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07-18 10:28:52 活動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匯編八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匯編八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石頭的作用。

  2、會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探索石頭的作用。

  活動準備:

  1、提前讓幼兒感受、觀察石頭

  2、各種各樣的石頭

  3、圖片

  4、成品石頭 比如:石臼、假山、磨輪。

  活動過程 :

  1、出示各種成品石頭。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好東西,我們一塊數三下,吹起神秘的絲綢打開看看吧!

  2、欣賞各種成品石頭

  (1)教師分別介紹石臼、假山、磨輪等等。

  (2)教師提問:這些東西是用什么東西做成的?

  3、出示石頭

  (1)昨天我們玩過的石頭都有什么形狀的?

  (2)昨天我們摸過的石頭有什么感覺?(請每個幼兒都能感受石頭的粗糙、光滑)

  (3)石頭都有什么顏色的?

  教師總結:石頭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有三角形、長方形等等;顏色也有很多種有:紅色、白色、黑色、褐色等等;石頭有的是粗糙,有的是光滑的。

  4、討論

  教師:石頭都能干什么?

  5、出示圖片――幼兒欣賞圖片了解石頭的作用

  6、出示石頭小路

  (1)教師請幼兒在小路上走、跳、爬,使幼兒感受石頭小路。

  (2)提問:你踩在小路上有什么感覺?

  7、游戲:“小小建筑師”

  請幼兒用石頭搭東西什么都可以發揮幼兒想象力。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在制作、探究的過程,初步感受力與平衡之間的關系。

  動準備:紙蝴蝶、橡皮泥等

  活動重點:初步感受力與平衡之間的關系。

  活動難點:在多次的嘗試、調整后,能初步積累相關經驗。

  活動過程:

  一、出示"紙蝴蝶",引起幼兒的興趣。

  1、關鍵問題:你能想辦法讓"紙蝴蝶"停在我們的指尖上嗎?

  2、教師演示,讓"紙蝴蝶"站立在指尖上。

  3、小結:只要在"紙蝴蝶"的翅膀上加兩塊橡皮泥,就能讓"紙蝴蝶"站立在指尖上。

  二、幼兒嘗試制作

  1、關鍵提問:這兩塊橡皮泥應該怎樣擺放呢?

  2、鼓勵幼兒反復嘗試、調整橡皮泥擺放的位置。

  三、交流討論

  1、關鍵問題:你是怎樣擺放橡皮泥,讓"紙蝴蝶"平穩地站立在指尖上的?

  2、鼓勵幼兒大膽表述,交流嘗試操作的過程。

  3、結合生活中的事例,解釋實驗現象。(平衡木、蹺蹺板等)

  4、小結:保持平衡,"紙蝴蝶"就能平穩地站立在手指上了。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初步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并對其進行分類。

  2.學會用↓記錄沉,用↑記錄浮,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3.體驗科學探索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幾種常見的不同材質的物體,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戲的經驗。

  2.物質準備:木塊、鐵制湯匙、乒乓球、石頭、海綿、玻璃球、鑰匙等;干抹布若干,裝有清水的透明大盤一個,供幼兒做實驗的實驗盆若干。

  【活動過程]

  階段一:以情景導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1.你覺得什么物體是可以在水中浮起來的?什么物體在水中是沉下去的?

  2.猜猜看,石頭和乒乓球,它們放入水中會怎樣呢?

  (孩子們爭先恐后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于是,我說:“不如我們做個實驗驗證一下,好嗎?”)

  教師小結

  像石頭這樣沉入水底的現象叫沉,像乒乓球這樣漂在水面上的現象叫浮。我要把這個發現用標記記錄下來,石頭在水中下沉用向下的箭頭表示即↓,乒乓球在水中上浮用向上的箭頭表示即↑。

  分析與反思

  首先借助隨手可見的材料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幼兒的討論、驗證教師小結沉浮概念,為后續幼兒自己動手操作豐富自己的經驗做準備。

  階段二:幼兒動手操作

  1.實驗

  我將一個裝有清水的盆子、幼兒和老師共同收集的材料(在這里對家長朋友長期以來對我們的支持表示感謝:-D)、記錄紙、筆等投放到區域中。

  沉浮實驗開始了,孩子們經過簡單協商決定由宸宸、蕊蕊、曉軒三人逐次把材料投放到盆里進行實驗,淼淼記錄結果。

  2.統計

  區域活動結束的小結時間里,我請淼淼根據記錄表格介紹實驗結果,請宸宸演示操作,這樣一來,幼兒直觀深刻的認識到物體的沉浮特性。

  如:知道了大的不一定會沉(乒乓球)、小的不一定會浮(硬幣),塑料的不一定會浮(班中的塑料螺絲),金屬的不一定會沉(鐵碗)。

  分析與反思:

  蒙臺梭利曾說過: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由此可見自主操作的重要性。因此,我將本環節重點設置為幼兒自由探究物體沉浮特性,過程中我沒有過多干涉幼兒,只是向幼兒講清活動規則(水濺出來要及時擦干等),鼓勵幼兒自由操作探索并記錄。

  階段三:設疑活動,如何將沉的物體浮上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這個區域活動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參與其中。

  經過探索,孩子們對物體的沉浮特性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于是,我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擴展幼兒經驗:你們能想辦法幫助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嗎?你能想辦法幫助浮的物體沉下去嗎?

  問題一出,幼兒積極動腦思考并在游戲中進行實驗:

  有的說:我把它(紙杯)摁下去不就行了。

  有的說:哎,還是不行,你一松手它就起來了。

  曉軒:等會等會,你使勁摁倒底,(紙杯)進去水了它就沉到底了。

  分析與反思

  在得到我的肯定后,孩子們積極性更加高漲,他們想出了各種辦法,如:在塑料紙上放東西,這樣塑料紙就會沉下去;把硬幣放在紙杯里,硬幣就會浮起來,等等。

  階段四:物品歸類

  1.將浮的物品放在↑的盒子中。

  2.將沉的物品放入↓的盒子中。

  分析與反思

  通過分類,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進一步鞏固。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綠色是青蛙生存的保護色。

  2.了解動物的衣服有保護作用。

  3.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青蛙頭飾、 故事磁帶《青蛙的衣服》、 彩筆、掛圖《動物的衣服》

  活動過程:

  一 、 猜謎導入。

  1.情景創設:“篤篤篤!”什么聲音?(敲門聲) 你們知道外面來的是誰嗎?我這里有一個謎語,看你們能否猜出來,“身穿綠棉襖,唱歌呱呱叫,蹦跳捉害蟲,豐收里功勞。”孩子們猜謎(青蛙),師開門因迎客人,一名幼兒戴著青蛙頭飾來到活動室。(對話略)

  2.觀察青蛙的衣服,重點突出綠色和黑斑。

  二、聽錄音故事《青蛙的衣服》。

  三、引導幼兒討論:小青蛙為什么捉不到害蟲?

  1.小青蛙穿上漂亮的衣服,害蟲為什么馬上就逃掉了?

  2.小青蛙為什么只有穿上綠色衣服,才不會被大灰狼發現?

  3.了解綠色是青蛙的保護色。

  四、出示掛圖《動物的衣服》,請幼兒觀察畫面。

  組織幼兒討論:動物的衣服是動物的保護傘。

  五、請幼兒說說我們生活中穿著的衣服具有的保護作用。

  提示幼兒:解放軍叔叔穿的迷彩服和防彈衣具有保護作用;醫院里醫生穿著無菌服裝,很有作用;交警叔叔的衣服晚上放光,以免被車撞倒;……

  六、游戲“我們都是小青蛙”。播放歌曲,幼兒模仿青蛙舞蹈:唱歌、跳舞、蛀蟲。

  七、請幼兒給青蛙穿上綠衣服。(播放輕音樂)

  1.情景創設:一幼兒扮演一只沒穿衣服的小青蛙,蹲在地上哭。師提問:小青蛙遇到了困難,我們應該怎么做?(幫助它)

  2.請幼兒給小青蛙穿上綠衣服(添綠顏色)。

  八、游戲“青蛙回歸大自然”。

  1.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愛護青蛙的教育。

  2.把畫好的青蛙送到事先準備好的“莊稼地”里。

  活動反思:

  一個成功的教學活動,離不開教師對每個環節的精心設計與考慮。從幼兒的興趣和實際情況出發,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讓幼兒枯燥地觀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長過程,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和興趣不高。這里可制作成生動形象的課件進行教學,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和形象性。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物體的不同特征,并建立起有關大、中、小的相對概念。

  2、在物體比較過程中,初步了解參照物的概念。

  活動準備:

  1、成雙的紅色、藍色、黃色大胸卡、成雙的紅色、藍色、黃色中胸卡、成雙的紅色、藍色、黃色小胸卡。

  2、大中小三種規格的物品。

  活動重點:

  觀察、比較物體的不同特征,并建立起有關大、中、小的相對概念。

  活動難點:

  在物體比較過程中,初步了解參照物的概念。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參與集體游戲:

  請幼兒帶上胸卡。

  向幼兒講解游戲玩法。幼兒根據口令,找出相應的對象“碰碰響”,碰對了兩人對擊掌,碰錯了兩人蹲下。

  教師發令:

  ——“找和你一樣顏色的朋友碰。”

  “找和你一樣大小的朋友碰。”

  “找和你不一樣大小的朋友碰。”

  2、鼓勵幼兒獨自游戲:

  請幼兒對物品進行配對,物品有大、中、小三種規格。幼兒中出現不同觀點時,可啟發他們:

  ——“為什么你認為是大的,他卻認為是小的呢?”

  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認識參照物的作用,即參照物不同,會有不同的比較結果。

  請幼兒為三種規格的物體排序,引出“中”的概念。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葉子的特征和葉脈,知道葉子由葉脈、葉片、葉柄組成。

  2、認識枯葉和綠葉,學習做科學小實驗。

  3、探索茶葉的特點,欣賞茶葉的顏色和形狀。

  4、復習6的組合和分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綠葉和枯葉。

  2、小石臼、塑料碟。

  3、圖畫紙、漿糊。

  4、錄音機、音樂磁帶等。

  活動過程:

  1、復習歌曲《會跳舞的葉子》,激起幼兒學習興趣。

  (1)合唱歌曲《會跳舞的葉子》

  (2)多可愛的.葉子呀!春天到了,你發現樹上的葉子有什么變化嗎?(有的發出了新芽,有的樹葉凋落了)

  2、觀察、接觸各種植物的葉子,發現葉子的不同之處

  (1)教師:“上次,我們外出散步時,收集到許多樹葉,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葉子都一樣嗎?請你仔細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樣?把你地發現記錄到記錄卡上。”

  (2)幼兒觀察、比較、記錄自己地發現。

  (3)幼兒講述自己地記錄,分享經驗。(葉子的大小、形狀、顏色、邊緣不一樣)

  3、仔細觀察,了解葉子的各組成部分

  (1)我們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發現葉子有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歡哪片葉子呢?這片葉子有哪幾部分組成?(葉脈、葉片、葉柄)

  (2)你喜歡的葉子象什么?

  4、實驗發現枯葉和綠葉的區別

  (1)剛才我們小朋友發現,有的樹葉碧綠碧綠的,而有的樹葉卻是枯黃枯黃的,為什么呢?

  (2)幼兒大膽想象,發表意見。

  (3)實驗:枯葉不能舂出葉汁來,綠葉則能舂出綠色的汁液來。

  (4)為什么大部分樹葉是綠色的?(這是因為葉中的葉綠體可以產生葉綠素)

  (5)我們散步時發現有的樹葉飄蕩到了地下,為什么呢?(因為葉子缺乏水分和營養,所以變黃變干了就飄落了下來)飄落下來會有怎樣的變化呢?(葉子會慢慢枯死,因為水分都蒸發了)

  5、了解葉子的用途

  (1)這么多的葉子有什么用呢?

  (2)幼兒自由談論,相互交流、分享經驗。

  (3)小結:可以美化環境、擋風、遮雨、有的樹葉可以加工成茶葉、有的可以做菜吃、還可以做樹葉貼畫來布置環境。

  活動結束:

  請幼兒用葉子粘貼圖畫,在展覽區內進行展覽。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小百科:秘密,漢語詞匯。拼音:mìmì釋義:1、指有所隱蔽,不為人知;2、隱蔽不為人知的事情或事物;3、佛教指隱秘深奧之法。4、隱蔽;不讓人知道的。亦指隱蔽不讓人知道的事情。出自于《晉書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積極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樂于參加探索活動。

  2.能用恰當的詞句,簡單講述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活動準備:

  慣性玩具、電動玩具、拖拉玩具、機械玩具(發條)、遙控玩具、聲控玩具、錄音玩具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玩具

  A、今天,小朋友帶來了許許多多好玩的玩具,想不想來玩一玩?(幼兒自由玩自己的玩具)。

  B、請小朋友來說說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幼兒講述自己的玩法)

  二、交換玩玩具,進一步探索各種玩具的不同玩法。

  A、剛才小朋友們都玩了自己的玩具,而且告訴大家怎么玩的,現在老師請大家找一個好朋友交換玩一玩,看一看好朋友的玩具和你的有什么不一樣?

  B、(幼兒再次玩)請幼兒說說你玩了誰的玩具,是怎么玩的?和自己的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句講述)。

  三、引導幼兒深入探討玩具動起來的不同方式。

  A、(師出示打開發條的玩具)為什么擰了發條,玩具就會動起來?

  師展示一件發條玩具講解(里面有不同的齒輪和軸承擰動后帶動玩具動起來)。

  B、(出示打開的電動玩具)為什么打開開關,玩具就會動起來?(幼兒討論)電動玩具里裝了電池,開關打開,電源接通了,就會動起來。(區分一般電動玩具和遙控玩具的不同)。

  C、:現在我們知道了,有的玩具擰了發條就會動起來,有的玩具輕輕一推就會動起來,有的玩具打開開關就會動起來。

  四、了解較先進的玩具

  A、了解聲控玩具

  (出示聲控玩具)這個玩具怎么玩呢?

  請幼兒猜一猜后教師演示玩法。

  B、會錄音的玩具供幼兒觀察,讓幼兒對玩具說話并觀察反應,

  讓幼兒知道玩具身后有個小錄音機,所以它會說出跟幼兒相同的話。

  五、結束

  這些玩具真有趣,它們都是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了讓小朋友玩得開心而設計制造出來的,如果你們發現了其它好玩的玩具,再來介紹好嗎?現在,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玩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蔬菜分類

  2、Ppt課件—奇妙的蔬菜造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有一個蔬菜大棚里種了好多好多的菜,你們想不想去看看都種了些什么菜呀?

  二、展開

  ppt課件—蔬菜分類 ,圖片演示:

  1、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有那些蔬菜?

  你喜歡吃哪一種蔬菜?

  你知道你是吃它的哪一部分?

  2、我們先來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組成的?

  (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3、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都是有那幾部分組成,那么你能猜出老師說的謎語嗎?

  4、猜謎語:

  又紅又圓象蘋果,酸酸甜甜營養多,既能做菜吃,又能當水果。

  (西紅柿)

  誰能說一說西紅柿是什么樣子的?

  (顏色、形狀、皮是怎樣的、還有小坑、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

  那我們應該吃西紅柿的哪一部分?(果實)

  還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實部分?

  (茄子、辣椒、南瓜、冬瓜、胡子)。

  5、謎語:

  一個胖娃娃,埋在地底下,頭頂綠巾穿紅褂,夏天播種秋天拔,我們人人都愛它。(蘿卜)

  說一說蘿卜的樣子?

  (形狀、顏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

  師告訴小朋友蘿卜還有土人參之說。因為蘿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

  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民間自古就有蘿卜是土人參之說。我們應該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還有什么蔬菜我們可以吃它的根?

  6、看圖中有哪些蔬菜?

  (白菜、菠菜、油菜)

  老師可以說說白菜的樣子。我們該吃它的哪一部分?(葉)

  還有什么蔬菜我們吃它的葉。

  7、這是什么 ?

  (土豆也叫地蛋或馬鈴薯)

  土豆發了芽時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圍的肉削干凈,才可以吃。我們吃它的莖。

  小朋友告訴老師,我們平時吃的是土豆的哪一部分呢?

  8、我們來玩一個強大游戲好不好,看誰答的又快又對。

  問題:

  (1)哪些蔬菜既能生吃又能熟吃?

  (2)哪些蔬菜既能當水果吃又能當蔬菜吃?

  (3)為什么稱蘿卜為土人參?

  (4)發芽的土豆為什么不能吃?

  (5)為什么要小朋友們多吃蔬菜?

  三、總結

  欣賞:奇妙的蔬菜造型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8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2-17

科學活動教案說課稿04-01

科學活動種花教案04-02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9-20

科學新年活動教案12-25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10-24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3-0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国产精品 | 五月天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亚洲欧美国产另类首页 | 欧洲性开放少妇zozo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 日韩视频亚洲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