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早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范例3篇)
早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
原文:
南溪早春
宋代:楊萬里
還家五度見春容,長被春容惱病翁。
高柳下來垂處綠,小桃上去末梢紅。
卷簾亭館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風。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當好時豐。
譯文:
還家五度見春容,長被春容惱病翁。
回家五年來,已經五度見到春天的容貌,我病且老,常被嬌艷的春光欺惱。
高柳下來垂處綠,小桃上去末梢紅。
柳樹下垂的枝條末梢剛生出嫩綠的葉片,幾枝上伸的桃枝上初綻嫣紅的花苞。
卷簾亭館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風。
珠簾高卷,亭館內融融春暉怡我心懷,拄杖出游,山水間款款春風令人醉倒。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當好時豐。
新年早春時節恰逢春雨豐足,去年雖好,卻難及今年興榮。
注釋:
還家五度見春容,長被春容惱病翁。
南溪:詩人故鄉吉水塘村前一道小溪,詩人即筑室于溪畔。春容:猶言春光。
高柳下來垂處綠,小桃上去末梢(shāo)紅。
惱:使煩惱。病翁:作者自指。
卷簾亭館酣(hān)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風。
酣酣:艷盛貌。款款:徐徐柔和貌。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當好時豐。
好時豐:好年成。
賞析:
此詩為詩人晚年退職家居期間所作,首聯扣合題目,概述還家五年來的.景況;頷聯寫柳綠桃紅的早春景色;頸聯寫衰翁在早春時節靜居亭館與漫步溪山的感受;尾聯以春雨兆豐年收結。此詩用詞通俗生動又富有理趣。
首聯扣合題目,概述還家五年來的景況。春容的鮮妍與病翁的衰老適成對照,所以說“春容惱病翁”。嘆老中隱藏著不服老的情緒。這正是詩人雖年已衰暮,卻仍然熱愛早春景色的原因。以下兩聯,即寫衰翁眼中的春容。
頷聯寫柳綠桃紅的早春景色,早春柳枝返綠時,總是首先從下垂的枝條末梢部分開始,故說“垂處綠”;而小桃花初綻時,也總是首先從上伸的枝條末端開始,故說“末梢紅”。下來,上去,分寫柳條桃枝的特點;“垂處綠”,“末梢紅”,則正是他們在春天到來時的顯著變化。這兩句觀察細致,造語新穎,緊扣題目“早春"寫出“動人春色不須多”的特點。
頸聯寫衰翁在早春時節靜居亭館與漫步溪山的感受。在華美的亭館中,珠簾高卷,濃盛的春光映射著,滿室充滿了溫煦的春暉和熏人的春意;拄著拐杖,在溪山郊野間放步漫游,迎面吹來了徐徐的春風。這一聯將早春的暖日和風與衰翁居室及出游的活動結合起來寫,傳出了融洽的春意。“酣酣”、“款款”使人感到舒適欲醉。
尾聯轉筆,以春雨兆豐年收結,進入新年之后,新雨下得很足,看來今年肯定是個豐收年景,相比之下,去年雖豐收,恐怕還算不上最好的年景。"更入新年”點早春。這個結尾,說明“衰翁”所醉心的并不僅僅是美好的春容,而且關切著民生榮悴。從藝術角度看,可能失之平直,但從思想內容看,卻轉出新意。
以衰翁寫早春,本極易流于頹唐。這首詩的一個好處,正在于無頹唐之態,春天的色彩、活力、希望,都表現得相當充分。
早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2
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
宋代:歐陽修
楚色窮千里,行人何苦賒。
芳林逢旅雁,候館噪山鴉。
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
東風一樽酒,新歲獨思家。
譯文:
楚色窮千里,行人何苦賒。
楚地的景色,眼睛力所能及看到的何止千里,遙遠的路途讓行人何其的苦楚。
芳林逢旅雁,候館噪山鴉。
春日的樹木煥發生機,遇見北歸的一群群大雁,接待官員的驛站,傳來山中鴉鳥的陣陣叫聲。
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
春色悄然拂過河邊的青草,水面上開著一片槎花。
東風一樽酒,新歲獨思家。
春風吹來,暫且飲上一杯酒,新的一年只能獨自思念著遠方的親朋。
注釋:
楚色窮千里,行人何苦賒(shē)。
楚:古代楚國范圍很廣,包括現在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以及四川、廣西、陜西三省的一部分。后來所謂“楚”,常常泛指南方的廣大地區。賒:遙遠。
芳林逢旅雁,候館噪(zào)山鴉。
芳林:出自《初學記》,是春日的樹木的意思。旅雁:指南飛或北歸的雁群。候館:供瞭望用的小樓;泛指接待過往官員或外國使者的驛館。
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chá)。
槎:槎,木筏,這里指水生植物。
東風一樽(zūn)酒,新歲獨思家。
新歲:新年。
賞析:
一首羈旅詩,描繪的是早春時候詩人正趕去南方的路上,想起以往在洛陽做官時結識的朋友,看到美麗的早春景物,不由得借景抒情,寫了這首詩。襯托出詩人游子的孤獨以及對親友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極目千里,所看到的樹色、天色,都在古代楚國的范圍之內。遠行的人最怕望不到邊的路,他所要走的路卻正有千里之遙。所以第二句接著說,我這個在外旅行的人(行人),是多么擔憂這遙遠的路程啊(何苦賒)! “賒”遙遠的意思。在九百多年前,人們出門,最好的交通工具也只是船和馬,多數人得靠徒步行走;要走千里路程,可不是一容易的事。知道這情況,這們才能理解為什么“窮千里”,就這樣“何苦賒”了。
在古時候,離家遠行是很容易產生孤寂的感覺的,第二聯正是寫這種感覺:走近散發出芳香的樹時,正好看到北歸的大雁;到了行人宿夜的旅店(候館),又聽到山里的.烏鴉亂叫(噪)的聲音。雁是一種候鳥,冬天飛到南方,春天又飛回北方,到處漂泊。在外旅行的人,見到大雁,常常會觸發自己孤獨流浪的離愁。何況這雁在春天又是向北飛,而他卻要往南行,這一對比,便更增加了他有家不能歸的感慨了。一天走累了,本想在旅店好好歇一下,卻又聽到烏鴉煩人的叫聲,心情怎么能平靜下來呢?
走了一段陸路,又改換成水路。第三聯寫在水路看到的景象:春意已進入到河邊的青草,也就是說,青草已經抽芽,長出來了,帶來了春天的氣息;水上植物也已經開了花,就在木筏的邊上。河邊水上的這一派春天景色,倒是很美的,可是作者并沒有那種閑情逸致來欣賞這良辰美景;相反地,這美景反而更勾起他的離愁;不能同親友共賞,再好的景致,也如同虛設呀,所以心情不能平靜。他在想什么呢?
最后一聯說,迎著春天的東風,喝上一杯悶酒,在這新年到來的時候,我只是想著家鄉。逢年過節,一般都要同家人團聚,共賀新春。可是他在新春的時候,還要在外地長途跋涉,哪有心思去欣賞春天的美好景色呢?新年只能使他更加想念家鄉了。
整首詩被首聯的一個“苦”字奠定了基調,以下的景物描寫,無不透露出作者的情感來。早春景物雖然優美,可離家遠行的詩人沒有心思去欣賞春天的美好景色,相反地,這美景反而更勾起他的離愁。作者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把對親友的思念以及自己漂泊孤獨之情,都借助一杯酒釋然自己內心的愁苦。
早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3
原文:
早春
宋代:白玉蟾
南枝才放兩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
譯文:
南枝才放兩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早春時節,南面朝陽的梅枝才開了兩三朵花,正好又下了一場雪,我在月下雪地里體味梅花散發的清香味,賞玩梅花潔白的顏色。
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
那初開的白梅花,濃淡深淺有別,夜霧和月色附著在那色濃的花朵上,猶如籠罩著寒冷的水一般,附著在色淡的花朵上,就像籠罩著明凈的沙子一般。
注釋:
南枝才放兩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南枝:向南的梅枝。弄:賞玩。粉:白色。此處指梅花的白顏色。
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
著:附著,穿著。籠:籠罩。
賞析:
此詩是通過梅花來歌詠早春的,因為梅花在春天開得最早。首句寫梅花之早。“南枝”,因為向陽,所以南枝上的梅花最早開放。“才放”,剛剛開放,也是說花開得早。“兩三花”,只開了兩三朵花,還是說花開得早。
次句寫花香花色。“雪里”仍然說明花開之早,因為春天到來了,稍晚一點,就沒有雪了。“吟香弄粉”是說詩人在雪中仔細吟誦與賞玩著梅花的香氣以及花蕊、花瓣的形狀與顏色,這四個字顯然采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些”雖無實在意義,但是起了押韻的作用。
后兩句寫梅花開放的環境,它們顯然化用了唐代詩人杜牧《泊秦淮》中的名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創造出一種朦朧美,同時又將花、雪、煙、月、水、沙連成一片。詩人不僅欣賞梅花,也欣賞了梅花周圍詩情畫意的環境。換句話說,詩人在詩情畫意的環境里欣賞梅花,自然會別有一番情趣。這兩句在對仗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不僅三、四兩句相互之間對得非常工整,而且各句又分別采用了句中對的'形式,這就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
宋陶岳《五代史補》卷三說了個一字師的故事:“時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為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谷笑謂曰:‘數枝非早也,不如一枝則佳。’齊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為齊己一字之師。”從強調“早”的角度來說,鄭谷無疑是正確的,但不一定符合實際情況。從欣賞梅花的角度看,“南枝才放兩三枝”既強調了“早”,同時更有觀賞價值,也比較符合實際情況,所以此詩也自有它的生命力。
【早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早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20
早春原文翻譯及賞析07-17
《早春》韓愈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4-15
《南湖早春》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城東早春原文翻譯及賞析09-30
南湖早春原文翻譯及賞析12-22
城東早春原文翻譯賞析08-07
南湖早春原文翻譯及賞析05-12
城東早春原文翻譯及賞析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