柳既不像春柳那樣金碧染兩、臨風起舞,也不像夏柳那樣繁枝拂地、密葉藏鶯,而是落葉紛飛、意態蕭疏。但詩人對此并沒有精雕細繪,只是以疏蕩的筆觸,略加點染而已。這種藝術情趣,與秋柳的蕭疏風姿互相映襯,相得益彰。
后兩句則寫柳枝不能留住行人來減少人間別離之苦而柳絮飛舞如雪卻使謝道韞詠出佳句。其中,前句反用前人詩意,偏說“不與行人綰離別”,點明秦淮河畔的秋柳只是供人賞玩而不為人攀折贈別。其中,“不與”兩字,不僅翻出了新意,而且用擬人的口吻,增添了一層情韻。后句則是謝道韞詠雪的典故和李白的詩句的結合,寫收條通過聯翩浮想,展望秋柳的未來:秋柳到了第二年,也將枝繁葉茂,飛絮蒙蒙,而且象瑤臺雪花一樣地散發出香氣來。
全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貼切而頗具情韻。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3
柳含煙·河橋柳原文
河橋柳,占芳春,映水含煙拂路。幾回攀折贈行人,暗傷神。
樂府吹為橫笛曲,能使離腸斷續。不如移植在金門,近天恩。
翻譯/譯文
注釋
⑴樂府二句——意思是樂府中,將《折楊柳》這類的詩作為樂曲歌唱,人們聽了,又能使別情離緒時時泛起。橫笛:笛子橫吹。梁代古樂府《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⑵金門——漢宮中有“金馬門”,此指天子所居之地。天恩:皇恩。郭茂倩《樂府詩集》于白居易《楊柳枝》二首作序曰:白尚書有妓樊素善歌,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年既高邁,而小蠻方豐艷,乃作楊柳枝辭,以托意,曰:“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如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矚阿誰?”及宣宗朝,國樂唱是辭,帝問誰辭?永豐在何處?左右具以對。時永豐坊西南角園中,有垂柳一株,柔條極茂,困東使命取兩枝,植于禁中。故白居易又為詩云:“一樹衰殘委泥土,雙枝榮耀植天庭。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兩星。”此詞中的“近天恩”,取意于白居易之詩。
賞析/鑒賞
評析
這首詞由折柳送別詠開去,似有不遇之感,用筆含蓄,詞意晦澀。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春閨怨·不系雕鞍門前柳
元代:喬吉
不系雕鞍門前柳,玉容寂寞見花羞,冷風兒吹雨黃昏后。簾控鉤,掩上珠樓,風雨替花愁。
譯文:
不系雕鞍門前柳,玉容寂寞見花羞,冷風兒吹雨黃昏后。簾控鉤,掩上珠樓,風雨替花愁。
注釋:
不系雕鞍(ān)門前柳,玉容寂寞見花羞,冷風兒吹雨黃昏后。簾控鉤,掩上珠樓,風雨替花愁。
玉容寂寞:形容憔悴。 簾控鉤:簾幕上掛上銀鉤。
賞析:
這首《春閨怨·不系雕鞍門前柳》寫青樓女子晚景凄涼的景況。曲子寫道:門前柳老,難系雕鞍,車馬冷落;容顏憔悴,羞與花對。風雨黃昏后,倍添凄涼;樓中人雖在,已是明日黃花,再沒有人識賞。夜長愁更長。這支小令充分表明:青樓中人,以色事人,賣笑為生,一旦年長色衰,便門前冷落,生計全無,晚年往往十分悲慘。此曲寄托了喬吉對青樓女子的深深同情。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5
四和香·麥浪翻晴風飐柳
麥浪翻晴風飐柳,已過傷春候。因甚為他成僝僽?畢竟是春迤逗。
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于酒。盼到園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
譯文
夏至春歸,傷春的時節已經過了,而他還在因為什么煩惱?原來是傷春意緒仍在,春愁挑逗。
記得當年在芍藥花下牽你的手,那耳畔暖語更勝美酒。好不容易盼到了繁花似錦的時候,可如今孤獨的人卻更加憔悴、消瘦。
注釋
四和香:詞牌名,又名四犯令。雙調,上、下片各四句,五十字,句句押仄聲韻。
風飐(zhǎn)柳:風吹動柳條。飐,風吹物使其顫動搖曳。
傷春:因春天到來而引起憂傷、苦悶。
僝僽(chán zhóu):憔悴。王質《清平樂》:“從來清瘦,更被春僝僽,瘦得花身無可有。”
迤逗(yǐ dòu):汪刻本等作“拖逗”。
紅藥闌:紅芍藥花之圍欄。
素手:潔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賞析:
春去夏來,傷春的季節已經過了,而納蘭性德還是煩惱異常,故上片結句點出傷春意緒仍在。而這“春”字又不止于自然之春,個中亦含“春懷”、“春情”的內蘊。因而下片前二句之回憶語便承“春巡逗”而來,點明煩惱之由,即是她那美好的意態令人動情又使人傷感。結二句再轉回寫此時之情景與感受,翻轉之中更透過一層地表達出斯人獨憔悴的情態,苦戀的悲哀。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6
【越調】小桃紅
楊果
碧湖湖上柳陰陰,人影澄波浸,常記年時歡花飲。到如今,西風吹斷回文錦。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
[注釋]
回文錦:東晉前秦才女蘇惠被丈夫竇濤遺棄,織錦為“璇璣圖”寄濤,錦上織入八百余字,回旋誦讀,可成詩數千首。竇濤感動,終于和好如初。后人因以“回文錦”代指思婦寄給遠方夫君的述情之物。
[參考譯文]
碧綠的湖面上籠罩著柳蔭,人的倒影在明凈的水波中映浸。經常浮現在記憶里的是年時節下花前的暢飲。到如今,夫妻離散無音信。羨慕那成雙成對的鴛鴦,比翼齊飛到蓼花深處,人卻是鴛夢已殘,無計重溫。
賞析
這支小令寫思婦思念丈夫。曲子首句“碧湖湖上柳陰陰”是說:想起綠樹成蔭的湖畔,折柳送別的場所,能想起多少故事。
“人影澄波浸”的意思是:很多惜別的人影,倒映在湖面上,水波又打亂了影像。“常記年時對飲”是想象,意思是說:想起我們一塊對坐飲酒,好不愜意。“到如今,西風吹斷回文錦”意謂:念目前,夫妻離散,心中無限悲痛。最后三句“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的大意是:羨慕身旁飛過的鴛鴦,看別人成雙成對,只覺得一場殘夢般,蓼花深深。這直白的悲痛,非常感人,可以說這是全詩最美的三句。
這首小令從寫景領起,寫湖水清碧,岸柳陰陰,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光。“碧湖”與“湖上”是兩個詞組,作者有意重用一個“湖”字,而不說“碧湖岸上”,與其后“陰陰”的疊詞同集一句,便形成了一種婉轉低回的情味。“人影澄波浸”是表現湖水的清純,回應“碧湖”,但更主要的是從湖景帶出“人影”,由寫景向寫人過渡。“人影”至少能給讀者提供另外兩種意象:一是指曲中主人公本人,“柳陰陰”襯托出其人的孤獨,而碧湖澄波的寧靜氣氛則反現出下文心情的不平靜;二是指湖中的采蓮女,因為這首《小桃紅》是從江南采蓮的意境生發的。若取此解釋,那么主人公所憶的“對花飲”的對象,也是一名采蓮女子。而“語譯”釋“人影”為游人之影,則是與下句“常記”相承,所謂觸景生情。
設想柳蔭下游人笑語歡飲,且男女相雜,于是激起了主人公“年時對花飲”的回憶。“對花飲”通常意義就是對花飲酒,但“花”在詩歌中又有借喻女子的習常用法。這才使我們意識到曲中主人公為一名男子。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效果,這里不妨看他的另一首《小桃紅》:“采蓮湖上棹船回,風約湘裙翠。一曲琵琶數行淚。望人歸,芙蓉開盡無消息。晚涼多少,紅鴛白鷺,何處不雙飛。”立意乃至布局都與本篇驚人地相似,而主人公的女性身份則同樣是一目了然的。中國的詞曲作家都善于用簡略的暗示來節省介紹人物的筆墨。
回憶只有短短的一句,迅即接上了“到如今”,顯示了現實的無情。“如今”與“年時”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回文錦”表現出了主人公與“年時對花飲”的對方的戀愛相思關系,而這三字本身已寓離散之意,何況“西風吹斷”,兩人的音書聯系也中斷了。作者不直說情人遠去,恩愛斷絕,而以“西風吹斷回文錦”為暗喻,是藝術語言的需要,也表現出一種諱言傷痛的惆悵情味。于是,由觸景生情,又進一步引出了末三句的見景生感。
“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這“殘夢蓼花深”又非一種斷言可以括盡。我們取“殘夢”為鴛鴦之夢,似較得詩人之旨。這三句全述“鴛鴦”,以一個“羨”字統領,一方面說明了主人公渴望愛情幸福的強烈,連鴛鴦的“殘夢”也在被羨之列;另一方面也顯示了主人公對命運現實的絕望。一對鴛鴦飛入蓼花深處并頭酣眠,是連貫的一意,作品分作三句,雖是服從曲律句式的需要,卻也表現出主人公在克制傷痛、傾訴愿望時的一種掙扎感。
這首小令由景及人,又由人及景,借湖上的美景作為人物悲劇命運和悲劇心理的強烈反襯,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樂”(清王夫之《詩律》)。曲中處處表現出對悲哀的克制,含痛于喉,同時也因此表現出一種悱惻低回的風調。這種風調及其表現的手法都近于婉約詞,而“到如今”、“羨他一對,鴛鴦飛去”等使用的又是曲的平直語言。以曲為載體,以詞為筆法,這正是詞曲嬗變時期的常見現象。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
小樓西角斷虹明。
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
涼波不動簟紋平。
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譯文:
柳林外傳來輕輕的雷鳴,池上細雨蒙蒙;雨聲浙淅瀝瀝,滴在荷葉上發出細碎之聲。不久小雨即停,小樓西角顯現出被遮斷的彩虹。我們靠倚欄桿旁,直等到月亮東升。
燕子飛回門前,窺伺著飛到畫梁問;我從玉鉤上放下門簾。床上竹席紋路平展,好像清涼的水波,卻無波紋涌動。床頭放著水晶雙枕,她的金釵從發上墜下,橫放枕邊。
注釋:
①輕雷:雷聲不大。
②闌干(lán):縱橫交錯的樣子。
③月華:月光、月色之美麗。這里指月亮。
④畫棟:彩繪裝飾了的梁棟。
⑤玉鉤:精美的簾鉤。簾旌(jing):簾端下垂用以裝飾的布帛,此代指簾幕。
⑥“涼波”句:指竹子做的涼席平整如不動的波紋。簟(diàn):竹席。
⑦水精:即水晶。
⑧“傍有”句:化用李商隱《偶題》:“水文簟上琥珀枕,旁有墮釵雙翠翹”。墮(duò):脫落。
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夏季傍晚陣雨過后,一時之情狀,畫所難到,得未曾有。
詞的上闋寫室外景色,輕雷疏雨,小樓彩虹,雨后晚晴,新月婉婉,尤其是“斷虹明”三字和“月華生”三字的妙用,把夏日的景象推到了極美的境界。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柳蔭外、池塘上,陣陣驚雷后,下起了一陣急雨。雨滴落在池塘的荷葉上,簌簌作響。詞人未曾提及柳的遠近,然而無論遠近,雷都是來自柳的那一邊,雷聲被柳樹阻隔,聲音愈來愈小,故是輕雷,隱隱隆隆之致,有異于當頭霹靂。夏雨潑灑在池上,而雷聲此時已經停止了,惟聞沙沙颯颯,乃是雨聲獨響。此處一個“碎”字用得巧妙,細膩表現出雨打荷葉的聲音蓋過了荷葉本身風中相撞發出的聲音。荷聲者,其葉蓋之聲也。奇又在“碎”,夏季陣雨是轉眼即逝的,而因荷承,故聲聲清晰。此為輕雷疏雨,于一“碎”字盡得風流,如于耳際聞之。
詞上片前二句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一幅柳外池塘雨打荷葉的夏日風光圖。柳蔭外、池塘上,陣陣驚雷后,下起一陣急雨。雨滴落在池塘的荷葉上,簌簌作響。此處一個“碎”字用的巧妙,細膩表現出雨打荷葉的聲音蓋過了荷葉本身風中相撞發出的聲音。夏雨來得及、去得快,“小樓”以下三句寫雨后情景。小樓西腳,一道彩虹下,“待得月華生”。這表明她曾長時間佇立在那兒。她或許在等待情人到來,從彩虹生直至月上東山。
下片描繪了一幅美人夏日 睡覺圖,據詞意當是寫第二天情景。小樓繡閣,玉鉤放下、帷簾低垂,女主人公閣內鼾睡。只見她躺著的涼簟紋理平整,不見折皺,而她頭上的釵鈿則垂落在水晶枕旁。詞人巧妙地從燕子的視角,將女主人公夏日晝寢的畫面描摹得惟妙惟肖。
“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夏雨來得急、去得快,“小樓”以下三旬寫雨后情景。雨勢本來就不洶涌,一會兒天就放晴了。小樓西角,一道彩虹掛在天空。斷虹之美,令人難以名狀,詞人又只下一“明”字,而斷虹之美,斜陽之美,雨后晚晴的碧空如洗之美,已被“明”字描摹得淋漓盡致。“明”乃尋常之字,本無奇處,但細思之,卻表現了如此豐富的意境與層次之美。虹一彎,忽現云際,則晚晴之美,在此時顯得更加妙不可言,無可著筆處乃偏偏有此斷虹,來為生色,來為照影。閨中女主人公出現了,她倚著小樓欄桿,看彩虹落下,“待得月華生”。這表明她曾長時間地佇立在此。她或許在等待情人到來,從彩虹生直至月上東山。
下闋寫室內景象,以精美華麗之物又營造出一個理想的人間境界,連燕子也飛來窺視而不忍打擾。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旁有墮釵橫。”下闋詞的意境在“月華生”的基礎上再上一層。小樓繡閣,玉鉤放下、帷簾低垂,女主人公閣內鼾睡。寫到闌干罷倚,人歸簾下,天真晚矣。涼波以比簟紋,已妙極,又下“不動”“平”,竭盡全力渲染清幽處的悲涼。結尾兩句是人物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引人遐想,艷而不俗。水精枕,加倍渲染畫棟玉鉤,是用華美的物件以造一理想的人間境界(水精即水晶)。而結以釵橫,詞人此處,神理不殊,先后一揆。人巧妙地從燕子的視角,將女主人公夏日晝寢的畫面描摹得惟妙惟肖,繡閣的靜謐精美,不附會本事,這自是一幅閨閣妙畫,若附會本事,則本篇雖涉艷情,卻也表現清雅而自然。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8
四和香·麥浪翻晴風飐柳
麥浪翻晴風飐柳,已過傷春候。因甚為他成僝僽?畢竟是春迤逗。
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于酒。盼到園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
翻譯
夏至春歸,傷春的時節已經過了,而他還在因為什么煩惱?原來是傷春意緒仍在,春愁挑逗。
記得當年在芍藥花下牽你的手,那耳畔暖語更勝美酒。好不容易盼到了繁花似錦的時候,可如今孤獨的人卻更加憔悴、消瘦。
注釋
四和香:詞牌名,又名四犯令。雙調,上、下片各四句,五十字,句句押仄聲韻。
風飐柳:風吹動柳條。飐,風吹物使其顫動搖曳。
傷春:因春天到來而引起憂傷、苦悶。
僝僽:憔悴。
迤逗:汪刻本等作“拖逗”。
紅藥闌:紅芍藥花之圍欄。
素手:潔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賞析
此篇寫傷春懷人意趣,溫柔旖旎。“麥浪翻晴風貼柳,已過傷春候”風中綠麥,似是海浪,漣漣無邊,清香幽幽;楊柳飐飐,隨風飄揚。“麥浪”、“風飐柳”說明春去夏來,傷春季節已過。起二句,格調清新健朗,似表明作者內心也是自有一番愉悅之情的。但果真如此嗎?“因甚為他成僝僽”,“僝僽”即憔悴,愁苦,周紫芝《宴桃源》詞有“寬盡沈郎衣,方寸不禁僝僽”由此可知“僝僽”絕非一般的憂愁、煩惱,而是因哀愁而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就是柳永所說的“衣帶漸寬”。然而畢竟“已過傷春候”,既然為春感傷的時候早已過了,那詞人為何還落寞依然?
這一點,詞人似乎并不自知,所以才會有“因甚”的“捫心自問”。但真的不知嗎?“畢竟是春迤逗”,上闋結句點出傷春意緒仍在。而這“春”字又不止于自然之春,個中亦含“春懷”、“春情”的內蘊。因而就有了下闋的回憶之語。
“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于酒”,此二句承“春迤逗”而來,點明煩惱之由。這兩句是緬懷當初兩人幽會情景: 猶記那日,在開滿殷紅芍藥的闌邊,他攜起了她的素手,而她也不避閃,溫言軟語,笑意滿眸。這一切如今想來,令人動情,亦使人傷感。“紅藥”,即芍藥,“紅藥闌”即古詩詞中常提及的芍藥欄,藥欄,亦泛指花欄。最早見于南朝梁庾肩吾《和竹齋》:“向嶺分花徑,隨階轉藥欄”,南宋趙長卿《長相思》中有:“藥欄東,藥欄西。記得當時素手時”。《牡丹亭》里也有:“轉過那芍藥欄前”。
“盼到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結二句再轉回寫此時之情景與感受,盼到花鋪似繡,卻仍不能相見,翻轉之中更透過一層地表達出斯人獨僬悴的情態,苦戀的悲哀。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詞意來看乃傷春懷人之作,但具體所懷之人不詳,從正文可以看出應為懷念宮中表妹之作。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浣溪沙·鈿轂香車過柳堤
唐代: 張泌
鈿轂香車過柳堤,樺煙分處馬頻嘶,為他沉醉不成泥。
花滿驛亭香露細,杜鵑聲斷玉蟾低,含情無語倚樓西。
譯文:
鈿轂香車過柳堤,樺煙分處馬頻嘶,為他沉醉不成泥。
花滿驛亭香露細,杜鵑聲斷玉蟾低,含情無語倚樓西。
注釋:
鈿轂(gǔ)香車過柳堤,樺(huà)煙分處馬頻嘶,為他沉醉不成泥。
鈿轂:金飾的車輪軸承,有眼可插軸的部分。樺:落葉喬木,皮厚而輕軟,可卷蠟為燭。謂之“樺燭”。這里的“樺煙分處”,指朝廷考場。
花滿驛(yì)亭香露細,杜鵑聲斷玉蟾(chán)低,含情無語倚樓西。
玉蟾:月亮。古時傳說月中有蟾蜍(癩蛤蟆),所以常以蟾指代月亮。
賞析:
這首詞寫驅車送別。上片寫車過柳堤,馬嘶樺煙,人已遠去。“為他沉醉不成泥”一句,表現了女子對男子的依戀之情,如“成泥”,豈不是可以不走了嗎?下片頭二句寫驛亭環境,用以表現女主人公送走情人后“含情無語”的淡淡哀愁。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三眠未歇,乍到秋時節。一樹斜陽蟬更咽,曾綰灞陵離別。絮己為萍風卷葉,空凄切。
長條莫輕折,蘇小恨、倩他說。盡飄零、游冶章臺客。紅板橋空,濺裙人去,依舊曉風殘月。
譯文
三眠柳枝條還在風中飄蕩,秋天就突然降臨了。斜陽余暉灑在樹梢上,樹上寒蟬幽咽。經過灞陵離別,飛絮已經飄落水面成為浮萍,落葉被風吹卷,空留下悲涼凄切。
不要輕易折斷柳枝作離別,因為離別的怨恨還要由它來訴說,那些在章臺游玩的人來來往往,如同飄零的柳枝一般。如今送別的紅板橋上空空蕩蕩,游春浣裙的女子也已經離去,只留下清曉的風伴著殘月。
注釋
三眠:三眠柳,即檉(chēng)柳(又名人柳)。此柳的柔弱枝條在風中搖曳,時時伏倒。
灞陵:即霸陵,漢文帝之墓地。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
蘇小恨:喻與情人離別之悵恨。
倩:請、請求。
游冶:追求聲色,尋歡作樂。章臺:此處指妓樓舞館。宋晏幾道《鶴鴿天》:“新擲果,舊分釵,冶游音信隔章臺。”唐韓翊以《章臺柳》詩尋訪柳氏,詩以章臺借指長安,以章臺柳暗喻長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后人遂將章臺街喻指娼家聚唇之所。
紅板橋:紅色木板的橋。詩詞中常代指情人分別之地。
湔(jiān)裙人:代指情人或某女子。典出《北齊書·竇泰傳》。竇泰之母有娠,期而不產,大懼。有巫曰:“渡河浦裙,產子必易。”泰母從之,俄而生泰。后成為古代之風俗,謂女子有孕到河邊洗裙,分娩必易。又,唐李商隱《柳枝詞序》云:洛中里女子柳枝與商隱之弟李讓山相遇相約,謂三日后她將“濺裙水上”來會。后以此典借指情人或情戀之事。
賞析:
此首所詠是為秋初之柳。上片寫弱柳初秋,一派凄切悲涼之景。下片借柳托恨,無限樓空人去,孤苦無依之感。讀之令人蕩氣回腸。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1
柳邊深院。燕語明如翦。消息無憑聽又懶。隔斷畫屏雙扇。
寶杯金縷紅牙。醉魂幾度兒家。何處一春游蕩,夢中猶恨楊花。
譯文
柳樹旁邊深深的庭院,燕子在唧唧呢喃,叫聲明快猶如刀剪。你沒準兒的消息太多,我現在已經懶得再聽。討厭那假信兒傳進來,我用雙扇屏風把它隔斷。端著玉杯飲酒,打著節拍唱曲兒提神,每日用沉醉慰藉我的靈魂。你整個春天都在何處游蕩啊,我在夢中也恨那水性的楊花。
注釋
消息無憑聽又懶:指燕子每次捎來的情人歸來的消息都不可靠,故自己懶得再聽它了。
寶杯:酒杯。紅牙:調節樂曲節拍的拍板,多用檀木做成,色紅。
夢中猶恨楊花:夢中充滿了對情人的怨恨。
賞析
這也是一首春閨怨詞,它的寫法新穎別致,把閨中人的怨情表現得十分婉轉生動。上片寫深院獨居的女子想念意中人的癡迷之狀:庭間燕子的鳴叫聲明亮而清脆,像是又在傳播她所盼望中的意中人歸來的好消息。燕子每次報告的這個消息都不可靠,于是女子懶得聽、不愿聽了,干脆把窗子關起來。下片以楊花為喻,抱怨意中人的輕薄、放蕩和無情。表面上是在恨在罵,內心里卻是愛恨交加,可謂思深怨切,連夢中都難以釋懷。
盧祖皋
盧祖皋(約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號蒲江,永嘉(今屬浙江)人。南宋慶元五年(1199)中進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詩集不傳,遺著有《蒲江詞稿》一卷,刊入“彊村叢書”,凡96闋。詩作大多遺失,唯《宋詩記事》、《東甌詩集》尚存近體詩8首。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浣溪沙·握手河橋柳似金
唐代:薛昭蘊
握手河橋柳似金;蜂須輕惹百花心,蕙風蘭思寄清琴。
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楚煙湘月兩沈沈。
譯文:
握手河橋柳似金;蜂須輕惹百花心,蕙風蘭思寄清琴。
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楚煙湘月兩沈沈。
注釋:
握手河橋柳似金;蜂須輕惹(rě)百花心,蕙(huì)風蘭思寄清琴。
花心:花蕊。蕙風蘭思:形容美人的思緒和風度。蕙:香草名。寄清琴:將情思寄于清越的琴聲之中。
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楚煙湘月兩沈沈。
楚煙湘月:回憶往日游宴時的意境幽靜、凄迷。沈沈:也寫作“沉沉”。
賞析:
這首詞寫男女的歡會與分別。上片先從分別寫起,河橋垂柳,蜂惹百花,喻其分別時的留念,并興起相見之遲,相別之速。“蕙風”句是從弦管之間寫女子的風度、情懷。
下片寫臨流餞別,以春水之滿狀心意之滿足,以酒杯之深喻感情厚摯,用語自然而深婉。末句以景結情,楚煙湘水,皆已寂寞,純是分別時的感情外射。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東郊向曉星杓亞。報帝里,春來也。柳抬煙眼。花勻露臉,漸覺綠嬌紅姹。妝點層臺芳榭。運神功、丹青無價。
別有堯階試罷。新郎君、成行如畫。杏園風細,桃花浪暖,競喜羽遷鱗化。遍九陽、相將游冶。驟香塵、寶鞍驕馬。
翻譯
拂曉時分,京城東郊出現了醒目的北斗七星,它仿佛在告訴京城里的人們春天來了。柳樹已經吐出了新綠,花朵噙著清晨的露珠迎風綻放,整個大地因春天的到來而姹紫嫣紅,到處生機勃勃。春天里花草樹木郁郁蔥蔥,把高大的臺榭裝點得分外美麗迷人。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創造了如圖畫般絢爛多彩,充滿生機的美好季節。
新科進士在朝廷的.組織下游覽京郊御花園,他們魚貫成行俊美如畫。御花園里微風習習,桃花浪暖,新科進士們如鯉魚躍入龍門一步登天。新科進士游完了御花園又結伴游覽京城。他們騎馬飛馳,京城街區為之塵土飛揚。
注釋
東郊:京城東面的郊野。
向曉:天將要亮的時候。
星杓:指北斗星似杓柄的由玉衡開陽搖光三星所組成的那部分。
煙眼:煙霧籠罩著柳樹剛吐出的鵝黃色嫩芽。眼,指柳樹發芽之處的芽眼。
花勻:本指女子往臉上均勻地搽抹胭脂,此處指稱花朵有如女人勻臉一樣。
露臉:指花瓣上沾滿了露水。露,早上的露水。
層臺芳榭:高大而美麗的臺榭。榭,建筑在高臺之上類似涼亭的敞屋。
運神功:運用神奇的功力。神功,即“神工”,指大自然的創造力。
丹青無價:指大自然創造出春天這幅無價的美麗圖畫。丹青,指圖畫。無價,價值高昂到無法計算。
別有:除此之外還有。
堯階:此處指代柳永當時的宋代皇帝,堯階即指宋代皇宮里朝堂的臺階。
試:殿試,舉子經過筆試考中之后,還要經過皇帝的面試稱為殿試。
新郎君:新考中的進士,唐宋之時稱新考中進士的人為新郎君。
成行:指排列整齊。
如畫:人物俊美猶如畫中之人。
杏園:此處以杏園指代宋朝的御用園林瓊林苑。
桃花:指瓊林苑內的桃花。
競喜:指杏園內的微風和桃浪都很高興歡喜,是擬人寫法。
羽遷:本指人修道成仙,飛升天宮,
此指新進士由平民百姓而成為有功名的人鱗化:本指魚躍龍門而成龍,此亦指新進士由平民百姓一躍而為有功名的人。
遍九陌:京城里的所有街道。九陌,漢長安街中有八街九陌,后來便用九陌指京城大道。
相將:相互結伴。
游冶:出游尋樂。
驟:馬奔馳。
香塵:芳香的塵土。
寶鞍驕馬:指裝飾豪華的駿馬。
創作背景
此詞詠進士及第的得意、歡樂,當作于仁宗景佑元年(1034)。
賞析
詞的上闋寫京城內外初春的美好景色。開篇兩句先點出春天來到了京城。“東郊向曉星杓亞”,北斗星星柄低垂,是初春時的星象,但一句“報帝里、春來也”,卻使得這一自然現象仿佛有了生命,它在告訴京城中的人們:春天來了。句中語氣詞“也”,用得十分精到,洋溢著掩飾不住的喜氣。以下四句轉入寫景,抓住富有季節特征的春柳和春花,描繪京城初春的美麗。在詞人的筆下,“柳抬煙眼”,“花勻露臉”,清晨,柳樹在蒙蒙的霧氣中張開芽眼,美麗的花朵以露水勻臉。這兩句擬人化的描寫猶如一組特寫鏡頭,極逼真地描繪出了一幅初春晨景圖,美得令人心醉。接下來一句中的“漸”字,表時間的推移,實則暗寫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升起了,霧氣散去了,這時候再看一看春柳、春花,更覺綠得嬌媚,紅得艷麗。綠柳紅花“妝點層臺芳榭”,將層層臺榭裝點得更加美麗。面對如此美好的景致,詞人不由發出了“運神功、丹青無價”的感嘆。此句由景及情,贊美了大自然以其神奇的功力在大地上創造了猶如圖面一樣姜麗的春夭。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誠然,這首詞上闋的寫景絕不是單純只為了描寫春景,而是為下闋中人物的出場創造一種美好的景物氛圍,而是為借以傳達人物內心的喜悅之情。
詞的下闋寫新進士宴游場面。過片以“別有”二字開端,使詞作很自然地過渡至下闋,也使上下闋的感情融成一片。在美麗如畫的初春景色中,“新郎君”們出場了,他們騎在馬上,整齊地排成一行,個個風度俊美,氣宇軒昂,就像畫中人一樣。詞寫至此,人美景美,相得益彰。“杏園風細”三句,又是用擬人化的手法,寫汴京瓊林苑內微風習習,河水猛漲,仿佛在為這些人高中進士而歡喜。而喜得功名的新進士們,更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之情,“遍九陌、相將游冶。驟香塵、寶鞍驕馬”。出了瓊林苑后,又結伴在京城內策馬奔馳,各處游玩,所到之處揚起了陣陣香塵。詞的下片把登第者的得意情態描寫得淋漓盡致。
這首詞以初春氣象寫心中喜氣,頗能傳神。整首詞又宛如一幅畫面極生動的新進士宴游圖,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此詞確系寫于柳永進士及第之年,那么,這時的柳永,早已不是一個春風得意的翩翩美少年。透過此詞光華絢爛的外表,似乎又可以品味到歷經二十余年的科考生涯,那隱藏于作者內心深處的苦澀。如果再聯系柳永中進士后那慘淡的仕途,則此詞中的歡樂就顯得更為可悲而可嘆了。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4
新柳
朝代:宋代
作者:楊萬里
原文: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翻譯:
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閃耀著銀光的水塘。柳色尚且還不是深青的,只是淺淺的黃。未必柳條能蘸到水。那是因為水中的柳影將它拉長了。
賞析:
楊萬里的《新柳》一詩描摹細膩,韻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別開,頗能代表其“誠齋體”的詩風。
詩人漫步賞柳,由遠而近,視線也由上而下,從岸上柳條,寫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個非常親切的“引”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照應了前面的“百尺”一詞,又描繪出一幅柳條和水中柳影相連相映優美而有動感的圖畫,富有情趣,表現了作者對新春的喜愛之情。(早春時節是淺黃的柳條,暮春時節柳條是深青的,這里還采用象征的手法)“引”呼應篇首,說明柳條之所以能達“百尺”之長,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繪出微風吹動,柳枝輕揚,水上水下連成一片的優美畫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個畫面都寫活了。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活潑、新穎、意趣和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沖破江西詩派冷僻生澀的藩籬而表現的特色—“誠齋體”的特色。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5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古詩簡介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絕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聽聞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后,心情愉快所作。前兩句詩人對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后兩句詩人因見吳船而想念故鄉。
翻譯/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
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注釋
(1)西嶺:西嶺雪山。
(2)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3)泊:停泊。
(4)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江蘇省一帶。
(5)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6)“絕句”是詩的名稱,并不直接表示詩的內容。這種形式便于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作者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賞析/鑒賞
創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文學賞析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蘇,萌發生機時的顏色。“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字,表現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
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數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終于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并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系。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大大消減了。“泊”字,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于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三國孫權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作者借東吳代指孫權,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在情感使其內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心復雜的情緒,構成一個統一的意境。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
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見。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只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只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結作用的正是詩人內心的心緒。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心復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柳原文,翻譯,賞析02-20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05-11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商隱02-09
蘭陵王·柳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題柳》原文及翻譯賞析03-07
關于柳原文翻譯及賞析06-01
新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2-07
菀柳原文翻譯及賞析06-05
新柳原文賞析及翻譯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