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鎮養牛產業發展情況匯報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在越來越多的地方看到各種不同形式的匯報,匯報時通常會多講一些重點工作的內容,非重點的內容簡單介紹即可,說了那么多,你會寫匯報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鎮養牛產業發展情況匯報,歡迎大家分享。
鄉鎮養牛產業發展情況匯報1
現將我村養牛產業發展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養牛產業基本情況
xx村發展養牛產業二十余年,有較好的養牛基礎,在“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的關鍵時期,我村把發展養牛產業作為帶動全村人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科學布局規劃、整合資源資金、創新發展思路、深挖黃牛產業“活黃金”,取得了較大成效。截止今年8月,全村牛存欄5.6411萬頭,出欄2.5583萬頭,銷售收入達5億元。現有年出欄10頭以上專業養牛場97個,年出欄50頭以上的養牛場33個,年出欄100頭以上養牛場12個,龍頭企業農博翔公司于20xx年4月被評為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目前__肉牛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已初見成效,肉牛養殖產業正成為全村經濟增長新的亮點和農民脫貧增收新的途徑。
二、主要措施
(一)創新規劃機制。一是精準產業定位。種草養牛是我村的“一村一業”,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依靠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充分發揮養牛產業的帶動效應,切實提高農民收入。二是精準產業布局。以舊州、新州、谷隴、野洞河、上塘、浪洞、紙房等鄉鎮為重點發展區域,輻射帶動全村11個鄉鎮。按“種草養畜、以草定畜”原則和“農牧結合、飼草分離”模式,積極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戶,實現量的增加,形成規模優勢,為我村打造成為養牛強村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創新融資機制。農行__分行、村農商行、村村鎮銀行分別推出“牛保姆”、“旺牛貸”、“鑫奔奔”等為養牛產業發展量身打造的貸款產品,積極探索活牛等生物性抵押貸款的試點建設,爭取金融扶貧貸款資金,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尋找突破口,切實解決養牛產業發展中普遍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創新保障機制。一是技術有保障,充分利用國家和省科技項目對養牛產業的支持,加強科研院校與養牛產業領域的技術合作,以中國農業大學、貴州大學、貴州省農科院、貴州省草科所、省畜牧獸醫研究所等單位作為技術依托單位,加快對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關鍵技術形成系統化攻關和應用推廣,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二是防疫有保障,充分發揮各級畜牧技術推廣站在行業科技能力提升與技術服務指導的關鍵作用,切實加大優質雜交品種的選育、常見病防控、犢牛生產性能提升、牧草均衡供求模式等科技應用與推廣力度。三是飼草有保障,利用“糧改飼”項目對養牛戶種植青貯玉米進行補貼,今年已種植青貯玉米面積1.22萬畝,全年種植優質牧草2.45萬畝。四是風險有保障,利用肉牛養殖保險補貼政策,增強養殖戶抗風險能力。
(四)創新發展模式。一是產業發展全鏈條推進。通過與貴州黃牛集體簽訂發展協議,共同成立SPV公司,加快養牛產業發展,落實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的社會責任,積極開展以農博翔公司為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充分利用公司的資金、技術等資源優勢,積極探索能繁母牛代養模式,銀行通過保單質押、活體抵押、企業擔保等多種形式為養殖戶解決融資難題。目前有48戶農戶申請1200頭能繁母牛的代養意向,已發放112頭,預計今年將發放能繁母牛500頭。通過建立線上線下銷售平臺、打造“全牛宴”、加強肉牛交易市場建設等措施,促進肉牛及其產品市場流通,實現肉牛飼養、屠宰、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發展。二是產業發展全村整體推進。通過與貴州黃牛集團簽訂發展規劃協議,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按照“分戶飼養、集中育肥、培育品牌、統一銷售”的發展模式,建立養牛全產業鏈發展生態體系。全村11鄉鎮立足實際,選擇性地創辦2—3個標準化養牛示范點,年出欄達到100頭以上。同時推行聯戶合作模式,龍頭公司與養牛場、養殖大戶、農戶結成養牛同盟,在融資、引牛、飼養管理、銷售等環節全程資源共享,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和養殖風險。
三、存在問題
(一)產業發展不均衡。一是養殖結構不合理,基礎母牛存欄量少,育肥牛存欄量大;二是品種差異大,養殖效益不明顯;三是立足于自身發展弱,外地購牛現象普遍存在。
(二)生產方式落后。由于受地形地貌限制,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力投入較大,增加了養殖成本,養殖效益低。
(二)企業少,規模小,帶動能力不強。我村養牛企業少,個體規模小,生產不穩定,企業所應具備的引導生產的導向功能、加工增值的開發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務功能、聯結農戶的帶動功能均不強。同時,競爭不力,一出現市場不穩定,產品銷路不暢,企業就面臨著停產的風險。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調整養殖結構。加強能繁母牛代養模式的推廣,擴大試點范圍,通過3—5年的努力,力爭實現自繁自養。
(二)延伸產業鏈條。加大引資工作力度,引進和培育加工銷售龍頭企業,融合一、二、三產帶動養牛產業多元化發展,增加附加值,提高養牛效益。
(三)強化資金保障。要按照“一村一業”產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安排財政專項資金、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引導企業社會資金,加大對種草養牛產業的投入力度,加快推進全產業鏈聚集發展。
(四)強化科技支撐。加快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強化基層畜牧獸醫人才隊伍建設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村種草養牛實用人才培養。推進以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為主體的市場化創新體系建設,搭建種草養牛產業創新研發與人才集聚平臺,做大做強做優種草養牛產業。
(五)加強建設。今年,我村通過與上級溝通對接,省牛羊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貴州黃牛產業集團多次到我村考察種草養牛產業,一致認為我村具有較好的種草養牛優勢,決定將__作為全省的養牛大村來整體推動,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共同創新肉牛養殖模式,加快“貴州黃牛”地標產品的保種和開發工作,打造牛肉加工高端品牌。
鄉鎮養牛產業發展情況匯報2
一、九龍鄉基本情況
九龍鄉位于突泉縣東北部,距突泉縣城55公里,東與吉林省聚寶鄉交界,南與水泉鎮相連,西與杜爾集鎮毗鄰,北部和吉林省野馬鄉接壤。下轄13個行政村,27個自然屯,九龍水庫屬轄區范圍。行政區域總面積2.2萬平方公頃,耕地總面積19.4萬畝。九龍鄉總戶數5917戶,總人口14380人,常住人口9124人。截至目前,九龍鄉現有養牛戶89戶,養殖牛1332頭,新發放養牛貸款224戶898萬元,新購牛165頭。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推進規范化發展
成立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農科站、獸醫站、各村書記任成員的九龍鄉“扶貧扶產業·牧業再造突泉”工作領導小組,對全鄉工作進行全面把控,把責任落實到人,為九龍鄉肉牛產業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創新宣傳形式,強化宣傳效果
通過上網、上墻、入戶、村口廣播及發放宣傳單等方式,以“牧業再造突泉”相關政策為重點,充分調動農戶養殖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我鄉肉牛產業發展創造良好輿論氛圍。
(三)任務層層分解,責任落實到人
按照縣委確定的發展目標和常住人口數量,將任務指標劃分到各村。實行村“兩委”包片包戶,人人肩上有任務,嚴格根據時間節點,一步一個腳印,認真完成每一階段的任務。
(四)強化服務體系,推動常態化發展
以九龍鄉獸醫站牽頭,牲畜改良“120”派駐獸醫負責,各村防疫員參與實施,建立嚴密的技術服務網絡。定期開展巡查,強化牲畜疫病防控,為農戶提供飼養、防疫等技術信息。隨時掌握肉牛養殖市場的動態,定期在黨群心連心微信群內公布最新市場信息,指導群眾肉牛交易活動。
三、當前存在問題
一是科技養殖水平不高。農民科技養牛意識不強,傳統、粗放的飼養管理仍然是目前大部分村屯肉牛養殖的主要模式,從而導致肉牛培育程度差、飼養周期長、出欄率不高、個體產肉量少、綜合效益不高。
二是產業化水平較低。目前全鄉肉牛分散式養殖形式占比較大,整個肉牛產業沒有形成集體性規模,傳統分散的小生產仍居主導地位。另外,我鄉專業養殖合作社數量少、規模小,與農戶聯系不緊密,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及帶動作用,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日益加劇。
三是產業發展資金短缺。產業發展融資渠道不暢。由政府引導、群眾自籌、社會幫扶相結合的融資機制尚未建立,群眾普遍自身積累少,自我發展能力弱。
四、下一步發展打算
一是穩定完善扶持政策。一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將農牧業投資向肉牛產業傾斜,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肉牛產業。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與縣農科局聯合,大力開展科技培訓、咨詢指導等各項服務工作。
二是加強專業養殖合作社建設。培育大規模、專業較強的養殖合作社,積極引導企業與農民建立契約關系,強化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三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注重發揮正向激勵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包括駐村工作隊上門入戶宣傳,橫幅、標語等傳統方式宣傳,美篇、黨群心連心等網絡方式宣傳,發放傳單、座談會等面對面方式宣傳。積極營造干事創業氛圍,提高農民養殖積極性和主動性。
【鄉鎮養牛產業發展情況匯報】相關文章:
鄉鎮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6-08
鄉鎮蔬菜產業發展實施方案12-22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情況匯報材料(通用6篇)11-21
鄉鎮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通用12篇)12-30
鄉鎮畜牧產業發展現狀調查報告05-19
產業發展方案08-11
鄉鎮產業振興工作情況匯報材料(精選6篇)11-18
鄉鎮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范文(通用6篇)12-23
鄉鎮蔬菜產業發展實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