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苓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9-27 11:23:27 古籍 我要投稿

采苓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

采苓原文翻譯及賞析1

  采苓

  采苓原文

  采苓采苓,首陽之巔。人之為言,茍亦無信。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陽之下。人之為言,茍亦無與。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陽之東。人之為言,茍亦無從。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采苓譯文及注釋

  翻譯

  采黃藥啊采黃藥,首陽山頂遍地找。有人專愛造謠言,切勿輕信那一套。別信它呀別信它,流言蜚語不可靠。有人專愛造謠言,到頭什么能撈到?

  采苦菜啊采苦菜,首陽山腳遍地找。有人專愛造謠言,切勿跟隨他一道。別信它呀別信它,流言蜚語不可靠。有人專愛造謠言,到頭什么能撈到?

  采蕪菁啊采蕪菁,首陽東麓遍地找。有人最愛說假話,切勿信從隨他跑。別信它呀別信它,流言蜚語不可靠。有人專愛造謠言,到頭什么能撈到?

  注釋①苓:通“蘦”,一種藥草,即大苦。毛傳:“苓,大苦也。”沈括《夢溪筆談》:“此乃黃藥也。其味極苦,謂之大苦。”俞樾《群經評議》:“詩人蓋托物以見意,苓之言憐也,苦之言苦也。”舊注或謂此苓為甘草,非。

  ②首陽:山名,在今山西永濟縣南,即雷首山。

  ③為(wěi偽)言:即“偽言”,謊話。為,通“偽”。

  ④茍亦無信:不要輕信。

  ⑤舍旃(zhān瞻):放棄它吧。舍,放棄;旃,“之焉”的合聲。

  ⑥無然:不要以為然。

  ⑦胡:何,什么。

  ⑧苦:苦菜,野生可食。

  ⑨無與:勿用也。指不要理會。

  ⑩葑:蕪菁,大頭菜之類的蔬菜。

  采苓賞析

  詩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興的表現手法開篇。所謂“興”,依朱熹的解釋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陽之顛”,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陽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陽之東”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黃藥,又名大苦,葉似地黃。“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蕪菁,亦稱蔓菁,俗稱大頭菜,根塊肥大,可供蔬食。這三種植物,都是《詩經》時代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詩人用這三種習見之物以起興,從而表達自己“人之為(偽)言”“茍亦無信”、“茍亦無與”、“茍亦無從”的理念。

  “無信”,是強調偽言內容的虛假;“無與”,是強調偽言蠱惑的不可置理;“無從”,是強調偽言的教唆不可信從。語意層層遞進,從而強調偽言之偽。接著詩人又用“舍旃舍旃”這個疊句,反覆叮嚀,進一步申述偽言的全不可靠。至此,詩人所要申述的“人之為(偽)言”“無信”、“無與”、“無從”的理念已經闡述得淋漓盡致,無須再說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無信”、“無與”、“無從”,那么偽言也就沒有市場,制造偽言的人也無立足之地了。故此詩人在每章的結尾用“人之為言(偽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詩,表明造謠者徒勞無功。

  前人評此詩,謂“各章上四句,如春水池塘,籠煙浣月,汪汪有致。下四句乃如風氣浪生,龍驚鳥瀾,莫可控御”(戴君恩《讀詩臆評》),又謂“通篇以疊詞重句纏綿動聽,而姿態亦復搖曳”(姚際恒《詩經通論》)。確實此詩在藝術表現上采用重章疊句、反覆詠唱的手法,造成一種回環復沓的旋律美,給讀者以很高的藝術享受。

采苓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采苓采苓,首陽之巔。人之為言,茍亦無信。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陽之下。人之為言,茍亦無與。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陽之東。人之為言,茍亦無從。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譯文

  攀山越嶺采茯苓啊采茯苓,那苦人兒佇立在首陽山頂。無聊小人制造著她的閑話,不要信啊沒有一句是真情。干脆拋棄它們吧拋棄它們,切莫信以為真清者自然清。那些造謠生事的長舌婦們,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攀山越嶺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兒尋到首陽山下來。無聊小人制造著她的閑話,你不要自亂陣腳參與進來。輕輕拂去它們吧拂去它們,切莫信以為真真相終大白。那些流言蜚語的制造者們,一無所得枉費心思空掛懷!

  攀山越嶺采蕪菁啊采蕪菁,那苦人兒轉到首陽山之東。無聊小人制造著她的閑話,最好堵上自己耳朵不要聽。不要太在意它們吧別在意,千萬別聽雨是雨聽風是風。那些以造謠傳謠為樂的人,能得到什么最終兩手空空!

  注釋

  ⑴苓(líng):通“蘦”,一種藥草,即大苦。毛傳:“苓,大苦也。”沈括《夢溪筆談》:“此乃黃藥也。其味極苦,謂之大苦。”俞樾《群經評議》:“詩人蓋托物以見意,苓之言憐也,苦之言苦也。”一說為蓮。舊注或謂此苓為甘草。

  ⑵首陽:山名,在今山西永濟縣南,即雷首山。

  ⑶為(wěi)言:即“偽言”,謊話。為,通“偽”。

  ⑷茍亦無信:不要輕信。茍,誠,確實。

  ⑸舍旃(zhān):放棄它吧。舍,放棄;旃,“之焉”的合聲。

  ⑹無然:不要以為然。然,是。

  ⑺胡:何,什么。

  ⑻苦:即所謂的苦菜,野生可食。

  ⑼無與:不要理會。與,許可,贊許。

  ⑽葑(fēng):即蕪菁,又叫蔓菁,大頭菜之類的.蔬菜。

  ⑾從:聽從。

  賞析:

  這是一首勸誡世人不要聽信讒言的詩歌。此詩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興的表現手法開篇。所謂“興”,依朱熹的解釋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陽之顛”,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陽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陽之東”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黃藥,又名大苦,葉似地黃。“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蕪菁,亦稱蔓菁,俗稱大頭菜,根塊肥大,可供蔬食。這三種植物,都是《詩經》時代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詩人用這三種習見之物以起興,從而表達自己“人之為(偽)言”“茍亦無信”、“茍亦無與”、“茍亦無從”的理念。

  此詩三章,先后告誡人們對待謠言要有三種態度“無信”、“無與”、“無從”。“無信”,是強調偽言內容的虛假;“無與”,是強調偽言蠱惑的不可置理;“無從”,是強調偽言的教唆不可信從。意思是說,首先要認識到它不可信,其次要不參與傳播,第三要不能聽信折磨自己。語意層層遞進,從而強調偽言之偽。接著詩人又用“舍旃舍旃”這個疊句,反復叮嚀,進一步申述偽言的全不可靠,要舍棄它們,不要信以為真,因為這世道很復雜,人心不古比比皆是,三人成虎、眾口爍金之事不絕如縷。至此,詩人所要申述的“人之為(偽)言”“無信”、“無與”、“無從”的理念已經闡述得淋漓盡致,無須再說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無信”、“無與”、“無從”,那么偽言也就沒有市場,制造偽言的人也無立足之地了。故此詩人在每章的結尾用“人之為言(偽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詩,表明造謠者徒勞無功。

【采苓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采苓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采苓原文翻譯及賞析08-27

采苓原文及賞析07-16

采苓原文及賞析09-27

詩經《國風·唐風·采苓》原文賞析09-18

采葛原文翻譯及賞析06-22

采芑原文翻譯及賞析10-07

采蘩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采葛》原文翻譯及賞析09-1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片不卡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五月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 中文字幕亚洲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