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陽池送朱二原文及賞析
《高陽池送朱二》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寫給朋友朱二的送別詩。該詩運用古今對比的手法,將習家池往日的綺麗繁華,與眼前的空寂冷落,形成鮮明的對照,懷古傷今,感傷襄陽不再有山簡這樣的人物,也是孟浩然心中的理想和眼前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寫意。下面我們來看看高陽池送朱二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原文:
當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家池。
池邊釣女日相隨,妝成照影竟來窺。
澄波澹澹芙蓉發,綠岸參參楊柳垂。
一朝物變人亦非,四面荒涼人住稀。
意氣豪華何處在,空余草露濕羅衣。
此地朝來餞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馬。
征馬分飛日漸斜,見此空為人所嗟。
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松子家。
譯文
當年襄陽雄盛時期,鎮守襄陽的山間經常在習家池醉飲。
相隨而來的釣女,來到池邊,競相窺視她們自己妝扮過的映在池中的倩影。
清波蕩漾荷花盛開,依依垂柳映綠了水岸。澹澹:水波搖蕩的樣子。參參:草木茂盛;細長的樣子。
往日的繁華已經消逝,人物也不似當年,四望習池已變得一派荒涼,人跡稀少。
往日意氣風發豪華風流的一代人物都不見了,只有荒草露水沾濕著游人的衣服。
此處雖然蕭條了,但是一大早就來此為送別餞行的,并在這里放牧將要遠行的馬匹。
一直到紅日漸斜,遠行人才上馬而去,此情此景見之無不令人感嘆此地的荒涼。
誠懇而來是為尋找通向世外桃源之路,既然如此,只好歸去,做一個赤松仙子隱逸罷了。松子:赤松子。古代神話中的仙人,相傳神農時為一說為帝嚳之師,后為道教所信奉。《史記·留侯世家》:“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松子家”,指學仙求道雨師。的隱逸者之家,即孟浩然的隱居處。
注釋
雄盛:雄奇盛大。
山公常醉習家池:山公指山簡,西晉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人,字季倫。曾為征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軍事,鎮襄陽。山簡好酒狂放,自比高陽酈生,因名彼池。
釣女:釣魚女子。
妝成:裝飾已畢。照影:鑒照形影。
澄波:清波。
綠岸:岸邊綠淪。
一朝:一時。
意氣:心情氣概。
草露:荒草冷露。
餞行:以酒食送行。
翻:反。
嗟(jié):感嘆詞語和語氣。
桃源:名地。
松子:即赤松子。
賞析:
1. 昔日繁華
開篇描寫:“當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家池。池邊釣女日相隨,妝成照影竟來窺。澄波澹澹芙蓉發,綠岸參參楊柳垂。”詩人以回憶的筆調,描繪了襄陽雄盛時期習家池的繁華景象。山間鎮守的官員(山公)常在此地醉飲,池邊釣女競相窺視自己妝扮過的倩影,清波蕩漾中荷花盛開,依依垂柳映綠了水岸。這些描寫生動而細膩,讓人仿佛置身于那個繁華的時代。
2. 今日荒涼
對比描寫:“一朝物變人亦非,四面荒涼人住稀。意氣豪華何處在,空余草露濕羅衣。”詩人筆鋒一轉,將鏡頭拉回到現實。往日的繁華已經消逝,人物也不似當年,四望習池已變得一派荒涼,人跡稀少。往日意氣風發、豪華風流的一代人物都不見了,只有荒草露水沾濕著游人的衣服。這種強烈的對比,不僅讓讀者感受到了時間的無情和世事的滄桑,也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失落與感慨。
3. 送別情景
送別描寫:“此地朝來餞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馬。征馬分飛日漸斜,見此空為人所嗟。”盡管此地已經荒涼,但仍有離別之情在上演。一大早就有人在此為送別餞行,放牧著將要遠行的馬匹。一直到紅日漸斜,遠行人才上馬而去。此情此景見之無不令人感嘆此地的荒涼和離別的哀傷。
4. 歸隱決心
結尾抒情:“誠懇而來是為尋找通向世外桃源之路,既然如此,只好歸去,做一個赤松仙子隱逸罷了。”詩人在經歷了仕途的坎坷和現實的打擊后,最終選擇了歸隱之路。他誠懇地來尋找通向世外桃源的道路,但現實卻讓他失望。于是,他只能歸去,做一個像赤松子那樣的隱逸仙人。這既是對現實的無奈妥協,也是對內心理想的堅守和追求。
藝術特色
古今對比:詩人巧妙地運用了古今對比的手法,將習家池往日的綺麗繁華與今日的荒涼冷落進行對比,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借景抒情:詩人通過描繪習家池的景物變化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變化,使得詩歌既有畫面感又有情感深度。
語言優美:詩人的語言優美而生動,用詞精準而富有表現力,使得詩歌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高陽池送朱二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高陽池送朱二》古詩解析06-30
孟浩然《高陽池送朱二》全文及鑒賞07-18
送朱大入秦原文及賞析10-12
送魏二原文及賞析10-09
《送魏二》原文、翻譯及賞析05-15
[優秀]送魏二原文及賞析08-13
送二兄入蜀原文及賞析02-27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賞析06-08
《送二兄入蜀》原文及賞析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