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3-06-12 07:53:29 活動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錦集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錦集九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想法:

  1、利用身邊經常看到的事物作為科學活動的內容是《新綱要》科學活動的要求之一,紙是非常普遍的東西,容易收集和準備。

  2、活動與環保、動手能力、語言表達有機結合。

  3、撇開平常人們對紙的了解,從紙的另一面出發,讓幼兒嘗試探索學習,感覺到科學的神奇。

  活動目標:

  1、在實踐和操作過程中,發散幼兒的思維能力,激發探索的欲望。

  2、嘗試中愿意接受新方法,體驗成功的快樂。

  3、初步嘗試讓洞越來越大的方法。

  4、喜歡活動,愿意參與。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紙若干、剪刀、垃圾筒、小熊和幼兒人數相同、大的小動物若干、泡沫墊子和幼兒人數相同

  活動過程:

  一、嘗試

  1、老師出示一張紙提出任務:今天我們要來和紙做游戲,用剪刀在紙的中間開一扇門,讓小熊從你的門中走過去。

  2、想想看,你會怎么剪?請幼兒交流自己的想法。

  3、幼兒嘗試,教師巡回觀察了解幼兒操作情況

  二、探索

  1、其他大個子的'小動物也想進門,你動動腦筋試試看讓它也能從你開的門里走過。

  2、幼兒可以在原來的紙上進行修改,也可以再取一張紙。

  3、巡回指導,在指導過程中,把交叉剪的方法和幼兒共同分享,幫助幼兒解決困難。

  三、再次探索體驗

  1、我也想進門,請你們用剛才學會的方法繼續開動一休的小腦袋,讓門開的更大一點,讓我也走過去。

  2、和幼兒共同嘗試,分享交流,探索讓洞變大的方法。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面巾紙的纖維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紙的神奇,萌發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3.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面巾紙若干,帶拎把的瓶子(里面裝水)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拎一拎

  1.教師出示面巾紙和瓶子:今天面巾紙要和瓶子做游戲,游戲的方法是:用一張薄薄的面巾紙把這么重的瓶子給拎起來,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請面巾紙來幫忙。你有什么好辦法?

  2.幼兒試一試、玩一玩,教師巡視。

  3.組織交流,邀請幼兒展示拎法,教師講評。

  4.幼兒再次游戲。

  5.組織交流:為什么有的能拎起來,有的在拎的.時候面巾紙就斷了呢?

  6.分男女角色嘗試面巾紙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順著短邊卷。女:順著長邊卷。再互換嘗試。

  7.組織交流:你發現了什么秘密?(長邊的承受力大)

  二、游戲:撕一撕

  1.教師:為什么用長邊拎的時候就不斷,而短邊會斷呢?其實面巾紙里藏著秘密。想解開面巾紙的秘密嗎?讓我們來玩一個撕紙的游戲吧,先撕一撕短邊,再撕一撕長邊,看看能發現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3.組織交流:有什么不一樣?(沿長邊能撕成條條,沿短邊撕成碎片。)

  4.揭示紙纖維的走向特性:面巾紙里藏著的秘密是紙的纖維走向(邊講邊用記號筆做上紙纖維的走向記號)。我們順著纖維走向把面巾紙擰成繩,紙的纖維結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這樣紙繩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戲:拉大鋸

  1.介紹游戲玩法:抽一張面巾紙,先在紙的邊邊上撕一撕。找準紙的纖維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紙繩與桌子對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邊玩邊念兒歌:"拉大鋸。拉大鋸,姥姥家門口去看戲,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塊兒去看戲。"

  2.幼兒游戲。

  四、聯系實際,拓展思維

  1.師:面巾紙里有紙纖維,還有什么紙也有紙纖維呢?(幼兒自取報紙、白紙、皺紋紙,尋找里面的纖維走向,并用筆做上記號。)

  2.師:這些紙里有纖維,你還能找到有纖維的其他東西嗎?(出示布,請幼兒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纖維走向。)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查掛歷。

  2、知道本月是11月,11月有30天,今天是幾月幾日。

  3、對掛歷感興趣,關注本月中與自己生活有關的日子。(生日、值日生、消防日等)

  活動準備:

  XX年掛歷一本,11月掛歷操作紙人手1份,彩筆

  活動流程:

  實物導入——觀察引導學習查日子——游戲引導學習查星期——幼兒記錄值日的日子——回家與佳人一起記錄有關日子

  活動過程:

  1、 實物導入

  師:我帶來一樣東西,你們認識嗎?

  出示11月掛歷:這上面有很多的什么?誰來指,它們是什么意思呢?

  引導幼兒認識年月日,在日上面組織孩子認讀1號、2號—30號。教師總結XX年11月有30天。

  師:老師這里有1本新掛歷,是幾年幾月有幾天呢,幫助幼兒運用已有經驗。

  2、 觀察引導學習查日子

  師:今天是11月10日,誰來查一查?引導幼兒看數字10,用筆圈起來。那明天呢,請1個幼兒圈起來,其他孩子有任務,檢查如對了拍手表揚。那昨天呢,11月9日,告訴孩子是119消防日。

  任務:幫我們班11月生日的孩子找生日,做標記。提醒幼兒到時間祝賀。

  3、 游戲引導學習查星期

  師:幫老師找生日,引導孩子發現周6周日是紅色,周一—周五是工作日。

  游戲:聽指揮。如:老師說11月6號,紅色幼兒做休息的動作。

  引導幼兒查找今天星期幾,看哪里,看什么?

  4、 幼兒記錄值日的`日子

  師:今天星期四是哪些小朋友過生日?引導孩子觀察1個月有幾個星期四,要做幾次值日生?來作個值日生的標記。

  每個孩子下去操作,給自己值日的日子做標記。

  評價,互相檢查。

  5、 回家與家人一起記錄有關日子

  師:為什么要做標記啊?(不忘記),還有什么日子也不能忘記的。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在掛歷上作好標記。

  把11月掛歷紙送給幼兒,回家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值日的日子。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感知許多物體(或圖形)可以分成相等的幾份,理解等分的含義;

  2.嘗試運用等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3.喜歡等分物體的活動,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使用過刀具,能安全使用刀具。

  物質準備:紅、綠兩色同樣大的圓片人手一份;長方形、正方形、等邊三角形紙片人手一份;剪刀、小刀、小盤子、筆若干;蘿卜片若干;、米、紅棗、花生仁若干;工具:塑料刀、剪刀、自制量杯果凍杯“分數圓片與數字連線”的作業單人手一份。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用變魔術的形式引入課題讓幼兒用過操作初步理解等分的概念。

  引導語:今天,老師把你們帶到魔術城里,讓大家變魔術,好嗎?

  1.介紹玩法:魔術城里的這些東西,老師請小朋友去找一樣東西來分成一樣多的幾份,等下告訴老師。

  師介紹材料:你想想看怎么分可以分得一樣多?你想把它分成幾份?這是什么?你怎么分可以分得一樣多?

  幼兒操作材料:

  第一組:紅、綠兩色同樣大的圓片、等邊三角形紙片

  第二組:正方形紙片人手一份

  第三組:花生仁若干,小袋子若干

  第四組:繩子和剪刀若干

  幼兒操作,師巡視指導。

  2.分享交流:你找到了什么東西分?分成幾份?怎么分?

  3.師梳理等分的概念:把一種東西分成一樣多相同的的幾份就是等分,有的小朋友是分成二份就是二等分,有的小朋友分成四份就是四等分。如果分成三份那會是幾等分?

  二、幼兒分組再次操作,鞏固等分的概念。

  引導語:魔術城好玩嗎?那現在我們再去魔術城玩一次,這次玩的材料和上次會不同,請大家要把玩的過程記錄下來!

  1.介紹記錄要求:

  2.介紹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3.幼兒操作,師巡視指導。(幼兒自由選擇小組操作活動)

  教師重點觀察幼兒能否根據不同的問題采用不同的等分方法。

  4.操作材料:

  第一組:分米

  第二組:分糖果、花生

  第三組:分飲料(顏料水)

  第四組:切豆腐干、蘿卜片等分現象

  幼兒分享交流等分的做法:你用什么辦法?你分成了幾份?小結:小朋友用了目測法、計量法、數數法等方法對這些東西進行了等分,想想看平時的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也可以用等分也可以用這些方法去操作。(提示:客人來了分東西、小朋友班級里面分書本、橡皮泥等)

  3.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引導語:今天老師給每桌的小朋友準備一塊餅干請大家也來用等分的方法一起來吃掉!

  -----分享等分餅干(華芙餅)

  延伸活動:小朋友平時遇到什么事可以用等分的方法然后記在班級的這張記錄表上告訴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動物嗯嗯的特征及作用。

  2、 在制作圖書中,能為小動物匹配相應的嗯嗯,體驗制作圖書的樂趣。

  活動準備:

  活動前已經給幼兒講過繪本《是誰嗯嗯在我頭上》、了解幼兒在家里是否飼養過小動物、PPT課件、人手一份圖書材料、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回憶繪本內容,激發活動興趣。(課件第一頁)

  老師給小朋友講過一個故事《是誰嗯嗯在我頭上》,小鼴鼠的頭上有什么呀?小鼴鼠頭上的嗯嗯是什么樣子的呢?

  故事里其它小動物的嗯嗯又是什么樣的呢,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好嗎?

  二、在觀察、討論中了解小動物嗯嗯的特征及作用

  1、第二頁:同時出現四個小動物(兔子、大馬、大狗、奶牛)。幼兒自愿介紹其中一種動物及嗯嗯。

  教師在幼兒回答后及時小結:兔子的嗯嗯是小小的,圓圓的,像豆子一樣。

  大馬的嗯嗯是大大的,圓圓的`,像土豆一樣。

  大狗的嗯嗯是長長的,黃黃的,像小蛇一樣。

  奶牛的嗯嗯是一堆堆的,像巧克力蛋糕一樣。

  2、記錄表出示:下面的這些小動物有沒有嗯嗯呢?猜一猜它們的嗯嗯是什么樣的呢?(羊、豬、鴿子)

  教師小結:原來小動物們的嗯嗯大小、形狀、顏色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大大的、有的是小小的;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長長的;有的是黃黃的、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是黑黑的。

  3、你們喜歡小動物的嗯嗯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嗯嗯是臭臭的,大家都不喜歡,可是,雖然嗯嗯聞起來時臭臭的,但是它們的作用可多啦,有的嗯嗯可以做肥料,讓田里的莊稼長得更好;有的嗯嗯可以做藥,給人治病;有的嗯嗯可以做成紙張,讓我們寫字和畫畫;還有的嗯嗯還可以用來發電呢。

  三、在自制圖書中,為小動物匹配相應的嗯嗯

  (1)現在,我們一起把小動物和它們的嗯嗯做成一本有趣的圖書,老師已經給你們準備好封面和每頁的小動物。

  (2)要求:請小朋友想一想,找一找這些小動物的嗯嗯是什么樣的?分別貼在每頁圖書的紅點處。

  (3)幼兒動手制作圖書,教師巡回指導。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班級

  大班

  重點領域

  科學

  活動目標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的哪些部位特別怕癢。

  2.樂意參與操作活動,得到情緒的宣泄。

  3.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體驗,體驗給他人制造快樂的成功感。

  活動準備

  1.記錄紙,紅色水彩筆人手一份,羽毛、棉花、毛筆、吸管、狗尾草等操作材料若干

  2.幼兒已知道身體各部位的名稱

  預設環節

  設想與意圖

  1.我怕癢

  教師和個別幼兒玩呵癢癢的游戲,說說有什么感覺?會有怎么樣的反應?

  2.好朋友也怕癢

  (1)請幼兒找個好朋友,找找他怕癢的地方,并用紅筆作記號。

  (2)交流:好朋友哪些地方怕癢?你是怎么讓他感覺癢的?你自己身上哪些地方最怕癢,每個人怕癢的地方一樣嗎?

  3.找癢癢

  (1)出示材料,提出任務。

  (2)幼兒兩人一組,操作材料,看看哪些東西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并進行記錄;

  (2)交流:你認為老師可能是碰了什么東西才癢癢的?為什么?

  4.調皮的癢癢

  請幼兒扮演成調皮的癢癢,自選一

  件容易使人發癢的工具,去給弟弟妹妹嘗試一下癢癢的感覺,活動結束。

  第一環節:

  以游戲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并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或發現。

  第二環節:

  找找好朋友哪些部位特別怕癢,并引導幼兒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好朋友發癢,將自己的經驗與同伴分享。

  第三環節:

  通過操作、體驗,了解到怎樣的材料特別能夠引起人癢的感覺,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第四環節:

  鼓勵幼兒將呵癢癢愉快的情緒體驗帶給更多的人。

  領域滲透

  語言:樂意大膽地將操作的感受和體驗完整、連貫的語句表達出來;

  社會:能夠互相合作,友好地游戲,并將愉快的體驗帶給同伴

  

  笑,開心地大笑,對幼兒形成積極的情緒、情感,樂觀、開朗的個性品質具有直接的作用。

  幽默、滑稽、有趣的事兒最能引起幼兒發笑,活動“癢一癢”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了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的哪些部位特別怕癢。簡單、輕松的`活動方式使幼兒樂意參與操作活動,并得到情緒的宣泄。同時,引領幼兒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體驗,體驗給他人制造快樂的成功感。讓幼兒開心、開懷地大笑。

  活動分為四個環節,讓幼兒循序漸進地去探索癢癢的秘密。第一環節:以游戲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并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或發現。第二環節:找找好朋友哪些部位特別怕癢,并引導幼兒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好朋友發癢,將自己的經驗與同伴分享。第三環節:通過操作、體驗,了解到怎樣的材料特別能夠引起人癢的感覺,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第四環節:鼓勵2]下一頁

  大班科學活動癢一癢幼兒將呵癢癢愉快的情緒體驗帶給更多的人。

  活

  本次活動方案我曾在三個班級實施過,雖然我已根據自己所了解到了孩子已有水平的差異作了一定的修改,但實施的效果卻孑然不同。同時,一次次的實踐逐步為我鋪設了實踐——反思——再實踐的平臺。

  第一次活動是我選取了自己的班級(我班比較特殊,是由幾個村辦班的組合起來的,雖然是大班,有很多人甚至沒上過幼兒園),由于我班的孩子在此之前并未嘗試過記錄,于是,我便降低了活動的要求,第一次記錄時選用一種顏色,只要求記錄朋友怕癢的地方,而且在提出任務時也說明的相當細致,于是活動的效果很好。游戲形式的引題能夠充分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通過操作,了解了好朋友怕癢的地方。通過再次操作,了解了哪些材料能夠容易使人發癢。記錄的方法由幼兒之間商量著決定,充分發揮了幼兒活動的自主性。小結時,他們能夠形象地說出狗尾草、毛筆等能夠讓人癢的東西碰到人時感覺有螞蟻在身上爬似的。幼兒的感受較為真切。活動結束時孩子的情緒還是很高,將此情緒帶給弟弟妹妹,活動的效果事半功倍。

  第二次

  活動是在我園的一個相對基礎較好的班級實施的,由于第一次的成功,我感覺在活動前我的底氣比活動前多了好幾倍。我根據他們班的實際情況,適當地提升了要求。確實,孩子們的記錄較規范,活動的氛圍也很活躍。可是,當實施第二次操作的時候,由于我對記錄的要求強調不夠,孩子們在操作時就有一些盲目操作的行為,經過教師的巡回指導,幫助一些孩子確立了操作目標,但最后還是出現了二種記錄符號以上的情況,這是我始料未及的。幸好多數幼兒還是能夠指出這種記錄的不科學性,活動也不至于失敗。

  第三次活動是在一個我并不了解的農村幼兒

  園學前班實施的。(那是送教下鄉活動)雖然沒了解過孩子的已有水平,但我事先對自己的提問以及提示語仔細地整理了一遍,我想嘗試一下也無妨。同樣的,是以游戲的形式開始的。但說也奇怪,那些孩子明明反應是癢的,可嘴巴上還是說“我不癢”,一連三四個都這么回答。但是我沒有放棄,我用了一些夸張的表情,并輔以呵氣等動作,孩子們逐漸能夠說出自己的感受了。他們對于癢之后的反應能夠模仿出來,但表達起來有點困難,于是我便將他們的動作、表情用語言加以提煉,孩子們漸漸能夠融入活動了。孩子們通過操作、記錄,并嘗試著表達自己的記錄結果。第二次操作后,有好幾組小朋友上來交流過了,記錄的方法基本正確。但這時我看到有個小朋友卻把自己的記錄紙藏了起來。我趁前面的小朋友在交流的時候,看了他的記錄紙,原來他的紙上記錄著同樣的符號。我朝他一笑,示意他起來跟大家講講自己的記錄結果。可不管我怎么鼓勵,他還是沒有站起來。于是我不再為難他,轉而請小小來猜他的記錄結果。結果,有個小朋友站起來說:“我知道了,這些東西碰到他,他都會癢,所以是一樣的符號。”“我知道了,他特別怕癢”其他的小朋友也有了共鳴。這時我便笑著說:“原來他是個怕癢的家伙啊。”孩子們都笑了起來。活動中雖然有小小的失誤,但我同時也看到了自己耐心的等待的結果。是的,孩子們都能領會,關鍵是要給他們時間。

  同一個活動方案,不同的孩子,得到的效果也不同。但是,這些都是我思考的源泉。讓我明白了,活動前,老師要有足夠的思考時間;活動中,孩子需要有充裕的思考時間;

  活動后,老師要有更多的反思時間!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找朋友”是小班的科學活動,托班是小班活動的初學階段,本次活動使用托班幼兒,教學活動已經結束,因此,本活動著重加深鞏固寶貝們的綜合認識。活動難點幼兒根據顏色和相應的圖形進行正確配對。解決方法:在活動中先引導幼兒進行單一的圖形配對:如先根據顏色進行圓形配對。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和紅色、黃色、藍色的認識。

  2、按照顏色和形狀進行相應的匹配。

  3、了解簡單的安全常識:不能一個人單獨出去玩,會有危險。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紅、黃、藍三色形狀: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2、布置一個桌面“游樂場”。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很多客人,大家一起來看一看,都是誰來了?

  出示圖形卡片:三色大圖形。引導幼兒說出卡片的顏色和形狀。

  師:今天來我們教室里的是圖形媽媽,他們最愛圖形寶寶了,可是今天圖形寶寶們都跑出去玩忘了回家,媽媽們急的都哭了,圖形媽媽請我們來幫助他們找到圖形寶寶們。

  二、過程:

  1、示范:

  師引導幼兒發現圖形媽媽有不同的顏色。

  這是紅色的圓形媽媽,她的`寶寶應該是?

  類推,并加以示范。

  紅色的圓形寶寶藏在小熊的后面呢,紅色的圓形寶寶我把你送回家。

  2、分類操作:

  引導幼兒對不同顏色的圓形進行配對

  現在我們幫助那個圖形媽媽找寶寶呢?

  找到圖形寶寶后對圖形寶寶說什么呢?

  原來圖形寶寶們都躲在游樂場里玩呢,我們一起來把他們送回家。

  3、綜合操作:

  師:圖形媽媽還是沒有笑,為什么?我來問問圖形媽媽。

  了解還有圖形寶寶沒有回家,進行綜合綜合操作:不同的顏色形狀配對。

  活動延伸:

  師:今天圖形寶寶們跑去玩,沒有告訴媽媽,結果媽媽急的怎么樣了?多虧了寶寶們幫助他們找到了圖形寶寶,不然就危險了。為什么呢?因為外面有不認識的壞人,會把寶寶們領走,寶貝們可不要像圖形寶寶一樣不乖,出去玩的時候一定要讓爸爸媽媽領著出去,不認識的人能不能跟他們走呀?在幼兒園里,出去玩的時候要跟著誰呢?對了,現在跟著老師一起出去玩游戲吧。

  活動反思:

  在教具的制作上,我將圖形標志做成有顏色的圖形,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幼兒的思維。我會將這次一課伸延的教研活動,作為對自己的磨練。日常教學中,我會對小班幼兒的常規教育做進一步的強化。在教具的選擇中,盡量考慮周到,排除不應該有的干擾因素。通過游戲和操作活動,使更多的幼兒融入到我的教學中,讓孩子喜歡學習、愛學習、會學習。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漢字的起源,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文字。

  2、嘗試根據圖畫、象形字認讀相對應的漢字。

  3、關注周圍環境中的漢字,產生對漢字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掛圖第6號。

  2、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18頁。

  3、了解本班幼兒對漢字的興趣和識字的情況。

  活動過程

  一、找漢字。

  出示掛圖一。圖片上有什么,這些文字一樣嗎,有誰知道是哪些國家的文字。

  找出圖片中的漢字,漢字是中國人發明和使用的文字。

  二、看圖猜字。

  出示掛圖二(遮住漢字部分)。以游戲方式啟發幼兒辯識象形字。

  引導幼兒觀察漢字“火、口、山”的圖畫部分和象形字,猜一猜,認一認,并說說這些漢字是怎么認出來的。

  幫助幼兒了解我國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它是從各種具體形象的圖畫中創造演變過來的。

  三、交流關于漢字的經驗。

  你看見過這些字嗎?你在什么地方見過?你們會認漢字嗎?

  教師記錄幼兒所說的漢字。認讀過程中,及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發音。

  四、嘗試看圖識字。

  請幼兒翻開活動教材,自己嘗試根據圖畫、象形字認讀漢字。

  鼓勵幼兒和同伴互相討論、交流。

  鼓勵幼兒在活動室、園內和各種場所尋找漢字。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發展手眼協調的能力。

  2、鍛煉小肌肉的活動能力。

  3、加強對和“小”的認識。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大小不同的帶瓶蓋的塑料瓶子、盒子。

  活動過程

  1、出示不同大小的塑料瓶子和蓋子,請幼兒幫忙旋上瓶蓋。

  2、老師可與幼兒一起進行活動,假裝找不到合適的瓶蓋,請幼兒幫忙。

  3、把更多的塑料瓶子和瓶蓋分別放在兩個盒子內,請幼兒自行進行旋瓶蓋的活動。

  4、老師可以把瓶子和瓶蓋放在益智區,讓幼兒在自選活動時間自由練習。

  總結分享

  1、請幼兒說說小瓶蓋遇上大口瓶子會怎么樣。

  2、請幼兒說說如果不把盛滿水的瓶子蓋好會發生什么事情。

  活動評價

  1、能找到相配的瓶子和瓶蓋。

  2、能擰緊瓶蓋。

  活動建議

  1、請幼兒為相對應的瓶子和瓶蓋作上標記,如瓶身、瓶蓋貼上大小不一、顏色相同的`花朵。

  2、在益智區投放大小不一的鎖和相對應的鑰匙,讓幼兒學習開鎖和關鎖,培養幼兒一一對應的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周圍的環境,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大小,例如:大碗、小碗的比較,大湯匙、小湯匙的比較,大球、小球的比較等。

  活動反思

  針對小班幼兒來說,我設計的這個活動總體上比較滿意。活動前,我和孩子們一起收集瓶子和蓋子、把玩弄瓶子和蓋子,目的就是為了讓幼兒積累一定的經驗,經常見到幼兒對瓶蓋的擰、開等動作很感興趣,這些材料在生活中比較多見,活動很容易在幼兒園小班開展。在活動中幼兒都能動手嘗試,在反復的操作中能找出瓶蓋和瓶口匹配才能蓋上的方法。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中班03-08

科學活動教案科學活動教案怎么寫05-04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活動教案12-16

科學活動的教案11-15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公開課04-11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7-11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6-21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7-11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7-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人成中文电影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中国久久精品综合网 | 在线观看片a免费不卡看片 麻豆91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专区动漫专区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 日韩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