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綠色校園建設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扎實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綠色校園建設實施方案 ,歡迎大家分享。
綠色校園建設實施方案 1
根據《中共xx市委辦公廳、xx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設“五個校園”的意見》(渝委辦發〔20xx〕50號)、《xx市教育委員會、xx市林業局、xx市園林局關于印發xx市“綠色校園”建設實施方案》(xxx〔20xx〕103號),為促進武隆縣“山水園林”城市建設和武隆縣教育改革發展,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創建和諧校園,進一步優化育人環境,促進校園建設協調發展。按照“綠樹成蔭、房在樹下、校在林中、生態環保”的總要求,建設“綠色、環保、生態、和諧”的校園。
二、建設目標
將各級各類學校校園建設成為生態自然、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地方,成為環境優美、休閑宜人、城鄉居民和學生向往的場所。
三、主要任務
(一)校園規劃更加合理。校園占地基本達到國家生均用地標準,校舍場所基本滿足生均指標要求,校園建設規劃分區合理、綠化景觀生態自然。
(二)校舍建設更加和諧。學校校舍經濟、適用、堅固、安全、環保,功能、規模基本滿足教學生活需要,外觀、用材與校園綠化景觀基本協調。滿足“綠色建筑”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指標要求,且節能節水運行監管體系符合節約型校園建設的需要。
(三)綠化景觀生態自然、綠地率高、綠體量大,“一無三少”。
1.生態自然。堅持生態理念,景觀和諧自然。綠樹綠地多,綠色體量大,喬木、灌木、草坪搭配恰當,具備生物多樣性、植物多樣性生存環境條件。建設水系的,水體適中,水深安全,水岸親和。
2.生均綠地面積大,綠地率大,綠化覆蓋率大,綠體量大。
校園生均綠地面積:小學大于5平方米,中學(中職)大于6平方米。
校園綠地率:小學大于30%,中學(中職)大于35%。
校園綠化覆蓋率:小學大于40%,中學(中職)大于45%。
校園綠體率(校園綠化總體積與米厚綠化總體積之比):小學大于300%,中學大于350%。
3.“一無三少”。校園無裸露泥土;大草坪、大鋪裝、大水體少;硬堡坎、硬水岸、硬樹池少;人工景觀、人工水體、人工噴泉少。
(四)拆墻見綠、拆房留綠。實施“有綠共分享、優美環境共見證”工程。位于城鎮的學校,逐步將校園實體圍墻改成通透式圍墻。位于城鎮外的學校,提倡修建通透式圍墻。逐步將校園內的低矮、破危舊校舍拆除,留作綠地。
(五)學生生態環保意識進一步增強。各校要開展讓每一名學生在校期間至少種一棵樹,通過開設綠色課堂,舉辦板報比賽、征文大賽等多種形式,宣傳“節能減排、生態環保”、“森林xx,綠色校園”、“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讓優美環境與美好心靈同在”、“綠化校園環境,就是美化我們的生活”等理念,使每一個學生的生態環保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
四、創建規劃
20xx年,全縣20%的學校生均綠地面積、綠地率、綠化覆蓋率、綠體量達到創建標準,創建5所綠色校園;20xx年,創建11所綠色校園,20xx年,創建18所綠色校園;20xx年,創建3所綠色校園;20xx年,創建3所綠色校園;20xx年,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全面達到綠色校園標準。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機構。
成立武隆縣綠色校園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對綠色校園建設工作的領導。武隆縣綠色校園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如下:
領導小組負責綠色校園建設工作的總動員、總統籌、總協調和表彰工作。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教委基教科,負責落實領導小組交辦事項、具體任務布置、工作檢查、過程督查、經驗和組織考評驗收。領導小組辦公室由田濤負責日常辦公。
各校成立相應的綠色校園建設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明確責任處室專抓綠色校園建設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確定綠色校園分管領導,落實專(兼)職機構、專人負責綠色校園建設工作。
(二)組織編制綠色校園建設規劃。建設新校區的.學校,要與校園建設規劃同步編制校園綠化景觀建設規劃。已經建成的學校,要重新編制校園綠化景觀“提檔升級”規劃。
(三)建設5所綠色校園示范學校。20xx年,在全縣中小學中選擇2所現有校園綠化條件較好,經短期建設即可達到綠色校園建設標準要求的校園,重點建設成為綠色校園的市級示范學校。到20xx年,全縣共創建5所綠色校園示范學校。
(四)全面實施綠色校園建設工程。在綠色校園示范學校建設基礎上,及時經驗,全面實施各級各類學校綠色校園建設。建設新校區的學校,要按照編制的綠色校園建設規劃,與校舍建設同步實施綠化景觀建設。已經建成的學校,按照新編制的綠色校園建設規劃,立即啟動綠化景觀“提檔升級”工程。
(五)多渠道籌措建設經費。綠色校園建設經費納入基本建設經費管理,實行縣財政、學校共同分擔。綠色校園每平方米綠化面積的經費總投入:小學不低于150元,中學(含中職)不低于200元。各級各類學校要按照以上標準積極籌措建設經費,確保建設經費的專款專用,使“綠色校園”建設資金落到實處。
各校可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我為學校栽(捐)棵樹,母校伴我共成長”活動,提倡年級或班級,通過種植“成長林”、“少先隊員示范林”“共青林”等形式,積極為學校植綠、添綠、愛綠、護綠作貢獻。倡導家長、畢業學生、社會成功人士和熱心使者,支持學校綠色校園建設。
(六)提高綠色校園建設隊伍業務水平。各校要落實綠色校園建設工作經費,支持專(兼)職機構和人員的工作。要通過組織學習、考察、交流等多種業務培訓形式,提高學校綠色校園建設隊伍的業務水平。
六、考評驗收
由縣教委、縣林業局、縣市政園林局和專家組成綠色校園建設考評驗收組,對綠色校園建設情況進行考評、驗收和督查。
市級綠色校園建設考評驗收合格的,由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牽頭聯合頒發“xx市綠色校園”證書或證牌。
綠色校園示范學校,由考評驗收組組織評審驗收,驗收合格的,頒發“xx市綠色校園示范學校”證書或證牌。
綠色校園建設實施方案 2
為深入貫徹落實上級《關于進一步加強綠色生態校園建設的通知》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為全面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和校園生態環境,培育師生生態文明意識,加大社會宣傳力度,建設綠色生態校園。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我校綠色生態校園建設工程,以生態和諧理念,優化育人環境、培育生態文明意識為宗旨,以“校園環境園林化、校內道路林蔭化”為目標,堅持環保、美觀、經濟、適用原則,做到“校在園中、園在校中”,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
二、創建“綠色校園”的內涵、意義
1、“綠色校園”的內涵
“綠色校園”是指在實現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礎上,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導,在日常管理中吸納有益于美化環境、和諧自然的各項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校內外一切資源和機會全面提高師生環境素養、人文素養。綠色校園的內容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綠色理念,指在學校發展過程中,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導,實現現代文化與生態環境的有機結合;二是綠色文化,指營造一個“人人具有綠色意識、誠信達禮、遵守公德、互助互愛”的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圍;三是綠色環境,指實施綠色環保措施,建設一個優美的教學、生活環境,給予師生以美的享受和正面的、積極向上的感染與熏陶。其中綠色理念是核心,綠色文化是靈魂,綠色環境是基礎,三位一體,不可分割。
建設綠色校園不僅是美化校園環境的重要手段,還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正如美國教育家勃萊森所說:“任何一所學校環境都在默默地對學生們發表演說,而且人們的確會注意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熏陶和影響”。
通俗闡釋,“綠色校園”就是一所環境清潔優美的學校;一所環境教育教學規范化、系統化、富有特色的學校;一所追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發展的學校。
2、創建“綠色校園”的意義
① 有助于學校師生對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統一認識和全面理解,提高師生的環境素養及自然和諧理念。
② 有助于美化校園環境,給學校師生創造一種優美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同時,讓師生在優美的環境里得到美的熏陶,以約束自身的不環保、不衛生、不文明行為,提高學校師生的綜合素質。
③ 有助于促進學校環境管理體系和相關檔案資料的規范,提升校園環境的層次。
④ 有助于通過師生帶動家庭、社區、社會重視環境建設,促進與社會、政府、企事業單位和民間團體在學校環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⑤ 有助于提高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和形象,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有利于學校的長遠發展。
3、“綠色校園”建設與其它校園建設的關系
創建“綠色校園”與創建“人文校園、信用校園、數字校園、平安校園”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互相促進的關系。建設綠色校園要以建設人文校園、信用校園為先導,只有建設成一個有良好人文意識、有較強政治素養,一個人人誠實守信,個個知書達禮的良好校園氛圍,才能更好地建設綠色校園,并通過優美的物質環境和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給予師生積極的影響、感染和熏陶,促進和引導人文校園、信用校園、數字校園、平安校園更加和諧地發展。
三、目標任務
1、校園環境園林化。通過植樹、栽花、種草,充分運用園林藝術手法,把校園內擁有的空間全部綠化美化。達到學校校園綠化覆蓋率50%、綠地率35%的標準。
2、按照校園總體規劃,道路旁邊栽植喬木遮蔭,采用“大、高、密”種植方式,在校園四周、道路兩旁,有規則、高密度地移植樹干高、樹冠大的喬木。教學樓出入口和走廊用盆栽的植物美化。
四、步驟措施
1、我校實施“綠色生態校園”建設工程,涉及面廣,技術性強,聘請市級綠化專家設計,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重點突破,全面推進。
2、將“校園環境園林化、校內道路林蔭化”通盤考慮、統一規劃,由專業人員承擔設計《綠色生態校園建設規劃平面圖》,將兩方面內容一步整體規劃到位,并納入學校總體建設規劃。
3、規劃因地制宜,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體、植被、建筑和歷史文化遺址等自然、人文條件,選用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樹木花草,突出教育主題,體現出本校特點。
4、規劃與校園周邊環境和諧一致,規劃到校園的每一個部位、每一個角落,確保不留空白。
五、“綠色校園”建設基本原則
1、整體發展原則
學校在現行管理體系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健全已有的各項環境教育工作,推動學校在各個管理領域,如行政管理、教學和教務管理、思想品德管理、團隊活動管理、后勤管理中的綠色校園理念,融入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創建綠色校園過程中通過制定計劃、采取措施、檢查糾正和總結提高的管理模式,并適當強化機構建立、組織培訓、完善教學資源、建立綠色檔案、共享相關信息等環節,科學系統地推動創建活動的開展,使創建綠色校園活動與現有的管理體系相協調,并通過持續不斷地改進,為學校乃至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2、共同參與原則
要求學校領導、中層干部、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根據各自的職責與分工共同參與,為推動創建活動的開展,發揮各自的作用;同時鼓勵家長、專家、社區、媒體、政府機構及有關人員的積極參與。
3、循序漸進原則
在創建“綠色校園”過程中,特別是在環境建設和開展環境教育活動方面,應依據學校的現有條件和基礎,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大投入,循序漸進,逐步優化,尤其要注意計劃的長遠性及決策的合理性,切忌盲目跟風。
4、因地制宜原則
學校根據自身的條件,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財力,揚長避短,因地制宜,突出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和具有“與時俱進”精神的`特色文化,發揮學校師生的集體智慧,充分體現活動和參與方式的多樣性、實用性與前瞻性,使“綠色校園”創建活動走出一條特色、可行之路。
六、認真開展綠色教育活動:
1、實施“綠色教育”計劃,開展以綠色校園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
① 組織相關教師,為學生開設與綠色教育講座,使學生系統地接受生態環境教育理念。
② 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和觀念,特別是環保意識融入教育的相關要素之中,使之成為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的組成部分。
③ 引導學生追求人性化、人與自然和諧的生存生活方式,逐步理解與資源和環境相協調的社會經濟發展方式。
④ 成立綠色志愿者協會,開展綠色校園宣傳活動和多種形式的護綠清污志愿活動。
⑤ 開展“愛我校園”為主題的征文活動。
⑥ 開展建設綠色校園為主題的金點子征集活動。
⑦ 利用植樹節、地球日、世界水日及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組織師生開展種植寢室樹、班級樹和畢業樹等活動。
2、加強綠色校園建設宣傳,增強綠色環保意識。
① 在做好綠化養護、整形、校園清潔等日常維護工作的同時,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員工的綠化、環保意識。
② 通過板報宣傳、組織寢室文化節等方式,宣傳節能環保,人人都能從身邊做起,養成不亂丟、亂扔的習慣,并在適當時間組織員工和師生進行“給玻璃洗臉”、“清潔屋內瓷磚”、“你丟我撿”等保潔活動。
③ 廣播站開設綠色校園欄目,每周定期廣播環保知識、美化校園信息以及與綠色校園建設有關的活動。
④ 校報經常刊登綠色環保教育文章、報道綠色校園活動內容。
⑤ 宣傳窗和黑板報定期刊出以綠色、環保、衛生健康教育為主題的內容和圖片。
⑥ 每年開展一次以綠色校園建設為主題的海報創作和展示活動。
3、積極開展節約能源活動,實施綠色環保措施,建設節能環保、綠色安全型校園。
在校園建設過程中,開發、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如太陽能)和應用節能裝置(如更換節水籠頭等),增加綠色環保實施行動。
【綠色校園建設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綠色校園建設實施方案范文(通用8篇)10-11
綠色校園創建實施方案02-27
建設綠色校園建議書01-31
建設綠色校園的倡議書11-03
建設綠色校園建議書09-15
建設綠色校園倡議書12-04
綠色校園建設工作總結02-15
建設文明校園實施方案01-16
校園安全建設實施方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