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大班語言活動教案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語言活動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意境美、韻律美。
2、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像、仿編。
3、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關注周圍事物的情感。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圖譜一幅。
2、小花蝴蝶、蝴蝶媽媽、小雨點等指偶。
3、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你們喜歡下雨嗎?為什么?
2、欣賞散文
①教師邊操作蝴蝶指偶,邊有感情地朗誦散文。
②提問:小花蝴蝶喜歡下雨嗎?為什么?小雨是怎么唱歌的?
③你認為小雨發出“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的聲音時,小雨在干什么呢?
④結合圖譜理解散文內容。提問:為什么小花蝴蝶聽到沙沙沙,就猜是小雨在跟森林的樹葉兒玩耍呢?“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那會兒小雨又在干什么呢?
⑤教師手持小雨點指偶,模仿不同的雨聲,要求幼兒根據散文內容分別說出小雨在干什么。
3、學習仿編
①窗外,小雨還在輕輕地唱,屋里,小花蝴蝶還在靜靜地聽。小花蝴蝶還會聽到什么呢?那時小雨在干什么?
②與幼兒一起到窗前聽雨。
③與幼兒仿編。如:“咚,咚,咚,那時小雨在馬路上打鼓”“嘻,嘻,嘻,那是小雨在舔小朋友的腳丫”等。
④教師完整朗誦散文,并加入幼兒仿編的內容。
4、游戲:小雨和××
在音樂聲中,幼兒可以把自己想像成小花、小草、石頭、房屋等自己喜歡的物體,按節奏用身體動作表現它們與小雨的關系。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小百科:雨是一種自然現象,是從云中降落的水滴。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組成了云,它們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當它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就從云中落了下來,形成了雨。雨的成因多種多樣,它的表現形態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細雨,有連綿不斷的陰雨,還有傾盆而下的暴雨。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節。
2.鼓勵幼兒學說故事中小豬、小白兔、小白鵝的對話,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豐富詞語:“干凈”、“臟”、“哼哼哼”、“滴答,滴答”。
3.讓幼兒懂得愛干凈的重要性。活動準備:手偶、課件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活動難點: 懂得要做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孩子。審美元素: 故事情節生動、有趣,一只不愛干凈的小豬,弄得渾身是泥面目全非,朋友們都不愿跟它玩,最后小豬洗了個澡變干凈了,才重新回到大家中間。孩子們明白了只要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一定會是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小豬手偶,引起幼兒學習興趣。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誰呀?(小豬)今天,小豬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豬變干凈了》。
二、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內容,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和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故事里的小豬長的什么樣子啊?他喜歡干什么?它愛清潔嗎?
2.教師繼續講述第二段前半部分。
(1)提問:小豬想去找朋友,它是怎么叫的呀?(豐富詞語:“哼哼哼,哼哼哼”)幼兒學叫。
(2)提問:小豬走著,走著,看見了誰呀?小白兔長的什么樣子啊?好看嗎?小豬是怎么對小白兔說的呀?小白兔會和它一起玩嗎?(幼兒猜)
3.教師繼續講故事。提問:小白兔和它一起玩了嗎?(沒有)為什么?小白兔是怎么說的?學說短句:“喲!是小豬,看你多臟啊!快去洗洗吧,洗干凈了我再和你玩。”
4.繼續講故事。
(1)師:小豬又碰到誰?小白鵝長的什么樣子?小豬是怎么對小白鵝說的?你們說小白鵝會答應嗎?為什么呢?
(2)提問:小白鵝是怎么說的呀?豐富短句:“喲!是小豬,看你多臟啊!快去洗洗吧,洗干凈了我再和你玩。”
(3)提問:你們說小豬該怎么做小白兔、小白鵝才和它一起玩呢?
5.繼續講故事。提問:小豬的朋友最后有沒有和它一起玩啊?為什么呢?是誰和它一起洗澡的呀?小白鵝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呀?小白鵝看見小豬洗得干干凈凈的,它是怎么說的?(豐富詞語:“干凈”)
三、教師帶領幼兒完整講述故事一遍,邊講邊出示課件。故事中對話部分,引導幼兒進行講述。
提問:小朋友你們喜歡故事中的誰呀?為什么呢?
四、教師小結。
師:小朋友們,小豬改正了缺點,變成了一只講衛生、愛干凈的小豬,你們高興嗎?我們小朋友怎樣做一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孩子呢?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及意境,感受詩歌的語言美、節奏美。
2.嘗試創編詩歌內容,提高創造性講述能力。
3.懂得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人類不可以隨意打擾動物的生活。
活動準備:
1.森林場景ppt 2.音樂《森林狂想曲》、森林走路聲音效。
活動過程:
一、感受意境
1.激發興趣:森林是個美麗的地方,誰又在享受森林這美好的一切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森林吧!
2.示森林圖片并播放音樂。
3.大膽猜測:你聽到誰的聲音?在這時,突然傳來什么聲音——(音樂戛然而止,啪嚓啪嚓聲響起)“啪嚓啪嚓”是什么聲音?可能發生了什么事情?
二、理解詩歌
1.引入詩歌 有個英國的作家把森林里發生的一切寫成了一首小詩,名字就叫《啪嚓 啪嚓》。
2.教師朗誦詩歌。
3.討論:你聽到了誰在森林里?發出了什么聲音?
4.再次欣賞詩歌。
5.討論、表現詩歌:
(1)“吱吱”會是誰呢,你怎么猜出來的?看看猜得對不對——(點擊小松鼠)“吱吱”去了哪里?什么是竄?誰來學一學?
(2)“蹦蹦”會是誰呢?你怎么猜出來的?看看猜得對不對——(點擊小兔)“蹦蹦”去哪里了呢?什么叫密林?讓我們一起鉆進密林!
(3)“嘰嘰”會是誰呢?你怎么猜出來的?看看猜得對不對——(點擊小鳥)
(4)“沙沙”會是誰呢?你怎么猜出來的?看看猜得對不對——(點擊小蛇)“沙沙”呢?它為什么會赤一下子?什么是溜? (依次點擊ppt,引出小動物形象圖。)
(5)小動物們全都悄沒聲的蹲在看不見的地方,悄沒聲的是什么意思?悄沒聲時周圍會怎樣?用一個詞語說一說。他們目不轉睛地看著啪嚓啪嚓越走越遠,目不轉睛是什么意思?誰來表演一下!真奇怪,他們害怕什么呢?
6.再次完整欣賞詩歌。
三、嘗試創編
1.交流:你喜歡《啪嚓啪嚓》這首詩嗎?為什么?
2.示圖:看,森林里還有這么多雙眼睛,他們又是誰呢?當他們聽見啪嚓啪嚓聲會怎么躲起來呢?
3.教師示范創編:我已經發現了一個小動物,聽——呱呱聽見了,一下子跳到荷葉上。誰呀?
4.同伴間互說互猜:你們發現別的動物了嗎?用動物的聲音告訴旁邊的好朋友吧!別忘了說去哪兒了。
5.幼兒創編:誰來幫助這些小動物? 小結:謝謝小朋友,幫助我們的動物朋友躲過了啪嚓啪嚓。
四、延續推測,體驗情感
1.交流:我們在大森林待了這么久,你們現在覺得啪嚓啪嚓到底是誰呢?
2.教師小結:是呀,大森林是小動物的家,無論啪嚓啪嚓是什么野獸還是人類,他都讓我們的動物朋友緊張、害怕了,所以,讓我們人類不要隨意打攪他們,就讓他們快樂、安靜地生活吧!現在,讓我們輕輕地和動物朋友說聲再見,輕輕離開森林吧!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寫信的方式表達感情。
2、能清楚、連貫地講述一件事。
3、體驗幫助他人的愉快。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了解寫信的意義和基本格式,知道郵票、寄信等常識。
2、物質準備:一封某災區幼兒園小朋友寄來的信,大張信紙、筆、信封和郵票等。
活動過程:
1、讀信,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和回信的愿望。
(1)引導語:這是災區幼兒園小朋友寄來的信,最近他們那邊一直下雨,發生水災,情覓況很糟。我們來讀讀,他們要告訴我們什么,需要什么幫助。
(2)討論:看完信后,小朋友心里都為他們著急。你們說,我們該為他們做點什么?
2、討論交流信的內容。
(1)引導語:災區小朋友遇到困難,需要大家的幫助。我們先給他們回一封信吧。
(2)討論:該用什么紙張寫?怎么寫?寫什么內容?
(3)引導幼兒交流寫信的材料、格式,以及信的內容。
(4)小結:給災區小朋友回信,能帶去我們對他們的'關心和安慰,他們肯定非常高興。我們寫信時,要用信紙寫,要按照信的格式來寫,可以用文字寫,還可以用畫畫來表示,要把我們對他們的關心、問候和準備幫助他們做什么事情都表達出來。
3、分組進行寫信。
(1)以小組為單位,幼兒選擇寫字和繪畫結合的方式,或運用繪畫的方式寫信;一位幼兒負責寫或畫,其他幼兒講述。
(2)信寫好后,大家一起念念信的內容。
4、各組念信給大家聽。
每組輪流將信的內容講述給大家聽,聽后大家相互補充修改。
5、教師示范寫信。
(1)教師根據各組幼兒的寫信情況,組織集體進行回信。
(2)在一張大信紙上指導全班幼兒按寫信的格式和步驟將回信的內容寫下來。
(3)教師把回信的內容讀給幼兒聽,請幼兒提出修改和補充的意見。
6、裝信、寄信。
引導幼兒將信裝進信封,寫上地址,貼好郵票,封好封口,與幼兒一起去郵局寄信,或一起將信投到附近的郵筒里。
活動延伸:
1、可選擇給出差在外的家人、老師或喜愛的人寫信;有條件的可準備一臺電腦,將幼兒回信中的話逐一打進電腦,通過大屏幕顯現,然后教師指著屏幕上的字和幼兒一起逐句讀信;可通過電子郵箱發信,并請對方收到后用電話或在郵箱中回復:"信已收到,謝謝!"讓幼兒體驗用現代科技方法"寄信"之神速;可演示用傳真機互通信件的方式,讓幼兒了解多種快速傳遞信息的方法。
2、區域活動:提供各種寫信的材料,讓幼兒用剪貼或用繪畫的方式寫信,感受寫信的過程及快樂。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背景:
一個漆黑的夜晚,小偷和老虎都來到王老漢家偷驢。可是,他們撞上了“漏”!“漏”是什么呢?這個故事內容來源于流傳在我們中國老百姓生活中的民間故事。著名畫家黃纓用童趣盎然的角色造型、細膩傳神的筆觸、動感十足的畫面,將這個故事以圖畫書的形式表現出來,成為深受成人和孩子喜愛的中國原創繪本。之所以選擇這個繪本來開展圖畫書閱讀的教學實踐,主要是根據大班下學期即將入小學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好學、善問,對語言文字有著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對圖畫書的閱讀更是十分喜愛。繪本《漏》的特點是不僅具有濃厚的中國氣息,融合了許多中國元素,而且語言和畫面十分生動、幽默,對幼兒來說,閱讀這樣的圖畫書會是一種十分愉悅的情感體驗。
二、活動目標:
1.細致觀察畫面,感受故事有趣的情節及角色的心理活動。
2.能大膽表達,增強閱讀興趣。
三、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電腦、電視機。
2.繪本《漏》人手一冊,圖片、黑板、毛筆等。
四、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激發閱讀興趣。
師:今天我們來分享一本很有意思的圖畫書,先來看看書的封面,有問題嗎?為什么老爺爺和老奶奶都在往上看呢?
(評析:鼓勵幼兒通過對繪本封面的觀察,大膽提出疑問,揣測故事情節,在懸念中誘發幼兒產生深入了解繪本的興趣。)
(二)集體閱讀前半部分圖畫書。
1. 師:這個故事里有誰?這時,誰來了?他們看見大胖驢會想些什么?
2. 小結:“山上的老虎想:這大胖驢,一定很好吃。山下的小偷看見了,心里想:這大胖驢一定能賣個好價錢。”
(評析:這一段教師以簡明扼要的提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繪本畫面,理清角色關系,分析角色心理活動,使幼兒逐漸進入到故事情境中。)
3. 師:到了晚上,窸窸窣窣,老虎在干什么?小偷呢?王老漢被驚醒了。老奶奶說,“管它賊啊虎啊,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老奶奶怕什么?那“漏”是什么呢?
4. 師:老虎想“我翻山越嶺這么多年,從來沒有聽到過漏,難道說這家伙比我還厲害?小偷想:我走南闖北這么多年,從來沒有聽到過漏,難道說這家伙比我還厲害?”他們想得一樣嗎?
5. 小結:咱們中國人很聰明,只用四個字就能把這個意思說明白了。翻山越嶺和走南闖北是我們中國的成語。
(評析:老虎和小偷都開始采取行動了,幼兒隨著教師營造的故事氣氛也愈加投入,畫面的變化,角色的動作,人物的語言都是需要關注的要素。多媒體課件有效地突出了細節,呈現了動態,使幼兒在情境中步步深入。)
6. 師:“小偷想著想著,腳下一滑,媽呀,嘩啦!”發生什么事情了?
7. 師:“嘭!小偷一下子掉到老虎的背上了,老虎也嚇了一大跳,還以為是漏來了,馱著小偷拔腿就跑,邊跑邊喊——哎喲是漏啊。他們跑過了驢背山,拐過了驢背灣,跳過了驢背崗,嘭嗵!一頭撞到了大樹上。”老虎和小偷他們認為“漏”是什么呢?
8. 小結:“老虎想,哎喲,這個漏啊,像石頭一樣,砸得我的心都要蹦出來了。小偷想,這個漏啊像旋風一樣,顛得我的骨頭都快要散架了。”
(評析: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教師運用夸張的語氣講述了故事戲劇化的一幕,營造了緊張生動而又詼諧幽默的活動氣氛,使幼兒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并且在笑聲中頓悟了“漏”的含義。)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意圖:
攝影是一種文化藝術活動,拍照和欣賞照片是幼兒喜歡的一件事,適合于講述活動。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以及語言領域的發展目標,利用照片發展孩子詳細條理完整的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能力,啟發她們通過觀察,捕捉靜態的視圖傳遞動態的信息,能很好的用語言表達出來。
活動目標:
1、能貫完整并富有一定故事情節的語言講述照片內容。
2、感受照片所表達內容的多樣性。
3、體驗與人交流的樂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能貫完整并富有一定故事情節的語言講述照片內容。
活動難點:由于大班幼兒語言的連貫性還有待加強,所以本活動重點即難點。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照片﹑幼兒準備自己的照片﹑布置照片展覽會﹑自制相冊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組織幼兒參觀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內容。
1、提出參觀要求:“參觀時找出那一張是你的,和好朋友講一講你的照片上有誰,在什么地方拍的,當時你的心情怎么樣。”
2、同伴互相講述,教師給予個別幼兒恰當的指導。
二﹑教師示范講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師示范講述我的照片。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要點。
(1)我的照片里有誰?
(2)我和誰在什么時候去了什么地方?
(3)做了一件什么事?玩的怎么樣?
三﹑啟發引導幼兒講述各類照片。
1﹑個別講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2﹑講述幼兒在幼兒園活動中拍的照片的故事。
3﹑經驗遷移,講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四﹑制作班級相冊,分享照片故事。
照片裝在一起再加一個封面就做成了一本相冊。
活動延伸:
繼續收集相片,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由講述。
活動反思:
因為此次活動的選材來源于孩子的生活經驗,所以在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非常積極和投入,師幼互動非常活躍有效。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其他人交流的樂趣,是他們快樂的情緒得到宣泄,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本活動充分體現了“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鍛煉幼兒語言教育。而以圖畫《奇奇兔的一天》其中四幅畫作為講述內容,來培養幼兒能細致觀察角色的神情,根據不同神情來描述不同的心理活動和人物對話,豐富講述內容,達到生動講述的目的。
活動目標:
1、喜歡看圖講故事,能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達自己。
2、學習用恰當的詞描述不同的表情和人物對話。
3、能完整、連貫、清楚地講述圖片內容。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4幅,幼兒小組講述圖7幅
活動過程:
一、以問題引入,引起幼兒看圖講述的興趣。
引入:一天,天氣真好,小兔和小動物們約好了一起去森林里玩。走著走著,發生了一件事。
二、出示前三幅圖,教師引導幼兒整體觀察。
(1)以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學習動詞:蹬、跳躍、蹦跳等
提問:1、誰先來說說你看到些什么?
2、這是什么地方?圖上有誰?發生了什么事?
(2)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圖二、圖三,根據小兔的神態變化,引導幼兒分析人物心理活動。
1、小兔這時是什么表情?為什么會有這種表情?
2、為什么它過不去?這時它會在想什么呢?
(3)引導幼兒根據畫面大膽猜想、表達,發散幼兒思維。
師:看,小兔這時是什么表情?為什么它又這么高興?
師:誰來猜猜小兔想到了什么辦法?
(4)出示圖四,引導幼兒觀察細節,嘗試描述角色的神情和對話。
提問:1、小兔想到的是什么辦法?看上去像什么?(直升飛機)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2、小兔、長頸鹿、袋鼠它們現在是什么表情呢?猜猜看它們都會說些什么呢?
三、引導幼兒完整連貫地講述四幅圖片。
師:現在誰愿意先來試試完整連貫地講講這四幅圖?
四、幼兒分組連貫講述,自編對話,同伴分享。
師:剛才小朋友都觀察的很仔細,說得很好,現在請大家在小組里把這四幅圖完整地說一說,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說的這個故事,好不好?說的時候歐老師有三個要求:
(1)每個人都來輪流說,其他人要認真聽。
(2)說的時候要大聲、完整、連貫,讓別人聽明白。
(3)說的時候還要用上剛才我們學的好聽的詞、小動物心理想的和它們的對話。
五、集中交流分享故事。
師:“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故事嗎?”請小朋友踴躍分享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精華】大班語言活動教案7篇】相關文章:
【精華】大班語言活動教案4篇05-18
【精華】大班語言活動教案3篇05-17
【精華】大班語言活動教案三篇05-13
【精華】大班語言活動教案3篇05-03
【精華】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八篇04-30
大班語言活動詩歌教案08-22
大班語言活動詩歌教案08-31
大班語言活動散文—聽雨教案04-10
【熱門】大班語言活動教案9篇05-25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匯總九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