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市五堅持五轉變創先爭優活動總結
云南XX市緊緊圍繞“富民強市”總目標,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五堅持五轉變”繪制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藍圖,努力把XX建成云南現代農業強市、新型工業強市、安全文明衛生園林宜居的珠江源大城市,出省入滇的重要交通樞紐,云南重要的產業基地和區域物流中心。
堅持產業主導、加快發展,實現由能源大市向云南新型工業強市轉變。充分發揮資源在發展中的話語權、競爭中的主動權、開發的中優先權,堅持資源跟著高端產業走,實現從開采冶煉及初加工向集研發、生產、加工成套、服務于一體轉變;堅持板塊化發展、園區化承載、集群化推進,形成上下游緊密銜接的產業鏈和集群發展的態勢。在增量中加快結構調整,不斷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加快構建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引導優勢特色產業升級,大力發展和壯大非資源型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組織實施“三個千億”工程,強化電力、煤炭、化工、冶金、煙草五大支柱產業支撐能力,提升汽車及裝備制造業、建材兩大優勢產業,壯大新材料、生物、輕工三大特色產業規模。到“十二五”末,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2500億元,工業增加值突破900億元,單位GDP能耗下降15%。
堅持打牢基礎、持續發展,實現由主要依靠外延動力向依靠內生動力轉變。統籌實施一大批交通和水、電、生態環保等重大基礎工程,使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發展硬環境不斷優化。加快進出XX運輸大通道和交通樞紐建設,打通連接四川、貴州、廣西三省通道,建設普宣、宣曲、XX東南過境線、沾待高速公路和國道324線一改高工程;建設滬昆客運專線XX段,啟動渝昆鐵路XX段、滇中城際環線XX段建設,鐵路復線率達45%以上,實現骨架公路高速化、干線公路標準化、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形成市到縣2小時經濟圈。大力建設城市公用設施,提高交通、供排水、電力、燃氣、通信等保障能力和承載力,積極推進軌道交通建設,構建城市核心區半小時經濟圈,實現公交線路100%覆蓋,形成珠江源大城市交通網。建成一批中小學校、醫院及文體活動場所,形成15分鐘教育圈、醫療圈、文體活動圈?h以上城市全部建成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加快骨干水源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灌區續建配套工程建設,力爭市“三個二五”水利工程全部建成,“十二五”末新增蓄水量3.6億立方米,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率達15%。調整優化電網布局,加快城市電網改造,確!笆濉蹦┏鞘须娋W供電可靠率達99.9%。以“數字XX”建設為目標,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建設,實現寬帶接入的普遍服務,提高互聯網普及率,適時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的“三網融合”,加快物聯網、“云計算”網絡運用,“十二五”末實現通信覆蓋率、行政村互聯網通達率、廣播電視網絡覆蓋率均達100%。
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實現由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統籌轉變。統籌城鄉改革發展,重點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增強城鄉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加速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和社會保障全覆蓋。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以建設一縣一個農業示范區、一鄉一個農業園區為載體,以農業龍頭企業培育為重點,以設施農業建設為基礎,以提高農民素質為根本,努力把XX建設成為全省最大的優質糧油、肉食品、水產品、外向型蔬菜加工基地和良種繁育交易中心,“十二五”末實現糧食總產300萬噸,肉類總產180萬噸。改造中低產田地194.2萬畝,基本解決全市232萬人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道路,切實抓好公益林保護和以中低產林改造為重點的生態工程建設,實現森林覆蓋率達45%以上。
堅持優化結構、活力發展,實現由工業主導向工業與服務業并重轉變。以實施服務業提速計劃為抓手,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科技和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提升發展商貿餐飲、旅游休閑、健身娛樂、家政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推動服務業比重提高、結構優化、競爭力提升,“十二五”末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3%以上。推動產業向研發、設計、物流、營銷、品牌推廣、系統集成等上下游延伸,形成資源型產業與服務業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完善城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重工業內部服務專業化發展,整合利用好物流信息、交通運輸資源,積極引導工業企業主輔分離,建成一批以陸良、沾益、馬龍等為重點的現代綜合物流中心,大力發展第三方專業化服務企業,推動物流業社會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物流成本與全省平均水平持平。著力打造休閑XX、文化XX、活力XX、魅力XX、美食XX,建設一批高端精品旅游項目,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0億元。
堅持民生為本、共享發展,實現由經濟發展向經濟與社會協同發展轉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富民和強市的有機統一。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圍繞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五大框架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民生保障機制。五年新增城鎮就業17.5萬人、轉移農業勞動力5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酒占皩W前教育,高水平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高質量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率先構建現代教育體系;推進校舍標準化建設,排除全市中小學抗震設防不達標校舍158萬平方米。完善四級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成市級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規劃展覽館、體育中心,承辦好第十四屆省運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十二五”末“五險”參保人數突破480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穩定在98%以上。新增保障性住房面積271萬平方米。認真落實各項增收措施,合理調節收入分配關系,加大對低收入群眾的幫扶救助力度,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有質量、更有保障、更有尊嚴。
【市五堅持五轉變創先爭優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創先爭優活動總結01-15
個人創先爭優活動總結07-15
創先爭優活動總結(精選15篇)07-08
醫院創先爭優活動總結最新12-20
市三措并舉創先爭優促發展經驗總結07-28
五年級作文:狐貍的轉變01-27
編辦創先爭優活動階段總結11-11
小學生創先爭優活動總結05-05
創先爭優活動工作總結05-17
電信創先爭優活動的工作總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