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碧野《老舍的風格》原文及鑒賞
老舍離開我們已經十五個年頭了。對這樣一位勤奮一生的老前輩作家,我們是懷著多么深切的感情來悼念他呵!
在這里,我記下幾筆有關老舍的往事,以此窺見他坦蕩的胸懷和高尚的品質。
在青城山
一九四二年在川西壩的一個明朗的秋天。那時,我正在青城山腳下的蔭唐中學教書。老舍來游青城山,住在山上的宮觀里,我爬山越嶺去看望他。見面時,我氣喘未定,老舍就笑問:“你一路上看出青城山的特色了嗎?”還沒等我回答,他就情不自禁地說:“青城山的樹色——翠!”川西天暖地溫,青城山入秋仍然萬木青蔥。我驚嘆老舍慧眼,一下子就看出青城山與眾山不同的是一個“翠”字!
星期天,我按照四川人的習慣去“趕場”,回來剛進校門,門房老頭就笑嘻嘻地告訴我說:“舒先生來看你啦,等了半天,回山上去了。”老舍下山來看我,我悔不該貪玩去“趕場”,累他空跑一趟。門房老頭是個滿族“旗人”,在談話中間,我才知道老舍找不到我,卻和他的滿族老鄉聊了好半天。從門房老頭眉飛色舞的神情上,我知道老舍一定是跟他廝混得很投機。可能他們談了族譜,談了鄉情,也談了青城山的掌故。像這樣一位文學前輩跋山涉水來看望一個后學青年,像這樣一位著名作家和教授跟一個中學看門老頭傾心交談,不正是說明老舍的為人嗎!
茅盾五十大慶
一九四五年,茅盾五十大慶之日,重慶文藝界在長江岸邊的一個大茶館里為茅盾祝壽。當時,茶館被擠得黑壓壓的一大片,茅盾和他的夫人孔德祉大姐面對大家坐著,接受大家的祝賀。
在那“相濡以沫”的日子里,文藝界是團結在一起的。
老舍當時是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主席,由他主持祝壽大會。他借魯迅的《阿Q正傳》諷刺時事,講了阿Q臨刑前畫押畫圈圈的小故事。阿Q臨死前因為圈圈畫得不圓還在生自己的氣。老舍善于講笑話,大家忍不住大笑,而他卻滿臉嚴肅。
我們讀老舍的作品,嚴肅寓于詼諧,悲憫寓于微笑。為慶祝茅盾的壽日,老舍卻講了阿Q臨刑前畫押的這么一個故事,表面上看來是多么不相稱呵,但其含義卻是多么深刻,他在祝壽之中詛咒舊時代的死亡!
去國與歸國
記得是一九四六年,老舍被聘請去美國講學。行前他對我說:“我去美國用中國話講學。”這句簡單的話卻包含著深刻的內容,也包含著老舍高貴的品德。他年輕時留學英國,當然會講英語,但他去美國卻要用中國話講學,讓美國派人翻譯。這充分表現了老舍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尊嚴。
解放前,有不少人出國后不想再回中國來,尤其是去“金元帝國”的美國。但老舍富于愛國心,中國大陸一解放,他就遠渡重洋回到了祖國。
有一天,我到北京飯店去訪問歸國的老舍。我寫了一張字條交給服務臺,不一會兒,老舍就匆匆趕下樓來見面。一別三年,祖國解放,人民意氣風發,老舍顯得神采飛揚。祖國養育老舍長大,北京早年就是老舍呱呱墮地的搖籃。這位人民藝術家的心臟里流著中國偉大人民的血液,身上體現出中國偉大人民鐵骨錚錚的精神!
清風習習與溫暖如春
北京的夏季,特別是三伏天,也還是相當炎熱的。在一次連續幾天的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擴大會上,老舍每天用的折扇,扇面上的字畫都不相同。一問,才知道老舍有一百把這樣精致的折扇,字畫都是出于名家之手,十分珍貴。他每天換用一把,既是涼風習習,使人神清氣爽,又是藝術珍品,使人賞心悅目。他每年用一次扇子,一次一百天,整個夏季就過去了。老舍對這一百把折扇,視如珍寶。
老舍珍視藝術品,同樣珍重友情。就在這次理事擴大會結束時,他邀了十個八個作家和翻譯家,到東安市場(即現在的東風市場)的森隆飯莊便餐。大家圍坐一桌,老舍談笑風生,溫暖如春。他并不點菜,特地請廚師出來和大家見面,并請廚師隨意做些吃的待客就是了。其實,老舍越是隨便,廚師越是注意。這也許就是老舍寫作技巧在生活上的應用吧?果真,廚師施展本領,接連端上來的菜都是精心烹調,甘芳可口。顯然,廚師摸準了吃飯對象的胃口,菜樣多,分量少,適可而止,想多吃一口也沒有,余味無窮。飯后,老舍還親自跑到灶上去向廚師道謝。老舍尊重廚師,足見廚師也是一位大手筆哩。
在紫光閣
一九五六年北京金色秋天的一個下午,陽光燦爛,周總理在南海紫光閣召見了一批作家和藝術家,老舍在座。
周總理平等待人。本來是幾排長椅前面擺著一張沙發,周總理建議重擺座位,形成了一個圓圈。大家團團圍坐,甚感親切。
陳毅同志也來參加座談會。他拖著一雙當成拖鞋的舊布鞋走進紫光閣,顯得很隨便。會上自由議論,毫無拘束。周總理勉勵大家談創作,談生活,談要求。老舍在會上談到自己想到新疆石河子軍墾農場去住些日子。周總理表示異議。老舍年紀大些,邊疆地區條件比較艱苦,怕他不適應。
周總理感覺自己打斷了老舍的話,表示歉意,要老舍繼續把話說下去。
老舍提高了聲音:“話都給你說完了,我還說什么!”
周總理深深地望了老舍一眼,微微一笑。他很了解老舍這個耿直的脾氣。
一首集名五言詩
老舍有一首集幾個作家、詩人、藝術家的名字寫成的五言絕句,現珍藏于武漢市歸元寺。詩云:
大雨冼星海,長虹萬籟天,冰瑩成舍我,碧野林風眠。
大雨,即孫大雨;長虹,即高長虹。兩人均是詩人。冰瑩,即女作家謝冰瑩;成舍我,曾任重慶《新蜀報》總編輯。我的名字并列,頗感慚愧!但為了保存這個有意義的文學史料,我不避嫌記下老舍這首詩,作為紀念。
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寫于武漢。
【賞析】
以前,讀老舍的小說《四世同堂》、《駱駝祥子》及其劇本《龍須溝》、《茶館》等名著,這些作品,使人認識了一位大文豪。而碧野的這篇隨筆,卻使讀者認識了一個人,一個生活中大寫的人。
面對老舍這樣一位盡人皆知的文壇巨匠,怎樣才能寫出他的人品,他的性格,他的情趣?碧野不愧是當代的散文大家,以此短短的篇幅就勾畫出了一個老舍。首先,此文得益于作者的選材精當。碧野與老舍有著長期的深厚交誼,如果鋪開寫來,恐怕能拉出多少萬字,但他只選取了小小的六個生活片斷。正如作者所說,通過這幾筆往事,就可以窺見他坦蕩的胸懷和高尚的品質。
——《在青城山》這一章,寫了老舍用一個“翠”字概括山色的與眾不同之處,他那雙善于觀察事物的敏銳眼睛便不言而喻。接著講星期天的故事,前來游山的老舍特意跋山涉水下山來看望作者這位文壇的“小字輩”,并且等了半天。這已夠說明老舍先生對人的態度了。但作者不收筆鋒,進而通過門房老頭眉飛色舞的神情,更深層地揭示出老舍平易近人,與人民大眾水乳交融的情感。
——《茅盾五十大慶》,老舍是祝壽大會的主持人。碧野撇開其熱鬧場面和老舍的種種言舉,僅寫了他不合“時宜”地講阿Q畫圈的故事。這一筆,就把老舍在抗戰期間胸中的民族大義,以及他幽默風趣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清風習習與溫暖如春》,講老舍夏天每日換用一把折扇。原來老舍有一百把字畫不同的折扇,均出自名家之手。作為作家、藝術家的老舍之生活情趣,便無須贅述了。
——《在紫光閣》,周恩來召見一批文藝家,老舍向總理答話中有失敬之處。周恩來與文藝界知名人士向來相處得很好,且極能寬諒別人,但他畢竟是泱泱大國的總理。這件沒多少人留意的小事,卻正好反映了老舍的生性耿直。
——《一首集名五言詩》。一些文藝家的名字,別人只視作符號。老舍卻挑出八位組成了一首壯美幽靜的小詩,十分別致。這件小事,不但寫出了老舍生活中的幾分閑趣,更寫出了一位文壇大手筆的機智和才氣。
由于碧野精心剪裁,此文每章都有一個小故事,每章都有一個不同的側面,從而多角度地表現出了老舍的人品與性格。在文筆操作上,碧野真正做到了意到筆隨,輕松如流,絲毫不露雕痕。總之,這篇人物隨筆可說是:小故事寫出了不平凡的人物,小文章透視了不平凡的功力。
隨筆在“隨”,筆隨而非意隨。用隨筆形式記人物,碧老之文堪稱一個范例。
【碧野《老舍的風格》原文及鑒賞】相關文章:
老舍的語言風格02-23
《送孟東野序》的原文及鑒賞03-15
老舍作品創作風格09-01
老舍先生作品風格分析04-16
老舍我的母親語言風格10-14
我的母親老舍鑒賞05-23
老舍小說幽默風格成因及特點04-22
《鑒賞詩歌的語言風格》教案02-03
老舍的《貓》原文03-14
《春草碧》完顏詞作鑒賞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