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抗旱保秋工作匯報范文(精選10篇)
在學習和工作中,很多時候都離不開匯報,匯報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陳述,如果有PPT的話則更加正式,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完成匯報,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鎮抗旱保秋工作匯報范文(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鎮抗旱保秋工作匯報1
7月20日上午,湖南省永州市召開防汛抗旱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市上半年雨水災害情況、今年以來防汛抗災主要工作以及下半年防汛抗旱工作意見。
至6月底,永州市共有170個鄉鎮受災
今年全市降雨總量偏多,極端降雨多發,上半年已發生10次強降雨過程,累計降雨1214.6毫米,較歷年均值偏多32%,總體呈現南多北少的不對稱狀態,且今年強降雨過程時空分布不均,局部降雨高度集中,引發嚴重災害。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170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55.19萬人,轉移人口2.39萬人,失蹤1人,死亡1人,受淹城鎮2個,倒塌房屋1709間,農作物受災面積80.08萬畝。
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按照天災要化解,人禍要杜絕的指導思想,提前安排部署防汛任務。各縣區、相關部門注重強化預報預警,第一時間發送災害預警信息,掌握防汛抗災主動權;防汛相關部門嚴抓值班巡防,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大對湘江干流電站的協調調度,督促大中型水庫和主要電站嚴格執行汛期運行方案,堅持科學調度,最大程度減少災害損失;災情發生后,各相關部門切實履行職責,保障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被蓋、有干凈水喝、有臨時住所、有基本醫療保障。
下半年防汛抗旱兩手抓,兩手硬
今年永州市主汛期降雨集中,后汛期會受臺風影響,總體呈前澇后旱格局。據氣象部門預測,永州市7至9月總雨量偏少4到6成,有中等強度以上的夏秋干旱發生;今年盛夏氣溫偏高,高溫日數較常年偏多,日最高氣溫超過35℃,極端最高氣溫可達40℃。
針對前澇后旱的天氣情況,市防汛抗災指揮部通報了下半年防汛抗旱工作意見。意見指出,全市要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兩手硬,立足防大汛,確保水利設施安全,防御山洪地質災害;著眼抗大旱,做好抗大旱、抗長旱的準備,在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蓄水保水,科學調度水資源,抓好人飲工程項目建設,確保全年農民增收和人畜飲水安全。
鄉鎮抗旱保秋工作匯報2
3月23日下午,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真平、副秘書長譚毓平、市水利局局長劉大平、副局長賀豐炎及有關工作人員督查湘江沿線防汛工作,重點督查了市城區湘江沿線4處重要的在建涉水工程防汛情況。下午5:00楊真平副市長組織在河東大堤管理所召開了防汛緊急調度會。XX區、XX區人政府副區長、水利局長,經開區、昭山開發區分管副主任、社事局長以及湘江沿線堤垸管理所所長參加了會議。會議分析了近期雨水情及防汛形勢,安排部署了當前的防汛工作。為確保今年安全度汛,楊真平副市長要求當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切實提高思想認識。
各級各部門務必要清醒地認識到極端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進一步提高認識,克服麻痹思想,始終保持思想上的高度警惕,牢固樹立防大汛、抗大災的思想意識。
第二、扎扎實實落實各項防汛措施。
1、全面做好20xx年防汛工作。各級各部門要全面啟動今年的防汛工作,早動員、早部署、早落實,全面落實防汛責任,完善修訂各類預案,進一步開展險工隱患排查,積極籌措防汛資金,落實防汛物資儲備和防汛搶險隊伍,確保今年防汛安全。
2、積極應對此次強降雨過程。本次汛情來得早,各級各部門要積極應對,嚴格實行領導帶班的24小時值班制度,強化巡查值守,確保安全度汛。
一、是要抓好湘江沿線防洪安全。湘江沿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要在前期防汛檢查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巡查排查力度,對堤防、涵閘、機埠、在建涉水工程進行地毯式排查,做到不留死角,不存漏洞,對查出的隱患要嚴格落實整改措施,明確整改責任人,限時迅速整改到位,確保安全度汛。
二、是重點做好在建涉水工程的防汛工作。各涉水工程建設單位要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設進度,務必在汛期前完成影響安全度汛部分的工程施工。建設單位和工程管理單位都必須做好應急度汛預案和各項度汛準備工作,并都要派人24小時巡查值守,發現險情及時進行搶護,確保工程安全度汛。
三、是落實防汛責任。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的防汛責任制,落實好各類工程和山洪災害易發區的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和管護責任人,明確防汛責任,確保汛期責任到位。
鄉鎮抗旱保秋工作匯報3
3月22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趙應云在市防指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抗旱工作,要求各級各部門迅速進入臨戰實戰狀態,按照打大仗打硬仗打惡仗的標準抓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副市長、市防指指揮長楊開鳳出席。
會上,市防指匯報了當前雨水情、汛前準備情況和下階段工作重點,氣象部門對今年的天氣趨勢進行了分析研判。
趙應云市長認真聽取匯報后,指出“興水利除水害,變水害為水利”是防汛及水利部門的主要職責,防汛、水利部門必須履行好這個職責職能。當前,防汛抗旱工作已經從以前的季節性工作變為了如今的制度性、常規性工作,各級各部門要把日常工作與汛期的重點工作之一防汛抗旱工作結合起來,并抓好措施落實。當前正值春耕期,這次降雨利多于弊,既有利于農業生產用水需要,也有利于發電、水利工程等用水需要,但雨水季節來得如此早,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趙應云要求,
一要科學研判汛情等預警信息。
首先,雨情、汛情、災情、險情等預警信息的.預報、報送務必準確到位,要及時掌握、及時分析、及時傳達。
其次,要有信息暢通傳遞的平臺,上下左右都要能無障礙地傳遞到位。
再次,要形成綜合研判、集體會商的.機制,把信息工作作為預警的前置條件牢牢抓好、牢牢掌握。
二要及時做好汛前動員工作。現在即將進入汛期,各級各部門當前都要緊繃防汛這根弦,迅速進入臨戰、實戰狀態。要早準備、早動員,落實各項前期準備工作,防汛抗旱指揮部是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的總指揮平臺,各級各部門汛期都要服從防指的指揮調度,責任上要共同擔當,思想上要形成共識,行動上要形成合力。
三要切實搞好汛前安全檢查。尤其要對防汛安全隱患點進行負責任的排查。對發現的問題一定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整改、消除隱患,為汛期工作開展減輕壓力、創造條件。對麻陽、沅陵五強溪集鎮防洪堤建設等未完工涉水工程要予以點對點加壓,務必加快建設進度。防汛物資儲備、應急隊伍建設都是硬件上的保障,必須準備到位。要抓好防汛責任人落實,重視因換屆導致的人員異動多等問題,尤其是對鄉鎮、村等基層防汛責任人,要求在崗一天負責一天,不能因為換屆松懈防汛責任、麻痹抗災意識。
四要努力強化工作責任。今年是換屆之年,組織領導體系出現異動時要及時變更到位,做到人隨事走,各部門一把手要親自抓好落實。今年的防汛要當大仗硬仗惡仗來打,絕不允許出奇事怪事大事,不能因災導致人員死亡,更不能出現群死群傷,否則嚴格追責。五是切實強化組織領導。要在市委市政府、市防指的堅強領導下切實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科學應對可能出現的災險情。出現重大情況要及時報告,重大災情發生時各級領導要現場指揮、集體會商、科學決策。要堅持24小時值班值守,由市防指帶頭,加強查崗,強化值守意識,堅決杜絕隨意脫崗。要到崗到人,不留空白,不能存有任何僥幸心理,一定繃緊這根弦。防汛無小事,關系全局,影響全局。所以要細致細致再細致,認真認真再認真,扎實扎實再扎實,宜細不宜粗,宜早不宜晚。
市防指副指揮長、市委副秘書長唐廣華,市防指副指揮長、市政府副秘書長羅一航,市防指副指揮長、市農業委主任駱凱,市應急辦、市政府辦農業科負責人,懷化軍分區、水利、氣象、水文、民政、國土、安監、交通、防辦等市防指成員單位負責人,市水利局各科室負責人參加會議。
鄉鎮抗旱保秋工作匯報4
立秋過后,我市天氣持續高溫少雨。記者從市防指獲悉,7月份以來,全市出現了3輪階段性晴熱高溫天氣過程,受天氣影響,加之三峽水庫出庫流量不斷減小,導致藕池河、虎渡河于7月9日斷流,松滋河水位不斷降低,我市安鄉縣、津市市、石門縣部分區域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有1.71萬畝農作物受旱。為確保農作物秋收不減產,全市水利部門高度重視,科學會商研判,細算“水賬”,精準調度各類水利工程,開展“千名水利干部到田間”行動,扎實做好了防旱抗旱各項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各類水利工程蓄水(不包括皂市、竹園、會人溪、三江口)12.10億立方米,全市大中型水庫蓄水6.54億立方米。全市105處大中型灌區可保障灌溉面積515.06萬畝,保灌天數大多在30天以上,其他小型農田灌溉工程保灌天數基本在20天以上。各類農村供水工程保供天數基本都在40天以上。
面對旱情,區縣(市)迅速行動,多方調水、引水、提水灌溉,努力將旱災損失降到最低。臨澧縣從6月份起調度青山水輪泵站,累計提水5000多萬立方米,有效灌溉農田35.8萬畝,同時縣水利局將抽水泵借給6戶農業種植大戶使用。安鄉縣大部分鄉鎮從低閘引水再通過泵站提水至主干渠,供群眾用小型潛水泵抽水灌溉;三岔河鎮、官垱鎮7月中旬在藕池河西支、虎渡河筑壩蓄水,啟動北部補水一期工程從松滋河引水至文化垸黃金渠,保障了抗旱水源。津市市利用楊氽湖閘筑壩從澧水提水、從毛里湖調水抗旱,同時對相關溝渠進行清淤疏浚,新開挖灌溉渠道14條23.1公里;津市市政府安排抗旱專項資金,對裝機22千瓦以上有固定泵站客戶編號的抗旱泵站抽水電費由財政統籌。石門縣積極疏通灌溉溝渠,啟動機埠抽水,緩解旱情發展。鼎城區在沖柳垸片區5處位置架設8臺共174千瓦臨時機埠抽水抗旱。澧縣啟用北部補水一期、二期工程,引涔水至西官垸,開啟崔家崗、紫南崗等機埠抽水,受益面積近10萬畝;縣財政投入30萬元,8月7日上午開始從湖北洈水水庫引水,灌溉澧縣北部山區5個鄉鎮,計劃引水735萬立方米,受益面積約5.5萬畝。
與此同時,各地都陸續派出多個工作組深入田間查勘指導抗旱工作。市水利局成立防旱抗旱工作專班,印發了“千名水利干部到田間”實施方案,選派9個組約50人,由局領導帶隊深入一線指導防旱抗旱工作,查明受旱原因,核清受旱面積,及時掌握旱情發展趨勢,對發現的重點問題,采取“一事一議”形式,提出應對方案,有效有力精準應對旱情。并及時對接氣象部門,組織10支隊伍在40多個作業點,開展抗旱增雨作業21次,發射火箭彈52發,有效緩解了旱情。截至目前,全市投入抗旱人力9.83萬人,投入抗旱設施包括機電井80眼、泵站317處、機動抗旱設備3.89萬臺套,累計投入抗旱資金2110.9萬元。
據氣象預報,8月中旬晴熱高溫少雨天氣持續,無明顯降雨過程,以16~17日午后到夜間分散陣雨或雷陣雨為主,干旱將進一步發展。下一步,全市上下將堅持統籌防汛與抗旱,搶抓有利時機,繼續搞好蓄水保水、調水用水等工作,全力應對旱情發展。
鄉鎮抗旱保秋工作匯報5
8月22日,景陽鎮干部群眾冒著高溫,鋪管取水、噴灌稻田,奮戰在抗旱第一線。
眼下正是水稻孕穗抽穗灌漿的關鍵時期,因持續的高溫干旱天氣,在景陽鎮社堂村,部分稻田已出現了干裂現象。景陽鎮在縣農業農村局的支持下,協調灌泵車進行農用水運輸,鎮村干部組織村民迅速開展生產自救,讓農田“消暑解渴”。
同時,在農技部門專業人員的建議下,村“兩委”干部和村民對在抽穗和灌漿初期的水稻田采取早晚灑水、葉面降溫的方式,提高植株抗高溫能力,努力降低旱災導致的損失。
據了解,受連日來的高溫少雨天氣影響,景陽鎮境內部分農田旱情較重。景陽鎮政府積極組織農技、水利相關部門人員到田間地頭查看農作物受災及灌溉情況,現場指揮調度抗旱救災工作。
鄉鎮抗旱保秋工作匯報6
7月底以來,因持續高溫少雨,石橋鎮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為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該鎮通過“三協調”采取有效措施,組織干部群眾積極開展抗旱保收工作,守好群眾“糧袋子”。
一是協調開閘放水。根據氣象監測預警,提前協調排子河水庫、引丹大渠管理處做好放水準備工作,保障群眾灌溉用水不等、不斷。
二是協調用水糾紛。組織領導干部深入村組了解情況,督促指導抗旱保糧灌溉工作,及時解決群眾用水難題。
三是協調水源調度。包村干部深入田間地頭察旱情、聽民意,根據水域分布情況,科學統籌、合理調度,協調抽水機、送水車等提供移動服務,確保及時灌溉到位。
鄉鎮抗旱保秋工作匯報7
受連晴高溫天氣影響,重慶部分地區出現不同程度旱情,多地農業生產面臨壓力,為降低干旱對農作物的影響,各地多措并舉,全力抗旱保秋收。
在永川區仙龍鎮金寶山村,基地里已經育好的辣椒苗遲遲不能移栽,而前段時間移栽的辣椒苗也因缺水出現了枯黃的現象。
“因為高溫天氣,出現大量缺水,導致我們現在種下去的辣椒,抗旱不能及時得到保證。”永川區仙龍鎮金寶山村辣椒基地負責人范濤說。
為保障農作物的用水需求,當地黨員干部也積極組織水泵抽水,對受旱農作物進行澆灌。永川區仙龍鎮金寶山村黨總支書記王芳告訴記者,現在志愿者主動開展抗旱,他們六十余畝的再生辣椒得到了保障。
近日,云陽縣也組織多個志愿服務隊,確保水稻秋收順利進行。 云陽縣路陽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呂思揚介紹,連續一個多月的高溫天氣以來,他們分別采取河道圍水抽水灌溉、灑水車送水灌溉,以及無人機噴灑營養液等方式,進行抗旱保倉工作。
來自市水利局的消息,受連晴高溫影響,全市土壤缺墑區域和程度均呈增長態勢,一百余萬人供水受到了旱情影響。目前,水利部門已派出26個工作組對受旱區縣開展分類指導,同時采取多種措施做好抗大旱、抗長旱的準備。
“通過新找水源、新修水池和塘壩、延伸供水管網、新建提水泵站,讓水源間相互連通,科學攔蓄和調度水量。同時,采用江河湖庫聯調,生活生產統籌科學供水。”市水利局水文與水旱災害防御處處長宋剛勇向記者介紹。
旱情不斷發展,市農業農村委已派出15個抗旱工作指導組下沉區縣開展工作。19個技術指導組也在受災較重的區縣蹲點指導,針對糧食、蔬菜、水果、茶葉、中藥材等產業,落實抗旱措施。7月以來,市人力社保局依托重慶市專家服務團項目組織42個專家團隊228名專家,赴23個區縣鄉村一線指導抗旱保收。據了解,目前,全市已有三分之二的水稻收獲完畢,玉米收獲進度達95%。
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袁德勝表示,目前,要搶收已經成熟的糧食、蔬菜,對在土的水果、茶葉要及時利用現有的一些條件,開灌水溝、施抗旱劑等措施,盡可能保樹、保果,減輕高溫干旱帶來的損失。
鄉鎮抗旱保秋工作匯報8
入夏以來,持續高溫少雨,給謝莊鎮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造成了較大影響。為防止旱情進一步惡化,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謝莊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體鎮村干部聞令而動,認真分析研判,及時安排部署,精心做好“水文章”,堅決做好抗旱保民生工作。
一、強化組織領導,堅持全員上陣
謝莊鎮立足當前旱情,啟動應急預案,鎮黨委政府每日一調度、每周一研判,鎮主要領導帶頭到水庫塘堰、田間地頭察看旱情,指導抗旱相關工作開展。全鎮迅速啟動防汛抗旱工作領導小組責任制,進一步明確鎮村兩級干部、農業農村服務中心、水利站、電管所等相關職能部門責任,農業農村服務中心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抗旱,提升抗旱機械的使用率;水利站積極協調解決灌溉水源問題;電管所科學調度,優先保障抗旱電力的及時供應。做到黨政主要負責人在一線統籌調度、分管領導在一線破解難題、聯村領導在一線組織協調、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在一線服務群眾,黨群一心,全力以赴將今年旱情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二、黨員干群一心,掀起抗旱高潮
謝莊鎮依托“6314”工作模式,發揮六級網絡體系,充分發動鎮、村、組、聯結長、網格長的力量,深入轄區農戶家中,全方位了解群眾在生活用水方面存在的困難和農作物旱情。同時,全鎮黨員干部帶頭抗旱搶種,根據摸排上來的轄區內飲水困難農戶以及受旱作物等一手資料,落實專人負責定期上報、統一分析,合理調配資源,集中優勢將水資源保障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同群眾一起打好抗旱攻堅戰,在全鎮上下迅速掀起一股抗旱保秋新高潮。
三、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
謝莊鎮通過組織人員力量,進組入戶開展宣傳,用好村中大小喇叭、宣傳橫幅、宣傳車、村級微信群等宣傳載體,多形式向群眾講解當前干旱的嚴峻形勢,積極引導群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全力以赴開展抗旱保秋和生產自救,打消農戶等天靠雨思想。
四、強化多種措施,科學調度水源
謝莊鎮各村嚴格按照“保水源、保能源、保灌溉、保人畜用水、保苗木不死、保糧食不減產”的抗旱保秋整體要求,做好抗旱供水工作,通過多引、多提、多攔、多蓄等措施,努力增加抗旱水源。同時,全鎮各級各部門始終突出把農村人畜飲水放在首位,根據水源情況和旱情發展趨勢,按照輕重緩急制定預案,優先保證轄區群眾生活用水。用水緊缺地區,充分調動各方力量拉水送水,確保群眾生活用水安全。目前鎮村建辦已出動灑水車50余次,全力保障村民用水安全,一旦需要隨時出動。
鄉鎮抗旱保秋工作匯報9
連日來的持續高溫、干旱,降雨不均衡,造成勉縣部分區域出現不同程度旱情,給夏種夏管帶來不利影響。勉縣高度重視,聯合農業、水利和氣象部門,組織技術力量帶領鎮村干部深入生產一線,多舉措指導群眾落實抗旱措施,開展抗旱保秋收工作。
一是強化宣傳動員。印發《主要農作物抗旱保秋技術措施》,要求各鎮(街道)充分利用各村大喇叭和微信群進行廣泛宣傳,引導廣大農戶積極行動,克服靠天等雨的思想,全力開展抗旱保秋工作,結合不同地塊的墑情,進行科學合理的灌溉。二是加強信息調度和水利設施自救。與氣象、水利等部門密切協作,科學研判旱情發生趨勢,及早發布預警信息,利用一切可能氣象條件,及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改善土壤墑情;動員農民充分利用溝壩水、機井、小電井、水窖等蓄水灌溉設施適時澆水補墑,積極應用滴管、噴灌、滲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盡可能擴大灌溉面積,有效緩解旱情。三是加強田間抗旱技術指導。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為農民群眾講解抗旱自救方法和技術。引導廣大農民采取中耕除草、去除無效株、噴施微量營養元素和抗旱劑以及防治病蟲害等綜合補救措施,可以有效減少養分消耗,提高根系活力,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損失,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墑和抗旱能力。四是強化病蟲害防控。組織植保人員加強秋作物病蟲害監控,及時預測預報,在科學用藥、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上下功夫,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地見效。統籌抓好草地貪夜蛾、水稻螟蟲、玉米螟、黏蟲等病蟲害的監測防控工作,實現“蟲口奪糧”。五是加強旱情墑情的調查和監測預警。通過對勉縣的旱情調查和墑情旱情動態監測,分析出勉縣西部旱情比東部嚴重,北部比南部嚴重,沙壤土和土層薄的丘陵山區旱情嚴重,影響最大的是春玉米等旱情特點,在工作中針對旱情區域和農作物提出應對措施,做到有地放矢。
截至目前,勉縣夏種全面完成,水稻、玉米、大豆等糧油作物夏管36萬多畝,秋作物輕度受旱面積3.2萬畝,中度受旱面積0.8萬畝,嚴重受旱面積0.06萬畝。
鄉鎮抗旱保秋工作匯報10
自今年6月份夏播以來,汝州市整體氣象條件表現為氣溫偏高,降雨量偏低,持續的高溫少雨天氣導致旱情迅速發展,全市農田不同程度受旱。
目前該市秋作物中玉米處于灌漿期,大豆處于結莢期,春花生處于膨果期,夏花生處于下針期。現階段正是秋作物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為有效應對旱情發展對秋作物造成的不利影響,奮力奪取糧食和農業豐產豐收,汝州市農業農村局迅速行動全力以赴做好抗旱保秋工作。
一是迅速組織開展抗旱保秋工作。8月21日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召開了抗旱保秋工作推進會,印發《中共汝州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全力做好抗旱保秋收工作的緊急通知》,動員全市各鄉鎮(街道)迅速行動,向群眾宣傳要克服靠天等雨思想,動用一切手段、挖掘一切水源、組織一切力量,投入到抗旱保秋工作中來。通過引水、調水、提水、送水等多種形式,廣辟水源,做到應灌盡灌、應澆盡澆。
二是積極開展農業技術指導。充分利用基層農業技術體系建設與改革項目優勢,組織動員全市百名農業技術指導員深入一線做好抗旱保秋的技術指導工作。全市共成立21個抗旱工作技術指導組,分包21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同時成立五個具有農業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帶隊的專家指導組,深入田間地頭實地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工作技術指導組實行旱情日報告制度,在調查旱情的基礎上,指導農戶通過灌溉澆水方式及時追施穗粒肥或葉面肥,提升玉米等作物灌漿能力。
三是持續抓好秋作物田間管理。在抓好抗旱保秋的同時,指導農戶做好后期田間管理工作。8月23日市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業技術指導員、農業科技示范主體、種糧大戶等觀看“2022年全國應對高溫干旱保糧油豐收培訓班”,認真學習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抗旱保豐收大田管理知識。秋作物生長后期玉米容易發生玉米螟、棉鈴蟲、蚜蟲、南方銹病、褐斑病等病蟲害;花生容易發生葉斑病、甜菜夜蛾、棉鈴蟲等病蟲害;大豆容易發生食心蟲、甜菜夜蛾、棉鈴蟲等病蟲害。市農業農村局植保部門加強病蟲情的監測預警和田間普查,堅持統防統治與群防群治相結合,全力遏制重大病蟲暴發成災,確保秋糧生產安全。
【鄉鎮抗旱保秋工作匯報】相關文章:
鄉鎮抗旱防汛工作匯報09-15
抗旱保秋的標語(精選200句)08-25
鄉鎮抗旱工作匯報文件11-26
鄉鎮抗旱防汛情況工作匯報09-25
鄉鎮抗旱動員大會工作匯報10-14
鄉鎮抗旱保水方案范文(精選9篇)08-26
鄉鎮抗旱減災工作匯報范文(精選9篇)08-26
鄉鎮抗旱工作匯報范文(通用6篇)08-26
鄉鎮抗旱救災工作匯報范文(精選7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