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09-23 14:00:37 活動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匯總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匯總六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

  2.幼兒能夠把觀察到的東西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1.課件:迎春花的變化。

  2.課件: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3.課件: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

  4.紙、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小朋友,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叫我寶寶,后來,我慢慢長大了,變成一個大姑娘,你們說我還會變嗎?會變成什么樣?

  2.請小朋友尋找自身的變化。

  二、找教室里的變化幼兒去教室四周圍找,找到后逐一講述。

  三、尋找教室外的變化幼兒結伴商量后再講述。

  四、課件。

  迎春花的變化通過課件演示,幼兒觀察迎春花的變化。

  五、課件。

  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六、課件。

  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七、畫漸變圖幼兒畫好以后互相交流。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愿意了解老虎的習性、生活習慣、外形特征等。

  2、能學用相關的詞語(潛伏等)描述視頻中的見聞。

  3、有老虎是保護的概念和意識。

  活動過程

  一、引用原有經驗描述自己知道的老虎

  1、故事里的大老虎是一只怎樣的大老虎?先是粗暴,后來是有愛、善良。

  2、真正的大老虎是什么樣的?你見過嗎?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二、了解老虎的外形特征

  1、老虎是怎樣的?外面看得到的叫長相,也叫外形。用黃色的老虎頭表示。

  2、除了這個,老虎還是怎樣的?藍色老虎頭:行動(如吼叫)紅色老虎頭:食物(如吃肉,喝水等)

  三、出示視頻,觀看并講述

  1、請小朋友們先看看,看了請你說說視頻中的老虎是什么樣的?尖銳的牙齒,耳朵在動。

  2、完整講述捕食過程

  (1)準備行動(學習潛伏新詞)

  (2)老虎很會動腦筋,是有智慧的動物。

 。3)潛伏–潛行–奔跑–潛伏–捕捉

  3、老虎寶寶老虎是怎么對寶寶的?引出粉色老虎頭:家人

  4、綠色老虎頭:老虎的生活環境我們生活的.地方就是我們的環境。

  四、小結:今天學到了什么新知識?幫助幼兒總結學習方法。

  五、老虎是保護動物老虎生活在什么地方?(東北虎、華南虎)世界上還有哪些地方有老虎?為什么要保護老虎?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欣賞故事表演,從中感知、理解二等分。

  2.在進行二等分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初步嘗試運用尺子進行簡單測量。

  活動準備:

  頭飾(狐貍一個、狗熊兩個),點心一塊,紙制圖形若干(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尺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1.三位教師表演故事《狡猾狐貍分蛋糕》,請幼兒觀看,激發幼兒二等分的興趣。

  2.幼兒運用紙制圖形進行二等分。

 。1)教師繼續引用故事情節,引領幼兒熟悉操作材料,明白操作意圖。

 。2)幼兒自由進行操作。教師分別觀察、引導。

 。3)在幼兒等分成功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進行不同的,分的方法的嘗試(撕、剪、裁、彈)鼓勵幼兒進行多次二等分。

  3.在進行二等分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初步嘗試運用尺子進行簡單測量。

  4.鼓勵幼兒請教觀摩教師尺子的使用方法,隨意選擇活動室的物品進行簡單測量。

  5.在幼兒充分嘗試后,活動以狐貍認輸自然結束。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初步感知蝸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2、 體驗觀察探究蝸牛的快樂,萌發關注、喜愛蝸牛的情感活動重點自主觀察探索,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活動難點通過實驗操作,感知幼兒的生活習性

  一、活動準備

  1、關于蝸牛的視頻和圖片。

  2、蝸牛、青菜等活動過程教學反思活動環節預設時間一、分享交流尋找蝸牛的經驗

  提問:你見過蝸牛嗎?你是在哪里看到蝸牛的?你見過的蝸牛是什么樣的?

  二、觀察蝸牛的外形

  1、觀看關于蝸牛的視頻,初步了解蝸牛的身體構造和生活習性,并通過討論、交流、探索,進一步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

  2、 教師小結:蝸牛背上有一個殼,頭上有觸角,眼睛長在觸角上,身體是軟軟的,有點透明。

  三、談話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討論:我們可以在什么地方找到蝸牛的?蝸牛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蝸牛喜歡吃什么?

  四、教師結合資料,向幼兒進一步介紹蝸牛

  五、進一步探索,感知蝸牛的生活習性

  1、請幼兒回家對蝸牛進行試驗,通過試驗進一步探究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

  在教學引入環節中,我首先讓幼兒對已獲得的經驗進行分享交流,當激發起幼兒學習興趣時,馬上進入主題。為了讓幼兒觀察更清晰,我請幼兒觀看我事先找好的介紹蝸牛的視頻,然后我去結合圖片作進一步的知識經驗的提升,使學習不顯得枯燥,更具形象生動性。

  在這節課快結束的時候,幼兒針對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的問題發生了分歧。于是,我請幼兒回家自己做實驗來進一步探究,將課堂內容很自然地延伸到課外生活中。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名稱:有趣的復制活動對象:5-6歲幼兒(大班)

  活動形式:討論,觀察,感受,動手操作

  一,設計思路:

  5-6歲的幼兒已經有一定知識經驗,對于自身不理解的事情,往往會產生很強烈的好奇感。在一次活動中,我們的一名小朋友突然對我的小紅花產生了興趣,她就利用彩泥自己做了一個不太規范的小紅花,然后高興的對我說:“老師,我有自己的小紅花了!彼吲d的沾著印泥,在自己已經準備好的紙上印來印去,不一會就完成了一幅畫,并送給了我。孩子給我極大的提示,我想為什么不讓孩子的興趣得到更大的滿足哪?我首先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大班的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強,尤其是在捏,撮,團手工方面。幼兒接觸到的彩泥比較柔軟,能夠隨意更換橫端面,然后進行有趣的復制活動,使用起來都比較方便,于是我開展了以下活動:

  二,有益的學習經驗:

  1.引導幼兒了解復制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幼兒對復制現象的興趣。

  2.鼓勵幼兒參加復制活動,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發揮幼兒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3.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自己復制的過程,互相欣賞,共同感受復制帶來的方便性。

  三,難點分析:

  初次接觸復制的游戲活動,幼兒很可能會盲目的模仿,但希望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夠大膽的開始創造自己的復制工具。

  四,資源準備:

  1,餅干,筆,書,玩具(相同的若干個)。

  2,電腦,課件(表示“生物克隆技術——動物的復制”的課件),印糕模型。

  3,卡通圖案,復寫紙,圖畫紙。

  4,彩泥每人一份,印泥。

  5,大沙盤,小果凍盒若干,小圍裙15個。

  6,輕音樂磁帶。

  五,活動流程:

  認識復制的現象—→了解生活中的生物克隆技術—→嘗試復制平面物體—→使用物品進行立體復制—→互相欣賞復制的作品,并鼓勵利用自己的方式復制。

  六,活動環節:第一個環節:認識復制的現象

  目標:請幼兒初步認識復制的現象。

  準備:餅干,筆,書,本子,玩具(相同的若干個)。

  過程:教師將相同的物品分散到教室的各個角落,將幼兒引導擺好的桌子前,請幼兒記住要找的東西,幫助老師收拾物品。教師請幼兒品嘗相同花紋的餅干,并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們,你看看一片片相同的餅干,一支支相同的筆,一本本相同的書,一件件相同的本子等等,這樣相同的東西是怎么做出來的?”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你還知道有哪些復制的辦法?”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

  第二個環節:生活中的生物克隆技術——動物復制

  目標:通過觀看幻燈片,了解更多的復制工具,擴大幼兒的視野。

  準備:電腦,課件,印糕模型。

  過程:觀看電腦幻燈片:介紹克隆羊,了解克隆科技。并鼓勵幼兒嘗試說說生活中有那些復制方法,他們是如何的復制?鼓勵幼兒大膽討論。

  第三個環節:嘗試復制平面物體

  目標:嘗試自己動手操作。

  準備:卡通圖案,復寫紙。

  過程:

  (1)出示平面模型,引導幼兒思考有什么辦法來復制出一模一樣的圖樣,請幼兒討論。都有那些方法???

  (2)請幼兒幫助自己復制可愛卡通圖案,引導幼兒考慮怎么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復制最多張,分成小組,鼓勵合作。

  第四個環節:使用物品進行立體復制。

  目標:通過動手操作,使幼兒喜歡使用復制工具,以節省時間。

  準備:彩泥,繪畫紙,印泥。

  過程:

 。1)提供三個區域:讓幼兒感受復制的方便性。

  玩沙子,利用小果凍盒復制相同的小沙包。

  用手的不同部位變換,印出不同花紋做畫。

  用彩泥,規則模型復制小用具。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盡量每個組都去活動,并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復制方式,體驗復制活動帶來的樂趣。

  第五個環節:互相欣賞復制的作品,并鼓勵創造用自己的復制方法。

  目的:鼓勵幼兒大膽表訴自己是怎樣復制作品的,增強自信心。

  準備:印泥,口紅等。

  過程: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復制游戲.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標記“↑”、“↓”,能根據沉浮標記簡單分類。

  2.觀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獲得物體沉浮的經驗。

  3.進一步促進幼兒觀察能力的發展,并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多尋找不同的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

  1.各類時令水果若干(蘋果、梨、獼猴桃、提子等)分放在兩只籮筐內。

  2.“↑”與“↓”的標記各一,沉浮兄弟表情貼飾各一,盛水容器若干。

  [活動過程]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小客人。老師準備了許多水果來招待這兩位小客人。你們看,都有些什么水果?”

  教師介紹活動中要用的水果,幼兒指認水果。

  2.師:“今天要來的兩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來,專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們看他吃多了浮在水面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翹了。弟弟叫沉下去,專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們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

  師:“如果沉浮兄弟吃錯了水果,他們就要拉肚子,今天我們來幫他們把水果分出來,看看哪些水果是浮在上面的,哪些是沉在水底的?”

  教師分別出示‘↑’和‘↓’的標記。

  3.師:“小朋友,你們先來猜一猜,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昵?”幼兒自由討論后回答。

  請幼兒討論哪些是沉、浮的水果,教師給予補充。

  4.師:“剛才小朋友們都說了很多水果,現在我們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或是浮起來的,F在就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樣水果,放到水里去試一試,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還是浮!

  請幼兒分別在兩只籮筐里選擇水果,感知不同水果的沉浮。

  5.幼兒自己動手實驗,并把自己的實驗結果告訴小朋友聽。教師幫助幼兒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自己實驗的結果。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實驗。

  6.師:“現在誰愿意把你的發現講給大家聽聽?”

  幼l:“我拿的是蘋果,我發現蘋果是浮起來的!

  幼2:“我拿的是提子,我發現提子是沉下去的!薄

  7.鞏固沉浮兄弟的特征,進一步認識標記“↑”和↓”。

  8.師:“小朋友們真棒,幫助沉浮兄弟找到了他們愛吃的水果,現在我們一起來將這些水果按照‘浮上來↑’和‘沉下去↓’分開放在兩只籮筐里好嗎?”(請幼兒根據剛才的實驗結果分放。)

  教師將標記“浮上來↑”和“沉下去↓”分別貼在兩只籮筐上。

  9.師:“沉浮兄弟為了感謝我們,把這些水果送給了我們,我們一起來嘗嘗這些好吃的水果吧!”請幼兒自己選擇一樣水果,并與他人互換品嘗,體驗分享的快樂。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教案說課稿04-01

科學活動種花教案04-02

科學活動小班教案03-30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8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6-21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2-17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3-07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11-01

活動設計科學領域教案04-0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 | 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 免费h片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原创国产中文AV | 中文亚洲AV片 | 伊人成国产中国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