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文名篇之劉勰文《神思》原文、鑒賞和解讀

時間:2023-12-25 14:26:46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古代詩文名篇之劉勰文《神思》原文、鑒賞和解讀

  劉勰文《神思》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氣統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樞機方通,則物無隱貌;關鍵將塞,則神有遁心。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辭;然后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運,萬涂競萌,規矩虛位,刻鏤無形。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矣。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則?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難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則無際,疏則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義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養術,無務苦慮,含章司契,不必勞情也。

  人之稟才,遲速異分;文之制體,大小殊功:相如含筆而腐毫,揚雄輟翰而驚夢,桓譚疾感于苦思,王充氣竭于沉慮,張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練都以一紀,雖有巨文,亦思之緩也。淮南崇朝而賦騷,枚皋應詔而成賦,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似宿搆,阮踽據鞍而制書,禰衡當食而草奏,雖有短篇,亦思之速也。若夫駿發之士,心總要術,敏在慮前,應機立斷;覃思之人,情饒歧路,鑒在疑后,研慮方定。機敏故造次而成功,慮疑故愈久而致績。難易雖殊,并資博練。若學淺而空遲,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聞。是以臨篇綴慮,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貧,辭弱者傷亂。然則博見為饋貧之糧,貫一為拯亂之藥,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若情數詭雜,體變遷貿,拙辭或孕于巧義,庸事或萌于新意,視布于麻,雖云未費,杼軸獻功,煥然乃珍。至于思表纖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筆固知止;至精而后闡其妙,至變而后通其數,伊摯不能言鼎,輪扁不能語斤,其微矣乎!

  贊曰:神用象通,情變所孕。物心貌求,心以理應。刻鏤聲律,萌芽比興。結慮司契,垂帷制勝。

  (據王利器《文心雕龍校證》本,下同)

  《神思》是《文心雕龍》創作論的第一篇,是講創作構思的。創作構思需要想象,所以從想象講起。想象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所以提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我們可以想到千年前的作者的思想,可以想到萬里外的景物。講到想象,又提到思、視、聲、色,不論是思想或者看到的形色,聽到的聲音,都可想象。就聲音說,還可想象美好的珠玉之聲;就形色說,還可想象卷舒的風云之色。這就接觸到創作的構思了。

  就創作構思說,是“神與物游”,即精神與外物的接觸,這種接觸,靠耳聽目看,聽到聲音,看到形色,把這一切用文辭選出來,表達得貼切,使“物無隱貌”,這是就物象一方面說。再就精神方面說,“志氣統其關鍵”,志跟思想有關,氣跟感情有關,關鍵在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種思想感情,從“神與物游”中產生。在觀察物象時產生思想感情,這點在《物色》里講。把思想感情和物象結合起來,通過文辭表達得貼切,構成作品。要是“神與物游”卻不能產生思想感情,這叫“神有遁心”,寫不好作品。那末在創作構思時怎樣來產生思想感情呢?他提出“虛靜”。虛心沒有成見,才能夠看到新事物,能夠接受新事物。靜心才能夠仔細觀察,心不靜就會視而不見。把成見和把煩憂都排除,才好觀察,在觀察中還要作出判斷,這里要“積學”、“酌理”、“研閱”。積學是積累學問,這是學;酌理,斟酌事理,分辨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他認為這樣可以豐富才華,這是才;研閱是研究閱歷,來作徹底觀照,深入探索,作出正確結論,這是識。“循致以繹辭”,順著這樣構思到達產生文思,用文行來表達,就成了創作。這樣,他講的創作要有學、才、識和表達能力。就文思中所孕畜的思想感情說,他又提出“玄解之宰”,“獨照之匠”來,即深通事物的奧秘的、有獨特體會的感受。因為就創作說,創作所需要的情理,要有獨創性,要有獨特的感受,反對人云亦云。所以從“神與物游”中所悟出的道理,要深通奧秘,要有獨特感受,是創造,不是抄襲。要有“尋聲律”,因為他提倡寫駢文,就要講究聲律,還要“窺意象”,他講的文思,是情思和形象的結合,是情景交融,意象就是通過形象來表達情思所構成的一種意境。這才說到了創作構思的方法和要點。

  接下來講創作構思的過程,在“神與物游”后,看到了物的聲色,產生了思想感情,加上想象,這時候,各種各樣的念頭都起來了。像“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在登山觀海時產生了各種情意。這各種各樣的情意不一定都能構成意象,進入文思。就文思說,還沒有構成,還是虛位、無形。把各種情意經過規矩刻鏤,經過提練選擇,構成意象,再加上精雕細刻,用文辭來表達。所以開始寫時氣勢旺盛,覺得有很多情意可寫;等到寫成,有不少情意不能進入文思,所以要比開始時的想法打個半折了。這就是“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難巧”。這個意,即“情滿”“意溢”的意思,還沒有構成意象,憑空設想,所以易奇。到了構成意象,用文辭來表達,就是具體的、難巧的了。這里提出思“——意——言”來。“思”指開始時的設想,即“情滿”、“意溢”。“意”即構成意象,這個意象是從情滿意溢的情意中加以規矩而刻鏤來的。“言”,言辭,寫成文辭。在這里有“疏則千里”、“密則無際”的分別。把各種各樣的情意構成意象或文思,這里有一個理或義,即有一個主題思想。有了這個主題思想,意象或全篇的文思就構成了,用文辭貼切地表達出來,這就是“密則無際”。找不到這個主題思想,不能構成意象構成全篇的文思,這就“疏則千里”,寫不成了。寫不出時不要硬寫,還是醞釀一段時期,等待全篇的文思成熟時再寫,所以稱“無務苦慮”,“不必勞情”了。

  就意象或全篇文思的形成說,有“遲速異分”;就作品的體制說,有“大小殊功”。像司馬相如、揚雄、張衡、左思都是寫大賦,體制大,有的要花很多時間來搜集材料,所以花的時間多,這個牽涉到體制,不光是由于主題思想的不確定而影響了創作。再像王充著《論衡》,那是一部大著作,所花的時間自然就更多了。再像劉安、枚皋、曹植、王粲、阮瑀、禰衡,他們寫得快,除了文思敏捷外,也跟他們創作的是短篇有關。接下來談到“駿發之士”寫得快,“覃思之人”寫得慢,這是“心總要術”和“情饒歧路”造成的。這里不是講長篇巨著,指短篇或單篇說的。作者對于他所要討論的問題,有研究,有一個總的看法,這是“心總要術”。在這個范圍內提出一個問題,他立刻可以提出他的看法來,這是“敏在慮前,應機立斷”。在這個問題沒有提出來前,他對這一類問題早有研究,早有看法了,所以“應機立斷”,立即可以作出結論寫成文章。另一種人,能夠深思。對于某一方面的問題沒有研究,或研究得不成熟,“情饒歧路”,還在歧路上徘徊。提出這方面的問題來,“鑒在疑后,研慮方定”,他要經過研究考慮,才能作出決定,沒有經過研究考慮不能作結論,文章就不好寫了,所以要“愈久而致績”。不論寫得快或慢,要寫好,“并資博練”,都要靠廣博地練習,要具有才和學識。又指出寫作時的二患:“理郁者苦貧,辭溺者傷亂”。就理說,對于某一類問題缺乏知識,看到各種紛歧雜亂的意見理不出頭緒,作不出結論,郁而不明,亂而不理,那需要“博見”,廣博的見識,才能作出明確的結論。就辭說,陷在各種辭藻里顯得迷亂,不能恰當地表達情思,需要“貫一”,選擇一種能夠恰當地表達情思的文辭。“博見”和“貫一”,是互文,即“理郁者”需要博見和貫一,理郁而不明,要提出貫一的主張來,得到一個個明確的結論。“辭溺者”陷在辭藻里,也需要博見,廣博地看到各種文辭的作用。如有的內容適用樸素的文辭來表達;倘寫色彩富麗的景物,要用富有色彩的文辭;倘寫豪言壯語與婉轉情思,所用的文辭也不同。有了這樣的博見,才能選擇一種適合于內容的文辭。

  接下來講修改,文章里有“拙辭或孕于巧義,庸事或萌于新意”,要保存巧義、新意,改去拙辭,去掉庸事,使巧義使新意更顯出光彩,即用巧辭、新事來表達巧義、新意,使義意和辭事相應。還要求能夠表達,“思表纖旨,文外曲致”,即要有言外之音,回甘之味,可供人體味,即在說出的言辭中還含有一種沒有明白說出的情意,這就達到“至精”“至變”的程度了。

  最后在“贊曰”里總結創作論。“神用象通,情變所孕”,即包括《神思》、《體性》、《風骨》、《情采》、《通變》。神思靠意象來表達,意象靠情思文采來孕育、情思文采合成《體性》、《風骨》,構成風格,還要結合通變,按時變化。“物以貌求,心以理應”,包括《物色》,兼及《情采》。《物色》講求物的形貌,《情采》的情兼指情理。“刻鏤聲律,萌芽比興”,講駢文和詩的聲律,講比興等修辭手法。這樣作出全面的思考,加上專精,就能制勝。這樣,把創作論的主要各篇都包括進去了。

【古代詩文名篇之劉勰文《神思》原文、鑒賞和解讀】相關文章:

古代散文名篇鑒賞05-16

木蘭詩文言文原文和翻譯05-30

劉勰字彥和東莞莒人原文及譯文07-28

木蘭詩文言文原文翻譯06-06

柳宗元《黔之驢》原文及鑒賞02-13

閣夜 原文和鑒賞09-24

《梁書·劉勰傳》的文言文10-20

名家名篇 詩歌鑒賞02-24

古詩文的名句名篇06-25

徐文長傳原文解析及譯文鑒賞12-2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AV在线免费看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亚洲午夜福利视频 | 中国国产一级精品片免费 | 色一伦一情一区二区三区 | 天堂va欧美ⅴa亚洲va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