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迢迢牽牛星》原文、譯文及賞析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詩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詩歌具有精煉、集中,節奏鮮明,富有韻律的特點。那些被廣泛運用的詩歌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迢迢牽牛星》原文、譯文及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
牽牛星啊相隔得那樣遙遠,銀河那邊潔白的織女盼你。
她擺動著細長柔軟的手兒,梭兒札札不停地穿過布機。
整日整夜她織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淚如雨珠點點滴滴。
銀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見底,織女牛郎就相隔這點點距離。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語聚不到一起。
【注釋】
[1]迢迢:遙遠。牽牛星:隔銀河和織女星相對,俗稱“牛郎星”,是天鷹星座的主星,在銀河東。
[2]皎皎:明亮的樣子。河漢女:指織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銀河北。河漢:即銀河。
[3]擢(zhuó):擺弄的意思。素:白皙。
[4]札(zhá)札:象聲詞。弄:擺弄。杼(zhù):織布機上的梭子。
[5]章:指布帛上的經緯紋理,這里指整幅的布帛。
章:指布帛上的經緯紋理,這里指整幅的布帛。
[7]去:間隔。幾許:多少。
[8]盈盈:清澈、晶瑩的樣子。
[9]脈(mò)脈: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表達情意。
【作者】
此詩選自《》中的第十首。《古十九首》選自南朝梁蕭統《文選》卷二九,此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
《古詩十九首》,作者不詳,時代大約在東漢末年。《古詩十九首》,組詩名,五言詩,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志。為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昭明文選》(又稱《文選》)而成。《古詩十九首》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藝術上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同時,《古詩十九首》所抒發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令古往今來的讀者常讀常新。
鑒賞
天上悲情人間寫照——《迢迢牽牛星》賞析
作者:耿振江
《迢迢牽牛星》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是借助古老神話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而來反映愛情生活的詩篇。
關于牛郎織女的故事,最早的記載是《詩經》。《詩經·小雅·大東》一詩寫道:“維天有漢(漢,天河也),監亦有光。跂(q隅,邊)彼織女,終日七襄(襄,次或行)。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睕(W n明亮意)彼牽牛,不以服(服,駕)箱(車箱)。”⑴意思是說,在天上有一條銀河,看得見它發出清徹的光。河這邊有一位勤勞的織女,每天織出錦紋七行。雖說每天織出七行,卻不能反復地織成錦章。因為銀河那邊有牽牛郎,卻不能用來駕車箱。這幾句詩是寫織女對心中人戀念。《迢迢牽牛星》化用了《詩經》這一內容,在神話傳說的基礎上更具體了故事的情節,更加突出了織女相思之悲苦,思念之哀怨,而且感情描寫更細膩,藝術手法更完美,更加充分地表達了女主人公織女渴望夫婦團圓的強烈愿望。
下面我們就來賞析一下這首詩的內容及寫作特色。
這首詩,整體來看是從織女的角度寫。詩一開篇,先寫織女隔銀河悵望對岸的牛郎。“迢迢”是織女心里的感覺,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牽牛郎,既是“河漢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漢女”心中的牛郎。這第一句是立足織女的感覺來寫,第二句才正面寫織女。這一二句詩就為后文的種種場面描寫、情思描寫而張了本。“皎皎河漢女”是寫景也是寫人。“皎皎”不僅寫出了銀河的清亮,也是為后文的“清且淺”做鋪墊,同時也寫出了織女整體形象的嬌見其形,“札札弄機杼”寫得更如聞其聲。這兩句詩不僅寫出了織女的姿態美,也意在寫出織女的勤勞形象,更意在寫出織女因牛郎不在身邊的孤寂苦悶心情。
詩的五六句“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寫織女織布的結果和織布時的情態。織女雖然整天在忙碌地織布,結果卻“不成章”;她整天郁悶不樂,淚流如雨。織女勞而無功,眼淚如雨,什么原因造成的?原來是織女在思念著她的牛郎的緣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詩明寫織女,卻暗聯牛郎,意在點出織女的心理活動,說明織女無果的原因。這兩句詩,也意在寫出織女因愛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是寫景句。“古詩十九首”擅長借景抒情,情寓景中,通過景物描寫來表達情緒,從而達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詩中寫的景,“河漢”既“清”且“淺”,而且也相距“復幾許”,并不遙遠,本可以涉足而過,但為何織女反而感到“迢迢”呢?原因是“思情”的緣故,因可望不可即,而咫尺勝天涯。這樣就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織女的情緒,更有力地強調了織女離愁別緒的哀怨。借景襯情,借景寫情,景語即是情語,從而使詩具有意想不到的藝術魅力。
最后兩句:“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詩句強調織女與牛郎雖只隔一水間,卻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來表達心中的渴念和愛慕情意。“盈盈”“脈脈”兩組疊詞的運用,更突出地表達了織女對牛郎之間的纏綿情意。詩句委婉含而不露,言有盡而意無窮,留下無限空間,讓讀者去思索、去想象、去體味,“河漢女”在愛情上的愛慕、思念、渴望的甘苦。正如古人讀“古詩十九首”時的評語那樣:“詩思深遠而有余意”⑵。
《迢迢牽牛星》看似寫神話傳說,看似寫天上的愛情悲劇,而實則是人間愛情生活的真實寫照。此詩產生的年代,正是社會動亂時期,男子從征服役,人為地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別,尤其給勞動婦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雙重痛苦。夫婦久別是她們的生活,離愁別恨是她們的伴侶,夫婦團聚就成了她們的向往。此詩抒寫的就是這樣一種思想感情,這樣一種社會現實。
這首詩在藝術特色上為表達天上悲情人間寫照的主題,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首先,運用浪漫手法展開豐富的聯想。詩用浪漫手法借天上的故事來喻現實生活,抒發了織女的別恨哀怨及向往夫妻團聚的感情。詩的聯想也十分豐富,寫人、寫景、寫情、寫感,幾乎是句句明寫織女,而又句句不離牛郎。好似隨意而實則匠心獨運,“文溫以麗,意悲而遠”⑶。其次,抒情和寫景的結合。詩不拘于神話傳說的故事,而立足于寫織女的感情。不僅通過織女悵望牛郎、無心弄機杼、泣淚落如雨、脈脈不得語等場景描寫來揭示織女的心情感受,抒發織女的離情別緒,也注意了和景物描寫結合起來,通過“皎皎河漢”、“清且淺”、“盈盈一水間”等景語的襯托和渲染,來達到抒發情感的目的。全詩似句句在寫景,又句句在寫情,情語景語融合無間。詩寫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卻又諧調一致,渾然一體。再次,詩的語言優美自然、精煉工切而又富于蘊味。尤其詩中“迢迢”“皎皎”“纖纖”“札札”“盈盈”“脈脈”疊詞,不論是對寫景還是對抒情,都十分精練準確,蘊味無窮,妙不可言。景新意深,全詩如行云流水,自然流暢,不愧為古五言詩成熟之作。因而,古人在讀“古詩十九首”詩說:“學者當以此等詩常自涵養,自然筆下高妙。⑷”
⑴朱熹:《詩集傳》
⑵宋·何汶:《竹莊詩話》
⑶《中國文化小百科》
⑷宋·何汶:《竹莊詩話》
創作背景
牽牛和織女本是兩個星宿的名稱。在中國,關于牽牛和織女的民間故事起源很早。《詩經·小雅·大東》已經寫到了牽牛和織女,但還只是作為兩顆星來寫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開始說織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賦》和《九詠》里,牽牛和織女已成為夫婦了。曹植《九詠》曰 “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這是當時最明確的記載。可見中漢末三國時期牽牛和織女的故事大概已經定型。《迢迢牽牛星》即依牽牛和織女的故事情節創作而成。
此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今人綜合考察《古詩十九首》所表現的情感傾向、所折射的社會生活情狀以及它純熟的藝術技巧,一般認為這十九首詩所產生的年代應當在漢末獻帝建安之前的幾十年間。東漢末年,外戚宦官專權,中下層知識分子的政治前途多被扼殺。他們為找出路,往往離鄉背井,拋妻別子,因此借牛郎織女的神話抒寫人間夫妻離別的哀怨。
名家點評
明代陸時雍:末二語就事微挑,追情妙繪,絕不費思一點。(丁福保《漢詩菁華錄箋注》)
明代胡應麟:東、西京興象渾淪,本無佳句可摘,然天工神力,時有獨至。搜其絕到,亦略可陳。如“相去日以遠,衣帶日以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河漢清且清,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皆言在帶衽之間,奇出塵劫之表,用意警絕,談理玄微,有鬼神不能思、造化不能秘者。(《詩藪·內編》卷二)
明代孫月峰:全是演《毛詩》語。得末四句,直截痛快,振起全首精神,然亦是《河廣》脫胎來。(于光華《評注昭明文選》卷七)
明末清初王夫之:終始詠牛、女耳,可賦、可比、可理、可事、可情。……全于若不爾處設色。(《古詩評選》卷四)
清代沈德潛:相近而不能達情,彌復可傷,此亦托興之詞。(《古詩源》卷四)
清代張庚:欲寫織女之系情于牽牛,卻先用“迢迢”二字,將牽牛推遠,以下方就織女寫出許多情致。句句寫織女,句句歸到牽牛,以見其“迢迢”。“皎皎”句與首句是對起,故下雖就織女以寫牽牛之迢迢,卻句句仍只寫織女之皎皎。蓋“皎皎”光輝潔白之貌。今機杼之勤,所守之貞,不肯渡河,并不肯告語,皆織女之皎皎也。兩兩關寫,無一筆牽纏格礙,豈非千古絕筆?又上既云“迢迢”,下復曰“相去復幾許”,見得近在咫尺,似悖矣,不知神妙正在此悖也。蓋從乎情之不得通而言,則見為迢迢;從乎地之相阻而言,則仍幾許,故下一“復”字,若謂雖曰迢迢,亦復不遠。愈說得近,則情愈切;情愈切,則境愈覺遠矣,真善于寫遠也。更妙在以“盈盈”二句承結,遂將“迢迢”“幾許”兩相融貫。謂為“迢迢”,則又“復幾許”;謂之相去只此“幾許”,則又限于“盈盈”而“不得語”;既限于“盈盈”而“不得語”,則雖“幾許”之相去,已不含千里萬里矣,可不謂之迢迢乎!人但知“盈盈”二句,承河漢清淺來,不知其“迢迢”“幾許”兩語也,真奇妙莫測。(《古詩十九首解》)
清代張玉榖:此懷人者托為織女憶牽牛之詩,大要暗指君臣為是。詩旨以女自比,故首二雖似平起,實首向從對面領題,次向乃點題主筆也。中四,接敘女獨居之悲。既曰織女,故只就織上寫。末四,即頂河漢,寫出彼邊可望而不可即之意,為泣涕如雨注腳;即為起手“迢迢”二字,隱隱兜收,章法一線。(《古詩賞析》卷四)
【《迢迢牽牛星》原文、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迢迢牽牛星》原文翻譯及注釋賞析01-10
迢迢牽牛星_詩原文賞析及翻譯11-02
《迢迢牽牛星》閱讀答案和譯文賞析04-25
迢迢牽牛星原文與翻譯03-08
《迢迢牽牛星》翻譯賞析02-02
《迢迢牽牛星》詩歌賞析10-17
迢迢牽牛星賞析及全文翻譯11-07
關于《迢迢牽牛星》古詩賞析08-31
古詩《迢迢牽牛星》原文注釋與翻譯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