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人生抉擇名人故事
有這樣一個人:8歲時他從管風琴上開始對人生和宗教的理解,18歲成為法國管風琴大師的得意門生;同年,又用法語和德語寫出了《巴赫傳》,其深入獨到的見解驚動了整個歐洲,并被推為演奏巴赫的第一人。
如果放在當今的中國,那他的家長肯定樂瘋了——自己的孩子不但贏在了起跑線上,而且還有可能成為一棵偉大的搖錢樹。
20歲時,他與法語作家羅曼·羅蘭、德語作家茨威格結下了很深的友誼,并吸取了兩種文化的長處,具備了不同的.文化視野,很有可能成為一個當紅作家。
30歲前,他又獲得了哲學與神學博士,出版了《康德的宗教哲學》《歷史上耶穌的研究》等著作,并因此獲得了自己母校(也是德國作家歌德的母校)的任教邀請。
就在大家以為他將譜寫華麗人生的時候,他卻把目光投向了遙遠、寥廓、荒蕪、混沌、懶散、冷酷的非洲。
關于非洲,他僅僅在年幼時看過一個非洲人的雕像,他回憶說:“他臉上那憂傷而若有所思的神情,好像是在向我訴說黑暗大陸的悲痛!痹诙⒅,他無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講述了非洲嚴酷惡劣的生存狀況,如何迫切需要醫療服務,并招募前往這個地區的志愿者。一個雕像,一篇文章,讓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未來。
于是他回到醫學院,經歷各種艱苦,于八年后獲得醫學博士學位。雖然這只是他一生九個博士學位中的一個,卻是對非洲人民最重要的一個。
38歲,他趕赴非洲,在那里用自己的積蓄建起了醫院,并開始免費為貧窮的黑人治病,直到90歲時在非洲去世……
他,就是史懷哲,一位大愛無疆的醫生。那些從他那里得到健康和生命的非洲黑人,帶著崇高和驚喜的神情,把他尊稱為“歐鋼加”——解救之神。
如果換了是你,你會像史懷哲那樣做嗎?放棄所謂的機遇和那些讓世人眼紅的成功?赡苡腥诉會提出一個愚蠢的問題:他這樣做是否值得?是啊,這個世界跟不上史懷哲的腳步。它對史懷哲的理解需要一個過程。
最終,孤獨而長久的堅持讓史懷哲贏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上世紀50年代初,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這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志愿者和人道主義圣徒。
【天才的人生抉擇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海邊的抉擇名人故事07-24
人生的抉擇哲理故事10-01
數學天才萊布尼茲名人故事11-10
名人故事:少年天才白居易11-13
人生的命運抉擇的哲理故事02-16
抉擇人生哲理故事10-05
名人故事天才源于勤奮03-04
心地善良的天才名人故事11-24
逆境中崛起的天才名人故事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