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樂府《長歌行》原文、注釋、翻譯、在線朗讀與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漢樂府《長歌行》原文、注釋、翻譯及賞析
漢樂府《長歌行》原文、注釋、翻譯及賞析 篇1
漢樂府《長歌行》原文、注釋、翻譯及賞析 篇2
【原詩】: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注釋】:
1、園:園圃,種蔬菜、花果、樹木的場所。
2、葵:《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之種者頗鮮。’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其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而扁,實內(nèi)子輕虛如榆莢仁。”
3、天亮,引申為陽光照耀。
4、秋節(jié):秋季。節(jié),時節(jié),節(jié)令。
5、華:通“花”。
6、衰:為了押韻,文里可按古音讀cui。衰老,衰敗。
7、少:少年時期。壯:成年時期
8、老大:指人生命力衰敗的老年時期。
9、徒:徒然,白白地。
【作者簡介】:
漢樂府“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秦及西漢輝帝時都設(shè)有“樂府令”。漢武帝時的樂府規(guī)模較大,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采民間歌謠和樂曲。魏晉以后,將漢代樂府機關(guān)所搜集演唱的詩歌,統(tǒng)統(tǒng)稱為樂府詩。
漢樂府創(chuàng)作的基本原則是“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漢書·藝文志》)。它繼承《詩經(jīng)》現(xiàn)實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廣闊而深刻地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現(xiàn)實。漢樂府在藝術(shù)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現(xiàn)在它的`敘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選取典型細節(jié),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漢樂府已產(chǎn)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詩。流傳下來的漢代樂府詩,絕大多數(shù)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編著的《樂府詩集》中。
【朗讀節(jié)奏劃分】: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寫作背景】:
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shè)立的朝廷音樂機關(guān),漢武帝時得到大規(guī)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一首。
【翻譯】:
園中的葵菜呵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翻譯二】:
園中的葵菜郁郁青青
那上面的滾動的晶瑩的露珠啊
就要被早晨的太陽曬干
春天的太陽散布恩惠
萬物都生機勃勃
常常擔(dān)心秋天到來
那花兒、葉兒都將衰敗
那千百條河流啊
一路向東,奔向大海
什么時候才能重新回頭西歸呢?
青少年時不努力
到老了只能白白地悲傷地嘆息了
【簡析】:
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fù)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勸導(dǎo)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fā)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漢樂府《長歌行》原文、注釋、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長歌行》漢樂府詩歌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8-18
長歌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9
長歌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6-09
【必備】長歌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0-05
【集合】長歌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9
[合集]長歌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0-05
《長歌行》原文及翻譯賞析03-16
《長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03-23
長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