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時間:2022-10-26 18:24:56 活動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匯編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語言活動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匯編9篇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設計背景

  動物是受關注的,幼兒喜愛動物也是與生俱來的,而動物身上的奧秘則是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動物尾巴的特征”成了“找尾巴”活動的話題,我設計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傾聽、參與活動、愿意講述的習慣。

  2、豐富幼兒的知識,讓幼兒知道許多小動物都有他們相應的尾巴。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重點難點

  掌握一些常見動物尾巴的特征

  活動準備

  動物絨玩具;老虎、松鼠、猴子、袋鼠、狗、貓等動物為把背景圖一幅;斷尾巴的動物及尾巴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說一說。

  1、用布遮住動物絨玩具的身體,尾巴露出布外。

  2、 猜一猜,這是什么動物?你怎么知道的?猜對的小朋友讓小動物親一下。

  3、 小結:動物尾巴的特征。

  二、看一看,說一說。

  1、出示動物尾巴背景圖,請你和旁邊小朋友說說,那些動物躲在里面?

  2、 請幼兒找出躲在里面的小動物是誰?并說你怎么知道的?

  3、 小結:除了這些動物尾巴還有那些動物尾巴?

  三、游戲:找尾巴。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能夠培養幼兒傾聽愿意講述的習慣,讓幼兒掌握了一些常見動物尾巴的特征。但是有小部分幼兒在參與討論過程中不夠積極互動,今后還要在這方面多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能說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2.有興趣投入故事情節中,初步感受故事中與朋友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故事課件。材料:三只大小不同的老鼠,幼兒熟悉的水果和動物等圖像。

  2.實物:一團棉花,棉花糖。

  活動過程:

  一、棉花糖導入.

  1.今天老師帶來一樣很好吃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什么呀?

  2.棉花糖看上去像什么呀?

  二、欣賞理解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

  2.回憶故事內容。

  (1)你知道故事里三只小老鼠分別叫什么名字嗎?

  (2)三只小老鼠住在一幢三層樓的房子里,他們分別住在幾樓?

  (3)三只小老鼠想把白云做什么呀?睡在云朵做的枕頭上會感覺怎樣?穿上云朵做的棉襖感覺怎么樣?

  (4)最后三只小老鼠決定做什么?

  三、體驗故事情節

  1.三只小老鼠在樹林里一起做云朵棉花糖,他們在云朵里加了糖和許多的水果,會加哪些水果呢?

  2.幼兒送水果.

  3.猜想會有哪些小動物來.

  4.小動物都來了,三只小老鼠會怎么做呢?

  5.教師示范送棉花糖(學習句型:小熊貓小熊貓請你吃棉花糖!)小朋友示范送棉花糖。學說完整的一句話。

  6.棉花糖分好了,三只小老鼠只吃到了一點點棉花糖,他們怎么還是那么開心呢?(小結:我們小朋友要向三只小老鼠學習,有好吃的好玩的要和同伴一起分享,只有別人快樂了,自己才會快樂.)

  四、延伸

  今天小老鼠也想和我們一起分享他們的快樂,帶來了許多棉花糖,你們高興嗎?分享棉花糖.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講講說說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并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二.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大幅背景圖。

  2.制作好的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貼絨學具。

  三.重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仿編詩歌。

  四.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初步感知

  1.出示背景圖,嘗試討論:

  圖上有哪些景物?想想它們都會是誰的家?

  2.看看說說,感知理解

  (1)這些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它們找到自己的家了嗎?

  (2)它們的家又在哪里?它們的家漂亮嗎?美在哪里?

  3.欣賞兒歌,理解內容

  (1)兒歌中都講了有哪些家?分別是誰的家?

  (2)你最喜歡哪個家?為什么?

  (二)理解創作,分享快樂

  1.再次欣賞,詩歌里說:“藍藍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密密的樹林又可以是誰的家?

  2.幼兒自由討論,教師指導。

  3.幼兒自由發言,教師提升組合。

  4.教師小結:我們小朋友可真能干,自己也能編出了好聽的兒歌,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編編,還有什么也是誰的家,明天拿來告訴大家,好嗎?

  五.各環境滲透:

  在教室環境布置中,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美術區)制作的一些關于春天的景象添加到墻面上,增加了幼兒之間交流。

  區角活動中(語言區)的,讓小朋友自制春天各種景色變化的圖書,讓小朋友邊看邊交流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充分了解畫面信息,掌握圖畫內容。

  2、掌握句型:天黑了,......睡在......里。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大書

  活動過程:

  一、導入:律動--動物模仿秀。

  二、封面猜測

  遮住大書題目,請幼兒充分閱讀畫面信息,盡情猜測書里會發生一個怎樣的故事。故事繁盛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你從哪里看出來的?還看到了什么?

  三、看圖猜測

  逐頁翻開大書,請幼兒說一說每頁上都看到了什么,如:老虎在干什么?在哪里睡覺?小牛在干什么?下一個將會是誰?

  四、大書閱讀

  1、教師指讀。教師逐頁逐一為幼兒指讀。此過程可重復幾遍。

  2、師幼齊讀。請幼兒伸出小手一起跟老師來讀。

  3、個別幼兒指讀。

  五、拓展部分

  利用“擊鼓傳花”的游戲形式,請幼兒用“天黑了,......睡在......里”造句。如:天黑了,小豬睡在豬圈里等等。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感知各種動物的運動特征。

  2.初步學會唱《誰會這樣》,并能用動作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小鳥頭飾一個,《小鳥飛》和《誰會飛》磁帶錄音一盒。小魚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1.律動。

  伴隨著《小司機》的音樂入室。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司機開車的動作,邊唱歌邊進活動室。

  2.師幼問好。

  師:小朋友們好。

  3.練聲:《布谷鳥》。

  第一遍:要求用自然的聲音練唱。

  第二遍:能配上動作進行練唱。

  4.學唱歌曲。

  (1)以談話的方式引入,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看法。

  師:剛才我們練聲歌里的布谷鳥給你們出了個題目,現在大家一起來聽聽它說了什么?

  (1)你們知道誰會飛?

  (2)它是怎么飛?

  5.幼兒自由回答問題,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1)出示小鳥頭飾,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你們看看我請來的這只小鳥,它是怎么飛的?

  (2)師扮演小鳥角色表演歌曲,引導幼兒理解歌詞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意圖:正值各地爭創首批文明城市之際,對幼兒進行做文明小市民,我做主動人公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平時幼兒在出游時多以乘座公共汽車為主,為此選擇<讓座>這個古老而又洋溢著熱情的兒歌為主線展開教育教學活動

  教育目標:對幼兒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使幼兒在游戲中體會文明禮貌帶來的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關愛他人,并體驗到互敬互愛給人們帶來的溫暖和快樂.

  材料準備:小椅子若干 小娃娃一個 自制方向盤一個.

  教學過程:

  (一) 開始部分

  談話引題:星期天去了哪里?乘什么去的?看到了什么?(重點引導幼兒講出公交車上擁擠的情況及所見所聞)

  (二)進行部分

  1.象表演:公交車上的故事

  幼兒分別扮演司機售票員乘客,教師自告奮勇扮演老奶奶.

  2.講評:車上出現了什么情況,乘客們是怎么做的,你怎樣看這件事?

  3.教師用兒歌的形式講述公交車上的故事,激發幼兒學習兒歌的熱情和再進行表演的愿望.

  4.師幼兒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三)結束部分

  幼兒自由組合成三組進行表演游戲. 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表演,不拘泥于兒歌的內容,盡情想象,扮演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將公交車上的故事表演的生動活潑,并評選出最佳的一組.

  散文欣賞--橘子花

  目標:

  1.在做做玩玩中,初步感受和體驗散文中展示的語言美和快樂的情緒。

  2.愿意并大聲說出自己體驗和學習橘子花的.感受。

  3.在教師的提醒下,學習安靜地傾聽。

  準備:橘子若干,自制背景大樹,音樂錄音

  過程:

  1.運用操作活動,引發幼兒欣賞散文的興趣。

  (1) 師生共同制作橘子花,請幼兒說說橘子花象什么。

  (2) 教師引導幼兒聞一聞、摸一摸、嘗一嘗、橘子花,說出自己的感受。

  提問:聞一聞橘子花,聞起來怎么樣?(清香)。

  摸一摸橘子花,感覺怎么樣?(軟軟的)

  每人拿一個橘瓣,嘗一嘗,味道怎么樣?(又酸又甜)

  可以請幼兒先與身邊的同伴說說,再請若干幼兒在集體中大聲說出自己的感受。

  2欣賞散文,感受作品的語言美。

  (1) 教師配樂朗誦散文,請幼兒說說“散文的名字是什么”“什么地方最好聽”。

  (2) 教師手托橘子花,配以體態動作,再次朗誦后請小朋友討論:

  散文中橘子是什么顏色.(金黃的)

  橘子脫下金黃的外衣,橘瓣就會怎么樣?(害羞的,緊緊地抱在一起。)

  聞一聞橘子花,怎么樣?(一股清香撲面而來。)

  摸一摸橘子花,感覺怎么樣?(軟軟的,象小姑娘的手。)

  嘗一嘗橘子花,味道怎么樣?(又酸又甜)

  (先請幼兒和旁邊的同伴說說,然后再請若干幼兒在集體中發言,提醒幼兒注意傾聽他人發言。)

  3.教師與幼兒手托橘子花,共同傾聽散文錄音。

  討論:你喜歡《橘子花》這首散文嗎?為什么?

  4.制作橘子花樹,體驗散文中展示的語言美和快樂的情感。

  放配音錄音,幼兒與教師一起將自己制作的橘子花掛到背景大樹上。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真實的“愛的故事”的分享交流,體驗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幫助幼兒正確理解爸爸、媽媽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

  2.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聽爸爸、媽媽講小寶寶的故事;

  物質準備:創設分享交流的環境,提供幼兒表證的實物及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境討論

  1.邊聽邊回憶小朋友想念陳老師時,錄下的感人的話。

  提問:這些話是誰說的?為什么要說這些話?

  2.教師講述《陳老師愛寶寶》的故事。

  插問:(1)寶寶這么小,為什么就說他“做夜班?”(2)陳老師和寶寶的爸爸到底愛不愛寶寶?你們是怎么著出來的?

  3.小結:陳老師和寶寶的爸爸都是愛寶寶的,愛的方式是不同的,是各種各樣的。

  二、交流體驗

  1.啟發幼兒自述故事

  剛才你們都說陳老師和寶寶的爸爸是很愛寶寶的,你們的眼睛也很亮,你們也有許多爸爸、媽媽愛你們的事情,你們可以講給大家聽聽嗎?

  2.在師生共同的交流中,幫助幼兒理解父母不同的愛的方式

  (1)夏一帆的故事--“腳腫了,媽媽哭了”

  插問:

  ①帆帆有脫鞋子的壞習慣,猜猜媽媽是怎么做的?為什么?②媽媽為什么會哭?③夏一帆的媽媽愛不愛他?(幼兒小結)

  (2)倪品故事--“我的肚臍”

  提問:你從哪里看出來媽媽是很愛他的?

  (3) 沈佳依的故事--“我一直喜歡到鐵軌上去兜一圈”

  插問:

  ①爸爸是怎么做的?②為什么爸爸不帶她去公園、超市玩,而帶她去看鐵軌呢?③說明沈佳依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師生共同小結)

  (4)朱健寧的故事--“杯子寶寶,我再也不扔你了”

  插問:

  ①爸爸、媽媽罵你,打你時,心里怎么想?②爸爸、媽媽心急了,是不是就不愛孩子了?為什么?(幼兒結合自身經驗重點討論)③現在寧寧扔杯子的壞習慣有沒有改掉呢?是怎么會改掉的?④寧寧應該感謝誰?為什么?(幼兒小結)

  3.總結歸納

  老師聽了你們的故事,真感動。你們的爸爸、媽媽確實是很愛你們的,而且不同的爸爸、媽媽,用了不同的愛孩子的方法。你們的眼睛也真亮,爸爸、媽媽的愛都被你們發現了,以后老師還跟小朋友一起學學怎么樣來愛爸爸、媽媽,好嗎?

  三、師生互動(激發愛的愿望)

  你們看誰來了?(音樂響起)

  1.陳老師以愛的神態抱著寶寶步人孩子們中間,讓幼兒感受母親愛孩子的情感。

  2.師生交流:

  (1)小朋友你們想我嗎?我的寶寶可愛嗎?

  (2)老師,這么小的寶寶你是怎么愛他的?

  (3)你們來抱抱他,如果你是爸爸、媽媽你會怎么愛他?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的語言是通過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運用而發展起來的,單靠教師直接"教"是難以掌握的,教室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交往。在本課內容中,通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內容,并用語言講述內容和故事情節,鼓勵幼兒當眾表達,在講述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8

  活動設計背景

  有家長打電話說:“孩子學會說謊了”…。為了讓孩子理解誠實的含義,幫助3至4歲的孩子學會什么是假裝的,什么是真實的,這很重要。通過本活動的設計,可以讓幼兒在朗讀兒歌的同時懂得待人誠實,才能博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在與他人交往中結下友誼,成為真正的朋友。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2、教育幼兒要誠實,養成知錯能改的好習慣。

  3、學會生字:“不”、“對”,注意發音準確。

  教學重點、難點

  1、幼兒有感情地朗讀并能背誦兒歌。

  2、理解兒歌內容

  3、懂得不要撒謊,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的道理。

  活動準備

  識字卡片,錄音機和磁帶

  活動過程:

  1、老師播放錄音,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冬冬打碎一個杯,

  他往小貓身上推。

  小貓氣得喵喵叫:

  “你撒謊 你不對”!

  今晚不再和你睡。

  2、讓幼兒認真傾聽兒歌,通過回答問題理解兒歌的內容。

  冬冬打碎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小貓生氣嗎?他為什么生氣?小貓是怎么說的?

  3、引導幼兒討論:冬冬這樣做對嗎?為什么?如果是你,你怎么做?做錯事情了能不能撒謊,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孩子?(誠實)

  4、 小結:兒歌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不要撒謊,做錯事情了就應該勇敢承認錯誤并改正,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5、出示“不”“對”的識字卡片,教幼兒認讀,注意發音準確。

  6、教幼兒學習朗誦兒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2)教幼兒朗讀。(集體讀、個別讀、分角色讀)

  (3)告訴幼兒這是一首很好聽的兒歌,回去后可以讀給家人或朋友聽,順便說說兒歌的內容和道理好嗎?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富有節奏的韻律美,會用普通話有節奏、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2、豐富詞匯:名勝、驪山晚照、名家書法等,理解詞的含義并學習在生活中運用。

  3、萌發幼兒當一名西安人的自豪感。

  二、活動準備:

  1、中國地圖一張;響板一個。

  2、幼兒用書人手一本,里面有兒歌的相關圖片。

  3、活動室里布置主題展板"夸西安"(分西安的名勝、西安的風俗小吃、現代的西安三個板塊)。

  三、活動過程:

  一)在中國地圖上找找我們的家鄉-西安,談話導入。

  教師:你知道我們的家鄉在哪里嗎?你感覺西安美不美?和小朋友一起夸一夸吧!

  二)請幼兒打開用書。

  自由聊聊西安的名勝、小吃等內容(按照畫面分組討論)。

  三)教師交代名稱,并有感情地示范朗誦兒歌。

  交流:兒歌聽上去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兒歌里都夸西安的什么了?是怎么說的?

  四)對照主題展板,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引導幼兒整體跟學兒歌。

  五)幼兒朗誦兒歌。

  1、教師提示請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2、教師用響板配節奏,幼兒朗誦兒歌。

  3、師生共同朗誦。

  四、活動延伸:

  1、 美勞區和建構區與教學主題結合,通過繪畫、建構等形式,表現對家鄉的熱愛。

  2、 角色游戲區增設"小吃一條街",投放相關材料、標識、用品,供幼兒自選活動。

  3、 語言區在教室引導下可進行仿編兒歌并記錄,集體分享。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語言活動中班教案04-01

中班語言的活動教案04-01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06-14

中班語言的活動教案08-31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06-15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02-02

中班語言活動:夢 中班語言教案09-15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白云教案04-19

中班語言活動春雨教案12-21

中班語言活動微笑教案07-2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跟新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一男人 |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 日本免费的网站全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