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原文及譯文

時間:2023-12-23 16:37:26 古籍 我要投稿

馬說原文及譯文

馬說原文及譯文1

  《馬說》

  作者: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ì)或盡粟(sù)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注釋

  伯樂:春秋時秦穆公時人,本名孫陽,擅長相馬,F指能夠發現人才的人。

  只:同"只",只是。辱:這里指受屈辱而埋沒的才能。

  奴隸人:古代也指仆役,這里指喂馬的人。

  駢死:并列而死。駢:兩馬并駕,引申為一起。

  槽櫪:喂牲口用的食器。櫪:馬棚、馬廄。

  不以千里稱也:不以千里馬被稱道。以,按照,介詞。稱,稱頌,稱道。

  馬之千里者:馬(當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詞。此句"馬"和"千里者"是部分復指關系。

  一食:吃一次;颍河袝r。

  盡粟一石:吃盡一石粟。盡,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石,十斗為石。

  食:同"飼",喂養。

  其:指千里馬,代詞。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這,指示代詞。

  能:才能。

  才美不外見:才能和長處不能表現在外。見,同"現",表露。

  且:將。欲:想要,要。等:相當。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安:怎么,哪里,疑問代詞。

  策:鞭打。之,指千里馬,代詞。以其道:用(對待)它的辦法。

  盡其材:全發揮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鳴之:(馬)嘶鳴。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執策:拿著馬鞭。策,趕馬的鞭子,名詞。臨之:臨視著馬。臨,從高處往下看。

  其:語氣助詞,加強反問語氣。

  辱:指受屈辱而埋沒才能

  故:所以

  于:在。

  以:把。

  一食:吃一頓。食,吃。

  或:有時

  盡:全,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糧食。石,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外見:表現在外面見:通"現",表現;顯現。

  且:猶,尚且。

  欲:想要。

  等:等同,一樣。

  不可得:都做不到。

  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安:怎么,哪里,疑問代詞。

  策之:鞭打馬。

  之:指千里馬,代詞。

  以其道:按照(驅使千里馬的)辦法。

  道:正確的方法。

  食之:食,通"飼",喂養它。

  之:無意義。

  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臨:面對

  嗚呼:表示驚嘆,相當于"唉"。

  其("其真無馬邪(yé)?"):恐怕,表推測

  邪:同"耶",表示疑問。

  雖:故雖(即使)有名馬雖(雖然)有千里之能

  知:懂得。

  通假字

  (1)食馬者:"食"通"飼",喂。

  (2)才美不外見:"見"通"現",顯現。

  (3)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

  (5)祗辱于奴隸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古今異義

  是古義:這樣的。例: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今義:判斷詞。安古義: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今義:安全;安定;安裝。等古義:同樣。例:且欲常馬等不可得。今義:等候;用在人稱代詞名詞后表示復數或列舉;蚬帕x:有時,有的人。例:一食或盡粟一石今義:或者

  譯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能)發現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馬,也只是辱沒在做仆役的馬車夫的手中,(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不用"千里(馬)"的稱號稱呼(它)。

  能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養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能(日行)千里(的'特點)來飼養(它)。(所以)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特殊的才能和英武的體態無法顯示出來,況且想要跟普通的馬等同還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駕馭它,卻不按照駕馭千里馬的方法,飼養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它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只是)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

馬說原文及譯文2

  馬說

  作者: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世間有了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馬,也只是辱沒在仆役的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的里面,不因為日行千里而出名。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吃完糧食一石。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里,而沒有喂養。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點不能從外面表現。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養它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才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

  賞析

  “說”是一種文體,本文題目的意思大多數教輔資料上都解釋為“說說千里馬”,可是我今天要推翻這個觀點,把本文題目理解為“千里馬的自述”,請大家跟著我這個思路去分析鑒賞。

  作者韓愈所處的中唐正是朋黨紛爭,世人傾軋之時,他本人屢遭排擠和貶斥。他也是一個有才能的文人,可以算是一匹“千里馬”,。那時社會狀況卻是“世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所以他才發出了“士之處此世,而忘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矣!”的感嘆。在這種狀態之下,沒有人去賞識他,于是他便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沒錯,世上不會缺少人才,李白就說過“天生我材必有用,”可當時統治者卻沒有一雙發現人才的慧眼,于是作者就開始為我們描述他的悲慘境遇!办笕琛薄榜壦馈倍~就抒發了作者憤懣的感情,同時也寫出了對“食馬者”的厭惡。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千里馬有日行千里的特殊才能,為什么人們卻發現不了呢?這一段就解釋了主要原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币驗榍Ю锺R有特殊的食量,所以必須要以千里馬的規格來喂養它,而作者要展示自己的才能,必須得到一個合適的官職,才能才會得到發揮。作者在他對宰相的第二次上書中就抒發了希望當權者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心情,“古之進人者,或取于盜,或取于管庫,今布衣雖賤,猶足以方于此”。而宰相仍不理睬,他就作了《后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將周公吐哺握發、求賢若渴的態度與宰相置之不理的冷漠態度進行對比,抒發了自己報國無門的憤慨和心中對統治階級的不滿。可以這樣說,作者正在向我們哭訴,“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這一舉問的`有理、有力,充滿委屈之情和憤激不平之氣,同時也發出了在《與于襄陽書》中出現過的“何其宜聞而久不聞也”的感嘆,把作者對封建統治者浪費人才與摧殘人才的譴責表達得淋漓盡致。

  由于千里馬“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所以“食馬者”們很是惱怒,就不斷鞭打它,可是又不按照正確的方式,喂養它還是不按照正確方法,千里馬自然感到委屈,于是就不斷以鳴聲抗議,可是“食馬者”卻不能通曉他的意思,就如同作者在《應科目時與人書》中表現的那種懷才不遇的困窘一樣。他們拿著馬鞭,明明千里馬就在眼前,卻仍是在說“天下無馬”!這就鮮活的勾畫出了那些“假伯樂”可笑的丑態。于是作者大聲長嘆哀鳴,連用三個感嘆句,語氣凌厲,斬釘截鐵,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

馬說原文及譯文3

  馬說原文

  作者: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ì)或盡粟(sù)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能)發現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馬,也只是辱沒在做仆役的馬車夫的手中,(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不用“千里(馬)”的稱號稱呼(它)。

  能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養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能(日行)千里(的'特點)來飼養(它)。(所以)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特殊的才能和英武的體態無法顯示出來,況且想要跟普通的馬等同還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駕馭它,卻不按照駕馭千里馬的方法,飼養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它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只是)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

  注釋

  1、伯樂:孫陽。春秋時人,擅長相(xiàng)馬(現指能夠發現人才的人)。

  2、而:表轉折?墒,但是

  3、故雖有名馬:所以即使有名馬。故:因此。雖:即使。名:名貴的。

  4、祇辱于奴隸人之手:也只能在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沒)。祇(zhǐ):只是。奴隸人:古代也指仆役,這里指喂馬的人。辱:這里指受屈辱而埋沒才能。

  5、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駢,兩馬并駕。駢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櫪: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為馬廄。

  6、不以千里稱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馬的千里之能被埋沒。以:用。稱:著稱。

  7、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后置的標志。

  8、一食:吃一頓。食,吃。

  9、或:有時。

  10、盡:全,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

  11、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糧食。

【馬說原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馬說原文及譯文05-16

馬說原文及譯文08-27

《馬說》原文及注釋譯文05-16

韓愈馬說原文與譯文06-11

馬說原文及譯文2篇11-02

馬說的譯文09-24

馬說原文09-24

《馬嵬坡》原文及譯文09-19

《打馬賦》原文及譯文09-24

孔子馬逸原文及譯文12-0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五月综合网 | 亚洲激情在线视頻 | 日韩熟女久久久久久 | 色久综合AV在线 |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免费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