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從弟》的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3-10-07 12:15:51 秀雯 古籍 我要投稿

《贈從弟》的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贈從弟》的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原文】

  贈從弟(亭亭山上松)

  作者: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任它滿天冰霜慘慘悽悽,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緊緊扣住松柏經寒不衰、枝干堅勁的特征來描寫,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成功地通過詠松柏來表現自已對高風亮節的贊美和追求。全詩格調勁健,語言質實,具有清剛之氣。象詩中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以句式的重復來突出狂風與勁松的對抗,語調緊促有力,詩情震蕩,正顯示了此詩以氣勝的特色。全詩章法渾成,承轉自然。尤其是結尾二句,以虛詞設問,牽出全篇主旨,可謂收束得法,神完氣足。

  詩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樣堅貞自守,不因外力的壓迫而改變本性,也有自況自勉的含義。詩人不是孤立地詠物寫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惡劣的環境中來刻畫,突出了它與作為對立面的狂風、冰雹的搏斗,可謂是通過典型環境來刻畫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勝利者的姿態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巔,顯示出一種激勵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壯美。人是環境的產物,也會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挫折、考驗。詩人告訴我們,必須像松柏那樣永遠保持堅貞自強的個性,才不愧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注釋】

  [1]選自《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魏詩》卷三。劉楨(?217),漢末詩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詩著稱。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從(zòng)弟,堂弟。全詩文字平實,風格古樸。

  [2]亭亭:高聳的樣子。

  [3]瑟瑟:形容風聲。

  [4]一何:多么。

  [5]罹(lí)凝寒:遭受嚴寒。罹,遭受。凝寒,嚴寒。

  贈從弟

  朝代:魏晉

  作者:劉楨

  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譯文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

  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

  任它滿天冰霜慘慘凄凄,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

  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注釋

  ①亭亭:高聳的樣子。

  ②瑟瑟:形容寒風的聲音。

  ③一何:多么。

  ④慘凄:凜冽、嚴酷。

  ⑤罹(lí)凝寒:遭受嚴寒。罹,遭受。

  ⑥"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說,難道松柏沒有遭到嚴寒的侵凌嗎?(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這是它的本性決定的。

  本文選自《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魏詩》卷三。劉楨(?--217),東漢末詩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詩著稱。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的修辭手法。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為喻,贊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經嚴寒而不凋。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從弟:堂弟。

  鑒賞

  劉楨的詩剛勁挺拔,卓犖不凡。曹丕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贈從弟》共三首,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稱于世。

  《贈從弟》(其二)貌似詠物,實為言志,借青松之剛勁,明志向之堅貞。全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遠,氣壯脫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潔之態動人情思,風的肅殺之聲逼人警覺。用“亭亭”標示松的傲岸姿態,用“瑟瑟”摹擬刺骨的風聲。繪影繪聲,簡潔生動。又以“谷中”映襯“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詩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觀描寫為主,三四兩句則加強了抒情的氛圍。而且在似乎不相關的松和風之間沖突頓起,令聽者心驚,觀者顏開。兩個“一何”強調詩人感受的強烈,一“盛”一“勁”表現沖突的激烈和詩人的感情傾向。第三句詩順接第二句,第四句呼應首句,章法綿密,展開有序。

  五六兩句,由風勢猛烈而發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剛勁而拓寬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發顯出環境的嚴酷和青松歲寒不凋的特性。詩的意境格外高遠,格調更顯得悲壯崇高。松樹和環境的對比也更分明,而松樹品性的價值也更加突現出來。

  最后兩句變換句式,以有力的一問一答作結。詩人由外而內,由表層到深層,把讀者眼光從“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視到松樹內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樹之所以不畏狂風嚴寒,是因為有堅貞不屈的高風亮節。

  全詩以松樹為中心,寫得集中緊湊。反復詠歌,卻不平板單調。用詞樸素無華,風骨雄健,氣勢有力。不重在工筆細描,而以層層深入事物的內核見長。

  這首詩名為“贈從弟”,但無一語道及兄弟情誼。我們讀來卻頗覺情深誼長,而且能同詩人心心相印。這是因為詩人運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樹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滅,與人無關。但一旦詩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樹木、風霜雷電,與自然界中某些同人類相通的特征一撞擊,便會爆發出動人的火花。這種象征手法的運用,劉楨之前有屈原的桔頌,劉楨之后,則更是屢見不鮮,且形成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特征之一。

  劉楨如果直接抒寫內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樹的高潔來暗示情懷,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勵從弟。全詩關于兄弟情誼雖“不著一字”,但味外之旨卻更耐人品嘗。

  贈從弟·其一

  泛泛東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華葉紛擾溺。

  采之薦宗廟,可以羞嘉客。

  豈無園中葵?懿此出深澤。

  翻譯

  山澗里溪水順暢地向東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頭清晰可見。

  蘋藻這些水草在水邊默默地生長,十分茂盛,隨著微波輕輕蕩漾。

  采集它們可以用作宗廟祭祀,可以進獻給尊貴的賓客。

  難道沒有菜園中的冬葵這種珍貴的蔬菜可以用來進獻嗎?這是因為蘋藻來自幽遠的水澤,更加美好、可貴。

  注釋

  從(舊讀zòng)弟:堂弟。

  泛泛:水流貌。

  磷磷:形容石頭色彩鮮明。

  蘋藻: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華葉:花與葉。

  羞:通“饈”。

  嘉客:佳客,貴賓。

  懿:美好。

  賞析

  這首詩,詠的是“蘋藻”。蘋藻生于幽澗,“托身于清波”,歷來被視為潔物,用于祭、享。此詩詠蘋藻,開筆先敘其托身之處的非同凡俗:“泛泛東流水,磷磷水中石。”“泛泛”敘澗水暢流之狀,“磷磷”寫水中見石之貌。讀者眼前,頓時出現了一派幽涼、清澈的澗流。然后才是蘋藻的“出場”:“蘋藻生其涯,華葉紛擾溺”——在幽澗清流之上,蘋藻出落得花葉繽紛,隨著微波輕輕蕩漾,顯得何其清逸、美好!“采之薦宗廟,可以羞(進)嘉客。”這就是人們用作祭享、進獻貴賓的佳品呵!這兩句寫蘋藻的美好風姿,用的是映襯筆法。讀者可以感覺到,其間正有一股喜悅、贊美之情在汩汩流淌。接著,詩人忽然拄筆而問:“豈無園中葵?”意謂:難道園中的冬葵就不能用嗎?回答是深切的贊嘆:“懿(美)此出深澤!”但蘋藻來自深遠的水澤,是更可貴、更能令人贊美的。這兩句,用的又是先抑后揚的筆法:前句舉“百菜之主”園葵之珍以壓蘋藻,是為抑;后句贊蘋藻之潔更勝園葵,是為揚。于問答、抑揚之中,愈加顯得蘋藻生于幽澤而高潔脫俗的可貴。以此收束全詩,令人讀來余韻裊裊。

  贈從弟·其三

  兩漢:劉楨

  鳳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厭,奮翅凌紫氛。

  豈不常勤苦?羞與黃雀群。

  何時當來儀?將須圣明君。

  譯文:

  鳳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鳳凰在南岳集結,他們在枯敗的竹林處徘徊不前。

  于心有不厭,奮翅凌紫氛。

  我的心不氣餒,奮力的展翅凌駕于高空之上。

  豈不常勤苦?羞與黃雀群。

  我豈能不常常刻苦學習努力練習,我把和黃雀為伍當作恥辱。

  何時當來儀?將須圣明君。

  什么時候才有杰出人物的降臨,就要等到我面見君主。

  注釋:

  鳳皇集南岳,徘(pái)徊(huái)孤竹根。

  鳳皇:即鳳凰。

  于心有不厭,奮翅凌紫氛(fēn)。

  厭:通“饜(yàn)”,滿足的意思。紫氛:高空,云霄。

  豈不常勤苦?羞與黃雀群。

  黃雀:比喻俗士或以閑散自適者。

  何時當來儀?將須圣明君。

  來儀:謂鳳凰來舞而有容儀,古人以為瑞應。

  賞析:

  這首詩詠的是“鳳凰”。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說文》),生長在南方“丹穴山”中。《大戴禮記》說它是“羽蟲”之“長”,所以棲、食也與凡鳥不同:“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詩經·大雅·卷阿》鄭玄箋)。這就是此詩開頭所說的“鳳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之意。詩人之歌詠鳳凰,不僅因為它有此神奇的習性,更矚意于它那絕世高蹈的懷抱:“于心有不厭(足),奮翅凌紫氛。”——它根本鄙棄“鳥為食亡”之俗,不滿足于“竹實”之食,而要奮展巨翼,掠過九霄的紫霞,高遠地飛翔!后一句以鳳凰凌空“奮翅”的動態形象,表現它絕世超俗的高遠之志,運筆勁健,富于陽剛之美。讀過莊子《逍遙游》和宋玉《對楚王問》的人都記得,當鹍鵬、鳳凰“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之際,“學鳩”、鷃鳥之輩曾以其井蛙之見,對它們加以無知的嘲問。宋玉因此有“鳳皇上擊九千里,絕云霓、負蒼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之語,將這類斗筲之輩一筆罵倒。詩人大約正有感于此,所以接著兩句便借鳳凰之口,對無知之輩的嘲問,作出了聲震云天的回答:“豈不常勤苦,羞與黃雀群!”意謂:正是為了不與世俗之輩同流合污,我才不避勤苦、投入搏擊風云的斗爭生涯的呵!詩人仰望云空、激動不已,不禁又悠然神往地追問一句:“那么,你究竟什么時候才能歸來?”鳳凰的回答干脆利落:“將須圣明君”。意謂:到了明君臨世的時候,我就將萬里來歸!這四句抒寫鳳凰之志,詩人將其置于“奮翅凌紫氛”之后,便造出了一種高天傳音的雄奇境界。絕世高蹈的鳳鳥,正凌空遠去,萬里云天卻還隆隆地回蕩著它那高傲的鳴叫,這壯懷是書寫在高天白云之上的呵!

【《贈從弟》的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贈從弟原文翻譯及賞析07-28

贈從弟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9-26

《贈從弟》原文、翻譯及賞析05-16

《贈從弟》原文翻譯及賞析08-01

贈從弟原文翻譯及賞析11篇07-28

贈從弟原文翻譯及賞析(11篇)07-28

贈從弟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11篇)07-28

贈從弟原文翻譯及賞析10篇04-15

贈從弟原文翻譯及賞析(10篇)04-16

贈從弟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10篇06-0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日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 综合久久久久久综合久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 | 另类专区亚洲色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字幕一级二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