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小人娃娃的剪法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剪紙小人娃娃的剪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工具/原料
A4紙一張
剪刀一把
水彩筆或鉛筆一支
方法/步驟
取一張全新的A4大小的紙(色彩不重要)
將短邊對折
沿對折后的折線,裁成兩半。
取其中一半,將長邊對折。
將對折后的折紙,再依樣對折。
在對折好的折紙上畫上小人形狀。
剪去小人同邊多余的部分,注意頭部不下方不要剪斷。
剪好后打開,就大功告成啦。
【拓展內容】
剪紙活動方案
一、總體目標:
做到“四個結合”:剪紙與小學美術課程相結合;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與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相結合;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形成以剪紙為主線的特色美術課堂。引導學生感受理解剪紙藝術的審美特征及其文化內涵,學會設計和制作剪紙的方法,并要求自主選擇有傳統文化意蘊的內容設計剪紙圖稿,完成剪紙制作。
1、通過剪紙藝術滲透,使每個學生都掌握剪紙的基本技能,都學會剪刻字樣、花卉、鳥獸等傳統圖案。
2、爭取出拔尖人才,創作一批既有民間傳統風格又有時代特色的優秀作品,爭取在上級比賽中獲獎。
3、培養學生專心、細心、耐心等良好習慣和品質,通過正確引導、揚長遷移到學習和生活中,達到開發學生潛能的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二、階段性目標:
1、第一階段
教學目標是:使學生人人都掌握剪紙的基礎性知識和基本技能,會剪刻字形、花卉等簡單圖案,每個學生手的靈巧性和動手能力有較明顯提高,初步形成做事專心、細心、耐心等良好習慣
2、第二階段:
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具有扎實的剪紙知識和技能,不但會熟練地使用剪刀、刻刀等剪紙工具,而且還會無工具情況下,徒手創造剪紙作品;通過揚長遷移,把學生在剪紙中所表現出來的專心、細心、耐心等良好行為習慣,用到生活和學習上,提高學習效率。
三、基本原則:
1、循序漸進原則
剪紙只要一把剪刀、一張紙,要在大量的剪刻實踐中,反復訓練,不斷體驗和琢磨,才能掌握剪紙技能。從最基礎的直線、曲線,到對稱剪紙、折疊剪紙、非對稱剪紙,直至剪紙創作,逐步提高,循序漸進。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剪紙涉及到心理、力學、數學等方面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把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但有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而且還會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動手、想象、創作等多方面能力,達到開發學生潛能的目標要求。
3、個體性原則
通過教學實踐,讓學生掌握剪紙技能,就會有剪紙能手脫穎而出,逐步實現動作敏捷、手法嫻熟、想象豐富以便出創新作品。在教學中,堅持做到“體驗、琢磨”四個字。
四、剪紙的課程設計與操作
1、剪紙的課程設計
根據要達到的目標要求,將課程整體上設計為“剪紙理論滲透”、“剪紙技能深化”和“開發潛能”三個部分進行,三者緊密聯系,融為一體,落實到教學全過程。
①、剪紙理論滲透
剪紙理論,如剪紙的歷史、剪子的使用,陰刻(剪),陽刻(陽剪)、裝裱、保存等理論,教學生如何訂稿。經過反復練習,學生逐漸學會脫稿剪樣。在此基礎上,教學生進行創作,完成完整的認知過程。在第一學期重點滲透理論知識,第二學期開始漸入實踐。在難度、要求和內容上要循序漸進。
②剪紙技能深化
在內容的選擇上,首先選擇較為簡單的圖形,以軸對稱剪紙為例,下學期重點讓學生學會剪字和簡單的花草和組合型圖案。如創作剪紙,兩個學期分別有創作要求,但只要求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剪出新圖案,逐步要求學生通過自己有創意的想象,剪制出真正屬于自己的作品。讓學生打開自己的作品時,有一種喜悅與成功感,讓這種感覺激發學生再去實踐。這時利用學生好奇心,鼓勵學生適當增加難度。例如,在蘋果圖形上添加些較難的圖案與花紋,增加作品的美感。并把剪紙的基本表現語言,如月牙紋、鋸齒紋,加到剪紙作品當中去,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初步掌握了剪紙的基本方法,再引導他們利用基本方法創作一些作品,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愉悅感,給學生一種無形的動力,這樣學生就會主動思考,產生新作品。
具體教法:
(1)、加一加、連一連
在欣賞課上,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作品嘗試著剪一剪,當學生剪出一個圖形時,鼓勵學生隨心所欲地在形象上添剪點什么,和什么地方連接起來圖形會有什么變化,產生什么結果等。逐漸剪出來的圖形既逼真又形象,已經能夠熟練地運用民間剪紙技法,動物的觸角(須),人物的發絲,植物的生長動態,越是細微之處越是剪得惟妙惟肖。
(2)、變一變
在學生學會剪各種動植物基本形狀的基礎上,在繪畫課上開始要求學生剪得要有變化。如,花的開放有全開、半開、花苞等姿態,魚身有長短胖瘦的變化,魚尾有尖圓直曲或張開閉合的變化,魚鱗可以變成半圓、尖形、鋸齒形、曲線等。
為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有時帶學生走出校園,走上街道,走進田野??觀察公路上來往的車輛,藕池的荷葉,果園中果樹的花、葉、果的形態變化,農舍中雞、鴨、牛、羊的動態姿勢??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觀察周圍的生活,尋找并積累剪紙的形象與內容。
剪紙技能的要求與目標:第一階段學生能夠了解細微剪紙、有痕直線剪、細微刀刻、無痕直線剪等內容,并能做簡單小品創作。第二階段能夠進行命題創作、有痕曲線剪、無命題創作、無痕曲線剪、無工具剪紙,進行作品展覽。
(3)開發潛能的設計
開發潛能的實現目標:讓學生能夠進行自我作品欣賞、典型作品欣賞、對美的理解、享受成功的喜悅、對剪紙再認識、對剪法的理解、對成功的理解、對構思的理解、剪紙要領再體驗等一系列活動和體驗。
在剪紙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有一個再認識,剪紙技能水平的提高是需要反復地多次實踐,但不是簡單的重復勞動,而是不斷實踐、不斷體驗、不斷琢磨改進。逐漸養成專心、細心、耐心的良好行為習慣,并自覺地遷移到對待學習、生活、工作各個方面,也是實現這個課題的最終目標。
2、滲透剪紙的教學操作
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剪紙首先要打好基礎,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逐步進行。特制定以下操作步驟和方法:
(1)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做任何事都必須專心、細心、耐心。
剪紙教學的第一課,不是讓學生拿起剪刀就剪紙,也不是講剪紙知識,而是進行一次頗有趣味的實踐活動。這種實踐活動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學校條件去精心設計,例如:事先為每個學生準備數量相等的一堆摻有沙子的大豆,然后讓每個學生動手把沙子、雜質和有蛀蟲的大豆去除,把好的大豆挑出來,看誰干得快。可能會出現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又快又純,做法是,先用雙手把大豆“篩”一遍,讓沙子從指逢中漏出,再一點一點地揀好豆;第二種情況是速度慢,質量符合要求,但缺少“篩”的環節;第三種情況是速度快,但揀出大豆中仍有雜質。通過這一實踐活動,告訴學生做任何事,不但要有正確的方法,而且在做的過程中要專心、細心、和耐心。以后在學習剪紙中會逐漸體會到其中的道理。
(2)自編手指操,訓練學生手指的力量和靈巧
(3)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剪紙工具
正如吃飯使用筷子一樣,如果剪刀(刻刀)的握法不正確,就會限制了剪紙水平的提高。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先進行無紙空剪練習,然后再進行有紙練習,開始對學生無完成作品要求,只要求學生掌握動作要領。
(4)欣賞、實踐、再實踐、再欣賞
當學生掌握了剪紙基本技能,開始剪紙作品實踐時,遵循“欣賞、實踐、再實踐、再欣賞”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活動。
(5)爭取剪出特色
要求每個學生通過剪紙學習,開發潛能尤為重要。首先,通過剪紙活動,學生會暴露出做事不專心、不細心、不耐心等弱點,要努力在實踐中改進。在剪紙教學全過程中,始終堅持培養學生“三心”的良好習慣和品質,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體驗、不斷認識自己,并逐步改進。通過剪紙滲透教學與其它學科的互補,使剪紙教學中培養的專心、細心、耐心,揚長遷移到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
3、在實施過程中,主要采取以下組織方式:
(1)通過剪紙作品賞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特點以及欣賞水平,選定欣賞內容。收集選擇適合學生欣賞水平的剪紙作品,并根據不同欣賞形式,采取不同指導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感受、發現作品中的美,為表現美、創造美打下基礎。必要時還應發動家長、學生收集相關照片、實物等,并一起布置相應的“心靈手巧”欄目,讓學生互相交流分享,并展開討論,使學生對富有創意的剪紙作品充滿好奇,體會到民間藝術具有審美與實用雙重功能的特征,從而培養他們對美的敏銳的捕捉能力。在欣賞的同時,鼓勵學生發揮創新思想,用創造性的剪紙活動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力。
(2)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習和運用剪紙的技能。
制定剪紙活動教學目標,目標制定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目的、有系統、循序漸進地進行,逐步提高學生剪紙技能和審美能力。初一可從撕紙開始,不僅教給學生剪紙的基本方法,但同時又把創造余地留給學生。如,創造出自己喜歡的花紋或將自己生活中的事剪進作品。
(3)給學生一個創作空間,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過程中,搞好雙邊活動,通過觀察、討論,給學生啟發,為學生創作搭建平臺,讓學生大膽想象和創造。花紋有規則的和不規則的,還有的將生活中的事剪到作品中,如踢球、廣播操、放風箏等。
在剪紙藝術這項課題實踐活動中,不斷了解不同學生特點,制定計劃,設計教學內容,調動學生主動性,爭取良好成績。
【剪紙小人娃娃的剪法】相關文章:
剪紙的剪法過程02-26
娃娃剪紙步驟04-01
雞的剪紙剪法步驟圖04-11
兒童剪紙西瓜剪法圖解11-19
拉手小人剪紙步驟圖03-26
對稱圖形剪紙簡單小人03-14
娃娃剪紙步驟簡單05-15
娃娃剪紙圖片步驟05-02
兒童剪紙草莓的剪法教程圖解11-20
剪紙人物剪法步驟圖解03-25