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合集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語言活動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2、嘗試用動作和表情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
3、引導幼兒在散文中學習,感悟生活。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春天的背景圖一幅,和內容相關的小圖片若干;音樂光盤,U盤一個(內裝幻燈圖片),DVD一臺。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難點:能用動作和表情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
活動過程:
1、引出主題,引導入趣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來欣賞一篇很美很美的散文,欣賞以前咱們先一起來看看這篇散文的題目(逐一出示“好消息”這三個字),瞧瞧,它們都是哪些字寶寶?(幼兒說出題目)。我猜,大家一定想知道這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好消息,現在,咱們快來一起聽聽這是個什么樣的好消息?
2、欣賞散文,感知理解。
1)、播放錄音散文,讓幼兒在完整欣賞的基礎上,通過提問試著初步了解散文內容。
提問:“你們聽到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好消息”?(幼兒回答,教師出示背景圖),那你還聽到都是誰在傳遞這個好消息嗎?(將幼兒聽到的名稱一一展現在背景圖上)。
2)、再一次通過看幻燈圖片和調整圖片的順序來幫助幼兒欣賞并理解散文的內容。
提問:“到底還有誰在傳遞好消息呢?還有,它們是怎樣傳遞這個好消息的呢?咱們一起在看看這里(電視)來聽一次吧!”
3)、教師邊演示幻燈圖片邊有表情的朗誦散文。然后讓幼兒找一找,是誰先知道的這個好消息它又告訴了誰?它是怎樣告訴的呢?(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教師邊調整圖片順序邊出示相應的文字。讓幼兒初步學習在畫面和文字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萌發對文字興趣。
3、講一講,演一演,讓幼兒嘗試用動作和表情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
1)、請幼兒看著排好的圖片順序,跟著老師一起用好聽的聲音,好看的動作一起來念一念。
2)、教師讓幼兒說一說,小朋友春天可以干些什么事情?做這些事情你們是什么樣的心情?鼓勵幼兒用快樂的心情,高興的表情來向老師傳遞這個好消息。同時配上背景音樂。
3)、鼓勵幼兒向同伴互相傳遞好消息。
4、結束活動
“春天來了,你還想把好消息傳遞給誰?還有,小雨點落下去后,他還會落在哪里?請小朋友好好想想,下節活動來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好消息》這節活動較成功完成后,讓我深深的體會到,“幼兒園的散文教學,不光要著眼于智育與德育,更要偏重于幼兒審美情趣的培養;不僅要把散文教學的功能用于培養幼兒記憶能力,糾正幼兒的語言,更要讓幼兒體驗散文的內在美,以體現文學作品最本質的功能——審美愉悅。”每節活動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對教師是何等要求之高,就如散文,它的特點就是美,尤其“幼兒散文是用凝煉、生動、優美的文學語言寫成的,供幼兒學習的敘事、記人、狀物或寫景的文學作品。它具有語言凝煉、生動、優美,想象境界豐富,修辭手法多樣等特點。”所以我用精煉的語句提問,適合的音樂烘托,以及動作的表現,讓幼兒時時有新鮮感,時時調動著幼兒的每根神經,在不斷與教師的互動中,達到了最佳效果。
一開始文字的引入,即直接又覆了以往的教學模式,一下子我就從孩子的眼神中得到了我所需要的效果,然后慢慢展開背景圖,這是我想了好久才想到的能夠再次吸引幼兒注意力的手段,果然孩子們的眼睛又一次的睜大了。隨后他們看到了鮮艷的圖片,受到了多媒體手段的刺激,孩子們的情緒達到了高潮。我趁熱打鐵,讓孩子們自己來設計動作表現這些小動物們,并讓他們互相欣賞,從而調動了內向,不想不敢表現的孩子們。最后我放開背景音樂,再一次用美得意境,將活動推向了最后的高潮。
同時我認為老師只有自己會鑒賞、會品味,才能感受散文中的意境美,在自我理解的基礎上,然后再對作品進行分析,就知道應該用怎樣的情感基調去朗讀這篇散文,這樣就會讓幼兒感受這個作品所帶來的意境美,很和諧也很安詳,同時也很美。其次,就是要為幼兒創設欣賞散文的心理環境和物質環境。所謂心里環境,就是要讓幼兒在活動前有意無意的去接觸一下相關的知識資源,有一種潛意識存在的鋪墊,讓幼兒有一個精神的鋪墊。物質環境,就是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圖片,多媒體,音樂等等,這樣不僅能調節活動氣氛,創設學習情境,還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其求知欲。
在我一次又一次的意境創設下,激發了幼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情感感染性,從活動的效果來看,確實是這樣的。因為成功的幼兒散文教學對于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有著別的教育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能大方講述自己的發現,感受發現的樂趣。
2、發現動物體色(外形)和環境的關系。知道一些動物自我保護的本領。
活動準備:
《艾瑪捉迷藏》PPT,太陽傘、輪船、帳篷、襪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1、出示封面,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繪本,看看!繪本的封面上有誰?(大象)哦,它和你們一樣有名字哦,它叫艾瑪!我們和艾瑪打個招呼吧!
2、師:看看艾瑪身上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身上有很多顏色)有些什么顏色呀?說一說。那這些顏色在艾瑪身上構成一塊一塊的什么圖形?
師:哦,原來艾瑪是一只五顏六色的花格子大象。
3、師:今天艾瑪要和森林里的小動物們玩捉迷藏的游戲,你們玩過捉迷藏游戲嗎?怎么玩的?
二、 艾瑪捉迷藏,感受捉迷藏的樂趣
1、出示PPT2,師:那我們看看艾瑪和小鳥誰找誰藏呢?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捉迷藏游戲開始咯,艾瑪趕緊找地方去躲了起來。
2、出示PPT3,師:小鳥睜開眼睛開始找咯!它先飛到了小山坡上,這里會藏著艾瑪嗎?仔細地來找一找。是這里嗎?你為什么覺得這里可能是艾瑪呢?)那到底是不是呢?(出示“帳篷畫面”)是什么?(我告訴你們哦,這是一頂帳篷,)知道什么是帳篷嗎?那你們仔細看看,這是一頂怎么樣的帳篷?
3、師:小鳥繼續在這里找呀找呀,它又發現了艾瑪,你們發現了嗎?在哪里?是艾瑪嗎?(出示衣服、襪子畫面)原來是什么?
4、師:這里也沒有藏著艾瑪,小鳥接著又飛到了小樹林里,它一下子就找到了艾瑪,你們找到了嗎?在哪里?我們一起看看是不是呢?(出示太陽傘畫面)你能用好聽的詞來說說這頂太陽傘嗎?(幼兒說說)你們說得太好了,這里有一頂五顏六色的太陽傘,可是沒有花格子大象艾瑪哦!
5、師:小鳥繼續向前飛,來到了灌木叢里,這里有艾瑪嗎?在哪呢?到底是不是呢?我們閉上眼睛,我數到三你們再睜開,1,2,3,(出示小船畫面)哎!怎么還不是艾瑪呀?原來是一艘小船啊!
6、(同時出示帳篷、衣服襪子、太陽傘、小船畫面)師:剛才我們和小鳥找了好多地方,把哪些東西當成艾瑪了呀?為什么會把他們看成是艾瑪呢?
三、 小動物捉迷藏,了解躲藏的秘密
1、師:哎,小鳥找了這么多地方也沒找到艾瑪,于是它決定先去找其他小動物,看這里!藏著誰呢?(找找說說青蛙、瓢蟲)
2、師:其他小動物都找到了,可是艾瑪還沒找到呢!我們再去找找它吧!
四、幫艾瑪躲躲好
1、師:小鳥飛呀飛呀,來到了更遠的地方,它在一片草叢里一下子就發現了艾瑪,小鳥說:“艾瑪,你怎么躲在這里呀?”艾瑪說:“哎,我身上五顏六色的,走了這么遠,也沒能找到適合我躲的地方,我只好隨便躲在這個草叢里。”小鳥說:“沒關系,艾瑪,我們再來玩一次,這次你可要藏得好好的哦!”
2、師:我們小朋友來幫艾瑪想想它躲在哪里才不容易被小鳥發現呢?
(根據幼兒說的貼出太陽傘、輪船、帳篷、襪子,感受色彩的相似)
師:原來你已經知道了捉迷藏不容易被人發現的秘密了,就是躲在和自己身體顏色相近的地方,那我們一起來告訴艾瑪吧!艾瑪,艾瑪,你可以躲在五顏六色的……里,誰也來告訴艾瑪?(1個幼兒)
師:除了躲在五顏六色的……里,還可以躲在哪里呢?你來說。(幼兒學說句式)
3、師:說得太棒了!相信在你們的幫助下,這一次艾瑪一定會把自己藏的好好的。我們今天看了小動物們玩捉迷藏游戲,你們也想玩嗎?那我們回到教室也去玩一玩吧!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在理解人物作品,情節或畫面情景的基礎上,理解兒歌內容。
2 學習念唱兒歌,完整,連貫流暢的進行表述。
3 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4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 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 幼兒用書 磁帶 練習冊
活動過程:
1 出示兒歌教學掛圖,請幼兒欣賞,引出兒歌。
2 欣賞兒歌,通過圖片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朗誦兒歌,幼兒傾聽.
(2)幼兒自由回答,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擺放相應的圖片。
(3)幼兒根據兒歌內容,按順序擺放自己操作材料,再次整理。
3 看操作材料,念唱兒歌,記憶兒歌。
4 進行兒歌游戲,增加兒歌學習的趣味性。
在幼兒已熟悉兒歌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誦兒歌,當貓說完最后一句,老鼠開始四散逃跑,貓區捉老鼠了。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一、 活動目標:
1、 能根據情景表演,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 感受兒歌表達的情感,學習有感情、有節奏的朗讀兒歌,,初步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3、 發準“穿”、“說”、“桌”、“少”等翹舌音。
二、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人物圖片(媽媽、爸爸、奶奶)
三、 指導要點:
1、 活動重點:能根據情景表演,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 活動難點:發準“穿”、“說”、“桌”、“少”等翹舌音。
3、 3、指導要點:利用圖片幫助幼兒記憶詩歌內容,朗讀時提醒幼兒注重表情和節奏,發準“穿”、“說”、“桌”、“少”等翹舌音。
四、 活動過程:
1、 導入:情景表演。
導入語:我們升中班了,小手真能干,會自己做很多事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位小朋友都會做些什么。
(1) 第一位表演:穿衣、洗腳。
(2) 第二位表演:擦桌、掃地。
(3) 第三位表演:澆花。
教師分別按組提問,用句式“我會XXXX”說一句話。
2、 學念兒歌。
(1)、教師示范朗讀。(出示掛圖)
提問:寶寶對媽媽說了什么?(媽媽你別說我小,我會穿衣和洗腳)
爸爸說了什么?(爸爸你別說我小,我會擦桌把地掃)
對奶奶說了什么?(奶奶你別說我小,我會給花把水澆)
(2)、跟著老師完整地朗讀兒歌。(出示人物圖片:媽媽、爸爸、奶奶)
(3)、發音練習。(教師邊做動作邊進行發音示范,引導幼兒發準“穿”、“說”、“桌”、“少”等翹舌音。
(4)、集體朗讀(要求幼兒邊朗讀邊做動作)
(5)、分組朗讀。
(6)、分角色朗讀。
3、教師小結:我們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會幫助別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今天,我們學會了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兒歌,回家以后就朗讀給爸爸、媽媽聽吧。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設計背景:
隨著冬天的到來,孩子們發現人們的穿著有所改變的同時也產生許多迷惑:“為什么看不到小螞蟻出來搬食物?樹上的小鳥不見了,它們都到哪去了?”孩子們對動物的生活習性的改變產生了好奇,因此為了順應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發展的需要,我通過活動《冬天是什么》可以讓孩子們了解冬天對動物們生活習性產生的影響,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對動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冬天是什么》,感受冬天里的快樂,了解一些動物在冬天里的特別活動。
2.理解一些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
3.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故事,感受冬天的快樂。
難點:知道動物過冬的幾種不同方式。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動物過冬》,教學課件《冬天是什么》。
活動過程:
1.教師:冬天里我們用什么方法來取暖呢?
吃熱的東西,戴圍巾、戴手套、穿棉襖、戴棉帽,烤火或用取暖器、做運動等方式取暖。
2.教師:原來,在寒冷的冬天里我們有好多方法來取暖!但是,小動物們又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呢?下面我們來聽一聽、看一看!
一、傾聽故事《冬天是什么》
教師播放故事課件,講述故事。
二、理解故事,交流討論
1.教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都有哪些動物?
2.教師:冬天,燕子、杜鵑和大雁有什么特別的活動?(飛到溫暖的南方—遷移過冬)
3.教師:青蛙、小熊和蛇又有什么特別的活動?(美美地睡覺—冬眠)
4.教師:松鼠、兔子和綿羊身上出現什么特別的現象?(長出更多更厚的毛御冷—換毛過冬)
5.教師:螞蟻有什么特別的表現?(躲在窩里,不出門—躲藏過冬和儲糧過冬)
6.教師:冬天里的小朋友有什么特別的活動?(坐雪橇、堆雪人、打雪仗)
7.教師小結。在冬天里,小動物們就是通過遷移、冬眠、換毛、躲藏和儲糧等過冬方式來度過寒冷的冬天的。
8.讓幼兒操作幼兒用書《動物過冬》,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能運用課件引導幼兒傾聽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同時能引導幼兒理解一些動物不同過冬的方式,從而豐富幼兒對各種動物過冬的科學知識。活動中,教師注重孩子們的年齡特點,采用生動形象的課件和有效提問來引導幼兒進行討論,鼓勵幼兒大膽交流,分享彼此不同見解,在說中學,從而發展了幼兒的思維,豐富了知識,進一步拓展了幼兒的認知空間。但本次活動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如教師語言還不夠精練,在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結束較快,沒能很好的小結等。但本次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語言活動中班教案04-01
中班語言的活動教案04-01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06-04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06-15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02-02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白云教案04-19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過年》03-28
中班語言過年活動教案03-24
中班語言活動詩歌教案03-23
中班語言活動故事教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