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慶中秋迎國慶的黑板報素材
中秋節、國慶節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洋溢著喜慶。小編整理了小學生慶中秋迎國慶的黑板報素材,歡迎欣賞與借鑒。
慶中秋迎國慶黑板報優美句子
1.中秋將團圓演繹,圓月將溫馨渲染,月餅將日子甜蜜,美酒將幸福碰響,百果將快樂繽紛,文字將祝福傳遞,中秋節,愿你合家歡樂,幸福滿滿!
2.一肩明月思悠悠,兩地月光似水流。三生有幸做朋友,四季輪回到中秋。五福臨門來送喜,六六大順伴永久。七星伴月人歡樂,八仙桌上敬美酒。祝中秋快樂!
3.秒秒開心無憂、分分嘻哈喜樂,刻刻輕松愉快,時時順心逍遙,日日蒸蒸日上,月月越來越好,年年事事順利!中秋佳節,借圓圓明月,傳美好祝福,祝花好、月圓、人團圓。
4.月圓是美麗的,可當月圓之后呢?殘缺的,悲傷的。殘缺的月亮,帶著我的悲傷外加一點點迷茫,是我一直堅持尋找的方向!也是我一直追尋的夢想!
5.中秋節后祝福少,剩下月餅無人咬,我以信息代美酒,送給知心老朋友,月圓月缺不忘友,真摯友情到永久,愿友幸福多安康,喜迎國慶心情暢。
6.中秋月圓合家歡,舉杯邀月心莫煩;夫妻恩愛把心連,家庭和睦人間暖;幸福花兒一串串,細細品味心里歡;小康路上齊向前,不管刮風下雨難;葡萄美酒再斟滿,快樂幸福金不換!
7.中秋節到了,祝你一生平安,一帆風順、二人同心、三陽開泰、四季發財、六六大順、七步成詩、八仙過海、九九歸一、十全十美!
8.一塊月餅甜又甜,吃在嘴里樂開顏;一盤百果擺中間,快樂如意享不完;一杯美酒沁心田,幸福生活比蜜甜;一句祝愿暖心懷,情誼圍繞愛無邊。祝中秋快樂無限!
9.前庭明月撒柔光,后園桂花沁芬芳。甜酥月餅慶團圓,珍饈美味伴熱湯。中秋祝愿心中藏,編成祝福彩鈴響。浮云秋水共天長,花好月圓人健康。中秋快樂!
10.一輪圓月寄相思,問候千里到身邊。一塊月餅圓又甜,心中祝愿藏里面。一杯美酒香又醇,愿你生活福無限。中秋節到了,祝你合家團圓,幸福安康!
古人的中秋節習俗
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中秋宴俗
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眾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并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清宮多在某一院內向東放一架屏風,屏風兩側擱置雞冠花、毛豆技、芋頭、花生、蘿卜、鮮藕。屏風前設一張八仙桌,上置一個特大的月餅,四周綴滿糕點和瓜果。祭月完畢,按皇家人口將月餅切作若干塊,每人象征性地嘗一口,名曰“吃團圓餅”。清宮月餅之大,令人難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儀賞給總管內務大臣紹英的一個月餅,便是“徑約二尺許,重約二十斤”。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游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明清之后,因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愿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關于國慶
一、國慶節的由來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即開國盛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其實早在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毛澤東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所致的開幕詞中,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10月1日的國慶節又是怎么定下來的呢?
最早提出“國慶日”的,是時任政協委員、民進首席代表馬敘倫先生。
1949年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許廣平委員發言:“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林伯渠委員也發言附議,要求討論決定。當天會議通過《請政府明定十月一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舊國慶日》的建議案,送請中央人民政府采擇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決議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茲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這就是把“10月1日”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即“國慶日”的來歷。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為了中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
二、升國旗儀式
天安門升旗儀式每一天都會舉行,但在國慶節這一天卻分外受到大家的關注。因為在慶祝國家正式獨立復興的特殊日子里,五星紅旗的升起是令國人振奮的,看著紅旗迎風飄揚已成為了國人的一種習俗。在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關于升國旗的小故事。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城樓,全世界都矚目于此。當大典秘書長宣布“請毛主席升國旗!”時,一位名叫蘇冶的通信兵因為激動和緊張手里滲出了熱汗,因為毛主席將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使用他和戰友的一項技術發明:用電鈕升國旗。
蘇冶聽到大典秘書長宣布的升旗議程后,立即上前一步,將一個遙控電鈕遞到毛主席的手中。
毛主席表情莊重地按下電鈕,在天安門廣場上所有人的翹首期盼中,遙控電鈕啟動旗桿下的馬達,自動將一面長460公分、高338公分的五星紅旗徐徐升向了天空。
隨著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升起,廣場喇叭里響起來雄壯激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無線電波首次把國歌送遍五湖四海,送入每一個翻身做主,激動不已的中國人民心中。
突然,毛主席發出一聲贊嘆:“升得好哇!” 此話通過擴音器回蕩在天安門廣場,霎時,廣場上一片歡騰。
對于主席的話,蘇冶理解了兩層意思,一是感慨中華民族終于升起了自己的第一面五星紅旗,二是褒獎通信兵設計的遙控升旗十分先進。
心潮澎湃的蘇冶已淚濕眼簾。
【小學生慶中秋迎國慶的黑板報素材】相關文章:
迎中秋慶國慶黑板報素材09-12
慶國慶迎中秋黑板報09-19
迎中秋慶國慶黑板報09-16
慶國慶迎中秋的黑板報資料09-08
迎中秋慶國慶黑板報設計內容09-21
迎中秋,慶國慶作文精選01-27
慶中秋迎國慶作文01-28
迎中秋慶國慶作文01-27
慶國慶迎中秋的作文11-26
迎中秋慶國慶作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