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剪紙論文
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以視覺上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美術剪紙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剪紙論文 篇1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不僅僅要將自己所學、所專長的知識傳授給別人,同時也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藝術創作能力,我們有教書育人的責任,更有傳承、發揚、創新民族文化的義務!
2002年10月北京召開“中國高等院校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教學研討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實施的動員大會,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進入中國教育體系的開端,呼吁當代教育肩負起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傳承、肩負起民族文化創新發展的歷史使命和應盡職責。大會宣言明確教育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注重民族文化的啟蒙教育。民間美術的傳承不僅僅是它豐富多彩的技能技巧,那種蘊含在其中的文化認同感是凝聚華夏子孫的精神所在。在時代發展的今天,我們面臨著文化的轉型期,此時用傳統文化寶貴的精神內涵滋養我們至關重要,傳承民間美術從娃娃做起。
十三年前的一次陜北之行,讓我與剪紙這項傳統的民間技能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深深地被那紅紅的紙片吸引住了,面對大師們舞動著的剪刀,霎時呈現的剪紙作品,深感佩服,慨嘆他們的精湛技藝,同時也覺得要學會它是那么的不可思議。利用教材中的剪紙內容,與學生共同的切磋,拜訪剪紙大師,查閱書籍,漸漸地我掌握了剪紙的技巧,能仿剪,能自己創作。剪紙的樣式也越來越豐富,創作的題材也寬了。
因為與大師學,再加上自己的摸索、研究,讓我又有了一套學習剪紙的方法,我總結出會畫就會剪的學剪紙口訣,也就是在畫的基礎上,運用剪紙的語言,就可以創作剪紙作品了。再來教授那些喜愛剪紙的學生們就得心應手了。
搶救民間文化遺產關鍵在與傳承,而學校更應該是傳承民間文化遺產的主陣地,所以開發剪紙課程,使學生從小培養對民間傳統藝術的了解和興趣。不但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還可以拯救瀕臨失傳的古老藝術,更能為藝術提供一種新的發展機會。
剪紙課并不像我們想象的有多么難,學生很喜歡動剪刀,動手剪制,這很符合學生的天性,一把剪刀一張紙,在上面任意想象,大膽剪,挖,運用獨特的剪紙語言進行裝伴,使一張紙變得神奇又好看,當學生看著自己創造出來的意想不到的花樣,成功感猶然而生,他們在一張剪紙上找到了自信。
我們的學習還立足于傳統,學習傳統的紋樣,感知蘊含在紋樣背后的民俗文化。剪紙的創新是量的積累后質的飛躍,是基于我們學習傳統的過程中,智慧的萌生,是一種自我的提升。白菜、牡丹、大老虎、抓吉娃娃---再難的形象也難不住學生們,我與學生分享著創作的喜悅和樂趣,感受著那濃郁的中國味道。
在我的校本課程活動小組里就有這么一群孩子,各個都是個小巧手。一張紅紙,一把剪刀在他們的手里,剪一剪,一幅漂亮的剪紙作品就映入眼簾了。團花、喜字、魚、蝴蝶、葫蘆,說什么,剪什么,根本難不住他們。作為老師的我,有時候都覺得跟不上他們的需求,也因此就不斷的鞭策自己,要不斷的剪,剪出些新花樣,好與他們切磋。
又到了一個周二,校本課程該活動了,剪了兩節課的陜北剪紙花樣——抓雞娃娃。李依、吳文、孫琳一些學生已經剪得很純熟了,而且在此基礎上有大膽的創新,既有傳統紋樣的味道,又有孩子們獨特的想法。吳文剪的抓雞娃娃竟然很像他自己,李依的抓雞娃娃能站在一朵蓮花上,而且娃娃的面容怎么看都是在笑。如果不知道的還以為這些作品是哪位民間剪紙大師的作品呢!著實讓人激動不已。
這節課我準備讓他們學剪京劇臉譜,我總結前一段的學習情況,并且欣賞學生們的作品,當欣賞到李依的抓雞娃娃,大家唏噓不已,不約而同的為她送上熱烈的掌聲!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老師:她的抓雞娃娃,我看很像電視里正在播放的甄嬛。
對、對清朝人的模樣,你看他穿戴打扮,學生們紛紛的應和著。我聽了他們的話,不由自主的仔細看看,可不,的確有些像。哎!突然我的心中油然而生一個靈感,對呀!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形象——嬤嬤人,我們黑龍江本土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神的形象。我何不利用這個與學生探討、研究一下嬤嬤人的由來!
想到這兒,我有意識的詢問,電視劇中的甄嬛是清朝的,誰知道她是哪個民族的人?滿族,學生馬上異口同聲的答道。滿族發源于哪里?當然是我們黑龍江,而且滿族人和赫哲族都信奉薩滿教,他們有自己的神,我還知道他們管女子叫嬤嬤,我還見過他們剪的嬤嬤人,學生們僅就著甄嬛一個話題就引出了這么多的信息!幸好,我在以往的學習剪紙時拜訪過滿族剪紙藝術家,知道嬤嬤人的相貌。我就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個雙手下垂,頭梳滿族發式,穿著長袍馬掛站立的嬤嬤人。細分析起來這個形象的確與抓雞娃娃有些相似,但它的造型更簡練些,我為學生介紹了嬤嬤人的由來:嬤嬤人是滿族人供奉的祖先,是他們的保護神。大家馬上想起,陜北的抓雞娃娃也是人們的保護神。
學生們對這個我們家鄉的、黑龍江本土的很感興趣,我馬上趁熱打鐵,現場就剪出一個嬤嬤人。學生們更是喜歡得不得了,我馬上激勵他們,你只要剪也會剪出好的作品,由于他們有五年學習剪紙的基礎,很容易掌握剪制的技巧,他們馬上投入到細致的創作中。不出我的預料,他們基本上都抓住嬤嬤人的特點,但又有各自的特點,有的粗獷頓澀的;有的細膩柔美的。李依的嬤嬤人竟讓我看了愛不釋手,線條流暢,造型飽滿,在夸贊中,不禁勾起了我的創作靈感。
第二次課,我拿來了自己剪制的多個嬤嬤人,我得到學生們熱烈的掌聲和崇拜的目光!也不知是我的“磚”引來了學生們“玉”,還是學生們拋出的“磚”引出了我的“玉”。眼下傳承來自四面八方的呼聲很高,如何讓傳承更有實效性,我認為它是一個系統的過程:
①師資,通過教師的繼續教育,加強對民間美術的了解與掌握程度。
②教師的作用是傳統文化與學生之間的橋梁,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引領學生、感染學生。
③學校開展、重視、投入民間美術的傳承,弘揚民族文化。我們應該知道藝術不僅僅是一門學科,一門技術,更是一種態度,一種對生活的態度。用藝術涵養人,培養高雅的人格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參考文獻:
[1]喬曉光.中國民間美術[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1.
美術剪紙論文 篇2
摘要:
中國民間剪紙,最普遍存在于我國民間民俗生活中,它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強烈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鄉土氣息,深受人民群眾喜愛。它以很強的裝飾性、趣味性顯示出獨特的藝術生命力。它用一種親切、樸素、通俗、美觀的藝術表現形式,抒發了勞動人民的真情實感。文中通過對我國民間剪紙藝術的起源、藝術特點、表現形式以及剪紙的制作工藝與流程的闡述,展現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這一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
剪紙;藝術;特色
一、引言
剪紙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以很強的裝飾性、趣味性顯示出獨特的藝術生命力。它強烈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鄉土氣息,深受人民群眾喜愛。它用一種親切、樸素、通俗、美觀的藝術表現形式,抒發了勞動人民的真情實感。剪紙與人民生活、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系,與民間習俗結下了不解之緣,像一顆燦爛絢麗的明珠,裝飾著環境,美化著人們的生活。
二、我國剪紙藝術的風格
一千多年以來,剪紙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凝聚了我國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創造。由于我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各地區、各民族的地理環境、生活習性、社會形態都不盡相同,所以各民族、各地區在剪紙的藝術風格上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色。
中國民間剪紙從風格上一般分為北方剪紙和南方剪紙。
(一)北方剪紙
北方剪紙的特點是純樸渾厚、豪放粗獷,重變形夸張,多用面和簡練、概括的線條來表現,注重表現人物特征的鮮明性。以山西、陜西、河北、山東為代表。
(二)南方剪紙
南方剪紙的特點是玲瓏剔透、纖細秀麗、偏重寫實,常以工整挺括、細膩入微的線條進行合理的穿插,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工藝性。
雖然南北剪紙的風格特點各有不同。但是它們的風格特點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全國文化交流的進一步擴大,很多地區,在保留了自己傳統風格的情況下,互相借鑒、互相影響使各地剪紙既保留了本地的獨特風格,又形成了現代剪紙的風格化、多樣化、普及化。南北剪紙既有特色,又互相促進,使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經久不衰、魅力無窮。
三、我國剪紙藝術特點
(一)剪不斷的結構
剪紙最顯著的特點是“千刻不落,萬剪不斷”。線條是剪紙的基礎。任何剪紙作品都是由各種長短不一、粗細不同的線條組合而成的。如果紋樣的一部分剪掉了,剩下的部分就會散亂,給下面的制作造成困難。所以在塑造形象時必須要考慮剪紙的`這一特點,它與剪紙形象的塑造有極密切的關系。
(二)簡潔清晰、圖案化
剪紙工藝上刻不斷、剪不落的連接性,決定了它的形象塑造必然是簡潔清晰的。如果一幅剪紙作品中次要的線條過多,勢必會淹沒形象的主要部分。所以,必須緊緊抓住主要部分給予刻畫,其他次要部分都要給它讓位,使主要形象的主要部分形象清晰。它的清晰是建立在次要形象和次要位置的簡潔上的。只有減弱了次要的東西,才能使主要的東西清晰、突出。構圖形式是平視構圖,局部可以有透視現象,整體卻不講究透視。同時,各個局部形的比例可以根據構思與需要任意確定。只要有助于突出主題思想、有利于加強主體形象即可,常見的有“層層壘高式”或“隔物換景式”。
(三)夸張變形的裝飾效果
所謂夸張變形,就是在造型上把最富有表現性的部位有意夸大,進行比例上的變化。夸張變形應該是有限度的,是為加強形象服務的。這就要求作者要善于抓住對象的特征,省略不影響特征的細節,加以概括和夸張,并力求比原物更美。剪紙的夸張變形一定要有度,不能無限制地夸張。另外,要找準夸張變形的部位。不能全面夸張,這樣會適得其反,變得不倫不類。剪紙的美不是具體物象的再現,而是通過夸張變形而產生的藝術之美:這種藝術的再現正是民間藝術的精髓。剪紙的裝飾特點表現在對自然形態進行加工整理,使雜亂無章、沒有規律的自然形態變為有序且有一定變化規律的形象。在剪桃子時,在桃子上裝飾一個壽字和一些有規律的鋸齒紋,會使一只普通的桃子變成想象中的壽桃。經常看到剪紙動物的前額或臀部剪上一些渦狀毛旋,這也是剪紙裝飾特點的重要體現。這既符合動物的生長規律,又顯示出剪紙濃厚的裝飾美感。
四、剪紙的藝術表現形式
剪紙的基本藝術特點是寫實與夸張、變形的統一。是作者在對自然物象認識的基礎上,加上主觀的情感和長期形成的審美觀,經過以心造型、以理造型、以美造型而形成的。
(一)單色剪紙
單色剪紙也叫黑白剪紙。就是用一種顏色的紙剪成的剪紙。刻去的部分為虛,保留的部分為實。借助虛實對比(或稱黑白對比)來顯示形象。這種剪紙單純、樸素、大方,這是一種最基本、最普遍的剪紙形式。單色剪紙有三種表現形式:即陽刻剪紙、陰刻剪紙、陰陽結合剪紙。
(二)彩色剪紙
彩色剪紙就是彩化的單色剪紙。把幾種有對比效果的顏色分別通過襯、填、點、補的手段,恰當地與單色剪紙空白的部分結合起來。所用的色彩既要鮮明有對比,又要統一和諧。作為彩色剪紙基礎的黑白關系,和單色剪紙的黑白關系是有區別的。如果考慮做彩色剪紙,起稿時必須同時考慮到為將來施用色彩留下適當的部位。一幅好的彩色剪紙如果去掉彩色或色塊,留下的單色輪廓不見得會是一幅好的單色剪紙。同樣,把任意一幅好的單色剪紙彩化后,未必就會成為一幅好的彩色剪紙。彩色剪紙有以下幾種表現方法:
1.套色剪紙:通常以陽刻剪紙為主稿。主稿一般用黑紙或金紙剪刻,主稿剪刻完成后,將其正面分別扣合在所需各種色紙的背面上,用削尖的鉛筆把所需套色的形狀準確地勾畫下來,然后根據鉛筆線分別剪下來,再把剪出的各種色紙按要求部位準確地套粘在主稿背面,即可制成一幅完整的套色剪紙。
2.填色剪紙:也稱筆彩剪紙,即把剪制好的深色陽刻剪紙主稿貼在白紙(或宣紙)上,然后在主稿的空白處根據畫面需要著色。著色時注意不要把顏色涂在主稿上,用筆不要呆板或反復涂改:要充分利用自然浸染的特點,出現濃淡變化和自然暈染的效果,使顏色生動自然。填色剪紙所用顏色一般為國畫顏料或透明水彩。
3.點色剪紙:又稱染色剪紙。它和套色剪紙相反,使用生宣性質的白紙先刻出陰刻主稿,然后再用顏色去點染。如果只點染一張,使用水彩顏料即可。要是張數較多,可用品色加白酒點染,點染時筆頭蘸色要飽滿,筆頭點到之處,顏色只向下滲透而不向外擴散,便于多層點染。應注意的是不能在一種顏色未干時再去點染其他的顏色,以免串色。
4.分色剪紙:是拼色剪紙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根據畫面需要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紙,分別剪出各個局部,再把它們拼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如:花是紅的、葉是綠的,分別剪刻后再拼成一枝完整的花,這種剪紙色彩艷麗、明快,裝飾性強,用色時注意大的對比關系,分色不要過碎。
5.襯色剪紙:是將單色剪紙襯在一張對比強烈或相近的色紙上。這種剪紙用色十分考究,一般只襯一種色,襯紙一般不要太光亮,應給人以厚重的感覺。
(三)剪影
剪影是剪紙藝術中的一種古老形式,它是通過外輪廓表現人物或物象的形狀,而不加工內部。所以最注意外輪廓的美和造型。剪影的造型多是寫實的,這種剪紙簡練、單純、清晰。常見的剪影是剪人的側面頭像,是作者端詳對象之后,頃刻而就,既快又像,著意從輪廓和形狀上突出人的特征。剪影受影的造型局限,一般表現人物、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側面,表現迎光、晨景、傍晚的景色更別具一格。
(四)撕紙
撕紙是由剪紙派生出來的一種新類型,其方法是利用不同類型的紙,采用手撕的方法去塑造形象,以手代剪。其效果古樸雅致、豪放雄健,撕紙雖然會受到一定的局限,不適合表現精細的形象,但這恰恰顯示出它獨特的藝術個性。在撕紙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種隨意性,有一種妙趣天成的韻味。
(五)折疊剪紙
折疊剪紙是最常見的剪紙方法。它的最大特色是對稱性。它是將色紙按一定的規律折疊起來,通過構思、設計,便可以剪制出各種各樣美麗的圖案來。折疊剪紙的特點是對稱式花紋、幾何形圖案,紋樣的韻律感強。
現代生活中,剪紙更走進了千家萬戶。如:每逢春節時,各家各戶都要用剪紙來裝點居室和門窗,給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以期來年給全家帶來好運。現代節日剪紙不僅形式更多樣化,內容上也有了很大的進化。如:普天同慶、國泰民安、祖國萬歲、世界和平等。結婚辦喜事也少不了貼大紅雙喜圖案的剪紙,如:雙喜臨門、喜到人間、龍鳳呈祥等,以示祥和美滿吉慶。長輩過生日,用一些祝福健康長壽的剪紙用來祝壽,如:松鶴同壽、五福拜壽、童子獻壽等。剪紙還可以制作成賀年卡、明信片、生日卡等,送給師長、同學和親朋好友,以表達祝福的心意,也常常被看成高雅的贈品。另外,在現代的大型晚會上,把大型剪紙作為舞臺背景已成為晚會布景的一大特色。
五、結語
剪紙的應用范圍很廣泛,早已為人們所熟知。從農村到城市,從大型晚會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從節日用品到日常商品,無不存在著剪紙的影子。民間剪紙主要用來美化環境、裝飾日常用品和點綴婚禮、節日,表達美好的理想和愿望,給人以吉祥幸福的美感。
參考文獻:
[1] 吳良忠.中國剪紙[M].北京:上海遠東出版社,2008.
[2] 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
[3] 王樹村.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史話[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
[4] 曹宇,曹寧.古今剪紙與藝術創作[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美術剪紙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對稱剪紙圖形03-16
剪紙藝術應走進小學美術課堂02-19
美術鑒賞論文(精選23篇)04-22
美術鑒賞課程論文3000字01-23
剪紙作文:學剪紙07-24
關于剪紙:中國的剪紙藝術11-12
大學美術鑒賞課程論文3000字01-23
大學生美術鑒賞論文3000字01-23
剪紙情08-06
中國剪紙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